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唐吴兴沈亚之年谱考述
摘 要:《沈下贤集》(四部丛刊本)是沈亚之的一部游记体文集。此文集多记述作者所到之处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足可补充、订正相关唐代史书的不足以及讹误。
  关键词:沈亚之;《沈下贤集》;年谱
  中图分类号:121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2-0104-02
  
  沈亚之,字下贤,约为唐德宗至文宗时人,善撰传奇,李贺称之“吴兴才人”。对其传奇小说,近人研究颇多。如李时人编校、何满子审定《全唐五代小说》脚;程毅中《唐代小说史》;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鲁迅《唐宋传奇集》等。对其生平亦有研究,如张全恭《唐文人沈亚之生平,张清华《沈亚之行年考》,二位先生的观点多有商榷之处,详见下文。
  贞元十七年:
  娶妾卢金兰,二年后即贞元十九年携金兰回吴兴。
  卷十一《卢金兰墓志》载:“年自十五归于沈,居二年从沈东南浮水行吴越之间,…--从七年乃还都”,而卷七《与李给事荐士书》又载:“往者五年,亚之以进士人贡至京师”,文中载“往者五年”之日即是卢氏“从其七年乃还都”之时,即元和五年。由此推之,即贞元十七年娶卢氏。
  元和二年:
  李剑国先生云:“元和二年曾到陇西夏州,写《夏平》。”
  卷三《夏平》一文的确记载了元和元年朝廷平杨惠琳叛一事,但文中并没有确切表明亚之在何年到过此地。若亚之在元和二年到夏州,则是贞元十九年从陇州家中携金兰回吴兴的途中路过夏州,但此段距离走了四年,似乎不合情理。根据文中的记载,只能说此文作于元和元年以后。
  元和三年:
  张清华先生以卷四《李绅传》记载元和二年李�W反叛之事,断定亚之在元和三年曾游金陵。
  虽然文中记叙为元和二年之事,但由此推出亚之在元和三年游金陵并写此文,未免过于牵强。此文非厅壁记体裁,因此本文只能是作于元和二年十一月李铸被斩之后,而不能推断亚之在元和三年到过此地并写此文。  元和四年:  春,在杭州,作《移佛记》(卷六)。  原文日:“元和四年三月五日,杭州报恩寺长老与其乡�父子,将徙故佛像归复于其寺。佛至乃饔,长老使白其由于亚之而求详录焉。”   元和五年:   回长安,途中路过扬州。   卷九《送杜�}序》云:“初亚之提笔西人关,留舍鲍溶于扬州。”本卷《别权武序》(七年冬作)云:“往者五年,余自东来京师”,而卷七《与李给事荐士书》(十年春作)亦云:“往者五年,亚之以进士入贡至京师。”从这两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亚之在元和五年到长安。
  元和六年:   春,在长安,撰有《为人祭媵者文》(卷十二),题目下有小注云:“六年春作。”
  夏,往�~州求职,并过朔方。卷八《与潞�~州书》题目下有小注云:“六年夏作。”
  元和七年:
  春,落第,遂东归省亲。
  临别,李贺、贾岛为之送行。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云:“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劳之。”贾岛亦有《送沈秀才下第东归》诗一首。
  冬,入贡至京师。卷八《与京兆试官书》题目下有小注云:“七年冬作。”
  本年,曾去过岐山县,盖在冬季入贡至京师之后到过此地。
  卷九《别前岐山令邹君序》(十年秋作)云:“昔者亚之西游过岐山,而令秩始谢,余将就给食,…一至今三年。与令遇,未尝再会食客。”因此文作于元和十年,文中记载所发生的事情已三年,故知亚之在元和七年曾到岐山。
  元和八年:
  夏,作《与潞州卢留后书》(卷八),该文劝戒卢留后莫学信州剌史李位,要远离方士。
  本年,至临泾城,撰《临泾城碑》(卷十一)。
  元和九年:
  春,落第。
  卷七《上寿州李大夫书》(十一年秋作)云:“如是凡三黜礼部,得黜辄归。”从元和六年春至九年春,整三年,故此年春亚之又落第。
  落第后,东游邯郸,过朝邑,撰《复戒业寺记》(卷六)。
  夏六月,到滑州,受节度使薛平的款待,宴会上表演柘枝舞,亚之当场作《柘枝舞赋》(卷一),冬季回长安,又撰《魏滑分河录》(卷三),详记此年黄河改道之事。
  冬,回长安,作《魏滑分河录》及《卢金兰墓志》,二文标题下皆有小注日:“九年冬作。”
  元和十年:
  春,崔群下进士及第。
  卷九《送同年任畹归宁序》云:“十年,新及第进士将去都,乃大宴朝贤卿士。……生揖语亚之日:‘吾家世居蜀,尝以进士得第,吾少能嗣其业,幸子之文得称甚光,愿为我序还家之荣。’亚之辞谢不敏。”
  三月,送杜憾出游江南,作《送杜�}序》。(卷九)
  五月十九日,撰《异梦录》。(卷四)
  七月十二日,李汇薨,为之撰墓志。(卷十一)
  李汇卒后。罢泾原记室,回长安,好友殷尧藩有诗赠之,已佚,仅有亚之回赠诗。
  冬,客长安房叔豹家。(卷十一)
  元和十一年:
  春。至会稽。
  卷九《送洪逊师序》有“十一年春,予东上会稽,还造江,有缁衣洪逊”云云。
  夏,至嘉兴。
  卷十一《灵光寺僧灵�v塔铭》(十一年夏作)云“元和中,余游吴,弟子明辩来求铭焉。”
  秋,携全家到寿春。
  卷七《上寿州李大夫书》(十一年秋作)云:“自二月至十一月,晨驰暮走,使仆马不以恙。”
  元和十二年:
  夏六月,又西行岐陇之间。
  卷十《西边患对》云:“元和十有二年夏六月,亚之西出咸阳,行岐陇之间,采其风,得西土亡降故老,谓余言边之所以为患可痛之状。”
  元和十三年:
  撰传奇《湘中怨》。
  卷二《湘中怨解》云:“元和十三年,余闻之于朋中,因悉补其词,题之日湘中怨,盖欲使南昭嗣烟中之志,为偶倡也。”
  夏,至淮南。
  卷五《淮南都梁山仓记》云:“十三年夏,泗水大灾,……时余过泗上”。
  秋,至大梁,为韩弘出征讨伐李师道作序。(卷九)
  元和十四年:
  正月,为其从婶即沈称师之妻、李汇之女作墓志。
  卷十一《沈参军故室李氏墓志》云:“元和十四年正月六日,具葬城南,次于沈氏之陇,作铭。”
  本年曾到济北,路过滑州,作《旌故平卢军节士》。
  过济北之后,或去过沂州。
  卷二有《杂记》一篇,详述沂州的地理、风土及淫祀等。
  七月十七日,为柳潭之子柳晟作行状。
  长庆元年:
  七月之前,盖在长安,有序送田弘正二子回镇州探亲。
  四月,至华州。
  卷五《华州新葺设厅记》云:“长庆元年四月甲子,吴兴沈亚之{印公之迹,因请张文其下,纪其功焉。”
  八月,至栎阳。
  卷六《栎阳县丞小厅记》云:“其就在长庆元年八月甲子也。”
  十月,盖在长安,目证唐与吐蕃会盟。
  十一月二十六日,与诸友共祭同年胡氏。
  卷十二《祭胡同年文》云:“维长庆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同年韩复、张正谟、庞严、沈亚之,馔庶羞清酌之奠,祭于故安定胡君之灵。”
  十二月,或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本集卷十有亚之《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二道。   本年,为太平令李寰作墓志。至周至,其从祖时任周至县丞。
  卷十一《故太平令李寰墓志》云:“长庆元年,…-・命其族亚之为铭,以志其圹。”卷五《周至县丞厅记》云:“今丞也,余从祖居之。……长庆初,余思相如进谏之风,南历长扬,至于射熊五柞,访其遗迹。”
  长庆二年:
  本年,再至陇州,作《陇州刺史厅记》。至解县,县令亦其从祖。过解县,到河中府。
  卷六《解县令厅记》云:“今令者,余之从祖也。……长庆二年,余客其地,因受命而著记云。”卷五《河中府参军厅记》云:“长庆二年,余客蒲河中城。”
  长庆三年:
  正月,应京兆尹之请,作祈雨文。(卷十二)
  七月,韩弘葬之前,应韩愈之请为韩弘作祭文。
  卷十二有《为韩尹祭韩令公文》,详述韩弘一生之丰功伟绩。
  冬,送韩愈侄孙韩湘赴江西幕府任职。(卷九)
  本年底,为郭�作墓志,郭�为子仪之孙,郭暖之子。
  本年,盖至东渭桥,并作一厅壁记。
  卷六《东渭桥给纳使新厅记》云:“长庆中得儒臣杜生。以行御史主之,……居再岁,加为外郎。”长庆共四年,长庆中盖为长庆二年,“居再岁”当为长庆三年,故暂定本年亚之作此文。
  长庆四年:
  本年,做福建都团练副使,并在五月十七日为河南府李少尹作祭文。
  卷十二《祭河南府李少尹文》云:“维长庆四年五月十七日,福建等州都团练副使沈亚之,谨遣郡吏李权奉酒肴之奠,敬祀于故河南少尹李公之尊灵。”
  宝历元年:
  仍任福建团练副使。
  大和元年:
  作《秦梦记》(卷二),乃传奇名篇,以民间弄玉和萧史的故事附会于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云:“刘克庄《后村诗话》诋其名检扫地”。
  大和三年:
  四月,为柏耆宣慰判官。五月,因同柏耆宣慰德州而被贬为南康尉,张祜、殷尧藩有诗相送。
  大和五年:
  盖任郢州掾,上任之前,徐凝有诗送之。
  《送沈亚之赴郢掾》云:“千万乘骢沈司户,不须惆怅郢中游。几年白雪无人唱,今日唯君上雪楼。”
  五月十九日,盖已赴任。
  卷六《谪椽江斋记》云:“谪椽沈亚之,廨居负江,方苇为墙,止于堤防之下。……时大和五年五月十九日也。”
  秋,得病,按当地风俗习惯,撰文祈求��木神的保佑。
  卷二《祝��木神文》云:“谪掾秋病,偃于汉之阳,恍而梦鬼,……及寤怪叹,以告笔吏扃,…・・亚之日:‘何以去斯患也?’吏日:‘扃闻之,�b木之神,其司郢之阴,可以酬而诉也。”
  十月十五日,郢州明真斋修成,应斋主之请,亚之为之作词。 本年,有书信一封,写给九江郡守郑氏,详述柏耆杀李同捷一事,为自己两年前的被贬作辩护。 大和五年之后,不见亚之的活动记载,故疑亚之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秦昌舜 秦守一 秦休烈(唐)
吴正浩丨于阗毗沙门天王信仰在内陆的传播——以《李锷墓志》为中心的考察
南陈公主陈净玲墓志
吐蕃给唐朝的压力很大,纳绢赖账导致长安被攻陷,正史都羞于启齿
 【  全唐文   】 第08部 卷七百三十八
魏亚州作品《陇上游记其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