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宏富|王十朋与 “ 会稽刻石、曹娥碑 ” 的故事
王十朋与 “ 会稽刻石、曹娥碑 ” 的故事

吴宏富

在古越大地有两块闻名遐迩的碑刻,一是秦朝丞相李斯撰文并篆写的《秦会稽刻石》;二是东汉后期在上虞曹娥庙立的《孝女曹娥碑》。

南宋状元名臣王十朋在赴补太学、签判绍兴和历知外郡时,与这两块名碑结下了奇缘。

一、觅会稽刻石,留一段佳话

《秦颂功德碑》是绍兴历史上最早的“会稽刻石”,据《越中杂识》记载:“始皇三十七年,东巡会稽,刻石记功,丞相李斯书之,取钱塘岑石刻文。”〔1〕碑文三句一韵,每字四寸见方,以小篆书写,笔致工整,布白整齐,气息端庄,共289字,其内容主要称颂嬴政一统中国的业绩及秦王朝奉行的大政方针。
会稽刻石自问世以来,历来受人重视,各种史乘多有记述。

西汉司马迁,他“上会稽,探禹穴”。探访“会稽刻石”应该是他“上会稽”的内容之一,因而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录下了《会稽刻石》的全文。
东汉《越绝书》记载:“政更号为秦始皇帝,以其三十七年东游之会稽……以正月甲戌到大越,留舍都亭。取钱塘浙江'岑石’。石长丈四尺,南北面广六尺,西面广尺六寸。刻文立于越东山上。”〔2〕

南朝孙灵符《会稽记》称:“昔秦始皇登此山,使李斯刻石。其碑见在。”〔3〕

唐代梁载言《十道志》:“秦始皇登秦望山,使李斯刻石,其碑尚存。”〔4〕

唐代李延寿《南史·范云传》记载:“会稽秦望山有始皇刻石,文皆大篆,人多不识。”〔5〕
秦颂功德碑
宋代姚宽《西溪丛语》卷下载:“予尝上会稽东山,自秦望山之巅,并黄茅,无树木。其山侧有三石笋,中有水一泓。别无他石,石笋并无字。复自小迳别至一山,俗名鹅鼻山。又云:'越王栖于会稽,宫娥避于此’,又云'娥避山。山顶,有石如屋大,中开,插一碑于其中,文皆为风雨所剥,隐约就碑,可见缺画,如禹庙《没字碑》之类。’不知此石果岑石欤?非始皇之力,不能插于石中。此山险绝,罕有至者,得一采药者则至之耳,非伪碑也。或云大篆,或云小篆,皆不可考。”〔6〕

沧海桑田,因碑竖在露天,长期风剥雨蚀,早已模糊不清了。及至南宋,先后有姚宽、王十朋、梁安世、陆游等寻访会稽刻石碑,对碑的存亡、地点,歧义丛生,对碑文都表示已磨灭无存,并留下了翔实的文字记录。
《万历绍兴府志》卷四载:“何山,在府城东南四十七里,与云门相接,南宋何胤所居。王龟龄诗谓秦刻石在其上。”〔7〕并全文收录了宋梁安老《送古碑与王十朋》诗、王十朋《次梁韵诗并序》。按,梁安老,即梁安世(1136―1195),字次张,号远堂,括苍(今浙江丽水)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绍兴二十八年(1158),任绍兴府会稽县尉。与王十朋交厚,两人多有酬唱。如王十朋有《次梁尉韵》:“诗逢好境天然好,山为清流分外清。”〔8〕

王十朋仕绍兴府签判期间,即绍兴二十七年(1157)十二月至绍兴二十九年(1159)十二月,同僚莫教授报告在何山见到刻石,王十朋因“职有所拘”,无法亲自前往,只好请会稽县尉梁安世到实地查勘。梁安世历经艰难跋涉,至秦望东南何山,登山攀岩,访古探奇,终于得见仅存的断崖石碑,虽字迹磨灭,但还是拓迹而返,并赋《秦碑一纸并古诗呈王梅溪太守》〔9〕。按,诗题有误,时王梅溪为签判,而非太守。其诗曰:

公生博物好奇古,劝我搜求秦望碑。我来稽阴且三,梦寐绝顶云俱驰。非近代问父老,鼻祖已来犹不知。或云其山多虎狼,渊湫罅井蟠蛟螭。魍魉木客忌人到,阴霾贼雾迷羊歧。樵夫悬磴惧失势,一落丈谁能。吾意此如钟乳穴,民昔畏扰相诪欺。曩时山东之罘石,磅砰入海无津涯。固知秦人游戏余,非民之利宁一时。暇日登临云门寺,僧曰若耶溪上奇。山曰何山势最峻,丹鹤夜宿天孙枝。南望天台西钱唐,下视峰岫如群儿。李斯篆书真刻本,昔人避乱此见之。裹粮遂偕墨工往,崖贯木如鹿麋。举觞酹酒山之神,千古呵护烦神司。销铄仅存三尺许,龟趺就凿山石为。剜苔剔藓随手剥,面节背角摧霜皮。老龙脱甲蛇解蜕,铺纸拭墨漫披离。收藏入袖恍若失,遐想往昔还嗟咨。我闻太古功德盛,铺写不尽乾坤仪。诗书纸上自不朽,金石还有磨灭期。秦皇不慕仁义业,直谓尧舜犹瑕疵。焚书欲盖前代美,宁闻伏生传有颐。后生不废丞相书,歌颂虽在皆浮。惜哉此纸无一画,欲记存亡人应嗤。他年好事继追访,姑愿首尾观吾诗。

王十朋接到梁安世的呈报诗后,即作回复,并作诗序记述:

会稽秦《颂德碑》,丞相李斯篆。世传在秦望山,莫知所在。教授莫君好奇嗜古,搜访尤力。有言碑在何山者,莫以语某。何山见于《图经》,在秦望东南,疑其真秦望也。某欣然欲往,职有所拘,以告会稽尉梁君,梁慨然而行,登山,果见之。碑石仅存,字磨灭已尽。墨片纸而还,作古风长韵,具记始末。因次其韵,且记吾三人好事之癖,以示后人也。

从中可见王十朋确实有一种分析历史、验证历史的探索精神和继承历史、传扬文明的历史责任感。此诗题全名为《次韵梁尉秦碑古风》〔10〕,诗曰:

姬嬴遗迹存者稀,世传石鼓稽山碑。石鼓揄扬得韩子,文与二雅争驱驰。秦碑夸大颂功德,埋没草莽无人知。或言山顶石犹在,上有虎豹龙蛇螭。神藏鬼护荆棘蔽,崖悬磴绝登无岐。广文好奇穴探禹,梅仙喜事僧寻支。(自注:支遁,昔游越中,好山水。梁仙宿云门,访古迹于僧。)我赞其行要亲睹,勿受世俗流传欺。望秦秦望两崭绝,何山壁立东南涯。丰碑矻植最高处,不知磨灭从何时。剔苔扫墨了无有,模糊片纸亦足奇。浓云霮黯将雨,古木槎牙蟠老枝。归来走笔出险语,诃政叱斯同小儿。诗成得得写寄我,词严意伟法退之。我闻秦人灭六国,酷若犬磔临江麋。先王法为秦所负,负秦况有秦有司。五经灰飞儒溅血,尧舜周孔何能为。上蔡猎师妙小篆,奴视俗体徒肥皮。东封太山南入越,大书深刻光陆离。沙丘风腥人事变,鬼饥族赤谁嗟咨。汉兴万事一扫去,惟有篆刻余刑仪。磨崖欲作不朽计,其如历数不及期。蚩尤五兵纣漆器,人物美恶宁相庇。我虽过秦爱遗画,南山入望频支颐。不须峄阳访枣刻,不用迁史观雄辞。虚堂默坐对此纸,闭眼暗想君勿嗤。要知秦碑没字本,却类周雅无辞诗。

诗中“望秦、秦望”分别指望秦山、秦望山。秦望山在绍兴东南约20公里处,据北宋地理学家欧阳忞编著《舆地广记》载:“秦望山在州城正南,为众峰之极,始皇登之,以望东海”〔11〕,故名。秦望山海拔543.6米,周围丘陵起伏,多条河溪发源于此。绍兴民谣有“香炉总算高,不及秦望一层腰”,足可说明秦望山的雄伟。而望秦山,据《嘉泰会稽志》卷九载:“望秦山,在(会稽)县东南三十二里。旧经云:秦始皇与群臣登此以望秦中也。一名天柱峰,一名卓笔峰,盖会稽山之别峰。下有钱逊王倧墓。(或疑望秦山一名天柱峰,即宛委山之一峰也。然旧经以望秦山列秦望山之次,今因之。元微之《望海亭》诗云:两峰斗立秦望雄。自注:两峰谓秦望、望秦二山。王龟龄赋亦云:山有秦望而望秦。)”〔12〕

“诗成得得写寄我,词严意伟法退之。”王十朋夸赞梁尉诗有韩愈古风气象,即雄直刚正、词严意伟的表征。

莫济教授亦作有《次韵梁尉秦碑》〔13〕诗并序。其序云:“秦会稽石刻,唐人如张守节、司马贞,皆尝援以证《史记》。绍兴初,舅氏姚令威删定,登山吊古,见碑石犹存。后二十余年,分教是邦,以语签判王龟龄,勉邑尉梁君求之,则石巳缺,字不可见矣,以诗记其事。龟龄既赓之,以济首发其端,书以示济。”其诗曰:

六王失国四海归,秦皇东刻南巡碑。法因史籀有增减,名与苍颉争飞驰。自言功德可歌颂,黔首个个愚无知。海神何故独拒命,风涛塞路蟠蛟螭。群臣谄佞仙药远,死生治乱分两岐。山灵不可守碑记,片段应作龟床支。陵谷虽存世代异,耳目双被诞者欺。只余纸本落人世,千古遗臭东南崖。我闻秦望最高峻,城域所见非昔时。何山距县四十里,符合传记壮且奇。众峰乃是子孙行,古木几换蛟龙枝。指东作西未足怪,父老流传从小儿。政如涂山玉帛会,漫不可考岁久之。梁君吏隐年甚少,郁郁寸角初解麋。裹粮挈榼访古迹,气味萧散如分司。忽闻片石在绝顶,小篆无乃斯翁为。手披荆棘诃虎兕,拄杖直叩山头皮。模糊岂复有字画,此物及见秦乱离。当时威势振天下,不言惨毒民嗟咨。乘舆所至为刀锯,方岳何暇安礼仪。关中屡弃百二险,历数浪指亿万期。君臣乃尔自贤圣,鲠论不复相瑕疵。陈迹安知百世后,樵夫牧子笑脱颐。兴亡俄顷三叹息,抚掌重阅太史辞。假使玉箸余笔画,文过其实世所嗤。早知金石不可恃,相君应悔燔书诗。

综上可知,十朋诗文中所记实勘调查与绍兴地方史志等有关史料的记载是一致的,是研究会稽刻石的重要史料,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寻碑佳话。这一佳话被收录入《越绝》书中,云:

绍兴二十八年,王詹事十朋为签书判官,莫舍人济教授府学,梁寺丞安世为会稽尉,用令威所记,锐意搜抉。三公各赋三十四韵,以纪其事。〔14〕

会稽刻石碑究竟在秦望山、鹅鼻山(刻石山)还是何山?报载,秦始皇会稽刻石碑原址的多种说法都集中在相隔不远的山头上,如下图所示〔15〕


2009年《绍兴日报》曾刊载《会稽刻石碑之谜》〔16〕,指出“终究是一个不可解的谜。”该文提及:“姚令威的外甥,南宋名士王十朋在会稽任职时,有人报告在秦望山东南的何山上见到刻石,王十朋请县尉梁世安察看,只见'碑石仅存,字磨已尽’”。其中“姚令威的外甥,南宋名士王十朋”这个提法是错误的,据考,这是作者误读《越绝》所记“绍兴初,舅氏姚令威删定”一语所致。其实姚宽是莫济的舅舅,而非王十朋的舅舅。王十朋在《贾氏大宗谱序》明确指出:“十朋为贾氏之外孙”〔17〕。因此其舅必姓贾,不姓姚。王十朋确实在绍兴十八年(1148)、绍兴二十三年(1153)两度应邀入剡担任嵊县周氏主办的剡溪书院的师席。详见拙著《南宋大贤王十朋剡中诗文集》(201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


二、赋诗颂曹娥,修庙祀孝女

(一)

曹娥庙,又称“孝女庙”,浙东唐诗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曹娥之事,孝感天下,曹娥之碑,永彰其行。历代以来,诸多文人墨客感其孝行,纷纷凭吊曹娥庙冢,长达千年前赴后继连续不断的吟咏,使它享誉中华,矍铄古今。这其中,有南宋状元名臣王十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绍兴十五年(1145)冬,王十朋首赴京城临安(今杭州)补太学,途中慕名特地去百官镇拜谒曹娥庙,被孝女曹娥的动人事迹和流传的曹娥庙故事所感动,灵感一来,即题《曹娥庙》〔18〕诗一首,寄托对曹娥的崇敬心情,使孝女孝行得以增光添色,馨香远播。其诗曰:

恸哭无寻处,投江竟得尸。风高烈女传,名重外孙碑。荒草没孤冢,洪涛舂古祠。怀沙为谁死,翻愧是男儿。

“风高烈女传,名重外孙碑”成为吟咏曹娥庙千古流传和名句。该诗《宋元名公诗集》卷三有收录。


 汉孝女曹娥墓


乾道元年(1165)八月至乾道三年(1167)七月,王十朋知夔州(今重庆奉节)。在任上,他建杜甫祠,作《谒杜工部祠文》《登诗史堂观少陵画像》〔19〕诗记其事。该诗首句写道:“万丈光芒笔有神,两眉犹带旧酸辛。”“酸辛”,犹辛酸,谓悲苦。唐杜甫《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有“旧游易磨灭,衰谢增酸辛”句。王十朋同僚好友喻良能《次韵王侍御题诗史堂》云:“欲识当年泣鬼神,诗皆绢妇与齑辛〔20〕,诗句使用了“黄绢幼妇”的典故。此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21〕

后来人们引用这个隐喻,在称赞人或事物“绝妙”的时候,不说“绝妙”,而说“黄绢幼妇”。此处用来称赞王十朋的文才,所作之诗是“绝妙好辞”。

王十朋离夔移知浙江湖州途中,路经《南津淑济庙》〔22〕,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曰:

越国曹娥孝可书,惜无同气与之俱。武陵今有贤儿女,弟似灵均姊女须〔23〕

此诗首句与王十朋《会稽三贤祠·悯孝庙》诗“我昔尝读黄绢碑,长叹越国无男儿”〔24〕意思相同。《悯孝庙》诗灵活用典,直接将“黄绢”写入诗中,以曹娥比历史上其他投江自尽者屈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谓《九章·怀沙》为屈原自投汨罗江前的绝笔。屈原在诗中说“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25〕,因为自我价值无法实现而抱石沉江,在王十朋看来,远不如曹娥死于孝那样崇高而有价值。诗中“灵均”,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字。女须,屈原之姐。《楚辞·离骚》:“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王逸注:“女媭,屈原姊也。”

(二)

曹娥庙在今绍兴市上虞区百官镇曹娥街道孝女庙村,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而建的纪念性建筑。
曹娥庙碑

出于维持社会伦常的需要,历代最高统治者曾不断对曹娥进行册封赐祭,以弘扬孝道。据《於越新编》记载:“曹娥庙,初属上虞,后改隶会稽,在府城东九十二里。宋大观年,封灵孝夫人。政和年,加封昭顺。淳祐年,后加封纯懿,且封其父为和应侯,母为庆善夫人。又熙宁中,会稽令董楷以朱娥配享。明因之不改。嘉靖间,知府南大吉廓之,以合郡烈女从祀两庑。万历四十五年,送诸娥入祀配享,号三美祠。”〔26〕

南宋新科状元王十朋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十二月赴任签判绍兴府,一到任就将签判厅改名“民事堂”,并为此赋诗味志,“先抚字而后催科兮,正今日之所当”〔27〕。在绍兴两年,他关心邦本,考究治原,主张以尧舜之道,以德化民。不仅多次探访禹庙、王羲之祠堂等,还请当时绍兴知府赵令詪降祝版。恢复上虞舜庙的祭祀。另外,通过王十朋撰写的《会稽风俗赋》《会稽三贤祠诗》等长篇诗赋和《与陆会稽修曹娥旌忠庙》《与江山阴修整悯孝庙》〔28〕等手札作品,我们得以知道他还勤力主持修复了曹娥庙、三贤祠等重要的地方祠宇。孝女曹娥的故事广为人知,而三贤祠所祀诸人,一般人则比较陌生,现不妨移录王十朋《会稽三贤祠诗》〔29〕的诗序,方便了解其修复缘由。该诗序云:

越有三贤祠,曰吴先生、曰唐侯、曰蔡孝子。吴先生,名孜,尝事安定。胡先生瑗,以文行称,舍所居为府学,有功于风教,为多贤于许询、贺知章辈一等矣。唐侯名琦,建炎间,越叛命,以降敌,侯奋自行伍,愤然袖砖击金人,至死骂不绝口,有靖康李忠悯风,非古刺客比也。蔡孝子名定,以死赎父罪,自沉于河,与孝女曹娥相望于千载间,异世而同烈。某比因上丁至学,见西庑吴先生有祠堂,询之莫教授,而知其事,因语莫君,宜有以记之。异日坐幕府吏具郡祠岁所常祀者中有旌忠、悯孝二庙,某命吏访其详。因得旧越守傅公崧卿祭唐侯之文,及蔡孝子所亲撰铭志与越人题跋奏状等,嘉叹者累日,因作三贤诗以记其大略,庶几好事君子,相继有作,以发扬其幽光,亦所以助吾旌遗贤奖忠孝,激劝风俗之一端也。

由上可知,三贤祠所祀吴先生、唐侯、蔡孝子,跟曹娥一样,原来都属绍兴境内“岁所常祀”的对象,只是岁月迁延,逐渐被人遗忘了。

现在来看王十朋《与陆会稽修曹娥、旌忠庙》〔30〕的信札:

比以忠孝二庙(曹娥、旌忠)为恳,已蒙重诺。忠孝,臣子大节,人所难能,二人遗躅,皆属会稽,可谓千古盛事。修庙崇祀,以劝风俗,正贤师帅之职,俗吏第以科催为急。簿书狱讼为先,自非吾儒,孰肯留意于此!闻曹娥庙已命工矣,旌忠之修,费亦无几,不可复留,以遗后人,切望分念。某尝题《曹娥庙》及近撰《会稽三贤诗》,并写上呈。

从札子可以看出,受时代与理学的双重影响,王十朋对忠孝思想最为看重。他在论及曹娥、悯忠庙时说:“忠孝,臣子大节,人所难能,二人遗迹,皆属会稽,可谓千古盛事。”他想通过“立庙旌忠浙江东”〔31〕达到“名闻九重获旌表,赐庙悯孝风华夷”〔32〕之目的,所以他力主重修复建这些民间祠庙,本意在于旌奖贤忠孝,从而耸动人心,让观者能够见贤思齐,美化一方风俗。“陆会稽”,即“陆之望,海盐人,绍兴中”〔33〕任会稽令。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作为中国儒家思想和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敬老爱幼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王十朋在《会稽风俗赋》中说:“舜为人子,克谐以孝,故其俗至今蒸蒸是效。”〔34〕可见孝敬长辈是越人的传统美德。

 
(作者为《王十朋行吟“唐诗之路”》主编)
 
参考文献
〔1〕(清)悔堂老人.《越中杂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175.
〔2〕(东汉)袁康、吴平著.越绝书[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73.
〔3〕转引自仓修良著《方志学通论》[M]. 济南:齐鲁书社,1990:167.
〔4〕嘉泰《会稽志》卷9,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4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1818.
〔5〕转引自包备五《中国书法简史》[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11.
〔6〕 (宋)姚宽辑.《西溪丛语》卷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46.
〔7〕(明)萧良幹修,(明)张元忭、(明)孙矿纂,李能成点校.万历《绍兴府志》点校本[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87.
〔8〕(宋)王十朋.《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梅溪集》后集卷3[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294.
〔9〕(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五十一引《云门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按,与万历《绍兴府志》卷四所录诗对校,有8处不同,提倡比较阅读。
〔10〕《梅溪集》后集卷4,荟要本[M],2005:303. 按,与万历《绍兴府志》卷四所录之诗对校,有13处不同,提倡比较阅读。
〔11〕(宋)欧阳忞撰.《舆地广记》卷22[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嘉泰会稽志》卷9,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4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1818.
〔13〕(清)厉鹗撰.《宋诗纪事》卷47[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嘉泰会稽志》卷9,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宋元浙江方志集成》第4册[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9:2030.
〔15〕图来自《会稽刻石碑原址考证要学“诸葛庐”之争》[N],绍兴晚报,2010―09―10(10).
〔16〕胡文炜.《会稽刻石碑之谜》[N].绍兴日报,2009―02―03(7).
〔17〕蒋振喜选编.《乐清谱牒文献选编》(乐清文献丛书)[M]. 北京:线装书局,2009:346.
〔18〕《梅溪集》前集卷3,荟要本[M].2005:86. 按,此诗题,《人文上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年版第211页)作“崇曹娥女”,不知何据?“舂”误作“春”。
〔19〕《梅溪集》后集卷12,荟要本[M].2005.384.
〔20〕(宋)喻良能.《香山集》卷10[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朱碧莲、沈海波译注.《世说新语》(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1:871.
〔22〕《梅溪集》后集卷15,荟要本[M].2005:422.
〔23〕须:一作“媭”。古代楚人称姐姐为“媭”。
〔24〕《梅溪集》后集卷2,荟要本[M].2005:286.
〔25〕(宋)洪兴祖撰.《楚词补注》卷4[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清)嵇曾筠.《浙江通志》卷221[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梅溪集》后集卷1,荟要本[M].2005:275.
〔28〕《梅溪集》后集卷25.荟要本[M],2005:533.
〔29〕《梅溪集》后集卷1,荟要本[M].2005:285.
〔30〕《梅溪集》后集卷25.荟要本[M],2005:533.
〔31〕《梅溪集》后集卷2《旌忠庙》.荟要本[M],2005:285.
〔32〕《梅溪集》后集卷2《悯忠庙》.荟要本[M],2005:286.
〔33〕(明)萧良幹修,(明)张元忭、(明)孙矿纂,李能成点校.万历《绍兴府志》点校本[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535.
〔34〕《梅溪集》后集卷1.荟要本[M].2005:27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会稽山大禹陵(浙江游之五十六)
绍兴行:游览大禹陵景区(2)禹祠 享殿 禹庙
越州不语,唯石能言 | 首批国家级文物名录公布,绍兴5处入选!
大禹的陵墓为什么会在绍兴
至今思大禹,成败堵与疏
浙江历代书法巡礼[1] 《岣嵝碑》、《会稽刻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