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捧杨”记偏







  “捧杨”,捧读《杨绛作品集》也。非如夏衍先生所言“你们捧钱钟书,我捧杨绛”之“捧”。偏,偏嗜、偏见也。不敢自专,记而存之,求正大方:或偶有歪打正着者欤?
  以下方是正文。
  杨绛先生著作单行本,数年来虽未着意搜求,也已大体齐备。精研细读,就谈不上了。眷眷不已,倒是有的。这次又为三卷《杨集》,偃蹇策杖,挨家挨户,走访黄泥街书市,未获;而另于他处无意间得之,大喜过望——倒并不是因为《文汇读书周报》一再报导《杨集》畅销而去赶时髦(按:萧译《尤利西斯》上卷,黄泥街书市有大幅广而告之,畅销了一番;文化景观,立此存照),而是类似内心律令的情感驱使:若不重复购置,便非完璧,大有死不瞑目之势。至于已无力粗研漫读,非所计也。清理自己这种情感,盖发端于“老太太翻了一个大跟斗,还没醒呢!”(《杨集》,卷2,54页)而且,任凭孟婆店(而今已改为现代化的孟大姐茶楼)穿灰制服的管事员如何说得天花乱坠,老太太也委婉而断然不肯喝那一杯下肚即“什么事都忘得一干二净了”的孟婆茶(同上)。于是咱们历尽劫波、必存赤子、清雅刚烈、不失仁厚的老太太,便以其本心本眼,审视历史,审视现世,审视自身。素手慧心,丹青润染,烘托着一片片镶着金边的乌云和乌云浸蚀的金边。文章情思,“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有之;“羊肠虎穴屡经过,人似秋鸿来有信,走向孤峰对梦婆”(王夫之),亦有之;独不做似潇洒实无奈的酸语如“世无拘束容声叟,境有繁华付梦婆”(赵翼)之类。故而读之诵之,行云流水,潺潺,鲜碧芳洁,生意盎然。最可意处是那些情语、隽语、趣语、谐语、巧语、谑语、智慧语、稚拙语,俱能化而为平常语,诉平常心,说平常事,令平常人亦能领悟。然大家闺秀,杨门女将,决非一味的温良恭俭让。青年杨绛,弱女子也:“我不会骂人,只使劲咬着一字字大声说:'岂有此理!’”——这是在“孤岛”上海,在既无藏身之地又走投无路的“公共租界的有轨电车”上,直面相对、怒斥骄横野蛮的“皇军”士兵。一言既出,便出现了如下场景:
   
  日本兵一上车,乘客就停止说话,车上原是静的。可是我一发作,车上的静默立即升到最高度……我看见日本兵对我怒目而视。我想,我和他如目光相触,就成了挑战。我怎能和他挑战呢。但事已至此,也不可示弱。我就怒目瞪着前面的车窗。我们这样相持不知多久,一秒钟比一分钟还长。那日本人终于转过身,我听他蹬着笨重的军靴一步步出去,瞥见他几次回头看我,我保持原姿态一动都不动。他一步步走出车厢,一级级走下车……(345页)
   
  平常人、平常事而已,称不得英雄壮举。但对懂得“日本鬼子”四字真切含意的几代中国人而言,读之诵之,是会惊心动魄的。因此,我甚至想建言上上下下当局,把这篇《闯祸的边缘》短文,做为爱国教材、做人教材“必读”范文,广为印发。李铁梅唱道:“做人要做这样的人!”高大全不可攀,平常事应当为——扯到了题外。半个世纪过去,杨绛老矣。但其蕴藉而火爆,犹似当年。《杨集》卷二最后一篇是《<傅译传记五种>代序》,最后一段写了这样几句话:
   
  他要借伟人苦难的壮烈悲剧,帮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他要宣扬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可是,智慧和信念所点燃的一点光明,敌得过愚昧、褊狭所孕育的黑暗吗?对人类的爱,敌得过人间的仇恨吗?向往真理、正义的理想,敌得过争夺名位权利的现实吗?为善的心愿,敌得过作恶的力量吗?(362页)
   
  暮年烈士,银鬓佳人,杨绛“四问”,是“历史”对“人”的拷问。而“人”的回应,也许会因人而异吧。老太太自己的回应,则认为傅译五传的重版,“标志着一种新的胜利”;企望“读者也许会得到更新的启示与鼓励”:
   
  傅雷已作古人,人死不能复生,可是被遗忘的、被埋没的,还
  会重新被人记忆起来,发掘出来。(362页)
   
  直面现世,坚信未来,老太太年轻着呢!以上种种:其文,其事,其人,统可归之于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不为过分吧。
  赘言一句:以上种种,钟书先生或有所不为,也还或有所不能吧。套用一句成语:此之谓钱也难为夫、杨也难为妻,“难夫难妻”,并世无两。于是乎不惮文抄之嫌,要再引几行杨文——算是正文尾巴:
   
  我随着队伍上去的时候,随手领到一个对号入座的牌子……我按着模糊的号码前后找去,一处是教师座,都满了,没我的位子;一处是作家座,也满了,没我的位子;一处是翻译者的座,标着英、法、德、日、西等国名,我找了几处,都没有我的位子。(53页)
   
  老太太创作此文(《孟婆茶》)非常新潮,用的是梦幻现实主义。托言梦境,实为纪实文学。查一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现代文学”总项下,的的确确,这家那家中都没有“杨绛”的位子。于是:
   
  一个管事员就来问我是不是“尾巴”上的,“尾巴”上没有定座。可是我手里却拿着个座牌呢。他要去查对簿子。另一个管事员说,算了,一会儿就到了。他们在传送带的横侧下放一只凳子,请我坐下。(同上)
   
  这一段正是地道“纪实文学”。《大百科·外国文学》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条下,当然不能不谈《堂吉诃德》;最后一句:“一九七八年,又出版了杨绛翻译的全译本”(891页)。论其“位子”,应为“尾巴尖”。更有趣的是“中国文学”卷“钱钟书”条下,大书特书:“一九三五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620页)此种笔法,虽非特例,也不多见。论其“位子”所在,正是“横侧下放一只凳子”。
  至此,“记偏”之文,可以结束。但止不住要感慨两句:幽兰远香,大音希声。看来夏公倡言“捧杨”,概有深意存焉。否则,当世几位名家与林、梁诸位一起被炒来炒去,以至发烧,以至成了王熙凤所说“烤糊的子”;虽易于消化,却最能败坏读者胃口,有朝一日将不知莼鲈之体美。是很值得杞人再忧一回天的。
   
  甲戌暮秋。小病大养数月后,试拟一文
   
  (《杨绛作品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四月版,〔三卷〕31.6元)

  朱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人与茶 | 杨绛 犀利评茶
笑看世态人情
放下,不再忧虑
经典散文:杨绛:离开位子,你是谁?“人走茶凉”是意料之中的事
没有什么能敌得过时光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