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胜衣:巴黎盛宴的另一方回忆录

《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美]保拉·麦克莱恩著,郭宝莲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一段我多次复述过的典故:1921年,年轻的海明威携新婚妻子哈德莉来到巴黎,度过一段“贫穷而快乐”的甜美时光,他在此勤奋写作、探索磨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写出成名作品,正式踏上文坛。到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感怀往昔,追忆青春,以病残之躯写出一部巴黎回忆录的初稿,去世后被整理出版,那就是被称为“小经典”的《流动的圣节》(又译《流动的盛宴》等)。

  海明威这“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个人早年文学生涯的自传,是那个文采风流众星闪烁时代的重要史料和精彩记录,是关于巴黎最出色的记述之一(直到前两年,伍迪·艾伦拍摄的《午夜巴黎》还取材于此)。同时,也是他对自己第一段婚姻的深情致意——他在巴黎呆到1928年二婚后才离开,但《流动的圣节》只写到与哈德莉离婚的1926年为止,温柔地缕缕追述了那段纯真的爱情。

  现在,这个故事被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叙写。保拉·麦克莱恩著《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以《流动的圣节》为蓝本,用哈德莉的口吻来重述往事,让哈德莉从历史的沉默暗角中浮出,“现身说法”,是温情之举。当然,它只是糅合了史料与虚构的小说。但在《流动的圣节》自序中,海明威说过那本回忆录可视为虚构的小说,这样去读也许能“更清楚地理解书中的事实。”然则,《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这本小说也不妨视为巴黎盛宴另一方在场者的回忆录,使人更清楚地了解一些事实,包括《流动的圣节》未涉及的或回避的很多情节,我查阅过几种海明威的传记资料,发现大都有真实根据。

  这样一个对照文本,以另一方的观察眼光,从另一面来对那段生涯落笔,在史实基础上增添人物心理和个性描写,还原生命的细节,展现曾经的年华。里面写到当年巴黎“七叶树的繁花盛绽与诗文和鸣”,众多作家、艺术家的盛会交往、音容形迹,海明威的奋斗岁月,他的魅力与缺陷。当然,更多着墨的是感情生活:开始的夫唱妇随幸福美满,慢慢地出现裂痕导致反目。从同心相融到渐生嫌隙的过程,让人唏嘘。

  最后的危机,是海明威有了新欢,那个后来成为他第二任太太的女子,让他“再度焕然一新”,重新找回自我。不过,他也明白,有些东西(如信任)他已在哈德莉身上耗尽了,心里被掏空了,从此“爱情里那个部分永远消失了”。

  经过煎熬挣扎,哈德莉终于忍痛离婚,离开了他们“共同创造又将它打碎”的巴黎。分开后,她在爱情上比海明威幸运,找到了毕生相依的男人,而他不断更换着妻子与情人,名成利就,但内心总有残缺。——跨过那一阶段,人生再也不同了。书中哈德莉的总结颇为动情:两人后来的经历都比不上巴黎那几年,艰辛、单纯却美好,那时海明威展现的也是最好的自我,“我拥有过最好的他,我们俩都拥有过最好的彼此。”

  暌违三十多年后,在自杀前两个月,海明威忽然打来电话,告诉她自己写了一本巴黎回忆录,问她记不记得一些细节。

  “我全都记得。”她答。“书里都是你的痕迹”,他哀伤地说,“写出那段日子,重新活过一次,对我意义非凡……”然后,他面对她一句关于爱的反问哑口无言,在电话的静默中,她仿佛听到有微弱的碎爆声,“那是我们之间发生过的种种。”老年的他再一次真诚地内疚忏悔:是自己搞砸了一切。收线之前,他用从前的昵称让她好好照顾自己。挂上电话,她哭了。……

  这本《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严格来说不算杰出的作品,然而,重现了那段经历、那个故事(不仅仅关于爱情、关于巴黎,也关于成长、关于生命),同样等于让他们“重新活过了一次”。而中译本还意犹未尽地将出现于《流动的圣节》中海明威笔下、但没有出现于本书的一句话印在封面:“我多希望,在还只爱她一个人的时候就死去。”特别戳人。

  无论如何,海明威总算留下了那本《流动的圣节》(不像《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只是后人的代言),这一点足可致敬。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心力和勇气,能写出一本对得起往昔的青春回忆录的……

  关于《流动的圣节》,原文和中文书名的内涵意蕴以前已多有讨论,但原来这书名的取定也有不同说法,可作为书话趣谈附记于此。

  孙强译本《流动的圣节》译后记指出,海明威生前在反复修改书稿时,已定下这个书名。

  汤永宽译本《流动的盛宴》附了《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一节,那位编辑说,是他和海明威的遗孀玛丽在整理遗稿时,“偶然发现”海明威写下过这个手稿总目,于是提出来用作书名,经玛丽同意,“这下,终于有了响亮的书名。”

  海明威后半生有位忘年交A.E.霍契纳,他在关于海明威后期生活的回忆录《海明威与海》中,将功劳揽得更彻底。据他说,海明威1950年带他重游巴黎时,他被巴黎的气息氛围所吸引,表示要像当年海明威那样在此专注写作(他后来也确实成为一位作家,并将海明威的几部作品改编成影视);海明威说,在写作这个事情上他很难提出什么忠告,但有一点可供考虑:“如果你年轻时有幸在巴黎生活过,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你去到什么地方,巴黎一直会留在你的心里,因为,巴黎是一个流动的圣节。”他随即仔细记录下这些话。后来玛丽要为出版那本巴黎回忆录找个书名时(他说海明威生前没有取书名),他想起最后的那个词,就给了玛丽用作书名。

  比较起来,汤姆·麦奇勒的说法似更符合编辑出版的流程,只不过他自夸得有点夸张就是了。

  然而,《流动的圣节》这书名仍然与A.E.霍契纳有密切关系:他记下的那段话,就是后来该书的卷首语。这则“赞美巴黎的最广为人知的名言”(哈里·斯通贝克语),在原书中并无出处,只有一个落款:“1950年,海明威致友人”。对照《海明威与海》,原来所致的是这位友人。

  那段话的背景,很能见出当年巴黎盛宴的感染力:它让后来者动心要留下来,更让重回旧地者触景生情,触发灵感说出那么诗意的概括。应该是海明威自己也很满意,后来录入于手稿中,遂有了这脍炙人口的名言。——年轻时留在心中的会念念不忘,就像《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一开头说的,海明威也再找不到“治愈巴黎的方法”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刊 | 书玉:巴黎,迷惘年代的自我想象
菲兹杰拉德和姗尔达,以及哈德莉和海明威的巴黎(流动的盛宴)书评
憋了10天,这本书太让人着迷了
《流动的盛宴》:在巴黎的青年海明威与他笔下的菲茨杰拉德(文末彩蛋)
绝了,这本书越看越兴奋!
海明威的巴黎:一次充满爱和失落的旅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