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年前的童话告诉你,那些真正活出自己的女性是什么样子?

文:凯特

团长主创专栏作者

ID:nlpteam

当公主进入黑森林 来自团长说心理 15:01

主播:萨萨

01

如果可以为孩子定制完美人生,

你会愿意吗?

6月6日,离高考仅有21个小时,考生小王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因为她的身份证竟然找不到了!

令她无奈的是,是妈妈把她的身份证藏了起来,理由是不希望她去外地求学读书,无可奈何她只能选择报警。

小王的故事不是特例,前年,一位母亲在帮女儿填写高考志愿时,不小心填错了,女儿从此失去了上好大学的机会,母亲则愧疚跳江;

福建女孩辛迪加毕业于211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但她毕业后整整9年都

只能在老家找工作,因为她的毕业证书被不允许她离家太远的母亲藏了起来。

 去年,已经30岁的她毅然决定再次参加高考,因为她想要报考外交专业,以后

成为出色的外交官。

这让我想起,《奇葩说》有一期辩题叫做,“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按钮吗?

现场很多父母当即就说,当然愿意啊。

可完美的人生,就如表面呈现的那么完美吗?

最近看了一个演讲视频,刘敏涛演讲的《中年叛逆》。

她的几句话深深地击中了我:

我生活的轨迹几乎全部符合社会对一个“标准”女性的预期;

但可惜,结婚照上的明媚表情,并不是以后生活中的全部表情;

既然循规蹈矩、随波逐流的生活并没有给我带来预期的幸福,反而让我在本该神采飞扬的大好年华,活得卑微而苍白,那不如就做我自己,随心所欲地去生活中冒险,试试自己的极限,到底在哪里?

视频中的刘敏涛,活得潇洒且自信,她说这是因为自己尝到了“叛逆”的甜头,

她减去留了十几年的长发,穿上了露背装,她说“这种叛逆是我对我自己人生的一种掌控感”。

在她的讲述中,叛逆是随心所欲,是冒险,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她的“叛逆”,与其说是一种反抗,不如说是在竭力找到自我,让生命绽放。

那是不是女性学习刘敏涛,把生活重心偏向事业,离父母远一些,不困于厨房和奶瓶,就是绽放的人生呢?当然不是。

随着现在“大女主”励志故事的热播,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从贤内助的标准拔高到了“要能够平衡好事业和家庭”。

于是,即便是一些看上去独立坚强的女性,内心也一直生活在焦虑不安中。好像有一个看不见的考官在评判她们的行为,而考场,从厨房搬到了CBD。

但这个“考试标准”只是依赖于世俗的评价,而非她们内在的声音。

她们看起来勤奋上进努力,但生命于她们而言却不是冒险,只剩赛跑,徒留恐惧,生命如果需要这样挣扎苟活,又谈何绽放呢?

如何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找到那份缺失的勇气和动力呢?

最近读了一本“童话故事书”,我惊喜的发现,它其中的智慧,能够给与当代很多女性启迪。

02

什么样的生命是值得过的?

这本书叫《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由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荣格分析师吕旭亚执笔。

童话不像实用类书籍清晰理智,它的神秘特质有助于我们暂时放下理智的大脑,去探寻内心潜意识深处的秘密。

比如童话中总有这样的桥段:

公主被王子拯救,然后结婚,从此过上幸福的日子。在与王子结婚前,她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这个“渡劫”的过程,其实就是女性突破桎梏,自我成长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离开亲情的绑架,面对社会的压力,世俗的眼光,就是女性“打怪升级”的过程,在荣格心理学中,把这个过程称为“自性化”历程。

自性化历程的目的是要成为真实的人和完整的自己,不再仰赖外面的人事物或成就,可以从自己本身汲取力量,真正过上幸福而快乐的日子。

简而言之:你想怎样是因为你想,而不是别人都说你该怎样。

同时,童话中的每一个人物角色,都有其代表的原型象征(荣格心理学认为:每种生命现象都是一种原型。)

以故事《牧鹅姑娘》为例:

皇后把公主许配给一个遥远王国的王子,并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一个金碗和一匹马,一位侍女,还特地送给她一个护身符——是皇后滴在白色手帕上的三滴血。

然而,公主在嫁给王子的路途中出现了很多意外,金碗弄丢了,马被杀害了,手帕被河流冲走了,公主的一切都被侍女抢走了,娇弱的她只好去当牧鹅姑娘。在故事的结尾她勇敢和老国王说明真相,才惩罚了侍女,嫁给了王子,并和他一起开始统治新的国家。

这个故事中,每个人物都对应现实生活中的原型:

公主原型:

在童话故事中,故事情节往往围绕着公主发生。公主原型代表着尚未变成皇后的女性,像是花蕊准备盛开,代表着发展的潜能。

她们通常天真、可爱、美丽,但同时也肤浅、空洞、依赖和脆弱,她们不需要深度的思考,碰到困难的时候就只能可怜兮兮的要求帮忙。如果王后对公主过度保护,公主将无法释放自己的潜能。

王子原型:

王子代表完整与美好的年轻阳性力量。

国王、王后原型:

国王是集体意识的代表,是秩序、规范与稳定的象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代表着是非对错;

王后则代表着集体意识当中理想化的、强大的女性能量。 

婚姻的原型:

童话里的婚姻代表着一种成熟的个人状态,能够给予承诺,以及与另一个个体发展合作与创造的关系。公主与王子的结合,就是为了未来能够承担起统治一个国家,并繁衍后代的使命,这些需要有强大的内在力量才可以完成。

所以,公主历经磨难是必然的。

因为故事开头呈现的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爱,但这种爱的背后是对外在世界的不安及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母亲为女儿准备的越多,就越表示女儿面对外在世界的能力不足。

只有在妈妈的保护下(手帕上的三滴血),女儿才可以延迟面对成长的痛苦。

另一方面,如果公主自身想成长,但王后的形象太过强大,也会干扰到她的成长。比如文章开头藏起女儿录取通知书的母亲,在女儿内在的动力还没有强大到足够反抗母亲时,就只能被动的接受。 

也许有人说,那就接受吧,父母是为了子女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至少不会出什么大错。

但荣格心理学的理念认为,人生前半段没有扛起的责任,在中年或中年以后,依然要回来面对。

如果一直遵循社会或家庭的标准,没有做自己真正该做的事情,人到中年后,必然要还回来。童话中,苦难才能使公主成长,现实生活中也一样,痛苦才能使人发现什么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寻求改变。

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自己的自性化历程,过上想要的生活呢?

03

怎样活出自我?

在女性自性化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两个课题:

1.面对自己的阴影;

2.发展自己的阳性能量阿尼姆斯。

面对自己的阴影:

阴影,简单来说就是内在不愿面对或尚未发觉的黑暗面,让我们觉得蒙羞和难堪的部分。

故事中的“阻力”,通常是主人公自己的阴影。在“牧鹅少女”这个故事中,母亲对女儿的掌控,就成了女儿阴影的一部分,如果公主要成长,那么母亲给的手帕(护身符)一定会丢。

发展自己的阳性能量阿尼姆斯:

在荣格心理学中,男性身上同时拥有女性特质阿尼玛(阴性能量),而女性身上也有男性特质阿尼姆斯(阳性能量)。

女性的特征是温柔、可爱,宽容的,但这种情况下只是女性身上的阳性能量阿尼姆斯被压制了, 如果女性可以找到自己内心阳性的力量,女性一样可以理性,积极向上、有行动力、同时又不失宽厚温暖。

换句话说,发展完全的人同时具备这两种能量。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女性都没有形成“完整”的自我,在她们的潜意识中,“阴性”和“阳性”两种力量是互相排斥的。

比如:

许多女孩子穷其一生都在证明自己不比男孩子差,这样的信念让她把自己打造得无所不能。因为她要满足父母“如果你是男孩子就好了”的需求;

还有一部分女性为了证明自己是女人,不停给生命设限,因为从小就被教育:“女孩子就是要有女孩子的样子”

这样的设定,无法让内在的两股能量得到好的绽放,人的整个生命就不是最有力量的状态。

公主从被动的承受命运的不公,变为主动出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是一个释放内在阿尼姆斯能量的过程。

所以,女性没有自信,不是因为她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而是因为她太相信那个贬抑自己的力量了,而当她穿越了挑战,决定不再相信那个声音,离开声音的来源,那个声音将不再影响到她。

当我们终于可以面对自己的黑暗、自己的阴影、自己的脆弱,终于接受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引领,才能不再仰赖外面的人事物或成就,而是可以从自己本身汲取力量,过上真正想要的生活!

愿你成为完整、独特又真实的自己,拥有勇气与智慧,那样,你拥有的爱,也会像童话般永恒。

作者简介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老师解读童话中的知识点
第十五课 颠覆传统的《纸袋公主》
听说,婚姻不是为好女人准备的?| 原创
豆瓣8.4的颠覆心理学:你没看懂的童话里,藏着成人世界的秘密
【解开女性心灵的枷锁】
重新解读《睡美人》:女性被压抑的情欲和自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