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奇文 :《钱本草》188个字说透钱应该怎么用 !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钱  本  草

唐·张说


这是唐朝一位著名文人张说的奇文,自古可以称得上奇文的,要么是思路之奇,逻辑有异于一般常人;要么是立论独到,观点新颖。本文兼而有之。


原文: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译文:



《钱本草》系唐朝张说仿古传《神农本草经》体式撰写的一篇文章。


张说(公元667~730年)字道济,历仕四朝,三次拜相,三次被贬。张说文采昭彰,统领文坛三十年,被誉为文宗,时有“大手笔“之称谓,但为官时好物贪财,排斥异己,和同僚关系不和睦。


晚年被贬到岳阳为官,这时张说才有所醒悟,自己宦海沉浮四十余年,事业可谓一帆风顺,青云直上,却为了财物和金钱栽了个大跟头,为人所鄙视。他终于认识到人离不开金钱,但金钱也能害人,于是就写下了奇文《钱本草》。


本文把钱当成一味药来分析,先论述钱的作用,再论述需要这款药的人不可过度服用,讲述对这款药积攒和发散的关系,最后结论出总结出精炼此药的“七术”,分别从“道、德、义、礼、仁、信、智”七个方面论述,虽大体不出儒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思想范畴,却更形象,更细致,比一般儒学大家的论述,少了些道德说教,多了些亲切和精准。


这是因为张说对钱有切肤之痛,金钱满足了他,也败坏了他。资深患者说药效,比医生的论述更让人信服。



而本文更想关注,身为大文士大宰相的张说对金钱的认知到底是什么,进一步讲,也就是他这篇文章里的金钱观如果换成当代人的词汇来说,又该用什么关键词来提炼。


我们来分析下张说的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已经是六十多岁(晚年被贬时期),一辈子名利潮里进进出出,饱经世事,也看透世事。身为一代文宗,文坛领袖,却为士人所不齿,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贪婪扭曲的金钱观。


于是,他以戏言之表言切肤之感,以自己的一生为戒,要么缺钱被钱阻,要么贪财被钱陷,总结出世人应该有的金钱观,那就是“诚敬”和“勿过”


何以所谓诚敬


就是诚心敬意。


钱是财富的象征,是货币的同义词。但钱也是一种生产工具和获得路径,钱是流动的生产力,可以购买减少自己时间支出的服务,换取自己不具备的技能,得到自己没有的物质。


对钱的认知有多深刻,就越容易摆脱钱的奴役,得到生命的满足和自由


我们必须要对钱有敬意,把他当做一个朋友,他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而是一个和你一起生活的朋友,每天都在一起形影不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钱和生活与理想息息相关。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说过一句话玩笑话: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他是以文人的清高来调侃人不该迷信钱。钱确实不该迷信,但钱应该被重视和恭敬。


正是所谓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何以所谓“勿过”?


就是不过分,就是文中提到的“均平”,既不能贪婪,也不能轻视,更不能扭曲的看待钱。


对钱贪婪,早晚会损害人自身,不该你挣的钱,你早晚要吐出来,还会对你心态和名誉造成影响。


对钱无所谓,“驻颜采泽流润,疗饥寒,解困厄之患“这些生存必须的内容,你都无法实现,更别提做大事“利邦国”了。


这里提到的“诚敬”和“勿过”,其实都是一种理性的认知,用今天的话说金钱只服从于能驾驭他的智慧大脑。



作为当代人的我们,中青年想明白,岂不是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宰相写的奇文,区区200字,却是64年人生智慧总结,后人称绝
千古奇文《钱本草》原文及译文
千古奇文《钱本草》:看透金钱本质!
钱!钱!钱,命相连!《钱本草》说透了钱
唐 张说 钱本草
爱钱有度 取财有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