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了一个人,寂寞了一座城
                                                   
                         走了一个人,寂寞了一座城
         
                     泪朦胧
                                                       ------<<大同古城观灯有感>>
                                                          文/竹梢月
 
                                      独在城墙赏花灯,
                               元宵佳节倍思亲。
                               云城巨变君何处?
                               遍寻四周少一人。
 
                          //v.youku.com/v_show/id_XNTE1Mjk0NTAw.html?firsttime=0
 
得民心得天下…耿公一路走好…大同不会忘记你…我们都爱他 大同从此有了魂。
没留下片语你匆匆而去,云城百姓无奈却有千言万语,前世缘分被迫走到尽头,心中不舍也成无解思念!缘分未了。
老耿,您也真忍心就这样走了 吗,您不管我们大同人民了吗。我们 就 像是 您的孩子,离不开您呀
大同人民太需要你。
我在这里等耿市长100年,他肯定回来!
我们都是大同历史见证者。
多么多么希望老耿留下,可是。。。无语泪已蒙胧,从此,凤城人的心里又要常驻多少哀怨与彷徨,多少的声声呼唤,老耿,你快回来。。。
 
耿彦波,男,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中共大同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耿彦波是一位做官与做文化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两栖式官员”。伴随着持续10年之久的争议,耿彦波一路前行。更重要的是,通过经营城市,他成功地寻找到了经济与文化的“黄金分割点”。   当他离开灵石时,有人在天石新城摆上3个花圈“送行”;当他修复榆次老城时,有人打出“谢谢你,彦波”的横幅;当他调离榆次后,“吕日周第二”的争论甚嚣尘上;当他离开榆次两年后,“耿粉”自发在新浪网开设博客“耿彦波论坛”;当他来到太原进行城市大建设后,“又一个仇和”的评价出现。这个人就是耿彦波。
     从1995年任灵石县县长开始,惯打“文化经济牌”的耿彦波就一直致力于保护挖掘晋中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先是灵石的王家大院;2000年4月调任榆次后,又修复了气势更加恢宏的“常家庄园”。为官7年,他把两座“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民居庄园推向了全国,更推向了市场。如今,在北京地铁站,可以看到“王家归来不看院”的旅游产品广告———夕阳余晖之下,层层屋檐组成的气宇轩昂之势,足以雄霸天下。因此,中国著名的古建筑文化“泰斗”郑孝燮老先生说道:“要想切实保护好历史遗产,光有'有识之士’不行,还得有既掌握决策权,又对保护文化遗产有充分认识的政府官员,我把这样的人称作'有识之官’,耿彦波就是一个。”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耿彦波幸运的是,他为官任职的地方,都遗存着大片的古老民居;晋中历史文化幸运的是,有位地方官很“识货”,能从过往岁月的遗物中看到文化的意义以及未来的价值。
      “一条马路,一座楼;一个**,一只猴”。这是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对榆次城建状况的一种戏说。然而,在耿彦波“多留遗产,不留遗憾”的修复思想和“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下,经过500多个日夜奋战,一个占地面积100万平米,具有儒、道、佛等文化特征,集中国传统优秀建筑精华的老城展现在世人面前。它有中国最大的县衙,中**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城隍庙,中国北派最大的城市古典园林群落。 榆次老城改造完成后,漫步街头,居民宋五寿用朴实的语言编了一个顺口溜加以赞誉:“榆次老城泛新颜,扬起新旧两条帆;欧式架构美如画,东西风情都好看。” 但是,城市大建设,钱从哪里来?榆次在短短3年内用于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资金达10亿多元,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城市面积、城市功能以及城市品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榆次每年的可支配财力有限,仅预算内人员工资一项缺口就达4000多万元,投资的钱从哪里来?同时,又是什么让耿彦波下大功夫去保护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呢?
    耿彦波很坦然地说:“为了赚钱。”他认为,作为一个地方官员,特别是一个地方的主要负责人,不讲钱、不算账,肯定是不行的。而更为关键的是,耿彦波抓住了问题的“关节”———城市经营。对于经营城市,耿彦波在山西省委刊物《前进》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用计划经济的眼光看城建,看到的是投入,头疼的是缺钱,道路越走越窄;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城建,看到的是产业回报,得到的是保值增值,天地越来越宽;用经营的眼光看,土地是资本,道路是资本,一切可经营的城市元素都是资本。确立经营城市的全新理念后,转变就城建抓城建的思维定式,将过去“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建设思路,转变为“办多少事筹多少钱”的经营思路。
      对此,耿彦波以榆太路改造工程为例,新路设计路面宽60米,但拆迁时实际为80米,两边各空出10米建商铺。这样一来,繁华的榆太路两边就配套有3万平方米的商铺,以每平米4000元的价格出售,回笼资金1.2亿元。除去修路的综合成本9000万,净赢3000万。榆次就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城市面貌以神话般的速度改变着。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耿彦波却在无米之际,做熟了热腾腾的“米饭”。其中的滋味让榆次人民咀嚼得韵味悠长。通过城市经营,榆次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三赢,耿彦波成功找到了经济与文化的“黄金分割点”。 
      这5年来,老耿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无法言表的贡献。有人说,他是当今的拓拔部。虽然有些言过其实,可是大同建市60多年来,有几任市长的名字的是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的?也只有这一任。他为大同人民所做的一切大家有目共睹。老耿走了,我们舍不得。那是一种灵魂,无可替代。就算新市长能和老耿一样,我们记住的是老耿不是他。他让我们的城市从此有了一个新思路。老耿对于大同,就像是你的初恋一样,大同从过没有这样的巨变。老耿虽然走了,可是那种艰苦奋斗狠抓实干的精神留了下来。老耿为我们呕心沥血,提拔贤者也是应该的。大同人民不会辜负您老的厚望,一定会在中华民族的舞台上崛起。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经历过兴衰,经历过迁都,经历过屠城,这我们都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大同也开始步入正轨,向一个暂新的方向迈进。老耿走了,我们大同人民还在!多年之后,您会看到一个令人神往的大同。没有不舍没有留恋,您老一路顺风,大同人民永远欢迎您回来!
 
大同网友深情回复:
看了你写的,我深有体会。耿市长是我们大同人民的灵魂。
 
大同人民该做点什么了,为了自己儿孙的福祉,请耿市长回来。
 
 说的都是我们老百姓的真心话。我们大同人民太太需要您了。。。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看到这样的景象感慨万分 我出生在大同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二十多年市长也换了不少 可是对于大同这座腐朽的城市来说我从来没有看到任何变化 可是自从耿市长来了之后大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知道这样的变化可能当时很多人会不理解您您是在为大同的未来打基础 大同被称为煤都可是每个人心中都有数 煤矿是有限的资源总有一天会被挖空 如果真正被挖空大同人何以为生 物产资源是有限的可是文化旅游资源可以造福子孙后代 可是我看到的是一座建设了一半的城市 你走了 多少人为您落泪了 正如一块美玉雕刻到一半工匠走了 问世间还有谁能够接替您 丰立祥也是市长来了多少年了大同人民没有看到你的任何一点成就说没有 有点委屈了 只修了大庆路一条公路整整修了两年耗资巨大死伤无数到现在回头再看这条耗资巨大的公路以前是大同市的样板路 现在回首再看耿市长修的任何一条都比这条所谓的样板路强上千百倍不止 我今天看了大同新闻 新闻上自圆其说的欺骗市民说大同人民载歌载舞闹元宵 纯属自言自语 自从耿市长走后从大年初三到现在人们大街小巷中说风云议论的都是耿市长的事情哪有心情载歌载舞 更何况这也是大同今年的禁忌只事 说出来恐怕没人相信大同市今年根本不允许有人聚在一起搞文艺活动更不允许人们在街上议论留念耿市长 到底这里面影响到了利益呢 大家心知肚明。
 
我们愿大同日后能延续耿市长所开创的辉煌!
哀怨与彷徨:     有了耿氏精神,大同就不怕发展不起来
 
guoyuchen4:     不可能了,软柿子们又卷土重来了,一茬又一茬,多得如沙,啥也干不了了,没希望了。沙里淘金,人才最难得,何况耿公乃百年不遇之大人才。只可遇而不可求。
 
大同的跨越式快速大发展离开耿市长如同鱼儿离开水,完了。
 

调走耿彦波就像在大同老百姓的心上洒了一把盐。无语泪婆娑,凤城百年难遇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同城建热潮中新与旧的博弈
市民挽留大同市长 万人签名只为留人
老耿,回家
1993年,山西一小县长刚上任就斥资5000万修缮一处破院子,当
(城市沙龙《谋城论道》录制现场图片) 凤凰网城市:其实从耿市长您一直以来的经历来看,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在山西灵石县担任县长,您当时修复了王家大院,然后2000年的时候,您又到榆次做市委书记,
纪录片|《大同》:中国好市长的文艺复兴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