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事丨蓝天野:创造·生活·回忆——《茶馆》的台前与幕后

创造·生活·回忆

《茶馆》的台前与幕后

文 / 蓝天野

今年重又演出《茶馆》,这是经过长久的崎岖坎坷,恢复二十多年前的剧目。这多年的经历给我增添了些对剧本、对角色更深一步的体会。但我现在只是从二十余年前初次排练的情形中,搜寻尚能约略记得的印象。

1958年《茶馆》首映剧照

蓝天野(饰秦仲义)

郑榕(饰常四爷)、于是之(饰王利发)

演老舍先生的戏,尤其是《茶馆》,就非熟悉生活,懂得人物不可,要是照着那种概念的表演套数演这么个戏,将会出现怎样荒唐的结果,那真难设想。

剧院总导演焦菊隐先生在要求演员塑造人物形象上,很严格,也很有功力。他对那种展览本色的表演是完全不能容忍的。

不少人为我将演秦仲义这个人物庆贺,这确是个有趣的角色,他出场不多,但人物变化幅度大,一上场就是戏,戏都在裉节儿上。这将是一次极有兴味的创造工作。但记忆中,那时我在表演上,创造状态却不很好。

1963年焦菊隐重排《茶馆》时的台词手稿

现展出于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1963年焦菊隐重排《茶馆》时

关于第三幕的想法手稿

现展出于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1947年,与祖国剧团演员合影

蓝天野(后排左五),苏民(二排左一)

在我的演剧生活中,有过一帆风顺,又有过十分苦恼的经历。从十几岁开始业余演戏,我作为演员的条件、气质曾不断受到称赞,又从小产生的对各种艺术趣味的爱好,对各式各样人颇有兴致地注意观察,这些习惯给我还在初做业余演员时丰富了营养,总在摸索尽可能有特色的人物造型,那时,表演方法当然十分幼稚,但很有意思。

然而,在专业从事演剧以后,恰恰在《茶馆》排练之前的那几年中,剧院安排调度上的一些原因,带来了我表演上的惶惑,我演了一些角色,大半是性格特征不清晰,或干脆说就是概念化的角色,我不自觉也不自愿地增添了盲目性,展览本色的表演多起来了。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参加了《茶馆》的工作。

往后,我懂得了一条:演员要有好的气质,但不能光靠这个本钱吃饭,话剧表演艺术要以塑造鲜明人物形象见长,这是要花大功夫的一门艺术科学。演员要尽可能多方面熟悉生活,要懂得人,要有丰富的文化素养。

1956年,在高尔基《小市民》中饰演尼尔

话剧《红旗飘飘》剧照

但是,任何一个演员都不可能熟悉所有的人物。有些演员生活经历丰富,他可以演好多种多样的角色,但他也总会遇到怎样演自己不大熟悉的人物这个课题。

体验生活,这在我国话剧表演中是有好传统的。我只想从这件事说起,回忆一下我遇到的两个问题。

二十年前初排第一幕时,我偶然产生了这样一个动作:当常四爷要给卖孩子的乡妇两碗面吃,这自然激怒、触犯了秦二爷的威严。王掌柜生怕秦二爷发作起来,小心翼翼地打圆场……。排练中,我听着王利发的话,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然后,随手拿起一个茶盅,淡淡地端详着,对常四爷、对王掌柜似无些许反应。戏是在即兴交流中产生的,今天的演出也还保留了这个动作。回忆起来,这个轻微的、也许不太被观众注意的动作,却是从对人物生活的探索中产生的。

《茶馆》第一幕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了,那是老舍先生出生的头一年。1958年初排时,距那个时代整整六十年。我对那个时代的这种人物不大熟悉。对没落的封建家族的人物略知道些,但对这种正在崛起的精干气盛的民族资本家,我就不熟悉了。戏组花了较长时间去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老舍先生读剧本时,就绘声绘色地讲了很多,并尽可能请来从那年代经历过的老人讲一些老北京的掌故,包括那位老北京通金受申先生。这些对创造角色很有益处。但怎么把戏演出来?我还是有一种像没学会就进了考场的感觉。

我们又花了些功夫去接触那个朝代残留下来的遗迹。我没有完全局限在去找自己角色的模特儿,别的演员去泡茶馆,我也去;别的演员各自去找相面的、说书的……,我也尽可能去。我想了解那个年代、那个社会,这大有益处。

当然,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寻找和自己的角色有关的对象上。有一个大资本家,使我特别发生了兴趣。他经营生意很多,很大,事业似乎就是他惟一的乐趣。这正是秦仲义的特点吧?而我尤其对他的家庭、生活方式产生了兴趣。仍然像我所知道的那种封建贵族的生活方式:字画、古董、古色古香的陈设,乃至养鸽子、玩鸟、喂蛐蛐……而且都十分精致、讲究。不过,他绝不自己弄,而是雇了专门把式伺弄,其实他对这些并不在心。就说养蛐蛐吧,有极高明的把式替他经管。这些人每年秋天到德胜门外路口的小店里,等候从小汤山返回来的蛐蛐贩子,使尽招数把最上等的蛐蛐弄到手,养在家里,在全北京城一定算头一份儿。但他自己也许根本不看一眼,这只是为了排场和体面。他的精力全放在经营生意上去了。

1957年,《北京人》中饰演曾文清

这些,在舞台上大多用不上,但对我了解人物的身世、生活环境和由此形成的性格特征,则很有用。我开始明白了,秦仲义也是从封建世家里冲出来的,这是那个时代的新兴资本家的特征。前面说过,对封建家族我了解一些,这样,我所熟悉的开始在我不大熟悉的人物身上起作用了。

我对角色开始产生了心象。他很自信,甚至自负,倾全力干他的事业,这是主要之点。但不能演无休止的“全力以赴”,因为生活中真实的人不那样,不能演那个概念。秦仲义,一个实业家,但还是保持着公子哥儿的模样,是他身世门第造成的,他穿着、举止都很讲究,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公子哥儿,他身上装饰品少,他不喜欢卖弄,不花那个功夫。这也反映秦仲义淡淡然的态度,这是他身上很重要的色彩。前面的例子,常四爷极大地触犯了他的威严,我处理他并未发作起来,只淡淡然一丝冷笑……这可能更显得自负,更使得王掌柜紧张为难了。秦仲义漫不经心似的端详茶盅的动作,正是人物的习惯。照理,他家珍贵古玩陈设多得很,他都无意一顾,这市井茶馆的小茶盅算什么?但就是这种随手淡淡然地端详着什么,成为他思虑事情时的习惯。而此时此地,又恰是他对常、王二人无声的态度流露。

第一幕,我在较多处表现了秦仲义身上这种漫不经心、淡淡然的态度。我想,这有可能是老舍笔下的这个人。他满面春风来到这个他不常来的地方,也本是他可以不亲自来的。我想象他事业发展正得意,今天刚吃了几杯水酒,就信马由缰地亲自来了,他来看房子,这是他事业计划的一部分。但这段戏,只是在常四爷激怒了他以后,才简单说了两句实业救国的话。他自命抱负非凡,但对王利发只淡淡然开个“房租钱”的玩笑。

可能正是这种经常对事物淡淡然的态度,有助于强调他性格主要之点,也可以有助于把人物必要的洒脱、风流倜傥的气质(或曰人物的自我感觉)具体起来。

由此可见,在表演技法上,有这么种主张是很有道理的:从相反的方面寻找表现人物色彩的东西,往往更能突出人物性格的某些重要特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并不是直肠子。

1953年6月12日,北京人艺院庆一周年

蓝天野、方琯德、童超与时任院长曹禺

生活积累、人物心象比较充实些了,但这还不一定就能体现出来。在初排《茶馆》前的那两年,我真花了些时间钻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对他晚年关于在动作中分析剧本和角色的方法感到兴趣。开排前,演员们做了一些人物小品,其中,我想了这样一个表现人物关系的小品,和扮演庞太监的童超等演员一起演,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秦仲义叫人给物色到一只绝顶出色的鹌鹑,偏巧被庞太监看见了,也争着想要,秦又不肯让,中间人刘麻子来回说合,争执不下,但毕竟是秦仲义先买妥的,又肯出得极大的价钱,所以到底还是归秦所有了。冲突是这么结束的:

秦把鹌鹑到手之后,立即吩咐人:“去,送给庞老爷。”这表面人情实际更使庞难堪。

庞气恼之下,说:“拿去给我炸了吃!”

秦好笑地回敬了一句:“庞总管,您好雅兴!”

我们把这个小品就命名为《鹌鹑斗》。

这是发生在戏中情节以前的一段事。是在我对生活、对人物的观察体验基础上,想象结构出来的,回过头来,它又有助于演员把自己的体验捕捉得更实在,逐步触及到人物的自我感觉和人物关系。它又比较有助于把秦与庞这一段重点戏的冲突具体化,成为两个现实的人的思想性格冲突,而不是单纯表演“两种势力”的矛盾这个概念。

老舍先生的戏,尤其是《茶馆》,写得如此简练,这就给演员留下很宽广的创造余地,同时,也给演员带来课题,要尽力去充实它,经过一番功夫,使人物尽可能丰满了,然后再提炼,从这个创造过程中寻求老舍先生的戏剧风格。

1979年10月

附:79版茶馆选段

本文选自《<茶馆>的舞台艺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术研究资料》编辑组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舍与《茶馆》
中国最好的电影,豆瓣9.5分,国宝级艺术家集体出演,这阵容从此不会再有
戏剧百练:茶馆(节选)(老舍)
老戏骨是不死的魂儿~
茶馆1:邹红|《茶馆》的主题意蕴和独特的戏剧结构
老舍作品导读:中国话剧的不世之作《茶馆》(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