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永胜:“同是个中人”

《聊斋》五百篇,有几篇是写武艺的,很是好看。

《武技》篇说的是,有一个名唤李超、字魁五的山东人,豪爽好施,曾接待了一位托钵僧人,“饱啖之”。僧人很感激,说自己出自少林,有薄技相授。李超很开心,旦夕从学三个月,“艺颇精,意甚得”。

僧人问:“武艺有进步吗?”

李超答:“进步很大,老师会的,我都学会了。”

僧人笑着让李超试武艺。李超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叉而立,很是得意。僧人提议用角力判高下,李超欣然同意。俩人手臂相交,“支撑格拒”。李超时不时想找出僧人的破绽,哪里想到僧人忽然飞出一脚,把李超踢得仰面跌出一丈之外。

僧人抚掌说:“你还没有完全学到我的本领呀。”

李超用掌击地,惭愧沮丧,向僧人请教。又过了几日,僧人离去。

从此之后,李超开始以武艺扬名,遨游南北,竟无敌手。一日来到历下,见一少年尼姑在卖艺,观者如堵。

少年尼姑对众人道:“颠来倒去就我一人,也太冷落,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下来玩玩。”如此说了三遍。

站在人群之中的李超难免技痒,很神气地走进场中。刚一交手,少年尼姑就喊停了,认出李超使用少林技法,问老师是哪位。李超说,是一位僧人。

少年尼姑道:“莫非是憨和尚?如果是这样,不用比了,我甘拜下风。”

李超请求了四次,少年尼姑都说不可。众人怂恿。

少年尼姑这才说:“既然你是憨和尚的弟子,我们同是个中人,无妨一试,但是只要两人意会就好了。”

李超认为少年尼姑文弱,有些看不起她,又加上自己年轻好胜,一心想打败少年尼姑,好夺取这一场名声。不相上下之际,少年尼姑却突然停了下来。李超问何故,少年尼姑笑而不答。李超以为她胆怯,坚决要求她再比试,少年尼姑答应了。这时,李超飞起一脚,少年尼姑并拢五指,掌削李超大腿。李超感觉膝下如中刀斧,跌倒在地不能起来。少年尼姑笑着道歉,连说得罪得罪。

李超被人抬回去休养了一个多月才痊愈。一年之后,僧人又來了,李超向他说起这段往事。僧人大惊:“你真是鲁莽,你招惹她干什么,幸亏你事先告诉她我的名字,要不然,你的腿早就断了。”

原文文末还附一句:“王阮亭云:'此尼亦殊踪迹不可测。”我觉得故事到“要不然,你的腿早就断了”这句,就可以戛然而止,非常精彩了,再写什么王阮亭云云,就颇有狗尾续貂之感了。

蒲松龄构建了一个在海面上移动的“庄严宏伟”的冰山,明写了一个嘲讽的故事,暗写了一个隐秘的江湖,而隐匿在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凶险非常。

李超,字魁五(音魁梧),从名字上看,就带嘲讽。这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江湖凶险的年轻人。不过古人习武,比今人刻苦,苦练三个月,是可以学好一套好拳,练成漂亮身手,所以李超“艺颇精,意甚得”。习武到这个阶段,往往也是最危险:自我感觉良好,容易生骄傲之心,会跃跃欲试,总想找个人试试,检验所学。

僧人提议用来一决高下的角力,打法很像中国式摔跤,也像流传我的故乡温州的“擣(dǎo)马”。“擣”字颇为古老,《说文解字》曰:“手推也。”组词“擣虚”,“乘虚进击”意,在古代是常用词组。宋陈亮在《酌古论·崔浩》里潇洒地写道:“临机之际或因吾言而能有所决,则举一国犹擣虚耳。”《武技》中的李超“时时蹈僧瑕”,很符合“擣”字的真意。

流传于温州的“擣马”,要两人面对面站好马步,也可以是一人箭马,一人四平马,那个采用相对更为省力的箭马的人,在第一步就输了一半;手臂相交(即《武技》中所说的“各交臂作势”),为显示公平,两人都是一只手掌抓住对方上臂,另一只手掌托住对方手肘部位,“阴阳交错”;然后用马步支撑,听劲,用技巧和力量抵抗格斗(即《武技》中所说的“支撑格拒”),谁先让对方移动脚跟,就算谁赢。

面对“时时蹈僧瑕”的李超,僧人应该是岿然不动如山。在温州“擣马”之中也是如此,那个贸然出击、屡屡发动进攻的人,到最后往往都会输。

《武技》写到此处,酷似温州“擣马”,只是温州“擣马”不可起脚。顺便说一句,据我所知,在中国诸多门派之中,很少看到类似温州“擣马”的比试。温州,地处东南边陲,却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保留下了古武术的基因,想想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可谓“礼失求诸野”吧。

由于交流沟通的需要,武术会慢慢发展出一些文雅的比试方法,比如太极推手、温州“擣马”。武林中人见面,喝完盖碗茶,说起身比划比划吧,总不能一上来就打个头破血流、你死我活,那样局面不好看,也有辱斯文,那就来个文雅的比试,比如推个手,擣个马,点到为止,是谓“文斗”。

我以武人之心度僧人之腹,僧人使用类似温州“擣马”的文雅的角力打败李超,是想给不知天高地厚的徒弟一个教训。李超虚心请教几日之后,僧人辞去了。为什么辞去?蒲松龄没说,也许僧人最终发现李超还是心性未定。

李超看到少年尼姑在卖艺,观者如堵,还“以其文弱,颇易之”,也是轻浮得很。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对武学的考证颇为严谨,电影里宫二挑战叶问,王家卫让旁人说出此事的凶险,“一个女子在金楼摆下霸王夜宴,就是让你非出来不可”,“别看她是个女的,武行四大忌,和尚、道士、女人、小孩”。

《水浒传》里菜园子张青告诫孙二娘,有三种人“不可坏他”,第一种就是“云游僧道”,张青场面上的理由是,这种人“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做了不忍,其真实顾虑是云游僧道,大多深不可测,不好招惹。

深谙此道的人知道,一个站在垓心面不改色的女人,更别说是少女尼姑了,那一定是深不可测、武功奇高。相对来说,那些膀大腰圆、肌肉横生的人,反而不怎么危险。

少年尼姑对众人道:“颠来倒去就我一人,也太冷落,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下来玩玩。”如此说了三遍。这时如果有人走出人群,最有可能的是两种人:要么是好事的流氓,如《水浒传》里的牛二之流,要么就是来拆台的江湖中人。不管是哪种人,少年尼姑都会凶猛面对。武林之中有句老话:“出拳不留情,留情不出拳。”江湖混饭不容易,毕竟你不知道对手深浅,又有何居心。

少年尼姑和李超刚一交手,就明白他的来历,马上停手认输。少年尼姑可能觉得,两人比试,输赢都不好看,那就索性自己先让步吧。这种大让步的局面,在江湖之中很少见。从表面上读来,是小说之中的又一大“奇”,又是一大悬念;从深处读来,可以看出少年尼姑的懂行、大度。

无奈事情又出乎少年尼姑预料。这边厢,李超不知深浅,那边厢,众人怂恿,少年尼姑不得不再次出手。此时的少年尼姑还是想给双方留点情面,提议“两相会意可耳”——点到为止,输赢双方心知肚明就可以了。

最理想的点到为止,例如,在定步推手时,一人的脚后跟已经移动,或者在比划当中一人已经“失势”,那就是已经输了,这时如果“两相会意”,双方会同时停手,输的一方说声“佩服佩服”,赢的一方说声“承让承让”,然后一起坐下来喝盖碗茶,如两鱼饮水,冷暖互知,不失“文斗”体面。

不过呢,在比武时常常会碰到“不明就里”的对手,用少年尼姑的话说,不是“个中人”,这就很难做到点到为止。因为对方其实不知道自己在“文斗”层面上已经输了。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

在不相上下之际,少年尼姑突然停手,这其实是李超的视角,是李超自己以为的“不相上下之际”;少年尼姑突然停手,是她看到李超已经败了,李超自己却还不知道;李超问何故,少年尼姑笑而不答,个中道理不好明说,明说就没意思了,所以,只好笑而不答。

李超以为少年尼姑胆怯。自视过高的人,一听到对方谦让,总会以为是胆怯,这也是人之常情。《水浒传》里武功盖世的林冲刺配途中经过柴进庄园,柴进希望林冲能和庄上的洪教头比划比划,林冲谦让了一番:“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一听这句,也认为是林冲“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

李超坚决要求少年尼姑再比试。此时,她再出手就须不留情面了。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细看李超出招的路数,正是之前僧人用來打败他的那一招,只是再厉害的招数,也有破解之术。少年尼姑用掌下切李超大腿,李超顿时感觉如中刀斧,跌倒在地不能起来。下切掌,也是温州南拳中的常用招式,与人搏命时,可用来剁颈剁喉。少年尼姑最后只是剁大腿,其实还是给李超留了情面。

《聊斋》中还有《妖术》一篇,说的是崇祯年间有一个姓于的人,少任侠,殿试在都,仆人生病不起,听说市集上有个卜卦的人很厉害,能决人生死,就去问他。

于公还没开口,卜者就问:“你是来问仆人的病吧?”

于公骇应之。

卜者说:“仆人没事,你倒是有危险!”

于公就坐下来,让卜者给自己算算。

卜者起卦,愕然道:“君三日当死!”

于公惊诧良久。

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只要十金,保证化险为夷。”

于公却觉得,既然生死已定,道术岂能化解?不应而起,准备出门。

卜者劝道:“如果爱惜这点小钱,你会后悔的。”

围观的人以为于公吓傻了,劝他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去哀求卜者。于公不听,还是出门而去。

三天期限很快就到,当晚于公端坐旅舍,闭户挑灯,倚剑而待,静观其变。等到一更天,没什么动静,于公刚准备去睡,突然听到窗隙窣窣有声,见有一小人持戈而入,一碰到地面,就变成真人大小。于公疾斫之,应手而倒,挑灯一看,是一纸人,腰已断。

于公不敢卧,又坐而待之。过了一会儿,见一物穿窗而入,怪狞如鬼,才及地——这一次于公学乖了,不等它变大——急击之,又断为两段。于公怕它还会再起来,又连击之,剑剑皆中,放心之后审视,发现是土偶。

于公于是移坐窗下,盯着窗户缝隙。又过了一会儿,听到窗外有声音如牛喘,有物推窗户,房壁震摇,其势欲倾。于公心想,不如出而斗之。他便冲出房门,在昏暗的月光之下,见一巨鬼,高与檐齐,面如黑炭,眼闪黄光,手里拿着弓,腰里插着箭,箭已上弦,这时,于公才感到害怕。

巨鬼射箭,于公用剑拨落。于公刚想出击,巨鬼的箭又已上弦,于公只得马上跳跃避开,箭射穿墙壁,战战有声。

巨鬼很是愤怒,拔出佩刀,挥舞如风,力劈于公。于公猱进——像猴子一样轻捷地跃进——巨鬼的刀劈中庭院中石头,石断两截,于公从巨鬼腿间而过,乘机削中巨鬼脚踝,铿然有声。

巨鬼更是愤怒,吼声如雷,转身剁向于公,于公又伏身进入。巨鬼刀落,割断于公下身所穿裳。这时他已经欺身到巨鬼肋下,猛斫之,铿然有声。巨鬼仆而僵,于公乱击之。放心之后审视,见是一高大如人的木偶。

于公秉烛待旦,这才醒悟过来,这些鬼物都是卜者差遣而来,卜者要置他于死地,以用来证明卜卦的灵验。随后于公去市集抓住卜者,交由官吏杀之。

不管是从武艺角度,还是从小说逻辑角度,《妖术》篇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分析。

《妖术》篇可以截成两段来解读,前半段是“骗术”,后半段是“武艺”。

卜者一见于公,马上就能说出于公欲问之事,让于公很是惊讶。在江湖里,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把簧”(用眼睛看出人的底细)。连阔如先生在他那本很有趣的书《江湖丛谈》里对此有详细的介绍。

连阔如先生知江湖甚深。他说卦摊一般是“尖盘少腥盘多”(尖是指真,腥是指假),真正的“尖盘”百年难得一遇,而假到底的“腥盘”又少有回头客,一般是“腥加尖”(真假相杂)的卦摊,才能玩得转吃得上饭。卜者“把簧”的能力,正是其基本功。

连阔如先生举例道:一个五十岁里外的老太太来卜卦,卜者会先看她穿什么衣服,什么长相,面貌上的形容喜乐悲欢,就能不用问她,将老太太的事预先知道了。如这老太太描眉打鬓,穿的鲜艳,就可以明白,她那大年纪,土埋半截了,还这样修饰,一定是“老妇改嫁”……如此,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斋志异》里少林寺功夫引人入胜
白话聊斋之武技
聊斋志异—武技
舒缓音乐-极品茶音乐 2CD
民间故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聊斋故事:俏尼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