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神秘的西黄寺,这里隐匿了京城最美的白...
走进神秘的西黄寺,这里隐匿了京城最美的白塔

西黄寺,位于北京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大街,与东黄寺并称“黄寺”,或“双黄寺”。始建于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初为西藏宗教领袖达赖五世所建暂住之所。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班禅六世因疾在寺中圆寂,为了纪念六世班禅的无量功德,乾隆特命在(原)西黄寺西侧敕建一座宏伟的清净化成塔及塔院以示纪念,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11月)塔院建成。现今的西黄寺其实只是原来西黄寺的塔院。

西黄寺集藏、汉、印建筑艺术于一体,堪称藏传佛教皇家寺院建筑艺术之瑰宝。西黄寺现存的清静化城塔院采用的是汉传佛教寺院“珈蓝七堂”的传统布局格式,共分三进落院。第一进落院建筑包括山门殿、钟鼓楼、东西配楼;第二进落院建筑包括天王殿、垂花门、东西禅房;第三进落院建筑包括大雄宝殿、清静化城塔、乾隆御笔碑亭、东西禅房、慧香阁。

山门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绿琉璃瓦黄剪边,山门两侧的二龙法轮琉璃影壁,融合了藏汉文化元素之美,彰显着其皇家的身份。

天王殿面阔三间,共有十八根殿柱支撑殿顶。殿门口摆放有一对石狮子,石狮两侧各立有藏传佛教寺院的标志物——经幡旗杆,也叫做胜利幢。天王殿大殿正中供奉着布袋和尚,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在布袋和尚的身后是“身背经箧,手持拂子”形象的达摩多罗居士(尊者)。

垂花门建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系楠木结构,造型别致、典雅,融藏、汉建筑风格于一体。在清代,只有皇家建筑才有资格用这样的三楼垂花建筑形制。垂花门基座以石砌成,上置四尊如意抱鼓石,檐柱下的垂柱绘有仰覆五彩莲瓣、西番莲和金色连珠纹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雄宝殿系重檐,面阔五间,带三间后卷房,现存大殿是1927年九世班禅组织重修西黄寺时复建。大殿正中为历代班禅宝座,供奉九世班禅、十世班禅、十一世班禅法相照片。大殿东侧从北至南依次供奉十一面观音、强巴佛、卡萨尔巴尼。西侧从北至南依次供奉阿弥陀佛、释加牟尼佛、药师佛。

清净化城塔是仿印度菩提伽耶金刚宝座式样而设立的金刚宝座塔,俗称“六世班禅塔”。清净化成塔建在3米多高的“亚”字型塔台上,四周围以白石栏杆。塔前两侧立有一对朝天犼/望天犼。

清净化成塔金刚宝座上共计五座石塔。以正中主塔为核心,周围四角各有小塔一座,四座小塔塔身满刻经咒,每层都供有小佛像。中央主塔为藏式建筑,塔高约20余米,主塔由塔基(须弥座)、塔身、塔刹和剎顶组成。

主塔须弥座呈八角形,每角各有一位力士,八面各雕有一幅佛传故事图,反映了释迦牟尼从降生到圆寂一生的重要活动,比如面南正中第一幅为“佛母成孕”图,右行第二幅为“太子降生”图,石刻图案还有凤凰、莲花,蝠云等图案。

主塔须弥座之上为覆钵形塔身。塔身正面刻一佛龛,内雕三世佛坐像,佛龛两侧围绕塔身共雕刻有八尊菩萨像。塔身之上的塔刹,为十三相轮造型,意为法轮,顶端为鎏金莲花宝瓶剎顶,两旁饰以鎏金垂耳:其像两朵尚未开放的花苞,称为宝莲,象征着佛法清净无染。

在清净化城塔前方左右各有碑亭一座,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碑亭里分别竖立有乾隆御制的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石碑,东碑亭--乾隆四十七年御笔《清净化城塔记》。西碑亭--乾隆四十五年,乾隆为六世班禅四十二岁寿辰,亲笔所作《写寿班禅圣僧并赞》诗,并刻有《祈寿长椿图》。

在清净化城塔后方的建筑就是慧香阁又称后罩楼,系西黄寺的核心建筑之一,一层有藏经殿和展厅,二层为班禅行宫。

另外,西黄寺博物馆也是京城唯一一座原生态藏传佛教博物馆。馆内常设展览有六世班禅展、藏传佛教三级学衔展、乾隆御笔石刻展、清静化城塔展等,馆内藏品有塔藏文物、法器法物、佛像、唐卡、经卷等,馆藏展示品类繁多,丰富精美,反映了西黄寺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温馨提示:西黄寺博物馆只在周六、日开放,并需网上提前预约方可入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西黄寺,以西黄寺博物馆的形式开放
北京:西黄寺
乾隆皇帝给班禅修了一座塔,号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你相信吗?
北京朝阳西黄寺塔(清·国保)
古迹寻踪探访北京西黄寺六世班禅塔
记录(96)之西黄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