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中国《二十八》

《央视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

     著作权:央视   诵读:雄鹰

                  清廷退位

            隆裕太后〈1868—1913〉   

               溥仪〈1906—1967〉

    1911年北京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各省独立的消息相继传来,城中流布着各种各样的传言。紫金城虽然表面上还保持着帝国的威严,但它的主人已经隐隐地感到了末日的临近。

    摄政王载沣一筹莫展。面对危局隆裕太后临朝训政,她一方面下诏罪已,做变革的姿态,并下令释放了所有政治犯,另一方面急召袁世凯回京,这是她手中仅剩的一张王牌了。

               袁世凯〈1859—1916〉

    袁世凯一直等待的机会终于到来了。早已成竹在胸的他并不急于出山。他暗示:「北洋军六个字.慢慢走等等看。」。直到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袁世凯才同意就任,他在继续派兵向南方施压的同时,又派代表与武昌革命政府秘密接触。

              唐绍仪〈1862—1938〉

              伍廷芳〈1842—1922〉

    清廷的和谈特使是袁世凯的亲信唐绍仪。南方的首席代表是老资格的外交官伍廷芳。谈判在上海进行。双方共“议和”五次,障碍重重。南方政府为尽快结束南北战争,迅速推翻清政府,向袁世凯作出公开承诺:如果袁世凯赞成共和,逼使清室退位,大总统之位非他莫属。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再次致电袁世凯,重申这个承诺。

    紫禁城里对袁世凯与南方政府的谈判极为关注,但可怕的一天还是来到了。1月16日袁世凯来到养心殿,奏请隆裕太后召开皇族会议,讨论帝位去留问题。袁世凯带有逼宫性质的行为,给当时只有六岁的皇帝溥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辞别隆裕太后,袁世凯经东华门出宫,遭到革命党人的袭击。这一次暗杀行为无形中使袁世凯找到了要胁清政府的借口。从此他称病不再上朝,皇宫里关于退位的争执更加激烈,近卫军将领良弼坚决反对退位。隆裕太后多次召集御前会议也没有结果,良弼成了革命党人刺杀的另一个目标。

                良弼〈1877—1912〉   

        革命党人彭家珍〈1888—1912〉

    1912年1月26日晚,良弼在家门口遭到炸弹袭击,刺客是青年的革命党人彭家珍,他自己也被当场炸死。同一天,在前线作战的段祺瑞等50名将领通电逼宫,隆裕太后己别无选择了。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统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宣布清廷退位。起草诏书的是十七年前的状元张謇。

    《清室优待条例》也同时公布,清帝的尊号仍然保留,但他统治的地方只剩下一座小小的紫禁城了。宣读完退位诏书,隆裕太后失声痛哭,一个统治中国长达268年之久的王朝,在孤儿寡母的涟涟泪水中走到了终点。

    慈禧、光绪的生命终结,为大清国画上了一个悲惨句号,一个曾经创造过康乾盛世的王朝,就这样如烟云般消失于历史舞台。每次改朝换代的前夕,都有一场极为悲壮的青春祭礼。

            陈天华〈1875—1905〉

             温生才〈1870—1911〉

             朱子龙〈1875—1907〉

陈天华忧愤国事,投海自尽。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孚琦后就义。朱子龙饱受折磨,病死狱中。

    他们有最充分的生存理由,但他们却依然用血肉之躯 铸成民主共和的丰碑。

著作权:央视   诵读:雄鹰

〈诗歌与作者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变革的前夜:武昌起义后晚清朝廷、袁世凯和革命军的三方博弈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逊位,但为何清朝的终止标示却是在1911年?
1913年,袁世凯为隆裕太后拜寿,隆裕哭着问:你跪我,还是我跪你
清廷海晏堂签字退位 两千年封建统治寿终
清帝退位之后,为啥袁世凯当总统不是问题,而定都在那确实问题?
亲手结束清朝统治,隆裕太后的背负与痛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