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话虞姬

《霸王别姬》是一出历史名剧,为梅派代表作之一。剧中男主人公西楚霸王项羽,正史有传,是个悲剧英雄,人们对他都很熟悉;女主人公虞姬,史书就付之阙如了。

历史上的虞姬

虞姬是项羽军中的一个歌姬。她的乡里、年龄、出身等,史书无一记载。《史记》仅称“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认为“虞”是美人之名。但《汉书》却说“有美人姓虞氏”,又认为“虞”是姓。两位史家对“虞”是名是姓都搞不清楚,就毋论其他了。至宋代,叶梦得在《石林燕语》(卷四)中说,虞姬的“姬”是妇人通称,如戚夫人叫戚姬,虞美人就叫虞姬。到了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卷二十)中又说,古以“妇人之美者称姬”,“姬”是“妇人美称”,如《诗经》“彼美淑姬”,可能正因虞姬貌美,又称之虞美人。

虞姬长得十分美丽,深受项王宠爱。项王起兵征战南北,一直把她带在身边。从陈县突围来到垓下时,项羽感到大势已去,又身陷重围,再次突围又生死未卜,因而他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是带着虞姬一起突围呢,还是留下虞姬?《史记》记载当时的情景说:“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一生身经七十余战,从来没有流过泪,就是这么一个硬汉子,在将别虞姬之时动情地哭了,“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没有了下文。后来清人周中孚也说,项王平生爱乌骓马和虞美人,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有了下落;“独所谓美人者,竟无一句收场,此史之阙文也”(《郑堂札记》卷四)。他认为太史公对虞姬的下落无一语交代,是一个败笔。所幸陆贾的《楚汉春秋》弥补了这个缺陷,记项王唱罢《拔山歌》后,虞姬曾答诗一首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相传虞姬歌尽,泪如雨下,就拔剑自刎而死。

虞姬死后,后人把她葬在灵璧县城东七公里处(今宿泗公路旁),临近垓下战场遗址。墓地为一土冢,周围以石墙为栏。墓前立一石碑,碑的横额上刻着“巾帼千秋”,两边刻一副对联,右为“虞姬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左为“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表达了人们对她的同情思念。

传说中的虞姬

虞姬鲜血化草的传说,早在唐宋时就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一种说虞姬自刎后葬于灵璧,那里长出一种草,“红色,见人辄舞,俗名虞美人草”(吴骞:《振经堂诗话》,刘声木:《苌楚续笔》)。宋代曾子宣夫人《虞美人草行》咏其事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时人黄载万也用“虞美人”词牌作词和之,曰:“葛荒葵老芜城墓,玉颜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年魂魄未消磨。”(同上)他们都认为虞美人草是虞姬的青血或香魂化成。我国自古就有痴情女子化石的故事,虞姬为何要化草呢?南宋词人姜夔《虞美人草》诗云:“夜闲浩歌起,玉帐生悲风。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化石那解语,作草双双舞。陌上望骓来,翻愁不相顾。”(《姜白石诗词集》)他认为化石不能说话,无以达情,化草在陌上而舞,可以表达对项王的守望和等待,还真是挺浪漫的。

化草的另一种传说,最早见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说有一舞草,出雅州,“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必动,叶如舞也”(《酉阳杂俎·草篇》)。至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则说虞姬死后,雅州“褒斜山中有虞美人草……叶两两相对,为之唱《虞美人曲》,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拍”,应拍而舞,唱他曲则否。由“舞草”发展为“虞美人草”,由“讴曲”发展为“唱虞美人曲”。

虞姬自刎后,民间还有一种传说,说虞姬的鲜血流了三天三夜,鲜血流过的土地变得赤红,在赤红的土地上长出一种花,植株纤秀,长梗直立,未开花时花蕾低垂,似虞姬低头哀怨的样子,花开后红艳照人,花名就叫虞美人。清诗人吴嘉纪《虞美人花》诗云:“几枝亡国恨,千载美人魂。影弱还如舞,花娇似有言。”以为这花是虞姬精魂所化,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文学史上的虞姬

虞姬有情有义,死后受到了历代诗人的歌咏,与四大美人不同,她还在文学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一是可能为五言诗的起源。五言诗始于何时,一直是文学史上的一大悬案。齐梁以来,有人认为最早的五言诗当推东汉班固的《咏史》。但许多人不同意这一说法,有的认为当始于西汉苏李赠答诗,有的认为应始于枚乘的《杂诗》,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宋人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则认为始于虞姬的答诗。他说:“《楚汉春秋》云:'歌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是时已为五言矣。”(《考史》卷十二)认为虞姬的答诗是五言诗滥觞的力证。而后清人方溶师在《蕉轩随录》中也说:“虞美人有答项王楚歌云:'汉兵已略地……’辞旨悲惋,实开汉以后五言之先声。”(《虞美人》卷十二)近人吴世昌在《五言诗起源与妇女文学》一文中也力主五言诗始于虞姬的答诗。(《文史知识》,1985年第11期)目前这个问题虽然尚无定论,但虞姬答诗为五言诗起源提供了一个实证,是虞姬对文学史的一大贡献。

其二是“虞美人”成了最流行的词牌之一。虞美人曲,最早见于崔令钦的《教坊记》,是唐教坊的一个曲名。其得名之由来,“《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王灼:《碧鸡漫志》卷四)华钟彦说:“此词乃以(虞美人)草得名。”(《花间集》卷五)虞兮之歌产生于楚汉之时,词体起于晚唐五代,其间有何“因缘”,二家均语焉不详。考之词作,“虞美人”作为词调出现,最早见于《花问集》,有五十六字和五十八字两种体式,其词内容均与虞姬事迹毫无干系。从现存的词作看,大约至北宋曾子宣夫人魏氏,才始用“虞美人”词牌来写虞美人故事,“以曲志其事者”世以为工,于是盛传一时,奠定了这个词调与虞姬的关系。其后“虞美人令”“虞美人影”“楚王妃”等异名相继问世,都源于“虞美人”。所以王灼说:“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谓曲起于当时,非也。”(《碧鸡漫志》卷四)南唐李后主曾用“虞美人”写过一首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其内容虽与虞姬故事无涉,却使这个词牌风靡一时,成了人们最喜爱的词牌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她才是中国古代第一美人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虞美人 词牌
虞姬和虞君棉
不死的项羽
虞美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