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光旦|“土家”的识别者和记录者


  “今天要赶到黔江,路途221公里,相当远,须早一点走。小申昨夜将车停在汽车站,早晨7时即去请大汽车拖拉发动,拖一次要给二公升汽油,今天发动很顺利……”这是《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中的一段文字。在这本书的背后,是关于一个古老民族新生的过往……

  重庆市黔江区,其前身为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民族主要为土家族、苗族。


  对“土家”的识别,始于1950年。当时,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湖南湘西“苗族”代表田心桃,向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反映,自己是“土家”人而不是苗族,要求中央派人进行调查。她的反映引起了重视,中央派出了多名专家学者,组织调查小组,多次调研。

  潘光旦先生是在1953年接受了研究“土家”的任务,在查阅大量史籍、地方志后,他发表了《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巴人》一文,认为:土家不是瑶,不是僚,不是苗,不是汉,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巴人后裔的一支,是单一民族。随后,中央民族学院的王明踽教授、语言学家王静如在经过实地调查后,分别写出了《湘西“土家”概况》和《关于湘西“土家”语言的初步意见》等文章,也都支持“土家”是单一民族的观点。


  上世纪50年代,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潘光旦进行了一场为土家族正名的伟大行动,随行的张祖道因为与他的师生关系和摄影记者身份,成为此次社会调查之旅的唯一影像记录者和见证者。

  自1950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社会工程——民族识别。中央政府就此拨出专款,指示从中央到地方的民族事务机构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此项工作。


  1956年11月25日至1957年1月28日,张祖道作为《新观察》杂志摄影记者,陪伴恩师潘光旦赴鄂西南、川东南地区考察土家族情况。潘先生当时为全国政协民族组副组长,此去考察是他继同年5月第一次考察后,时隔半年再赴土家族地区进行考察。

  在张祖道《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中,记录了他们从1956年11月25日出发南下,到1957年1月28日晚上回到北京,总共65天,到过湖北、四川的18个县、市,行程7000多公里。


  1957年1月8日,潘光旦一行人到达黔江。翌日,时任县领导都谈到,本县有龚、胡、秦、向四大姓。《酉阳州志》和《黔江县志》上都提到过,说龚据水寨,胡据峡口,秦据栅山,向据后坝。除胡外,龚、秦、向三姓都是土家族……

  1981年开始,国家民委、四川省民委(黔江时属四川)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对黔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了黔江的历史和现状。1984年11月14日,自治县成立庆典隆重举行,国家民委、全国人大民委、四川省委、省政府等到会祝贺,省人大、省政府分别授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土家族是这样被确认为单一少数民族的……
国画“鬼才”黄永玉:我和苗族有着深厚情感
土家族介绍
山歌清亮响黔江·阿蓬江
中国规模最大、最美的土家原生态集居带——黔江土家十三寨
铜仁民族风情总体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