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会三读法,书山书海也看的来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快速传递的社会。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人们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

这里推荐一种读书方法“三读法”。

(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收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个字。速读能使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以精读带动泛读

著名语言学家夏丐尊先生提倡过一种读书方法:把精读的文章或书籍作为出发点,然后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由精读一篇文章带读许多书,有效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夏丐尊先生以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例:这篇文章是晋朝人写的,如果想知道这篇文章的地位和晋朝文学的情况,就可以去翻翻中国文学史;这篇文章体现了一种乌托邦思想,而英国的莫尔写过一本叫《乌托邦》的书,又可以对照起来读;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文一类,如果想明白记叙文的格式,就可以去翻看有关记叙文写法的书;另外,如果想知道作者陶渊明的为人,还可以去翻《晋书·陶潜传》。如此这般,可以由读一本书引出一大串来。夏丐尊先生自己经常就是这样读的。

鲁迅阅读文艺作品时曾说过:“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个作家的专集,最后再从文艺史上看看他的历史位置。倘若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本这个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这种读书法把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既有横断面,又有纵剖面。

鲸吞牛嚼读书法

秦牧读书坚持博采众长的准则。他曾于《在探索学问的道路上》一文中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为鲸吞与牛嚼:“只需知道一个梗概的书报可以泛读,”但要面广,犹如大鲸吸水;“要求彻底弄明白的和记住细节的书报,必须精读”,就像老牛吃草,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鲸吞牛嚼读书法”。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广博地积累知识。结果,他写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识的珠宝串成的,闪耀着独特的光彩。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法,即“牛嚼”与“鲸吞”。

什么叫“牛嚼”呢?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然后分段细细研读体味。这样,再难消化的东西也容易消化了。”这就是“牛嚼”式的精读。

那什么叫“鲸吞”呢?他说,鲸类中的庞然大物——须鲸,游动时俨然如一座飘浮的小岛,但它却是以海里的小鱼小虾为主食的,这些小玩艺儿怎么填满它的巨胃呢?原来,须鲸游起来一直张着大口,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被筛留下来。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袋了。人们泛读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一个想要学点知识的人,如果只有精读,没有泛读;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生素丸来养生,是肯定健壮不起来的。

“牛嚼”与“鲸吞”,二者不可偏废。既要“鲸吞”,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又要对其中少量经典著作反复钻研,细细品味。如此这般,精读和泛读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鲸吞与牛嚼,本是动物的不同进食方法,但却被作家秦牧巧用来形象地比喻读书方法——泛读与精读,实在有趣,令人记忆犹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省】第34次入选:三年级刘泽祥《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秦牧的读书方法
6、读书要正确处理博与精的关系
古今中外五类最牛读书法
如何用三天时间快速摸清一个行业?选对行业,小鱼小虾都能赚钱
捕鱼虾_250字 (二年级作文>话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