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隋唐大运河纪实三十九:走进浚县古城

编者按:2013年9月份,“行走隋唐大运河”大型文化考察活动在“运河名城”安徽淮北悄然兴起。考察组以“走运河,话两岸,溯历史,展风情,看变迁”为宗旨,力求按照“世界遗产点、大地风貌、市井生活和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位一体的考察,将运河进行全方位展示。三年来,考察组一行冒严寒、战苦暑,途径5省2直辖市和30余个地县,至2016年10月底将通济渠、永济渠考察完成,隋唐大运河全线考察结束。为展现隋唐运河考察的整体面貌,反映考察途中的人文历史情怀,本网特录系列纪实报道于此,以飨读者。

浚县在商代称为黎,西汉初年置黎阳县,明初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滑县浚县段是大运河永济渠段保存较为完好、内涵较为丰富的河段之一,现有原生态“五位一体”的历史遗存。

浚县段黎阳仓是隋唐时期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国家官署粮仓,与当时著名的回洛仓、含嘉仓齐名,被誉为“天下粮仓”,是目前考古发现永济渠沿线唯一的大型转运漕仓。始建于明代的云溪桥位于浚县城西门外,是中国古代大运河卫河段上仅存的两座古桥梁之一。

2016年10月1日,行走隋唐大运河考察组来到浚县,领队张秉政教授介绍说:“我们已经来到中原腹地,这里是诗经文化、儒商发祥地之一,有古城、古桥、古仓、古街……历史人文丰厚,大有看头。”

考察组深入探寻浚县城古运河的前世今生,并溯源黎阳仓与云溪桥,感受运河带给这座城的繁荣与独特魅力。

在黎阳仓保护现场,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站副站长张银波在向行走隋唐大运河考察组张秉政教授讲解黎阳仓现状。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李华锡 摄

保存完好的浚县古城墙

浚县段大运河是目前河南省境内唯一尚存于地表的一段古运河,同样也是研究隋唐大运河不可多得的遗存。考察组了解到,浚县现有运河河道18公里、河道蜿蜒曲折,未经过大规模截弯取直和航道升级改造,滑县段有古码头9座、古城墙3000米、明清街区古建筑1122间。

考察组驱车前往浚县古城墙,车子开到县城西关的古城墙边,只见城墙正在修葺,城楼上面搭建了许多维修架,不少工人在城楼上忙碌作业。再往前走一段路程,水流声响成一片,熙熙攘攘的人群开始出现在考察组眼前。

将车子停稳,考察组就来到了位于县城西关的古城墙,而这湍急的流水正是卫河。“卫河水经常决口,水与堤坝平齐的情况时有发生。”今年76岁的吴丰顺是浚县小高村的村民,他告诉考察组成员,解放前此地经常有洪水泛滥,经常淹到内黄县,七八月份泛滥次数最多。“这几年城墙才开始修葺,已经修了很多次了,像是搞成旅游区。”吴丰顺说。

据了解,运河紧邻古城墙,明清时期作为现成的护城河。新中国成立后为减轻城墙西侧卫河段的防洪压力,当地政府在县城段卫河西200米处开挖了一段河道,将卫河水引于新河道,县城段卫河故道废弃。

新、旧河道呈现枣核形状,相隔约几十米,遇大水时,东部旧河道依旧可用,枯水期旧河道少水或者无水。现如今,浚县仍保留着昔日的古城墙,它与运河一同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老城墙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此地旅游和参观,近处的堤坝上,更是有不少钓鱼爱好者在此钓鱼,打发国庆假期时光。河岸上不少从上游冲下来的野草和秸秆堆在了河岸中心,影响了水流,两名工作人员手持绑有铁钩的竹竿在进行疏导工作。

不远处,就是古城墙的城楼,一座纪念碑就坐落在城楼的左下方。根据史料记载,浚县古城墙是浚县古城的重要遗存,包括沿卫河古城墙和姑山古城墙。

浚县古城是卫河沿岸最具代表性的运河城市,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69年),明代多次扩建,明末渐趋完整,解放后大部分被渐次拆除。现存沿卫河古城墙长768米,高12米,宽7米。

考察组观察到,城墙堆积部是铺砌的青石,大约四米来高,青石上方则是用砖砌成,城墙还有便门两座,南为允淑门,北叫观澜门。

不少旅游参观者还会走上城楼观看卫河景观,还可以欣赏到浚县的美丽景致。还有部分游客则从城门进入城中,参观更多的文化古迹。

如今,通过综合整治的运河变得水清岸绿,在道口古镇和浚县古城映衬下呈现出一道耐人回味的风景。维修的古码头、古城墙、遗产小道、历史街区彰显出独有的魅力。有着千年历史的大运河滑县浚县段又变得门庭若市,游人如织,随着申遗成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在允淑门外,卫河之上有一座石桥,这就是著名的云溪桥。是浚县著名的八大景之一,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著名的篇章。图为云溪桥现状。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李华锡 摄

云溪燕语卫水舟

在允淑门外,卫河之上有一座石桥,这就是著名的云溪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紫燕穿梭桥上,扁舟驶于清澈河水中,即“云溪燕语卫水舟”,是浚县著名的八大景之一,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著名的篇章。

据县志记载,浚县古城四方城门外皆有石桥,西门外是云溪桥,其他三桥以东、南、北关名之,桥头各建一石坊,如今,东、南、西三面石桥仍在。

根据老照片证实,云溪桥两边原有望柱栏板,四角有华表,现在已经毁坏。桥体,桥下五个半圆形拱券立于桥墩之上,桥墩两端砌作分水尖。拱券除两侧券面采用单块券石横联砌筑外,均采用纵联式的拱券砌法,主券正中为石刻龙门吞水兽。券额上雕一“虎头”,两侧饰以花卉图案。

考察组观察到,在桥两端的四角墩面上各有一卧姿的石雕水兽,低头引颈作吸水状,形象凶猛逼真。

整个桥面用青石砌成,历经时间推移,青石光滑如镜,光阴的磨砺更使它成熟浑厚。桥面上许多商贩利用十一假期进行售卖,叫卖声吆喝声混作一团,来往群众络绎不绝,好不热闹,给这座久经沧桑的古桥焕发了新的生机。

云溪桥横跨卫河,卫河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运河极其重要的一段。云溪桥因此又成为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中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研究我国古代石质桥梁的建造技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运河旁,76岁的浚县小高村的村民吴丰顺在与张秉政教授讲解着自己对运河的理解。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李华锡 摄

天下粮仓“黎阳仓”

黎阳仓遗址位于鹤壁市东南的浚县城关镇东关村,它东临黄河故道,西距卫河约1.5公里。而其东北1公里处,便是古黎阳城遗址。

始建于隋朝文帝时期,并一直沿用到北宋。史料对当年永济渠繁忙的景象有这样的记载:“发淮以南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诸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

考察组来到黎阳仓遗址处,刚下车,就被几个地上观光展厅所吸引。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站副站长张银波接待了考察组。

考察组看到,遗址处分布着大小五处遗址,其中四处已经建起了彩钢雨棚,并且围起了隔离网。在遗址的上面铺着一层厚厚的草皮,草皮上加盖了塑料布防雨。

张银波介绍说,因河而兴、因河而废的黎阳仓兴建于隋朝初年,国都粮仓空虚,为了缓解粮食匮乏的压力,朝廷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通过漕运将各地的粮食转运至京都,“一来可以充实仓廪,二来可以防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

作为隋代名仓,黎阳仓始建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史上的黎阳仓规模宏大,与当时的洛口仓也叫兴洛仓,位于今郑州市巩义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齐名,是闻名天下的国家粮仓。

张银波介绍说,历宋代张舜民《画墁录》中记载:“余曾过大伾,仓窖犹存,各容数十万,遍冒一之上。”

张银波说,根据考古人员证,隋唐时期,黄河以北各州征收的粮食基本上集中在黎阳仓,然后根据具体需要,下可经永济渠运往洛阳及长安(现西安),上可通过漕运向北运粮。

“隋炀帝三征高丽,军队所需的粮食就是从黎阳仓沿永济渠向北供给。”张银波说,此外,隋末杨玄感在黎阳仓起兵反隋,瓦岗军攻占黎阳仓,宇文化及与瓦岗军争夺黎阳仓之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与黎阳仓有关。唐宋两代沿用黎阳仓、漕运河北粮储以供应京师。

唐代中晚期,黎阳仓被废弃。至北宋年间,当时的官方曾在黎阳仓的基础上修建了以地上仓储为主的粮仓,随着黄河改道等诸多原因,北宋末年,黎阳仓被彻底废弃,可谓是因河而废。辉煌一时的黎阳仓此后便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直到2011年1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黎阳仓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已发掘黎阳仓大小探方25个,探沟4条,总面积2200多平方米。清理出大型建筑基址3处,仓储坑2个,墓葬11座,灰坑83个,路1条,灶14个。

出土陶、瓷标本残片万余件,其中建筑材料板瓦、筒瓦占90%以上,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和建筑材料标本500多件,带“官”字款板瓦200余件(片)。

考察组观察到,黎阳仓仓城平面布局近正方形,东西约260米,南北约280米,总面积约78800平方米,已探明粮仓中心区仓窖84座,占仓城面积的五分之四。

“以目前勘探已确定的84个仓窖平均容积计算,黎阳仓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张银波说,限于实际条件和民房所压,还有未勘探区域,实际仓窖数量可能会超过这个数量。

在考察中,张银波相继打开了18号和16号仓窖,他介绍说,这两个仓窖是目前最小的两个,在窖口周边还发现了柱础遗迹,窖底局部清理时发现有防潮的白膏泥和木板等遗存,还发现有中心柱遗迹。

目前在黎阳仓的保护方面,张银波介绍说,为加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还圈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目前已经启动黎阳仓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站在莽莽苍苍的大坯山下,张秉政教授心生无限感慨,他说:“在洛阳等地,我们看了含嘉仓、回洛仓,今天又来到永济渠,看了黎阳仓。黎阳仓历来地位重要,有‘黎阳收,九州固’之说。天下粮仓可谓尽收眼底。史载唐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汇报:‘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隋朝已灭亡了20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制仓窖,广积粮,历代统治者从未忽视。博后高古的大河文明带给我们生存、生活太多的启示。”(实习记者 李华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浚县历史文化奇迹,任何大中城市都无法拥有的!知名学者说
400多年的明代老石桥,能过12 吨重的货车,8年前桥上还通汽车
王阳明摩崖题诗成浚县珍宝
河南鹤壁:黎阳古城
河南浚县大运河卫河永济渠浚县段(附云溪桥)
隋代国家粮仓黎阳仓:黄河以北征粮的储运基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