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苦茶-周作人回想录》手记


 《苦茶》一书跨越年代非常久远,从作者为黄角小儿在三味书屋嬉戏,一直写到耄耆之年坐卧苦雨斋的隐逸不问世事。出生、上学、丧父、县考、入学、留学、返乡、任教、叛国、入狱、晚年。一生诸事,凡不讳为人知者皆有所记。内容则从鬼怪研究到生物学,从童话的起源说到宗教与人的关系,文体的变迁从八股文、打油诗到白话文,时间由清光绪讲到宣统然后到中华民国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容涉猎甚广,金玉石画、人物事略、文学、翻译、史实等等交杂着在文中出现,读时未免让人有光阴移转中翻阅百科全书的错觉。   

单从了解历史方面来讲,知堂的《苦茶》因其主人的不屑矫饰约略可以当做一本简装史书。可以从中看出清末至解放前之内浙江、北京乃至全国城市当时人们所吃所住、人文情态以及局势略态;也可以从中看到几本有历史价值的刊物的创刊始末,如《新青年》,《新潮》等;温习并了解诸如“三一八惨案”、“五卅惨案”、“卢沟桥事变”等著名历史情况;以及,得窥一些名留史册的人物的日常风貌——例如提倡新文化却依然用文言文教学私生活有失检点的陈独秀;拖着长辫子、着大袖马褂戴瓜皮小帽招摇过市的辜鸿铭;与人打笔架打的雍容大度的蔡元培,嬉笑而重情慎微敏感的刘半农等等。众人的音容笑貌在知堂老人的笔下复生,读之使人感叹,对于后世景仰文化的人来讲,不能不算是难得的资料。其一本《苦茶》之中知识的浩繁,对史学研究、甚至对兴趣的开启、学问的入门,都是有很大裨益的。    

从文字欣赏的角度来讲,知堂文字简如口语,打油诗更是浅白到几失去诗韵。实话比喻的话,有些象是刚学会写文章的小学生的记流水帐,一清二白,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文字的确有洗尽铅华的净透和古朴,但或者的确非同等事故一样通透的人所不能喜。“只抑不扬”的口气和笔法,有“世上本无事”般老僧坐禅的淡然,相应的,却也有暮秋在心头的压抑。如果非要形容知堂文字给我的感觉,那么便是“使尘埃落不许飞花扬,”淡定从容之大气毋庸置疑,却也使人无法体知“文字”之所在,文字成为纯粹的记录道具,和录音机一样。简言之,知堂不是在“做”文章,只是在记录事实,所谓“文字的复杂纷繁奇妙”在他这里荡然无存了,等于削减了文字某一方面的功能和文字的乐趣。正如知堂整本《苦茶》里面一句他说的话都没有记得,却对他引用的一段文字几乎能够背诵一样,他文章里,字失去作用。果然如其所追求的那样“文章达意则可。”了。不知这是不是就是文字的回归。文字有大义,个人有喜恶,班门弄斧,只以字说字而已。    

至于人品云云。更是难以评说。谨在此以读者的身份,说些从文字里看到的“端倪”吧。    

知堂老人的苦茶里有个题目叫做“不辩解说”,举了一个不辩解的例子,表示非常赞赏古人关于一辩解就俗的说法。因此特别写了两篇幅的不辩解说。是其文章里难得的“长篇”。其中就说到了与他在1923年失和的胞兄鲁迅。鲁迅生前所有文字对失和之事只字未提,一个字都没有留下。遂有人说鲁迅伟大。对于这种伟大,知堂在“不辩解说”里是这样解析的:“鲁迅向来是以直抱怨的,并且还进一步,不但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还说过这样的话 ‘人有怒目而视者报以骂,骂者报以打,打者报以杀’,其主张的严峻有如此,而态度的伟大又如此,我们可不能学他的百分之一,以不辩解报答他的伟大呼?”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在这段文字里看到了明目张胆的讽刺,摆明了是想说“他本来不是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不过是理亏而已。”,这么明显的辩解以“不辩解说”的题目摆在一份能见证者都以“驾鹤西去”的回忆录里,显见了知堂老人的不甚厚道。    

曾有人评论知堂一生是“多寿多辱”的一生。知堂在后序里说过这样的话,“人多活一年,便多有些错误耻辱,这在唐尧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他一生浮沉不定,果真学冠中西,善于韬藏。才得以“苟全性命于乱世”。这种命运的悲舛或者平顺里都隐约都可以见某中“聪明”,这种聪明或可以是文人的隐逸,也可以演变成某种奸诈,或者,对于一个通透到某种程度的人来说,所谓民族、国家,也会全然无干吧。可惜,这个显得如此聪明的人偏偏要写一个回想录,又在回想录里说到,“民国廿六年(1937)年以后,华北沦陷于日寇,在那地方的人民处于俘虏的地位,既然非在北京苦住不可,只好隐忍着勉强过活。头两年如上两年所说的总算借了翻译和教书混过了,到了廿八年……汤尔和在临时政府当教育部长,便送来一个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聘书,后来改为文学院院长的聘书……,又说,这是我在伪组织任职的开头,我还是终日呆在家里,领着干薪”辩解说这个职务由那个秘书长担任,那个职务由谁担任,他只是一个星期偶然去看一次罢了。“不过在那个时期的事,我不想在这里说了,由我来记录,难免有象是辩解……我是主张不辩解的”,他没有忘记在书中稍微说几句之后,加上那句“我是主张不辩解的后缀”,这多少使人遗憾。或者,我期望看到的是一个也“只字不提”的知堂,做汉奸也好,和兄长闹共栖之争也好,这个自称老僧的人显见没有自期的和别人期许中那种担当和冷漠。做汉奸,是为谋生,或者是出于对于所谓政治的淡漠,都似可理解,惟有这几句辩解使得他一贯的淡然、使得一个作家、一个人的聪明都大打折扣,他的人品不得不在这回忆录里打折了。   

“我这回想录根本不是文字自叙传,所以够不上他们(指卢梭等写“诗与真实”类自传的作家)的并论,乃是完全只凭真实写的。这是与我向来写文章的态度全是一致,除了偶有记忆不真之外,并没有一处有意识的加以诗化,即是说过假话。”,读书笔记写完时候,已经是天色微明,黑暗褪去,光明渐来,水上浮沉代谢不已,又一个朗朗青天白日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她笔下的茶,是痴男怨女的挣扎,更是她一生的辛酸苦辣
人生三味茶
朗诵丨真正的懂,是一场灵魂约定
今生不再错过你.
六个字,写尽一生
“茶”字趣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