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方”考论
[关键词]有方,汉简,戟,西汉中后期   [中图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2-0100-03
  
  “有方”作为至迟于西汉中期后出现的一种兵器,在中国军事史和兵器史曾据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史籍对其记载甚少,致使长期以来不为人知。汉代简牍资料的出现,为我们了解“有方”这一古代兵器的真面目提供了可能。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不妥之处,期望方家学者批评指正。
  《韩非子・八说》篇云“(�ト�)笏干戚,不适有方铁锸。”《墨子・备水》篇云:“并船以为十临,临三十人,人擅弩,计有四方,必善以船为帻韫。二十船为一队,选材士有力者三十人共船。其二十人,人擅有方,十人,人擅苗。”这两处记载中,均出现“有方”一词。然“有方”为何?先贤难明其义。
  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云:“旧注:言国军异器。方,楣也。言(�ト�)笏之议,干戚之舞,与夫方�J铁�不相称适也。顾广圻日:适,读为敌。有方,未详。旧注全伪。孙诒让曰:‘有方’,当为‘酋矛’。(酋、有音近,矛、方形近,因而致误。)……奇猷案:顾读适为敌,是。此文盖谓文德不敌武备。”
  孙诒让《墨子间诂》云:“方,毕本作‘弓’,云:‘旧作‘方’,以意改。’王云:‘擅与掸同,谓提持也,说见《备城门》篇。’诒让案:《备蛾传》篇云‘令一人操二丈四矛,‘矛’误作‘方’,则此方亦‘矛’之误。‘有’疑当为‘酋’,音近而误。《韩非子・八说》篇云‘(�ト�)笏干戚,不适有方铁�’,‘有方’亦‘酋矛’之误,与此正同。此文疑当云‘人擅弩,什四酋矛’,或作‘什六人擅弩,四酋矛’。‘什“计’草书相近而误。《号令》篇云:‘诸男女有守于城上者,什六弩四兵。’盖守法,通率十人之中,六人执弩主发,四人执兵主击刺。此云‘什四酋矛’,即四兵也。然则临三十人,盖擅弩者十八人,擅矛者十二人与?”
  陈奇猷在《韩非子新校注》中引顾广圻注“有方,未详。”说明顾广圻尽管不识“有方”庐山真面目,但治学态度却十分审慎。然孙诒让则不仅不识“有方”为何物,其态度亦失之武断,他认为《墨子・备水》《韩非子・八说》中的“有方”则为“酋矛”之误。事实上,只要揆诸汉简,便知孙诒让对“有方”理解的谬误,而《墨子》《韩非子》记载的无误。
  出土汉简中,“有方”一词,甚为多见,如:
  
  
  从上引诸简中,不难推知“有方”为何物。当然也有学者将上列诸简中的“有方”二字分开来理解,对此,笔者已有另文予以指正。从前揭诸简可知,有方常与戈、矛、弩、矢等物同时记载,有“刃”,且被明确载入“(武库)兵车器集簿”,说明它很可能是一种武器,《居延新简释粹》认为“有方”为兵器的见解无疑是正确的。但“有方”为何类兵器,其形制如何呢?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陈高春《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大辞典》(长征出版社,1992年版)、刘旭《中国古代兵器图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刘秋霖、刘健、王亚新、关琦《中国古代兵器图说》(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李少一、刘旭《干戈春秋――中国古兵器科技史话》(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版)、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及相关论著,并无名为“有方”的兵器。
  初师宾先生在《汉边塞守御器备考略》一文的注释(1)中写到:“居延汉简所见边塞兵器,有弓、弩、矢、刀、剑、有方(戟),弓弩附件的兰、帽、服、犊丸、承弦,盔甲类的铠、�L瞀。此外,靳干、幡有时也列入兵器簿。”日本学者大庭惰先生亦将“有方”归人长柄武器戈戟类。连劭名则认为“有方就是戟”。然而,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出土实物,都证实了汉世“戟”的存在;而汉简中也有“戟”“有方”并载的例证,如“戟六千六百卅四、有方七万八千三百九十二”。也就是说,在汉代,兵器“有方”与“戟”不是同一物,二者同时存在。
  那么“有方”与“戟”的区别何在呢?对此,学者鲜有论及。李均明先生认为:“有方,戟类长兵,旁枝伸出又上翘为钩刺,戟刺与旁枝及上翘之枝刺之间三折成近似方形的两个直角,故称。集簿见有方78392件,存量甚多,无疑为实战用器。”“戟与有方虽为同类,其旁枝之功能却异,戟枝利勾拉与横击,而有方利前刺及叉击。”这一论断颇有见地,既道出了戟与有方之别的根本所在,也揭示了戟与有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有方是戟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种类。
  通常认为:“戟是中国古代一种将戈的勾、啄和矛的直刺功能结合在一起的格斗兵器。”“战国晚期开始,钢铁兵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兵器,产生了钢铁戟头,由于取消了青铜戈类兵器传统的后内,故成为‘卜’字形。‘卜’字形钢铁戟是步骑兵装备的主要格斗兵器,在西汉末,‘卜’字形戟的形制又发生了变化,侧出的小枝渐次向上弯曲,东汉以后则变为硬折向上,从而更增强了前刺的功能。至于原有的勾、啄功能,则随着结构的变化而逐渐消失。”、换言之,侧出小枝硬折向上的戟,最早出现在东汉以后。今以简牍记载证之,侧出小枝向上弯曲或硬折向上的戟,最迟在西汉中后期就已出现。
  尽管戟和有方同时存在,但不难发现,在出土简牍中,无论是记载数量,还是记录次数,戟都比有方少的多。这说明,两汉之际,为了适应骑步兵已取代车战而成为主要的作战方式的这种变化,昔日主要用于车战的可刺、可啄、可勾的戟,为了提高杀伤力,在其形制上进行了相应的变化,即日渐突出冲刺的功能,而弱化其啄击功能,这也许就是大量有方出现的原因所在。“令人奇怪的是,(有方)这一名称从不见于汉代文献,所以逐渐湮没无闻,不为后人所知。”至于“有方”一词何以不见诸汉代乃至其后历代文献记载中的原因,尚待进一步探究。
  
  [作者简介]张小锋,男,1971年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攻秦汉史和简帛学研究。
  
  [责任编辑:柳文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看到的吕布辕门射戟,几乎都射错了!
备水·墨子·58章
《墨子》58章 备水
墨子31 备水
15.取胜的因素有出其不意
墨子 备水第五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