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说详解



时将解馆,

群弟子出而请曰:

“先生垂训多年,弟子等已渐开茅塞,

但而今学人每以丹经所言铅汞戊己诸说,

骞为奇异,争竞不已。

先生何不纂集发明,以醒迷徒?”


先生曰:

此当今高贤亦有详解之者,

吾为诸子述之。  
  
  

神者,

心中之知觉也,

以其灵明,故谓之神。


而神有先后天之分。


先天神,

元神也,神即性也。


盖,

神为心中之知觉,

而性即心中至善之理,其始浑于一元。


有生之初,

知觉从性分而出,

如孩提知爱,稍长知敬,

知即神,爱即性也,

见神即以见性,神与性未尝分也,

此为先天之神,

此即乾得于坤之中爻而为离,

所谓地二生火之空阴也。


盖,人之有心,

于:五行属火,

于:八卦为离。


火外明,而内暗。


外明者,

以:离有乾之二阳在外,阳故明也;


内暗者,

以:离有坤之一阴在内,阴故暗也。


然:

坤德至静,静则生慧,

浑然在中之阴寂然不动,

与:上下二阳相安于静。


二阳明于外,一阴静于内,

则:天理浑于其中,灵明裕于其外。


外阳等于乾父,

内阴同于坤母,

阴阳皆太和之本体,

是以为先天之元神。


性原不在神外也,

自蔽于私欲,

而神失其初矣,性亦为神所蔽矣。


神之所发,常与性反,

此为:后天之神,


盖,

失其天,而配于后焉者也。


先天之神静,后天之神动;

先天之神完,后天之神亏;

先天之神明,后天之神昏;


先天之神,神与性合;

后天之神,神与性离。


道之修性,

去其:蔽性之私,

绝其:梏性之欲,

寂之又寂,归于至静,

洗其心于至清,涤其虑于至静,

所以有清净因也。


所谓:修性者,

即以养此先天之神而已。  

  
  

炁者,体之充也,

人所受之以生者也。


而炁亦有先后天之分。


先天之炁,

元炁也, 炁即命也。


命者何?

天以五行阴阳之炁生人,

人受此元炁以生,承天之命也。


故守此天命而不舍,

所谓天一生水之空阳也。


盖,人之有肾,

于:五行为水,

于:八卦为坎。

水外暗而内明。


外暗者,

以:坎之上下二爻,坤之体也。


内明者,

以:坎之中阳,乾之精也。


坎居至阴之北,

阴极,而阳生,

此天一之数从此而生。


天有此一阳之复而炁回,

地有此一阳之复而物生,

人得此一阳之复而为人,

是为:先天之炁。


先天者何?

盖,此炁为太极之炁,

先乎天地而有者也。


未有天地,先有此炁;

有此炁,然后有天地,故曰先天。


人得炁于天地,

实得此先乎天地之炁也。


有此炁则生,无此炁则死。


是炁也,

即人之命也,

人欲固命,不可不固此炁。


而气有后天者何?

呼吸之气是也。


呼吸,元炁之门户。


有元炁,

而后开呼吸之窍,

是之谓后天之气。


盖以受天之炁,

而有于后焉者也。


先天之炁,本也,

后天之气,末也;


先天之炁,源也,

后天之气,流也;


先天之炁,丝竹也,

后天之气,丝竹之音而已,

丝竹坏而音杳矣;


先天之炁,兰桂也,

后天之气,特兰桂之香而已,

兰桂凋而香息矣。


人恐:断此呼吸之气,

不可不培养本源以固此太极之元炁。  
  
  

此:神炁性命之辨也。


大抵:道之言性命神炁,与儒有异同。


儒之言命,

有主理言者,有主数言者,


而道则专指为先天之炁。


至言性之善,或与儒同,

而道之修性,与儒之尽性又有异。


儒之尽性有实工,道之修性为静境;


儒之言神,则圣而不可知之境也,

而道则以养神为始基;


儒之言炁,集义而生,

道之言炁,养炁而生;


儒者养成之炁,塞乎天地,功在一世;

道者养成之炁,亦塞乎天地,功在一身。


其论不同,其用各异,

而要皆各有至当不易之理。


盖,

儒之道大,道之径捷;

儒之理醇,道之理空;

儒之道及于人,道之功成于己。

此不可以强同者也。  
  
  

是以养先天之神,

谓之:修性,


养先天之炁,

谓之:修命,


所谓:性命双修者,

惟在:神炁二者而已矣。


而修炼之家,

又尝以精与神炁配说,

至叩其何者为精,则茫无以应。


即诸书亦有言精者,

然而:情词恍惚,并无确据。


间有执交媾之精对者,

至叩此精藏于何所,则又茫无以应。


不知此特后天有形之精,

非元精也。


元精无形,

即寓于神炁之中,

贯乎耳目百体而无可指。


夫精者,粗之对也。


如日者阳之精,月者阴之精,

先天之神为离中之空阴,

则:元神即阴之精也。


先天之炁为坎中之空阳,

则:元炁即阳之精也。


又如:

髓者骨之精也,

脂者肉之精也,

而尤有贯乎髓与脂之内者,

髓与脂乃流而不息、润而不枯,

则所谓元精者,

即元神元炁酝酿流行之精华也。


脏腑配五行之气,

阴阳寓焉,浊气为粗,清气为精,

所谓:二五之精也,


而坎离之神炁,

即寓于其内。


五官百骸,

皆:元神元炁之所统,

亦即元精之所贯,

则但言神炁而不必言精也。


即如:交媾之精,

则神与炁感化通体无形之精,

徐而成形以出者也。


故:

养神于寂,养炁于静,

精无由泄矣。


倘:神与炁交感而动,

而独责精以不走,能乎不能?

则所谓精者,无可著力,

惟加意于神炁而已矣。  
  
  

神炁何以养?

神有知,炁无知,

无知之炁必赖有知之神以养之。


何也?

心不静,则:神不定,

心不清,则:神不明,

心不正,则:神不足。


惟其不定,

则甫为凝神于炁,

神忽散而他往矣;


惟其不明,

则强为注神于炁,

而神已昏然入梦矣;


惟其不足,

则勉为纳神于炁,

神终漠不相关矣,

而究何益于炁?


此:后天之神,断不可用也。


故,

养炁先养神,

养神必养心。


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


必将一切私欲扫除净尽,

如《大学》所谓:欲正其心,先诚其意。


务使:心如明镜,绝无尘埃,

此: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也,

此即所谓先天之神。


斯时之神,

始可用之于炁矣。


且用神于炁之时,

凡:视听言动,

不但非礼者勿云,

以其有损于神炁也,

所以其工在于静坐。


静坐之工,

必俟:内念不萌,外感不接,

此心,如:停云止水,

然后凝神而注于下田,

合耳目与心皆交并于其间,

如猫捕鼠,视于斯、听于斯、结念于斯,

此道家:顾諟天之明命也。  
  
  

其所以然者何哉?

盖,坎中之一阳,

为:人身之太极,

即邵子所谓天根也。


人受此炁以生,

自孩提以至成立,

皆赖一阳以滋长。


自:男女交,

而此炁遂损矣,

旦旦伐之,而此炁愈损矣。


伐之不已,

久之,而:其炁渐微,

久之,而:此水渐涸,

坎宫日虚,水冷金寒,

地道不能上行,天道不能下济,

上乾下坤,此否之象也。


天地不交,

火日炎于上而不能下,

水日润于下而不能上,

水火不融,心肾不交,

上离下坎,此未济之象也。


人身有此二卦之象,

生机日危,火病皆作矣。


道者知其然也,

以先天之神凝而注于先天之炁,

是:天道下济也。


孟子曰:

志,炁之帅也。


将帅从天而下,

卒徒必随而俱下,

是:以乾照坤矣,

是:以火温水矣,

是即:所谓金灶初开火也。


灶因火而名金者,

指坎中之一阳也,

得于:乾金者也。


火初开者,

初得乾阳离火之下照也,

是以离之上下二阳,

暖坎中之上下二阴,


以离中之空阴,

养坎中之空阳,


以中女而畜中男也。


其所以然者,又何哉?

盖,阳性主动,动则易泄,

惟:阴可以畜之。


故男之性,

见女则悦,得女则留,


此小畜,

皆取以阴畜阳之义也。


况前以乾坤一交,

乾之中爻入于坤而为坎,

坤之中爻入于乾而为离,

是:夫妇之情投意洽,阴阳互易也。


今以:离中坤入于乾之阴,

下求:坎中乾入于坤之阳,

是:再世重逢之真夫妇也,

两情交悦,可以蓄空阳而不使之泄。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有此空阴以养此空阳,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乃可以回既损之元炁,

使潜滋暗长于极阴之地,

以冀:七日之来复也。


此神能炼炁之秘机也。

世传性命诸书,从未有如此透发。  
  
  

即以神炼气,亦多隐语,

如:龙虎汞铅诸说是也。


龙者,灵物也,变化莫测,

喻:离中空阴之神,

以火生于木,木色青,

故或云青龙,

火色赤,又或云赤龙。


虎者,猛物也,

喻:坎中空阳之炁,

以此炁纯阳,阳则易动,

犹如:虎之难防,

此炁最刚,刚则性烈,

犹如:虎之难制。


惟龙之下降,

可以伏此虎也。


汞者,水银也,

活泼灵动,无微不入,

喻:空阴之神。


铅者,黑锡也,

其色黑,犹似坎中之水,

其体重,犹似坎中之金,

以喻:空阳之炁。


且铅非汞不能化,

亦犹炁非神不能化,

而铅又可以干汞,炁又可以化神,

故以为喻。


老子所谓:知白守黑,

又所谓:抱一者是也。


白者,金之色,

黑者,水之色。


知:坎有乾金之白,

故守水之黑者,

正以守黑中之白也。


所守者炁也,

守之者神也。


又云:戊己者,

云:彼我者。


戊己属土,

以:坎中有戊土,离中有己土,

五行分配四时,分配脏腑,

而惟土则旺于四时之季,统乎脏腑之全。


故人之六脉皆取有胃气则生,

以:万物发生于土也。


故:河洛之数,

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同道,

三与八为朋,四与九为友,

皆以:中隔五数,阴阳乃能相生,

而又以五十居中。


盖:天地之数,

皆不离乎土,惟人亦然。


所以,

坎有阳土之戊,

离有阴土之己也。


以己合戊,

亦指:降神于炁也。


彼者,指坎中之阳也。

我者,谓离中之阴也。


炁无知,神有知,

以有知之神求无知之炁,


以神为主,以炁为宾。


主者,我也,

宾者,彼也。


凡此皆以神炼炁之隐语也,

本无关于精义,而诸书皆以此拒人,

好异者惊为奇谈,

甚至谬解而入于邪语,

特破之以释其疑。  

  
  

总之:因天地不交而否,

欲:由否而转泰,

不得不恭敬以礼下;


因水火相隔而未济,

欲由未济而求济,

不得不降心以相从,

此以神炼炁之由来。


炼之久而水渐生,炁渐复,

积而至于一阳萌动,

所谓:地逢雷也,

此即:天根之发现也。


然阳炁尚微,动而仍伏,

正宜:培养,而不可恃,

此《易》所谓初九潜龙勿用也。


积而至于阳炁渐长,

已有:反骨之势,显然可睹,

即《易》所谓见龙在田也。


积而至于阳炁愈长,

送信骨中,计程已得其半,

然不安于下,又不能即上,

更宜:日夜培养,兢兢而不可忽,

即《易》所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也。


积而至于阳炁弥长,进而愈上,

且其下不时震动,此佳兆也,

即《易》所谓或跃在渊,无咎也。


积而至于阳炁已战,不可遏抑,

即《易》所谓飞龙在天也,

庄子所谓:抟扶摇羊角而上者是也。


积而至阳炁已极,月在天心,三五而盈,

盈则听其自亏,所谓乾遇巽也,

即邵子所谓月窟也。


倘:盈极而不亏,

即《易》所谓亢龙有悔也。


盈而有亏,

即《易》所谓见群龙无首,吉也。


至降而复升,升而复降,

流行不息,天地交,万物通,此人之泰也,

天根月窟,自此可以闲来往矣。

此亦可谓九转丹成也。


九者,阳也,

转者,阳炁逆而轮转也,

指坎中之一阳上蟠下际,生息无穷,

长生之大药,亦可谓之小成也。


此丹道之初工也。

下学上达,入妙通神,皆从此始。

然行之有自然之机,而不可一毫勉强。  

  
  

老子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自然。


言此数之生,

由一而二,二而三,

此阴阳自然之机也。


河洛之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天阳也,地阴也,

六数阴极,而阳则自然而生也。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七数阳极,而阴则自然而生也。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八数阴衰,而阳之三自然而长也。


阳生阴成,阴阳生长之机,

何一而非自然者?


其阳之动也,

静之久而自动也;


阳之转也,

炁之战而自转也;


阳之静也,

动之极而自静也。


行乎其所不得不行,而不可或止,

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而不可或行,

即孟子所谓:勿忘勿助长也。


忘则:失养之道,

助则:挫长之机矣。

世言:运炁则谬甚。


炁可养也,而不可运。

养当:俟其自动,


如炁自坎生,

所谓:源头活水来。


运而:迫之使行,

则:炁从离出,

无殊:火牛入燕垒矣,

是与揠苗之宋人何以异?


知长不可助,

而动静亦听其自然,

则不至养人者害人矣。  
  
  

老子曰: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妙难悉数,

姑以益人之妙言之。


其始也以神炼炁,

至炁之逆而轮转,

则坎中之一阳时过而化离中之一阴,


化之久,空阴得空阳之照,

如:月之得日光而明,

则:离变为乾,内外通明,

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也。


离中之二变为一,则诚矣。


诚则心愈清,神愈明,

所谓:诚精故明者,此也,

此所谓以神化炁也。


但:

神炼炁,出于无心,

炁化神,安于无意;


炼必凝乎其神,

如火之炼夫顽金也;


化惟听之于炁,

如物之化于时雨也。


至全体一炁相通,

翻天倒地,反骨洗髓,

阴阳团为一炁,五行并为一途也,

鸢飞鱼跃之机,常静观而自得,

雷动风行之象,非外人所及知,


行云流水,别有天地,

时见道之上下察也。

此玄之妙也。


过此以往,日久功深,

更有妙之又妙,此无关于人事,

言之徒骇听闻,功至自知,不可预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4
道医学堂丨道窍谈之神气性命、先天直指
黄元吉道门语要
阴符经 注解三
道家丹道及其理论精微谈
太和玄功道家筑基法 (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