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祝贺李洱校友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叙谈会记

     11月1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北京校友联谊会主办的“文脉相承、应物创新——祝贺李洱校友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叙谈会”,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中文系分党委书记王庆华、中文系副系主任文贵良、校友会秘书长邢和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鲁迅文学院副院长邱华栋,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北京校友联谊会会长沈习武,以及50余位嘉宾和校友,与会祝贺李洱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并围绕获奖作品《应物 兄》展开热烈的叙谈。叙谈会由法语系06级、校友潘蓝蓝主持。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授奖词:李洱的《应物兄》,庞杂、繁复、渊博,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生活与知识、经验与思想、理性与抒情、严肃与欢闹相激荡的独创性小说景观,显示了力图以新的叙事语法把握浩瀚现实的探索精神。李洱对知识者精神状况的省察,体现着深切的家国情怀,最终指向对中国优秀文明传统的认同和礼敬,指向高贵真醇的君子之风。

      叙谈会设在民族饭店11层东华厅。步出电梯,迎面就是北京校友会精心设计的背景板。

      与会的嘉宾、校友陆续到达。李洱在签到处签名。


      沈习武在签到。

       童世骏与李洱在交谈。

      童世骏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李洱获奖,这是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出的第二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希望我们历届校友都能够分享这一项荣誉,也能延续这样的传统。


      臧永清接受采访时说,到现在为止,《应物兄》已经成为这届茅盾文学奖五部作品中,销售量可能最大的一部,这也说明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的一个认可。


      李洱在接受采访时说:写的是他们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是一个人怎么跟这个世界交往,怎么跟别人交往交流,通过阅读可以打开一个又一个空间,然后相当于和亲人团聚和朋友相聚。

      王庆华接受采访时说,实际一直以来,他在文学创作上,都是处于一个引领的地位。

      沈习武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为这样的校友,在文学领域里边所取得的这样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感到高兴。

      叙谈会会场。

      在潘蓝蓝主持下,开始了叙谈会第一部分内容:“文脉相承,荣膺茅奖”,由校系领导、嘉宾致辞,赠书。


      童世骏代表母校,向李洱获奖致以热烈的祝贺,称“校友的每一次获奖,都是对学校优质办学的莫大鼓励”。他从一名读者、一名哲学研究者的角度,高度评价《应物兄》对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精神层面的关怀。


      王庆华在致辞中,回顾了自徐中玉先生1980年代执掌中文系时形成的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对创作作品不断鼓励的传统,称作家群是毕业校友中对社会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格非和李洱两位校友连续荣膺茅奖,打破了国内学术界“中文系不适合培养作家”的论断。

      文贵良在致辞中谈到,李洱不忘母校深情、积极回馈母校,带动中文系的文学创作。

       邱华栋在致辞中,除了对李洱获奖表示祝贺外,还提到那年一起去德国开会,莫言生病,李洱专门留下陪护,从这件事能看到李洱的为人。他祝愿李洱在未来的文学创作道路上取得更大成绩。


      臧永清在致辞中,回顾了《应物兄》的出版以及获奖过程,称赞《应物兄》“各种典故信手拈来,给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视角”。在《应物兄》获奖前,就对其期望很高。他还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培养的作家,连续两届荣获茅盾奖表达敬意。


      沈习武在致辞中,代表北京校友会向李洱校友表示祝贺,并对与会嘉宾和厦门校友会、四川校友会、美国校友会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奋斗在各条战线的校友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李洱发表感言说,《应物兄》是他试图准确写下自己所经历、所见到的人和事,以解决时代困惑的尝试,“究竟写得如何,我相信时间会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他还深情回忆与徐中玉等先生的师生情谊,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赋予他那一代作家的使命感。他说,“华东师大给了我文化的童年。当年我走进华东师大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走入了一个辉煌的文学时代。”

       大家为嘉宾精彩致辞而鼓掌。



      观看华东师大中文系83级同学视频祝贺。

      李洱分别向母校华东师大及中文系、校图书馆和档案馆、校友总会赠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获奖作品《应物兄》上、下册。


      李洱向北京校友会赠送《应物兄》上、下册。

      童世骏向李洱回赠礼品。


      书法家、中文系80级校友金浓,代表北京校友会向李洱回赠书法作品,“应物通变,虚己守常”。


      叙谈会第二部分内容是“应物创新,聚缘雅叙”。由专家嘉宾、老师、同学和校友,叙谈李洱的创作和获奖作品《应物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校友张柠称,《应物兄》着眼于处理文化经验,赞扬李洱“一直活跃在小说创作的最前沿,是最爱读书、最有想法的中国作家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茅盾文学奖评委张莉赞扬李洱的《应物兄》“气质卓然、一骑绝尘”,深具先锋性、文学性和探索性,是当代作家面对和回应文学先辈的典范。她认为,这部作品是长篇小说最美的收获。因为它是兼具难度、深度、密度的长篇小说,而这样的长篇小说,在今天的小说写作上,是非常少见的。



      十月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校友吕约指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到这个阶段,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必要的回溯和反思,称《应物兄》代表了东方智慧的现代化表达,这种古今中西融合,也是秉承了自施蛰存先生以来华东师大一批有杰出成就的老先生的传统,大家要透过李洱的顽童精神和作为一个作家的严肃性的双重人格构成,去品味他的作品。


      旅美作家陈九赞扬《应物兄》的贡献,在于超脱了个人经验的描写,对一个伟大的时代做出了回答。

      中文系83级辅导员查建渝对李洱表示了祝贺。当年文艺学教师进修班班主任、任课教师朱桦,特别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词,强调华东师大中文系特有的人文与教育精神,对于孕育优秀作家的影响。  


      中文系83级同班同学朱彦鹏、数学系83级校友顾慈阳、中文系81级校友张立群发言,祝贺李洱获奖并表达对他的期许。

      远在云南的华东师大夏雨诗社创始人、著名诗人宋琳发来视频,对李洱获奖表示祝贺。他认为,李洱的《应物兄》叙事非常自由,灵活多变,人物众多,中国历史上很多经史子集的知识,应用到故事中间来,所以非常好读。小说的文体,通过李洱的《应物兄》,在当代确实有了修辞学的变化。这是很难得的。李洱深得庄子的笔法,以“无端崖之辞”,因为“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所以他用谐语,写他的小说。有许多微妙的地方,可细细品味。


     叙谈会后,全体人员合影。

      查建渝、朱桦与李洱、83级同学合影。

      李洱与校友们合影。





      李洱为同学、校友赠书签名。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应物兄》上、下册。

      李洱《应物兄》题辞本。



      11月的北京窗外秋意浓浓,但叙谈会始终气氛热烈,室内温暖如春。《应物兄》历时13年终于成书获奖,不仅是对李洱本人的激励,更是对华东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和中文系在承接文脉、勇于创新方面的肯定。蹭蹬磨砺成今日,不负当年快意时!透过《应物兄》和叙谈会,我们再次领略了上世纪80年代的风云荟萃和美好浪漫,我们追忆,我们怀念,我们更盼望前行路上有更多后来者相伴,一起品味丽娃河的深情与厚谊,一起继承文史楼的执着与严肃,在当代文学史上树起更多更有价值的丰碑!

      叙谈会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华东师大中文系、校友会以及北京权友会,分别对此次叙谈会情况进行了报道。这是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报道。

       这是中央电视台4频道《中国新闻》的报道。

      这是中国教育电视台1频道《E视界》的报道。


       这是华东师大校友会的报道。

      这是华东师大中文系的报道。

      这是华东师大北京校友会的报道。


编辑:邹锡明

摄影:王玉淑、邹锡明、陆红宇、高艺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拖稿”13年,这部作品为啥获茅盾文学奖?
文脉相承、应物创新——祝贺李洱校友荣获茅盾文学奖叙谈会在京举行
华东师大中文系里涌现出了全国知名的“华东师大作家群”——孙颙、毛时安、赵丽宏、王小鹰、陈丹燕等以及后来入校的格非、南帆、李洱等一批青年作家在师长们的鼓励下脱颖而出,在文坛崭露头角
朝花夕拾 | 中文系校友 · 张友荣老师
华东师大中文系2021届毕业典礼|系友代表嵇海荣先生发言
王晓明 | 子善兄的脱俗与自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