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梅挑花||一针挑得黄梅香

黄梅挑花||一针挑得黄梅香

   七月,烈日炎炎,滚滚热浪阻挡不了在文新广局实习实训的大学生们对黄梅国家级非遗文化——黄梅挑花“刨根问底”的热情。在蔡山镇胡墩村陈柳珍的家中,只见她和她的母亲胡德稳正在飞针走线,一根针,一根线,线分七色,针挑十字,一幅幅美轮美奂的黄梅挑花就在心灵手巧的“挑花女”手中“扑香而来”。

   俗谚“黄梅有女皆挑花”。年近七旬的胡德稳,是黄梅挑花省级非遗传承人, 11岁开始在家里女性长辈的指导下学习挑花。在过去的黄梅,小女孩子在6岁左右就要开始拿起针线学习挑花。姑娘伢在认亲时,都会“挑个方巾送情郎”。在出嫁之前,诸如头巾、汗巾、腰带、围裙、鞋垫、枕头套、布鞋等等,都会自己挑上精美的挑花图案,作为嫁妆陪嫁。不会挑花的姑娘,被人叫做“整巴掌”,是被人瞧不起的。嫁人以后,家里的被面、帐沿、窗帘、拖鞋都会挑上花,有的就连小孩子的衣裳或者书包上都会挑个花。

  胡德稳老人最满意的一幅挑花作品《恩哥蟠桃》悬挂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成了湖北对外展示的一张名片。她的女儿陈柳珍,从五六岁开始就跟着她学习,现在已是黄梅挑花市级非遗传承人。

    黄梅挑花源于宋末元初,成熟于明清。被誉为“无声的诗歌、梦幻的楚辞”。在黄梅下乡的主要产棉区蔡山、新开、孔垄等地,挑花绣朵,是过去每个女孩子人生的“必修课”。挑花的花样繁多,有表现民俗的,比如娶亲。有表现自然风貌的,如花、鸟、鱼等等。有表现戏曲人物和佛教故事的,还有挑些祝福字的,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

     黄梅挑花从古至今多是口传心授,重在写意,和 “十字绣”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刺绣重刺,针走双面为刺;黄梅挑花重挑,针走单面为挑,是在黄梅特有的黛布上挑。所谓黛布就是自家织的棉布,用染料染成青铖作底。在煮的时候,为了不掉色,放点茶叶。染好的布还要拿到太阳下晒干才能使用。小时候,在孔垄镇棉纺织厂住过,经常看到工人们在车间染布,在草坪上晒布,忙忙碌碌中,把一匹匹白色的棉布染成了黛青色。

     挑花时,从布中主花开始,先用白线在青布上打底,在布的最中心处下针,然后每三根纱挑一针。除第一针以外,制作过程中不能再出现接头。最后还需回到中心位置,在第一针处收针,一根线就只有一个接头。黄梅挑花正面反面都一样,这也就是黄梅挑花与众不同之处。

   黄梅挑花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一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四名,还有市县级传承人多名。

  近年来,会挑花的人和过去相比是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挑花工艺,还经常把黄梅挑花和十字绣混淆。为了让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不走进历史的记忆里,黄梅通过“黄梅挑花进校园”等活动,让传承人和挑花工艺专家上门授课,手把手地教,使黄梅挑花能代代相传,飘香永远。

   作者:曹锦军  湖北黄梅人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黄梅作协常务理事、《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主编。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等书。

相关链接:

自古蔡山本多情

我在蔡山等你

黄梅|夜走蔡山街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互动节目项目——黄梅挑花
十字绣
笼布
[非遗]挑花(黄梅挑花、花瑶挑花)
(2)[转载]七十年代针织圆桌布文字说明
拼布小教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