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情不好的人必看:尽情不高兴的后果,其实... 挺不错的

在很多人心目中,控制情绪的第一步,是不要表现的情绪化。

我们害怕,一旦承认自己有负性情绪,意味着失败和软弱。

我们还害怕,表达出来负性情绪,会给身边的人添麻烦。

所以,我们经常会在情绪出现的时候,选择假装若无其事。

2008年,心理学家 Gross 和他的团队想知道,在压力和负面情绪袭来的时候,保持「面不改色」,控制不表达自己的情绪,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他们找了一系列「看一眼就难受」的小视频,例如车祸现场,蛀牙过程。然后告诉观看这些照片的人:「观看过程中,请务必保持面部表情平静,别让其他人看出来你的情绪波动」。

这其实是在模拟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自我劝慰方式:冷静点,坚强点,撑住,别难过。

研究人员记录了「绷住情绪」过程中的四件事:

1 情绪主观打分——「你现在多难受?」

2 面部表情——别人能看出来不高兴吗?

3 大脑活动——看看哪些脑区在这个过程中更活跃

4 皮肤和心血管反应——这些是情绪强烈程度的身体指标

数据分析发现:

表面上看,「不高兴」打分下降了,表情也看起来很平静。

但大脑中跟「不高兴」有关的脑区——杏仁核和脑岛区域反而更活跃(看下面图例中的第二条线),皮肤电流和心血管反应也增强了。

这种反应意味着,你的内心没有真的平静,依然在「翻江倒海」中。

也就是说:

试图控制情绪时,嘴上说着「没事了」,脸上也写着「没事了」,但身体内部的情绪反应,却比没有任何「劝慰指引」的时候还强烈。

是的,「绷着」会加重情绪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没能表露出来,最后变成了自己才知道的内伤

大脑真的很不听话:

越试图不去想一件事,反而越难忘记。

越试图压制情绪,情绪越波涛汹涌。

所以,如果不再回避,直面情绪,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很多人内心都有一块不愿意碰触的「情绪伤心地」。1986年,有研究者做了个相当激进的实验:

让参与者在一个安静封闭的房间里,直面自己人生中带给自己伤痛最深的事件,把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所有的情绪感受和想法,全部毫无保留的写出来。

甚至不止写一次,而是连续写四天,每次 15 分钟。

这不啻于一次情绪的冒险。

不少人在书写过程中放声大哭,大部分参与者整整 4 天都不断持续思考这件事。

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难过。

创伤涉及了至亲死亡,生离别,暴力虐待,当众被羞辱,难以摆脱的酒瘾。人类生命悲剧的各种不同形式,都记录在这些文字里了。

书写过程中和完成后,研究者一直在监控这些人免疫力和健康的变化。

结果发现:

从第四天开始,创伤书写者们的免疫力开始提高,直到六周之后,这种身体的积极改变依然在持续。

更神奇的现象是:这些人去诊所看病的次数,跟对照组(只写一些生活日程)相比,也明显降低了

直面情绪,不仅安全无害,甚至有疗愈的效果。

参与者自己则这样形容「尽情不高兴」带给自己的变化:

「我的情绪通过释放得到了平静。书写感受和情绪帮助去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以及为什么这么想。」

「我不再封闭自己的感受,而是去尝试理解和跨越痛苦。思考这些事情并不会给我造成伤害。」

这些研究最重要的启发,就是帮我们重新理解「情绪调节」的含义。

如果你觉得,情绪调节意味着「控制和减少情绪」,用力方向就错了。

「不高兴」这种感受,不但不能通过压抑减少,而是恰恰相反,需要被看到,才会真的消失。

它是来自身体内部的「信使」。

你的身体在努力提醒你,生活中出现了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当听懂情绪信使的信息之后,他们使命完成,就会自然退下。

压抑和回避情绪,不是在真正的解决问题,而是在解决「报信官」。

「情绪报信官」有可能谎报军情吗?

例如,明明只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例如,别人没有立刻回微信,或者工作上被同事指出不足之处,却激起了和事件严重程度完全不匹配的强烈情绪反应?

研究发现,面对一模一样的境遇和事件,每个人都会因为「应对能力」差别,有完全不同的内心活动。

例如,抑郁人群格外「擅长」自我否定:会更容易把工作进展的不顺利归因于「我不行」,把人际交往的不顺利归因于「我不值得被喜欢」。 

焦虑人群则格外「擅长」走极端:如果一件事没有按照进度执行,就「全搞砸了」;如果一个人没有符合自己的期待,就「糟透了」。

这些想法,是给「不高兴」情绪火上浇油的助燃剂。如果不对这些想法进行审视,就会让情绪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强烈。

临床心理学家把这些思考方式叫做「不合理想法」,认知神经科学家把这种特质叫做「负性认知加工偏向」。这两个概念,都强调了「认知」在情绪困扰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对那些频频造访的情绪,我们不但要读懂情绪,还要看清它们背后的不合理想法

这才是你真正需要去「调节」的对象。

在博士期间,我一直在研究「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也就是通过调整想法去改变情绪体验。

「认知重评」包含了两个步骤:

1 识别出跟情绪相关的想法。

2 重新换个角度,调整这个想法。

识别想法的操作,就是借助「书写」这个工具,把头脑里乱糟糟的画面、声音、评论,全部变成你自己能看到的文字。

这样,就给接下来换个新角度思考,提供了操作空间。

换个角度,就是去识别出想法不够合理的部分,打开思路,改写想法。

为了研究这件事,心理学家继续借助前面提到的负性图片,收集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不同参与者有哪些「换个角度解读图片」的尝试。

最后,研究者归纳总结出八种有用的方法:

你会发现,减少不合理想法的操作,其实是找到一种全面、理性、灵活、有成长性的思路,去替代原有的负面、僵化、狭窄的思考方式。

在我的博士课题研究过程中,参与者们贡献了很多「从另一面看问题」的生动案例:

>>滑动查看「从另一面看问题」

>>滑动查看「从另一面看问题」

无论是情绪表达,还是调整想法,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能把身体的「情绪反应」真正降下来。

包括杏仁核反应强度降低,外周神经系统反应降低,甚至压力导致的免疫下降也能获得显著改善。

调整自己的想法的能力,是人类专属的高级智慧。因为这是大脑最高级的皮层——前额叶发挥的作用。

脑功能成像的研究发现,认知重评的过程中,前额叶多个区域出现了明显的活跃。有的区域负责集中注意力,有的负责评估和解释正在发生的事件,有的负责抑制不合适的反应。

这些区域,正是大脑的「最高指挥部」。

(忽略掉这些脑区的名字,你可以在这张图里看到,检验、监控、抑制这些词,代表着大脑很井然有序的在处理事情。)

前额叶会调控颞叶语言加工区域的活动,看到自己的想法,评估并「刷新」自己想法。

成功刷新后,杏仁核等情绪反应区域活跃程度降低,情绪导致的全身免疫、心血管、皮肤、内分泌等压力反应,也随之减弱。

通过观察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心理学家发现,「想不开」,正是大脑最高指挥部调节过程失灵的结果:

在长期抑郁状态下,前额叶脑区功能受损,对其他脑区失去了调控能力。

失去控制后,杏仁核会出现过度激活的现象:情绪爆发更快,脱离了理性的「管辖范围」。

不只是抑郁症患者,任何人在面临生活压力时,都会出现短暂的「大脑宕机」。

这是因为,压力会导致身体产生「应激反应模式」:

注意力狭窄,想法自动化,血压升高,心跳呼吸加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这是一种以牺牲「认知复杂性」换取「问题处理效率」的特殊状态。

这是一种进化保留至今的,原始人遇到野兽的状态:危险来了,没时间想太多,跑快点就完事了。

但在现代社会,要处理复杂的压力事件,人需要的并不是逃跑,而是恰恰相反——停下来,仔细想一想。

所以,在了解了「情绪调节」这件事背后的神经基础之后,我们继续回到这个问题:

人到底怎么才能让自己心情好一点?

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情绪自我调节」困境:
想要改变不高兴,首先要承认和直面不高兴,

而我们经常下意识地「害怕」这么做会出问题。

想要进一步调整不高兴,最重要的是改变想法,

改变想法,需要调动大脑前额叶皮层参与,

而压力来临的时候,这个部位,最先「宕机」。

如何打破这样的困境?

不要「自己死扛」,寻求专业帮助,是更加勇敢而明智的行为。

首先,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你可以循序渐进的接触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直面情绪尽管有效,但非常需要勇气。「怕」是正常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的支持能够减少恐惧,增强信心。

如果你正在经历压力,自我开解的方式很可能是无效的:你的大脑信息加工速度会变慢,整理想法会变得困难,借助专业人员的帮助,更可能找到新的思路。

如果情绪困扰已经持续影响到你日常工作和生活,你还需要进一步获得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然后,学习专业的情绪调节技巧,逐渐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坚持跑步和健身,能让你的肌肉和心血管功能更强健。心理训练也是如此。

每天花一点时间,和自己的情绪待一会,使用专业方法去接触自己的情绪和背后的想法,会逐渐增加你调节情绪的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

这就是暂停实验室正在做的事情。

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情绪调节训练计划」。每天只需要 20 分钟,全程配合专业主创的陪伴帮助,让你成为调节情绪,应对压力,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绪的世界决定你的世界
正念,带你往幸福更近一步
正念:大脑的最强修复术
进公司7年,做了7年的业务“扛把子”,如今也要被迫辞职
女子全裸大闹,暴露画面流出:你情绪失控的样子,真恶心
忍一时真的能风平浪静吗?该如何安放我们的“愤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