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赓武回忆录 | 父亲不否认《虞美人》的美感,但反对其中的伤感


我不记得离开马来亚前往南京时心里有什么期待。父母长年等待返乡,也为我做好在中国念书的准备,让我确信自己会过得很充实。我心里最关心的是父亲的母校就位于南京,南京也是早在1800年前三国时代的吴国古都。小时候我就跟许多人一样同情三国鼎立的蜀国,仰慕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还有辅佐他们的伟大军师诸葛亮。不过到了南京,我发现自己也应该对认识到南京地理位置潜力的吴国统治者给予肯定。南京在南朝宋、齐、梁、陈继续保有首都地位,明永乐迁都后,清康乾两帝下江南后,江宁府都是华南政治经济中心。1928年国民党掌权后定南京为全国首都。

但这不代表我知道要往城中何处访古寻幽。南京有知名诗人的相关胜地,有可供凭吊良臣勇将功绩之所,也有太平天国的惊悚传说:太平天国定南京为天京时屠杀文人家族,据说早在清军一个个处决抓到的叛军将领之前,内部的领导者就已开始自相残杀。科举学子住在夫子庙一带,按理忙于埋首苦读,但这一带也因青楼林立、优伶云集而闻名遐迩,照料学子的课余消遣。同学领着我造访各地,带我浅尝帝国及文人文化,我于是了解到在中国跟上现代表示要融会古今。

最让我心驰神往的是关于南京的诗词。小时候父亲鼓励我读唐诗,唐诗刻画往昔都城的旧日荣光,也抒发当时文人必然遭遇的悲欢离合,李白的诗再添上种种潇洒醉意下的慷慨之情。但是和南京关系最密切、也最打动我的不是唐诗,而是《虞美人》这阕出自李煜笔下的优美词作,一开始是朋友告诉我的。李煜是南唐末代君王,南唐的国都位在南京;他在975年降宋,后来被迫自尽。这阕词近年我读过好几版翻译,最欣赏杨宪益和妻子戴乃迭两人的译笔,勾起我当年面对离开南京的心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There is no end to moonlit autumns or flowery springs,
And I have known so very many things.
From my turret the wind was in the east again last night.
A lost land was too much to bear:I turned from the moonlight.
The cavern rail and jadework wall are as they were before:
Those rosy cheeks alone are there no more.
Tell me, what is the uttermost extent of pain, you say?
Mine is a river swollen in spring and welling east away.

李煜描述袭上心头的失落感,想起过往在南京的日子,如今以俘虏之身受困于远在南京以北六百余公里的大宋首都开封。

父亲受的是严格的儒家教育,不赞同感慨失落绝望的文字,因此不认同《虞美人》。他不否认词的美感,但反对其中的感伤,认为太过负面,不适合眼前还有大好人生的年轻读者。对于有企图心,或是对社会有责任感、有服务之志的人而言,李煜也不是好榜样。咸认李煜耽于迷信,生活放纵,言行举止不是有担当的君王,因此悲惨下场实属应得。我知道父亲反对,但依旧欣赏李煜以同样笔调写成的许多诗词。李煜在南京度过优游岁月,他的诗词也为南京更添浪漫迷人气息。

记得自己曾经问起五代时期南唐(937—975)留下的史迹,只得知部分城墙或许融为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定都南京时重建的城墙,但不知道确切位在哪一部分。南唐皇宫位于现代市中心某处,遗迹已荡然无存。1990年代考古学家陆续在新街口一带发掘出南唐文物,大致吻合人们认为的宫殿旧址,我尚且无缘参观后来兴建的陈列馆。

不过当年在南京读书时,大家既没有工夫追思古都,也对之意兴阑珊。光是维生度日就已让人疲于应付,知道紫金山山坡上有明孝陵遗迹足矣。明孝陵位在市区以东,坐落于邻近中山陵的优美山谷之中,让人可以暂时逃离阴郁的现实。

父母两人住在父亲学校提供的宿舍,离我们大一新生住的丁家桥宿舍不远。他们的房子是整排以茅草覆顶的平房中的一间,墙壁下半是木板,上半是茅草,建筑比不上仓库改建而成的我们学生宿舍那么坚固,我们至少有铁皮屋顶和从上到下的整面木墙。整个冬天,我每周日都去探望父母。寒风畅行无阻地穿透茅草,父母的房子跟我们的宿舍一样都没有暖气,十月底他们已经包得全身密不透风,但还是觉得不够暖。父亲教的英文在学校是重要科目,教学工作繁重,要批改成堆作业。我一有空就帮忙改作业,不久发现父亲显然为了批改高年级学生写的较长文章而心力交瘁。

母亲非常焦心,但父亲从无半句怨言,反而总是关心我的功课,我则告以自己的表现。父亲一直担心我的中国语言及文学课,知道老师是格外爱好《诗经》的古文献学专家让他倍感担忧。他无视我一再保证自己应付得来,试着提醒我应该留意的地方,于是我改说其他事逗他开心,讲别门课程,聊老师同学,最有趣的是宿舍结交的朋友,大家志趣各异,有人立志成为工程师,也有朋友读美术、音乐。有位经济系同学是泰州同乡,激起父亲的好奇心。他叫茅家琦,后来不读经济,转行成为十九、二十世纪中国史史家。我们1980年代末重逢,发现两人许多方面兴趣相投,结为莫逆。

来南京的第一年天天忙于学习,时光飞逝,也许从课堂外学到的比课堂内更多。1947年10月开学之后,我必须应付悄悄来临的第一个冬天。学校给我们一袭暖和的长袍冬衣,但我不久就需要多穿好几层里衣。到处都没有暖气,因此我整天穿着同样的衣服,即使在棉被底下也穿着大部分衣服。厕所环境原始,缺乏好好维护个人卫生的设备。大家将就使用偌大盥洗室里的一排水龙头和水管,盥洗室将我们的建筑隔为两半。宿舍有高大木墙和铁皮屋顶,但即使没有寒风吹送之助,冷空气一样从墙壁和屋顶间的宽缝灌进屋内。有天早上我发现湿面巾冻成一片冰块,通知我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

父母的宿舍从我这里步行可达,在母亲坚持下,我把衣服拿给她洗。他们的住处更加无从抵御寒风,跟我一样也必须从早到晚穿同一套衣服,夜里几乎无法保暖,看得出来他们备受生活的折磨。母亲煮饭洗衣,每次见到我都尽量表现得满意安适,但父亲往往看来疲惫不堪。他的年纪不过四十多岁,身体向来不强健,虽然从小在中国长大,但大多时候都和大家族同住在坚固的房屋里。他告诉我以前念书时南京的宿舍是砖房。父亲自1926年以来住在马六甲、新加坡、泗水、怡保,已有二十多年不曾面对严寒天气。这是他多年来的第一个冬天,如今必须以中年之身熬过寒冬。 

母亲向来担心我吃得好不好,但父亲生病这个问题对她来说严重得多。刚开始只是感冒,父亲还力图教学不辍,病情日渐恶化。我看到父亲必须批改的作业堆积如山,只要回家就帮他改作业、打分数,但父亲一直没有完全康复,一度病危。母亲担忧父亲熬不过来年冬天,决定两人应该回马来亚。父亲写信给怡保旧友吴先生请他帮忙,吴先生已经晋升为华校总视学官,迁居联合邦首都吉隆坡。霹雳州接任父亲职位的人表现不太理想,吴先生相信父亲必定更能胜任,尽管自从我们离开以来政治环境已大幅改变。父亲实际上已经离职,吴先生必须与政府协调,安排复职,父母非常感激吴先生的帮忙。

1948年3月任命正式确定,父亲回到新成立的马来亚联合邦底下的霹雳州担任华校视学官。启程时刻对父亲母亲痛苦难当,父亲不想回马来亚,他和母亲为离开中国难过低落了好几周。父母认为我应该留在中国完成学业,我也有同感,但内心五味杂陈。我知道他们非常渴望回中国,日夜企盼得以重新踏上故国国土的一天。这次是否只是暂时离开,有朝一日还能重返?我要继续留在中国,因此希望能看到他们回来。叔叔从上海带他们去搭船。我已经安顿下来,交了新朋友,也喜欢大学的课业。父亲每月寄来十五港元,于是我成了校园里相对宽裕的学生。

父亲母亲离开后天气开始好转,我和同学一起深入探索南京市区和近郊,同学也想更熟悉南京,我们大都对南京相当陌生。到父母离开的时候,我已经和新朋友探索过南京各地。我们1947年秋天开始先走访保存完好的明城墙和秀丽的玄武湖,离宿舍都很近,我们在春季和初夏周末前往两地。等到胆子更大之后,我们往南到市中心的鼓楼,再到更南边的秦淮河一带,夫子庙附近的旧考场素来是观光胜地。每次出游大抵平安无事,但确实有一次遭遇惨痛的意外,那次我和同学借了相机,却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被高明的扒手偷走。朋友非常体贴,他出身上海中产家庭,慷慨地坚持不让我赔偿他的损失。

我们一大群同学规划了中山陵一日游,我几个月前才去过中山陵,但还是一同前往,因为我也想看看附近的明孝陵,这是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埋骨之地。在马来亚成长时身边有许多华南人,他们仍怀有反清复明之心,因此我感到必须向朱元璋致意,他驱逐了蒙古人,试图将大一统中华帝国疆域的根基设在长江以南,是史上创举。这次前往市区东郊的途中,见多识广的朋友指出几栋重要公共建筑,包括蒋介石和内阁高层官员办公之地。即使对领导者的信心已一落千丈,但是想到辽阔的中华民国就由此地统治,仍令我肃然起敬。

大家都觉得我们由仓库改建的校园简陋粗糙,一群人便相约探访成贤街的中大总校区,看看升上二年级有什么等着迎接我们。还有一次去参观了两所教会学校: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两所学校都位于鼓楼以西,我们仔细欣赏优美的校园建筑。走访这些地方让我们更清楚自己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定位,同时由于另一个缘故,对我而言也是好的开始。1948年初举办了大学校际公开英语演讲比赛,一所大学派两名代表参加,我发现自己必须面对来自其他大学的学生。我是中大的两名代表之一,深知自己是那晚的演讲者里唯一的大一学生。我不记得当时选了什么题目,不过我为演讲准备多日,比赛当晚我们在金陵大学的大礼堂对着满座观众演说,评审团里有几位大使。比赛由金陵女子学院的学姐夺冠,我赢得亚军。印度大使(我想应该是梅农〔K. P. S. Menon〕先生)为演说讲评,也道出他的希望,期许中印两国未来以战后世界新国家之姿建立邦谊。我记得自己深受感动,父亲也在观众之中,听了十分欣喜。

我和同学一起游览其他有意思的地方,包括离市区较远的史迹。其中印象数一数二深刻的是长江畔燕子矶,1937年日军在此屠杀上千名中国人,知道杀戮之地就在眼前真是震撼的一刻。另一次是到市区西边的战略要地雨花台,这里打过无数次南京保卫战,当地人视这座小山为英勇将士的纪念碑。我们在雨花台得知战时参与南京屠杀的数位日本军官在此伏诛。

我天天学到新事物,但也渐渐意识到随着局势演变,快乐时光将日益缩减。身为学生的特权让我们能开心探访热闹街头和难忘景致,即使如此,我们也清楚人民越来越难度日谋生。也许我乐观的日子比大家都长,因为身处这个应当视为新家园的国度里,我还未准备好面对内部发生的种种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赓武:新“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盟
品读 《虞美人》南唐.李煜
品读 | 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李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