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知学习理论之认知-目的说
托尔曼(E.C.Tolman)的认知-目的说是建立在他及其同事进行的大量白鼠学习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其中位置学习实验和奖励预期实验是其典型代表。
一、经典实验
1、位置学习实验
X
位置学习实验以在高架迷津中进行的迂回学习最为著名。该实验以白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其在高架迷津中的取食行为。实验分为预备练习与正式实验两个阶段。在预备阶段,先让白鼠有机会走过迷津中的每一条通路,使其熟悉迷津的整个环境,并确定其自起点到达食物箱时对三条通路的偏好程度。结果发现,白鼠对通路的偏好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通路1、通路2、通路3。预备实验结束后,进行正式实验。首先,在A处(通路1、2的共同部分之前,上图中未标出)将通路1阻塞,结果发现,白鼠在A处受阻后迅速退回,改选通路2而非通路3。此后,在乙处(通路1、2的共同部分)将通路1、2阻塞,结果发现,当白鼠沿通路1到达乙处受阻后,它并不是按照偏好顺序先奔向通路2,在再次受阻后再奔向通路3,而是一开始就避开通路2,径直选择距离最长、最不愿意走,却是唯一的通路3。
据此,托尔曼认为,白鼠是根据对迷津的认知地图而不是依照过去的习惯来行动的。
2、奖励预期实验
托尔曼认为,个体的行为由对目标的期待来引导。这一观点在廷克波(Tinklepaugh)1928年所做的奖励预期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廷克波的实验以猴子为被试,训练其完成一项辨别任务。实验者先当着猴子的面把它们喜欢吃的香蕉用带有盖子的两个容器中的一个盖住,然后用一块木板挡住猴子的视线。过一段时间以后,再要求猴子在两个容器中进行选择。结果发现,猴子具有十分良好的辨别能力,能够准确地在装有香蕉的容器中取得食物。然后,实验者当着猴子的面用一个容器把香蕉盖住以后,又在挡板后面将香蕉取出,换为猴子不喜欢的葛苗叶子,并要求猴子取食,结果发现,当猴子再次想从原来的容器中取食香蕉而实际发现是葛苗叶子时,猴子显露出惊讶的表情,似乎有“大吃一惊”的挫折感,它拒食葛苗叶子,并想四周环顾搜索,好像在寻找预期中的香蕉似的。而当寻找失败之后,它会感到非常沮丧,并对着实验者高声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与符号学习理论
心理学考研 | 【人物周刊】第24期 符号理论的建构者--托尔曼
猴子的经典实验之四道德的重建
这6大心理学实验违背人性,第5个人类敢想却不敢做!
猴子实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