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庵琴人传》序及《刘天华》篇


《梅庵琴人传》序

辛丰年

本人不操缦,不斫琴,也不收藏贩卖,对琴学琴道,并无所知;充其量只可算是嵇中散所云的一个“听者”,一个有心的听者而已。然而我向来不满足于只是倾听七弦上的清音,我还希望了解有关琴人琴艺的本事,多多益善;因为那可藉以加深对古琴艺术的领会,因此我对琴史著作与资料是很感兴趣的。前人所著的琴史,我至今只见到两种(宋人编的《琴史》和今人编的《琴史初编》),无论从深度与广度来说,都不能令人满足。

我不免常常叹惜,古琴文化是如此独特奇妙,如此生命悠长,历几千年而不断线;随手翻开从古到今的经、史、子、集,几乎处处可以发现它的存在,可以掇拾到有关的资料,有如披沙拣金,只是点点滴滴的,太散碎了,即使将古代文献中的资料,广事发掘搜罗,只怕仍不够用来构筑一部令人满意的古代琴史吧。

近年读到《查阜西琴学文萃》与张子谦的《操缦琐记》,大为惊喜。我想,这不就像是近现代琴史的“长编”吗?假如能搜集到更多的此类资料,同时再去向如今还健在的琴人与知情者们展开广泛深入的调查访问,把许多蕴藏于他们心田里的琴史“矿藏”发掘出来,那么,编写一部近现代古琴文化史,应该是不愁没材料的了。

查阜西写的《百年来的古琴》和《古琴艺术现状报告》这两篇文字,都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报导。当年活跃于琴坛上的老一辈琴人,早已化为古人。晚一代两代的知情者,恐怕也寥若晨星,难以访求。近现代琴史史料的搜集已经更显得迫切!

正是因为有此种迫切感,《梅庵琴人传》的即将问世使人感到欣慰。

我非“梅庵”人,同这一琴派并无太多瓜葛,但是由于乡土、爱乐以及某些偶然性的因素,我同它有点缘分。我曾接触过几位梅庵人,听过他们的弹奏。例如我曾两次倾听陈心园弹奏梅庵名谱,一次是他同他琴友交流琴艺,纯属乘兴而弹,无拘无束,韵味之美,可遇不可求!我还借用过夏沛霖手制的琴,虽然声如木石,但假如没有它,我就无从粗知琴技大要。我也见到过那位仅仅用了一个月功夫便学会了《梅庵琴谱》中全部乐曲的范子文等等。至于梅庵巨子徐立孙,我只是从录音与唱片中听到他的演奏。然而在战争年代,我曾于群众大会的土台子下听到他演奏琵琶,在乡下的茅屋里,亲眼看到了他为和平民主奔走的风姿,留下了永难忘怀的记忆。这些往昔的心声心影,在读《梅庵琴人传》时浮上心头,倍感亲切有味。

《查阜西琴学文萃》与琴坛故老的回忆里都提到,梅庵琴人在上海晨风庐琴会上一鸣惊人,从此影响不断扩展,声名远播海内外。以前看了,于不胜向望之余,也有不可思议的感觉。如今细读《梅庵琴人传》,才明白这一派既有历史的传承,更有自家的创新,它的异军突起,蔚为大国,不能说是偶然了。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部“琴派史”。我颇知编著者所尝的甘苦。为了掌握丰富的史料,严晓星同志除了穷搜文献资料,钩沉索隐,还踏破芒鞋,四处奔波,遍访琴人及其亲友与知情者。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不但要任劳,还须任怨,但他是热心的爱琴者,不以为苦,甘之如饴。由此可见,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琴史,没有几个有心人,不费大力气,不抓紧时间,抢救行将泯灭的资料——特别是活人肚子里的,恐怕就只能浮光掠影徒托空言了!

二○○六年五月


二,

梅庵琴人传·刘天华(1895-1932)



严晓星



刘天华,原名寿椿,江苏江阴人。1895年2月4日生。第二年,他的父亲刘宝珊中秀才,在家开设私塾,热心倡导新学。他还有一兄一弟,兄长即后来著名文学家刘半农,弟弟即二胡演奏家刘北茂,连同刘天华本人,成为现代文艺界著名的刘氏三兄弟。三位杰出人物同出一门,当非偶然。


幼年和少年时代的刘天华已经对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与哥哥一起访问乡村的民间艺人,聆听和记录他们的演奏。当时,江阴城内有一位日本留学生郁咏春能弹钢琴和古琴,在他那里,刘天华第一次接触到堪为中西音乐代表的这两种乐器。后来,他弟弟成为郁咏春的女婿。


1909年,刘天华考取了常州府中学堂。课余,他参加校内军乐队,吹小号、军笛。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学堂停办,刘天华辍学回江阴,其间参加了“反满青年团”军乐队。凭着音乐的长处,1912年他随着刘半农去上海谋生,进入沪西开明剧社的乐队工作。在那里,他掌握了更多的西洋管弦乐器演奏艺术,并萌生改进国乐的想法。才一两年光景,开明剧社乐队就解散了。1914年,刘天华又回到江阴,到华墅乡的华澄小学做起了音乐教员。第二年春天,父亲去世,他又贫病失业,心境恶劣之极。偶然购得二胡一把,每日拉奏,表达他的不得志和内心抱负。他经常拉的旋律,后来被加工创作为《病中吟》。四年之间,谋生处已有三易,但很快安稳的生活就到来了。这年秋天,刘天华被母校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即常州中学)聘为教员,第二年就结了婚。在七年的中学音乐教员生涯里,除了常规教学,他为省立五中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1921年夏,他还在江阴组织了暑期国乐研究会,传授刚完成不久的《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二胡曲。


一般性的音乐教学是不能让刘天华满足的,他一直有着改进国乐的理想。要更好地理解国乐,只有身体力行,多学,多实践。为此,他转益多师。据记载,他曾先后两次向民间艺人周少梅学习二胡、琵琶;1918年暑假,更到南京高等师范的梅庵,慕名求学于沈肇州。


刘天华有一位在常州五中同住一屋的湖南籍同事,虽是体育教师,却好风雅,要求一起去梅庵学琵琶。刘天华为了节省费用,便带他同往。他俩事先用同一块红木做了两个琵琶,但这位同事却半途而废,后来将琵琶也卖掉了,而刘天华则勤奋学习,在这个暑假内学完了全套《瀛洲古调》。


沈肇州同在梅庵的,还有传授古琴的王燕卿。刘天华去时,应该也见过王燕卿。古琴家凌其阵曾经收藏有刘天华亲笔所抄的经摺本王燕卿琴谱一册,以及油印的王燕卿琴谱若干页,似乎可以证实这一推断。但他也许只是刚刚打好琴艺基础罢了,大量曲谱仅抄录保存,准备下次再来学习。1920年,刘天华又利用暑假去河南学习古琴,但没多久就染上癣疥,负病而归。他的古琴技艺当不会太高,但对之无疑是熟悉和了解的;而且,若谓他的全部琴艺学自河南,也是不够确切的。而在梅庵琴人中,现在可知同时亲炙于王燕卿、沈肇州两人的,除了徐立孙、程午嘉,仅刘天华一人而已。


1921年12月,发表在《音乐杂志》第二卷第九、十两号合刊上的《卿云歌古琴谱》,是刘天华留下的唯一古琴改编作品。这份古琴谱附有“译谱琐言”,对中西乐律的关系、译谱中须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因王心葵去世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一直没有琵琶导师,1922年,刘天华应蔡元培之聘接任。他的行囊极其简单,但跟周少梅学习二胡、琵琶时记录整理的全部曲谱,以及沈肇州亲传的一本《瀛州古调》等材料却被当做至宝,随身携带。同年秋,刘天华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科(后改为女子师范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教师。1926年,又任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教授。经过他的努力,北京乐坛涌现了一批音乐新秀,曹安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这些学生,后来都成为中国乐坛的重要人物,对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任教之余,刘天华继续学习各种音乐。他非常重视吸取西方音乐的特点与长处,到北京的第二年开始,就跟着同事、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1927年托诺夫离去,他不愿中断,又跟另一位音乐家欧罗伯学习。欧罗伯很快也离去了,直到1930年3月才得以继续从托诺夫一直学下去,从此再无间断,直至罹病去世。他还从燕京大学音乐系主任、杨时百的美国古琴弟子范天祥学习西乐理论及作曲。对中国音乐,他也是一如既往地加以重视。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他学过三弦拉戏、昆曲,第一个采用近代记谱法编辑了京戏曲谱《梅兰芳歌曲谱》。刘半农曾说他“与音乐有关者,如钢琴、铜角、古琴、乐队以及花腔、京戏、佛曲、俗曲之类,亦无不悉心钻研,得其理趣”。


1925年暑假,刘天华回故乡探亲,邀请澈尘和尚、赵剑候、凌纯声等参加他组织的国乐研究会,呼吁加强国乐教学,推广优秀曲目。其中,凌纯声也是王燕卿的古琴弟子。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他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他珍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但不赞成抱残守缺的“国粹主义”,认为发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为此,1927年8月,他在蔡元培、萧友梅、赵元任等人支持下创办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共10期),成为贯彻这一主张的重要阵地。能体现出刘天华改进国乐实绩的,是他创作的十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与两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尤以二胡曲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其中著名的有《月夜》、《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烛影摇红》。长期以来,二胡是被雅人所不齿的乐器,只有民间艺人才会使用它,但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这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成为中国现代民乐的主角与代表。


刘天华还整理了从沈肇州处学得的《瀛洲古调》,将其中的十二首由尺谱整理翻译成五线谱,详细标明了各种指法、把位和表情术语符号等,编成《瀛洲古调新谱》。他在序言中说:“国乐消衰到今日地步,厥因英繁,非数言可了。择其尤者,则莫过于记谱法之不完善;而谱之于乐,犹文字之于语言,当以能记载作者之思想.使读者完全了解为目的。”沈肇州的名曲《飞花点翠》经他改编后,录制成了唱片,于1931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出版。


关于学习古琴对刘天华的影响,刘北茂在《刘天华音乐生涯》中说:“天华刻苦学习古琴,经过了—番融汇贯通的消化过程,又把其中一些可借鉴的弹奏方法创造性地在琵琶弹奏中体现出来,使琵琶的演奏效果更为完美、细腻而又韵味深长。”并举例说:“我们可以在他以后创作的琵琶作品中发现他学习古琴时所受到的影响,特别是《虚籁》一曲模拟出古琴演奏中散、泛、按的音色变幻,乐曲风格清丽、幽邃,寄托深远,颇得古琴之神韵。”此外,为庆祝国乐改进社成立而创作的琵琶曲《改进操》,也吸收了古琴的绰注手法与三度和音的旋律特点,并利用双弦拉奏复音,显示了国乐改进的成果。就此,刘天华曾明确表示:“绰、注两种指法,向来只有古琴上用它,现加入琵琶中,其结果并不亚于古琴。”(《音乐杂志》第一卷第一号,1928年1月)。


1932年5月31日,刘天华到天桥收集民间乐曲,不幸染上猩红热,医治无效,于6月8日凌晨逝世,时年三十八岁。他的生平资料和全部作品,最先收进刘半农编《刘天华先生纪念册》,今人刘育和编有《刘天华全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典音乐8种乐器,10大名曲合集(共80首),值得收藏!
我们“一直都有贬损民乐的文化传统”吗?
刘天华与古琴
二胡曲精选专辑!【国乐典藏】
【中华国乐 第12期】超好听的古典音乐,古琴、古筝、琵琶、二胡
刘北茂是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弟弟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