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丹道之回光返照下手之功

回光返照    

元太虚曰:“凝神入气穴之法无他,只是收视返观,回光内照而已。”

崔真人人药镜曰:“身二神如薪之火,火不出则薪常存,神不出则身常存。火发外明者,薪之尽也,神智外驰,朴之散也。”

俞玉吾曰:“神仙修炼之法,使人回光内照,呼吸太和,盖将反本还原,而复归于生身受气之初也。

夫回光内照者?非是执著鄞鄂所在,而用意观照之也,不过虚静以返神于内耳。盖凡人之心,每日只在外面驰鹜,凡外面许多机变巧捷,俱是神之光影,可见此神一向只照了外边,自己一个身子却反不曾管顾。如今不用旁求远觅,只将照外边这个神收拾回来,放下外边许多机巧,一意敛藏归内去,屏除许多杂思虑,这个便是反观内照,其实观无所观,照无所照,别亦未尝不观照。

通人身中只是一个元气,无心肝脾肺肾之别,但常人为根尘所役,此气都浮游耗散在外边了。作丹无他巧,只要回光返照,将此气收敛,沉到极深处,久之其中自有造化。 

回光返照下手之功  

道德经曰:“专气致柔,能婴儿。”

邱真人曰:“只是一灵无杂念,如婴儿之无外想耳。”

葆真子曰:“专气致柔在乎忘情识,忘情识捷径之功,在乎心息相依,若心息常相依,则情识不待忘而自忘矣。”

何仙姑曰:“命之蒂,在乎真息者也。”

《上清玉书胎息篇》曰:“人之未生也,居母之腹,随母呼吸,无视无听,唯有一息存焉,及其生也,剪去脐带,则一点真元之气聚于脐下,日复一日,神出气移,遂不复再守,胎中之一息矣。”

《传道集》曰:“所呼者,自己之元气,从中而出。所吸者,天地之正气,从外而入。若其根源牢固,元气不损,则呼吸之间,尚可夺天地之正气。苟或根源不固,精竭气弱,上则元气已泄,下则本宫无补,所吸天地之正气,随呼而出,身中之元气,不为己之所有,而反为天地之所夺。”   

《胎息论》曰:“呼而不得神宰,则一息不全,吸而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 ”     

俞玉吾曰:“子一曰十二时中,但使心常驭气,气与神谷,形乃常存。又曰:要在心与息常相依,神与炁常相守。”

又曰:“作丹之法,以乾阳下交于坤阴,使呼吸相含,刚柔相当,配为夫妇,打成一片,则神炁归根,性命合一。而至药孕于其中。

又曰:“究而言之,不过心息相依,而阴阳内感,神炁交结耳。

《金丹四百字》曰:“迨夫神炁之入乎其根也,闭极则失于急,纵放则失于荡,惟使其绵绵续续,勿令间断,然后神久自凝,息久自定。”        

《指元篇》曰:“但能息息常相顾,换尽形骸玉液流。”        

陈虚白曰:“息息归根,金丹之母。”

葆真子阳道生《巵谈》曰:“夫息出入有声谓之纵,出入不尽谓之滞,往来频促谐之喘。不纵不滞不喘,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谓之息。纵则散,滞则结,喘则劳,守息则定。所谓调者,皆欲其不纵不滞不喘而已。调息乃初机之功。凡人心念依著事物已久,一旦离境,则不能自立,虽暂能离,未久复散乱,所以用心息相依法拴系此心,由粗入细,才得此心离境,便可恁虚无去,更不用调息矣。得至无天无地,无我无人境界,更有何息可调,此法最捷径、最容易、最无病,与其他守丹田、守中黄等不同,可依而行之。”

性空禅师曰:“上机之士,念苟不起,连息亦不必照,但觉念起,只用调息略照—照,无念即止,不可太著意也。”

刘秋潭真诀曰:“渐渐专气以致其柔,才觉炁息柔和,便是归根,谓归元海也。觉其归元矣,又将忘之,忘而不忘,以意照之。”

圜一子曰:“但用意,即是不忘。但忘,即不能以意照。然而二者不可兼乎?”

日中蜂本禅师曰:”心无不存之谓照,欲无不泯之谓忘,忘与照,一而二,二而一,当忘之时,其心湛然,未尝不照,当照之时,纤毫不立,未尝不忘,是真忘真照也。但说以意照之,则其累照者多矣。或随照而昏散,是虚极也,笃也,危也,须防静,则万物并作。 ”

圜一子曰:“虚极者,言人平昔,千思万虑,纷乱之甚,宅舍无主,若空虚然。一旦骤然收拾,把持不定,未能贴然,故随照随乱也。夫如是,岂特昏散而已,此念头一放,且无所不至,故曰万物并作。治之之法,才觉妄动,即融妄归真,归之不过忘照,这功夫正是动静之机,神一出便收回之。咦,说到这里,只恐自不惺惺著。照之或不胜,又以应事造之,应事既已,又将忘之。 ”

圜一子曰:“言万物并作主时,治以觉照固是矣。若纷散太盛,觉照之力不能胜之,于此而强制之,则愈不宁贴,自可便作方便,且去应事一回,俟其渐自安定可也。只如禅家坐禅之余,礼佛念经,经行皆是,盖降伏不宜太急,须少宽之,缓急得中,使徐得所,然后可耳。然应事时,不随动而流,即是降伏处,稍得乎和,又将忘之、照之矣。  但于四威仪中,若存若亡,绵绵续续,神炁相依,于太极之先,不相间断。”

圜一子曰:“四威仪者,行往坐卧也。若存若亡者,意得中也。神炁相依于太极之先者,即父母未生以前胞胎中模样,无情无识,纯纯全全,到此处方才认得也。处中以致和,欲不能迁,则炁抱神矣。”

圜一子曰:“只这中字,最难形容,不是有个中处,其实只要此处不摇不断,湛然寂然,自然致和,而不迁矣,这个功夫谓之抱元守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服气、行气数法
养生秘旨
呼吸静功要诀
虚静修真功 >> 中华气功网
元气论
《养心札记》摘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