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凌景埏与昆曲与酒


数月前在《苏州杂志》上看到了吴江张建林兄所写的《凌景埏与<撷芬室小诗>》一文,记曲家凌景埏先生旧事,很是欣赏。后得蒙张兄寄凌先生《撷芬室小诗》复制本,读若干首,便也引发了我的“补续癖”,总觉得也要为凌先生写点什么,否则便难以释怀。写凌先生就自然要与苏州的昆曲、与苏州的酒连缀起来,二者是伴随凌先生一生的。

据拙荆编写的《凌景埏先生年谱》,凌先生一生实有四好:好昆曲,好豪饮,好养鸽,好藏书。藏书是文人通癖,此不必细论。养鸽这一癖好,笔者不大熟悉,只听说凌先生1938年经郭绍虞先生介绍,北上燕京大学任教时,此爱好很快就被某位“好事”的学生侦得,并特意撰写了一篇文章——《燕园逸话:凌敬言与鸽》,刊登在1939年《燕京新闻》的第六卷第十二期,一时勺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燕大中有此雅好的,除凌景埏先生外,似唯有当时还在燕大研究院作学生的王世襄,王世襄当时是带着鸽群来燕大上学的,不可不谓“鸽迷”。那么凌先生好鸽到何种地步?据蔡吉铭的《凌敬言先生琐事七则》(《文教资料》1986年第5期,44页)一文,先生“曾以家藏极名贵之明代宣德瓷瓶调换巴德鸽一对,一时传为佳话”,如此看来,凌先生好鸽绝 对属于不惜血本的“鸽痴”。

凌先生为一代曲人,这个“曲”不但指昆曲,还有其他戏曲。众所周知,他所从事的学术研究,主要是明清散曲的考订和整理,而个人偏好的,首要是昆曲,其次还有京剧。如他在燕大读书时,也常听京剧;硕士毕业回东吴大学时,还加入了东吴大学平剧社。当然,他最喜欢的也最擅长的还是昆曲,他是苏州人,自小耳濡目染,据说他曾幼年曾跟“传字辈”的昆曲演员认真学习过,因此着实有一番功力。

按说作为民国名牌大学的教授,是象牙塔尖的明珠,虽好昆曲,亦不必亲自表演。但凌先生不是这样,他在燕大任教时,加入到了学生组织的昆曲社,昆曲社每周搞一次活动,轮流在他和另一名研究曲学的教师郑骞家中举行,二位教师一样亲力亲为。1941年12月5日,燕大昆曲社与国剧社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公演,凌先生在这次公演中与许稻合作,表演名剧《小宴惊变》,凌先生饰唐明皇,惟妙惟肖,颇得赞誉。这次演出之后三天,太平洋战争爆发,燕大被日寇侵占,凌景埏先生遂南下返乡,后来先后任教于圣约翰大学和东吴大学,暇时也常亮一嗓子。据他的学生季左英回忆,有次“凌老师兴之所至,清场昆剧一曲,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忆《凌景埏先生》,《文教资料》1986年第5期48页)。

凌先生之好酒,旧日东吴学人皆知。蔡吉铭曾言:“先生颇喜杯中物,公余之暇,恒小饮三杯。与友好金立初、范烟桥、钱泽之诸先生于森昌、元大昌诸酒家,每薄醉兴发,高歌岳武穆《满江红》一阕,声震四座。”(《凌敬言先生琐事七则》(《文教资料》1986年第5期,44页)。好酒者多恣肆,若陶、谢、李多如此,无酒确也做不出好曲;好酒者也多伤身,以至于凌先生解放后“以中酒伤气,心脉枯脆”,因病而过早退休。

说到凌先生昆曲、豪饮这两个爱好,还必须提另一个人,即凌先生的生前好友、词曲学名家郑骞。这两位现代曲学大师的交游唱和,至今尚无人撰文提及,这里不妨以苏州、昆曲、饮酒为引子,来略述一下。

凌、郑二人的相识,在凌先生1938年从东吴大学转到燕大任教时。所谓“志同道合”,凌、郑即是也。郑骞的家世,与凌先生是相仿,也是官宦读书之家。郑骞是正黄旗汉军人,长在北京,却也自幼喜好昆曲,也专攻词曲研究,因此与凌先生很快成为好友。前文说过,燕大昆曲社的活动,曾轮流在郑、凌两家举行,原因也在于此。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凌先生南下,郑骞犹豫不决。因此凌先生专书一封,信的内容今日已不可考,大意是邀请郑骞南下,来苏州任教。郑骞未从而谢止,他写了首七律,名曰《答敬言苏州》(见郑骞《清昼堂诗集》卷二,台湾大安出版社1988年版,39页),这里得抄录一下,证明我所言非虚:

故人为说吴门好,却望燕云一慨然。纵有桑麻盈十亩,那堪烽火已三年。转蓬飞絮原无定,北马南帆岂夙缘。待得明年春草绿,移家来住太湖边。

尾联两句,似乎郑骞确实也有想法南下。然而实际上,他在第二年接受了伪北大的聘书,或者说实际上是接受了他最敬服的老师之一(这里说之一,因为还有之二是沈尹默)的周作人的邀请,到伪北大任教了。因此凌、郑二人五年未得见。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为北大代校长,开去所有伪北大教员,郑骞在北平安身不得,才南下到了上海,在暨南大学任教。当时可谓他最不如意时,但却了却一桩心事,可以时来苏州,同凌先生豪饮了。可以考证二人的最后一次饮酒,是在1948年春,二人“同游虎丘,归饮城中元大昌酒肆。敬言以事先行,予独酌微笑醺,不觉至夕。卖佐酒菜肴者皆妇孺,絮聒求售,挥之不去,深有感于予怀也”(见郑骞《清昼堂诗集》卷七,台湾大安出版社1988年版232页。以下引郑诗同出此书),郑骞为此曾撰《吴门独酌》二首,中有“本拟沉暝终栗里,谁知漂泊到苏台”、“尊前暂得息尘踪,明日天涯又转蓬”句,自况耳;又曰“欲喜江南少兵马,相邀载酒过垂虹”,垂虹者,垂虹桥也,凌景埏家居所在。可见郑骞还是想有朝一日天下太平时,能再到苏州,与凌先生相聚并豪饮一番。可惜郑骞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此后不久,郑骞便应台静农之约,赴台湾任教于台湾大学,从此与凌景埏天各一方。

凌景埏1959年冬因车祸客死南京,此时郑骞在台大教授词曲学,正组织了一个昆曲社,也是亲力亲为,并不知老友音讯。六十年代初,郑骞转任香港新亚研究院教授时,方得知凌景埏死讯,他感慨阴阳两隔,哀恸不已。后郑骞辑老友旧作三篇《词隐先生年谱及其著述》、《鞠通先生年谱著述》、《渔阳先生年谱》(此三篇年谱曾分别发表在《文学年报》第五、第六、第七期),成《吴江三沈年谱》一书,1971年由台湾北海出版社印行,可以说是郑骞对亡友的另一种悼念。郑骞七十八岁时,还作诗追忆在苏州与凌景埏的最后一次豪饮,诗名《忆吴门旧游怀亡友凌敬言》二首,他此诗序中感慨道:“斯约未践,而敬言下世已二十三年矣!”此诗的尾联是“曙天或有残星在,望断中原一纸书”,怀旧弔亡之凄零至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吴门曲家凌景埏
去苏州买酒
静安之韵(第61期)周秦教授自选集
昆曲:牡丹亭·幽媾·宜春令吴江燕先生幽雅婉转的演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雪小禅最美微刊第一百六十一期| 喜悦为禅:雪小禅苏州绽放朗读会
陈从周:以园林为引,勃发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