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头蟟蛁鲜薄壳

  请教大家:这叫什么螺?

       有一首童谣,内容是关于贝壳和螺的:

       大头liao6 ziao6鲜薄壳,

       钉螺内螺肉拴节。

       瓮螺出来两条须(鬚),

       惊到阿大头瘕痀抽。 

        蒜蓉辣椒炒大头

       但什么是“大头”,什么是“liao6 ziao6”,什么是“鲜薄壳”?解释起来也挺不容易的,尤其是 “liao6 ziao6”,大家基本都跟我一样,不懂吧?     

       于是,求教于度娘和蔡英亚、谢绍河编著的《广东的海贝》(1-4册,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和《神奇的海贝》(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

       liao6 ziao6,学名叫小刀蛏,是刀蛏科刀蛏属的双壳纲软体动物。字有写作 蟟蛁”  “蟟蟜”的 ,甚至有潮汕话谐音写作“撩撬”的。

         酸咸菜汁涵大头

        大头,又叫“大头蛏,学名叫“中国绿螂”,外壳纹带青黄色,内壳为白色,肉质鲜美,有独特的味道。“大头蛏”是因为贝壳前端较大,便有了“大头”之俗称。它其实不“竹节蛏”的“蛏”不同类。“大头” 常见的吃法是跟“炒薄壳”一样的“炒大头”。但我更喜欢“酸咸菜汁涵大头”,更加鲜嫩肥美。

      “大头”个儿比薄壳大,故有“六月薄壳——假大头”之歇后语。这是个谐音双关的潮汕方言歇后语,表面上说的是农历六月薄壳成熟后个儿大得接近 “大头”,可以冒充 “大头”了。但“大头”在潮语里还有好面子、爱出风头的意思,“假大头”也就是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出风头的意思。   

                    鲜薄壳

      薄壳呢,学名寻氏肌蛤,因为壳薄而得名。炒薄壳、薄壳米是潮人皆知的家常美食。谚语有“六月薄壳米,食了唔甘漱ciu33齿”,极言薄壳米之鲜美,吃后令人齿颊留香而不愿意刷牙。现在澄海盐鸿每年农历六月前后的“薄壳冬”(季节)还有“全薄壳宴”,据说可以用薄壳做出十道八道美味佳肴,除了常见的金不换炒鲜薄壳、新鲜薄壳米、葱炒薄壳米、薄壳米烙、薄壳米炒饭、薄壳米竹笋汤、薄壳米菱角煲之外,还有创新的薄壳白切鸡、山药薄壳卷等,食客趋之如鹜。我刚刚看到视频才知道,今年的8月3-8日,还举办了“澄海薄壳美食文化旅游节”,要“为八方来客打造一场集潮汕原味,新潮美味于一体的文旅盛宴”。我这篇文章是上个月在南澳度假的时候就开始写的,没想到却应了“薄壳节”的“时”了。

       金不换(九层塔)炒鲜薄壳

        “漱齿”者,刷牙也。“漱”潮音ciu3(秋3),洗刷。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广韵》“生”母“宥”韵去声开口三等字,所佑切。“生”母字潮音读 s-  c-故潮音可读为ciu3(秋3)。“漱齿”之外,还有“漱锅” “漱鼎”等词,甚至可以说:“你敢敢佮伊漱,惊伊做呢。”(你大胆地跟他干,怕他做甚)?这句话中的“漱”,也可以替换成“洗”,这种引申义的用法,大概是源于洗洗刷刷需要用力之故吧。

       

     六月薄壳米,食了唔甘漱齿。

       在盛产薄壳的海边,渔民、农民们还用它来煮芋头、冬瓜、面条、馃条等,汤水极其鲜美。那时候一般家庭缺油,只好像煮红薯那样的把成锅的鲜薄壳“熻”(hib4)熟,然后像吃瓜子那样吃,原汁原味。在盛产薄壳的饶平海山和澄海盐鸿等地,流传过这样的一则故事:以前某个荒唐的年代,晚上生产队开会学习,参加者可以挣工分,不少大嫂、大婶、大妈就为了工分去参加了,但都带着一只小凳儿和一笸箩熻熟的鲜薄壳去吃。等会议结束,要回家的时候,大家的木屐或废轮胎橡胶做的拖鞋都被薄壳“掩埋”了,都找不到自己的“孩子”(鞋子)了。

       

               红肉河篮蛤

       “大头蟟蛁鲜薄壳”之外,还有一种叫做“红肉”的,比薄壳个儿小,多数在一厘米之内,其肉叫做“红肉米”,也没有“薄壳米”鲜美。海边的专业饲养户,常以“红肉”喂螃蟹,喂鸭子。以前的“咸红肉”与“咸薄壳”一样,是滨海人家送粥的“杂咸”之一。

      那么,“红肉”又是什么呢?查了一下度娘,才知道它叫“红肉蓝蛤”,蔡英亚、谢绍河编著的《神奇的海贝》则写作 “红肉河篮蛤”,我就采信后者的写法吧。该书是这样描写的:

    红肉河篮蛤,俗称“红肉”,属篮蛤科。它是一种小型的贝壳,两个壳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一样,通常右壳大于左壳,这种贝只分布在广东潮阳和汕头一带,世界其他海域没有发现。——《神奇的海贝》第52页

红肉米

       原来啊,“红肉”还是真正的潮汕海域的特产,以前的潮汕,几乎是“天下无人不识君”,但现如今的孩子们,多数已经不知道它的存在了!

       以前可以用来腌制成为“杂咸”配糜(送粥)的还有一种叫做“钱螺”的小东东,腌制后叫做“钱螺螇”(goi5,鸡5)。

       

      钱螺,也叫黄泥螺、泥螺,是腹足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泥螺属贝类。泥螺贝壳卵圆形,薄而脆,壳口大,表面平滑;体肥,略带黄色,不能全部缩入壳内,皮肤略透明。大概因为钱螺价格太低廉、腌制品也不太容易做到符合当代的卫生要求标准,家长一般不给孩子们吃了。

   钉螺煮前要剪去尾部,以便吮吸其肉。

       钉螺和内螺比较好分辨,因为外形长得太不一样了:一长一短,一瘦一圆。

      钉螺以其形状似螺丝钉而得名,是栉鳃目圆口螺科,圆口螺属软体动物。 其壳形呈尖圆锥形,有6—9个螺层。壳口卵圆形,有黑色框边,外唇口有个螺厣,是角质薄片。钉螺小时候常吃,但后来听说带有什么虫,就不吃了,没想到现在又吃了,难道虫没有了?

   

       内螺,因为壳上的花纹而称“花螺”,学名东风螺,又叫海猪螺、南风螺等等。东风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纲蛾螺科东风螺属,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及日本也有分布。花螺的吃法通常是白灼,但我觉得盐焗的最好吃,鲜美而爽口。

       瓮螺,即是蜗牛,常在植物的叶子上见到,一般是不拿来吃的。“瓮螺” 的 “螺”与其他“螺”的读音不同,它读阴平声 “lo1”。有一首童谣唱道:

      呼啊呼瓮螺,呼来后头刮剃刀。      

           瓮螺出来两条须。

        呼,潮音kou1(苦1),呼叫,如“呼鸡”“呼狗”等。刮,潮音 huah4(华4), 刀具在磨刀石或者粗砂布上磨刮之使其锋利。

        末了,得讲一讲文章开头那首歌谣里的两个字:一个是“钉螺内螺肉seng3(算)节” 的“seng3(算)”,一个是“惊到大头hê1(虾1)痀抽”的 “hê1(虾1)”。  

        钉螺肉拴节

      “seng3(算)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像甘蔗或者竹子一样有“节”,节骨眼上就像用绳子拴上似的,低陷了下去一点。钉螺约6—9个螺层,就是有6—9个“节”,内螺(花螺)也有2-3个“节”,故谓之“肉seng3(算)节”。“seng3(算)”字应该写哪个字呢?我主张写“拴”字,词义就不用说了。语音上,《中原音韵》“拴”音审母、寒山韵,读“seng1(酸)”,寒山韵母字潮音读eng韵母的不少,如“栓竹栓、酸、算、蒜”等,声韵没有问题,问题在声调上,古音阴平声,如“竹栓”的“栓”字,但潮语捆绑义的“seng3(算)”声调是阴去,如说:“条索个伊seng3紧着(把绳子拴紧点)。” 暂时找不到更合适的字,就先用“拴”字吧。    

         走到浮浮瘕

       “瘕”字《广韵》解释为“病也”,也合适。“瘕”是“见”母字,声母本应读g-,但古音“晓匣归见溪群”,同组声母读h-也没有问题,就像上文提到的“刮”字本应读g-uah4,但也可以读h-uah4。“瘕”还有同源字“㰺”,就是潮汕话“一气㰺”(zêg8 kui3 hê1,一口气)、“歇㰺”(歇口气)、“走到浮浮㰺”(跑得直喘气)的“㰺”,不用“疒”字壳,而用“欠”,表示喘气。“瘕痀抽”,“瘕”是喘气;“痀”(gu1,龟)是“痀腰”,也即弯着腰;“抽”就是抽搐、气喘吁吁的样子。合起来就是“气喘得很厉害,都弯腰抽搐了”,后来也作为“哮喘”的病名,“㰺”也就写作“瘕”了。

 这又是啥螺?请知者留言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4斤才有1斤肉的海鲜,是潮汕人才知道的美味,比小龙虾还好吃
在潮汕,薄壳米不是米,而是一种海鲜,用葱珠炒着吃,鲜美诱人
在潮汕有一种「米」叫做薄壳米,藏于海水泥里,却是潮人至爱……
《食匀全中国》潮汕篇:功夫茶/薄壳米/鸭母捻
让人朝思暮想的潮汕小吃尖米丸
最值得广东人骄傲的食材——薄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