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住宅产业化史话:五、中国住宅产业化(4)

d、西方建筑师也有“古为今用”的建筑思想

不要误认为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建造的那些“四面坡大屋顶”高层建筑(图6-7)就是中国建筑特色,也不要误认为只有中国建筑师才会在现代建筑中采用古典建筑要素(图6-8,罗马柱和拱顶)。

图6-7

图6-8

其实中国建筑只是在紧紧跟随着发达国家100多年前的后尘,早在19世纪末,高层建筑刚刚兴起之初,西方建筑师基本上都是采取这种“古为今用”的建筑设计思想,古西腊的罗马柱、中世纪的塔楼和钟楼无一例外的都出现在当时新建的高层建筑上(图6-9)。

图6-9a

图6-9b      

公元1883年,美国发明家和建筑师,詹尼,威廉·勒巴隆(William LeBaron Jenney)在芝加哥设计了家庭保险公司大厦(图6-10)。该大厦是用铸铁和钢材建造的框架结构,它首次采用框架代替承重墙,因而被认为是一次革命,开创了现代高层建筑的历史,是里程碑式的建筑物。


图6-10

  只是到了20世纪初,新建高层建筑才逐渐取消了古西腊的罗马柱、中世纪的塔楼和钟楼。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建筑师通常都取消了起源于历史建筑风格的檐口和其它传统的装饰要素,赞同无装饰的直线几何图案,并加入20世纪现代风格。虽然如此,钢材骨架的表现方式仍然有问题。例如,密斯·范·德·罗厄(Mies van der Rohe)和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1958年在纽约市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图6-11)里,首先是把实际的钢材结构包在混凝土防火层里,并且因此是隐藏在金属和玻璃幕墙后面。尽管在外表面采用了青铜I型梁,但刚硬的垂直框架最多只是间接的代表了真实的钢材框架。

图6-11a

图6-11b

  通过暴露真实的喷漆或防腐保护的钢材梁和柱子特有的边缘形状,以达到更加直接的表达钢材结构;或通过赞美钢材结构框架特征的几何图案——让平常的桁架或大梁框架来唤醒钢铁工业或市政工程。在第一种情况里,凯文·瑞洽(Kevin

Roche)和约翰·廷克勒(John Dinkeloo)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新港哥伦布骑士会总部(1969年)采用了暴露的未喷涂耐腐蚀钢材大梁,而斯柯德茂、欧文和迈瑞设计公司在纽约市钢铁大厦(1972年)采用的部分暴露的喷涂钢材大梁(边缘覆盖有防火保护)也可以作为例子。

在第二种情况里,桁架或骨架(胜于独立构件的形状)的几何形式引发了钢材结构。在斯柯德茂、欧文斯和迈瑞(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设计公司的三栋建筑物上阐明了这个方法。在芝加哥的国内钢铁大厦(1957年)通过位于框架外侧垂直要素上的玻璃幕墙展示了它焊接的钢材框架;在旧金山的美国铝公司大厦(1964年)把它的457mm三角钢材支撑结构放置在它的玻璃幕墙前面;在芝加哥的汉考克大厦(1970年)(图6-12)把它的钢材框架结构安装进了建筑物的正面平面里。


图6-12

3)结构设计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第一、二代接受现代建筑教育的人(23人)中,只有5人(沈理源、庄俊、阎子亨、杨银谬、林克明)接受结构设计教育,其中3人(庄俊、杨银谬、林克明)学成回国后设计从事的还是建筑设计,并非结构设计。

因此说,第一、二代接受现代建筑教育的人(23人)中,只有2(沈理源、阎子亨)继续从事结构设计,其余的都在从事建筑设计。

因而从源头上来说,中国的建筑教育,结构设计是短板。

另外,在建筑界,主要是建筑师、建筑学教授和具有建筑学背景的建筑学官员掌握了建筑设计和规划的话语权,如果他们不懂钢结构建筑,那么在他们给甲方或政府做建筑方案,或制定产业政策时,就不可能考虑采用钢结构建筑,更不可能制定向钢结构建筑倾斜的产业政策。

客户和甲方,或投资方,一般都不懂建筑结构,更何况如此新颖的钢结构建筑结构。他们走进设计院,只会找建筑师和规划师,很少会和结构工程师接触。

另外,客户和甲方,或投资方只关心最终的建筑效果和成本,即建筑的性价比。至于采用什么建筑结构,又有什么关系。

多年来,我们一些搞钢结构建筑的企业推广人士一遇到客户,就猛介绍自己的产品建筑结构如何新颖,如何好,把客户和甲方,或投资方说的云山雾罩,因为你所介绍的好处太专业了,一般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根本就听不明白。这些话应该留着给建筑师作钢结构建筑结构培训时说,和普通客户或官员谈这些太专业的内容会让人很反感。

所以,我经常在一些场合大声疾呼:“要淡化结构,强调建筑”。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结构师在设计院里是最没有发言权的。

4)住宅产业化(或预制装配式建筑)

由于住宅产业化(或预制装配式建筑)起源于欧洲(主要是德国)。

直到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Hitler)上台,1933年7月包豪斯学校彻底关闭,主要代表人物都去了美国。

美国的现代建筑到1930年代还没有形成核心影响力。知道1938年以前,美国一直是学院派当道,绝大部分建筑还是传统的坡屋顶住宅,公共住宅则走新古典、ART DECO两个方向。1938年以来,一代欧洲现代建筑家、设计师都移民到美国,从而在美国推动了现代建筑、现代设计的发展,战后再影响世界各国。

格罗皮厄斯1934 年至1937 年间他移居伦敦,与麦克斯维尔· 弗莱(maxwell fry)在剑桥附近的Impington 乡村学院从事设计。之后他移民美国。

1938 年,哈佛大学校董会和校长聘请他担任建筑系主任。这样, 格罗皮厄斯在哈佛大学这个美国最高学府再次开始了他的设计改革实验。以哈佛大学的大规模水平和国际性影响相依托,在美国促进和推动了现代建筑和设计思想的传播,重新掀起了国际主义风格的运动。

中国第一、二代留学美国的建筑师都是在1938年以前去的美国,因此对于住宅产业化(或预制装配式建筑),以及钢结构建筑知之甚少。

即便是今天,中国学建筑学的人对于住宅产业化、预制建筑、钢结构建筑根本就不感兴趣,更何况是近百年前的留学生。那时候,住宅产业化、预制建筑、钢结构在美国也只是一些建筑领域先锋人士在关注和研究。

所以指望中国第一、二代留学美国的建筑师带回住宅产业化、预制建筑、钢结构建筑思想是不现实的。

这也是造成中国目前住宅产业化、预制建筑、钢结构建筑推广起来举步艰难的历史原因。

2、新中国的建筑教育

新中国的建筑教育是从1949年开始,新中国从前苏联全盘引进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当然也包括现代建筑教育体系。

这也是中华民族第一次系统的创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一开始苏联专家制定的课程里是有《钢结构》课程的,后来由于诸多原因,逐步被砍掉了。主要原因是没有人会教,次要原因是没有人学。

当时中国的钢材连制造枪炮子弹都不够用,哪能会考虑用钢材来建造房屋。

当时的中国人连砖混房都还没有住周全,那里还谈得上住钢结构住宅。

在所有行业都要节省钢材,还要号召全民大炼钢铁的时代,谈论钢结构住宅确实不合时宜。

所以一直到1977年,文革结束之前,中国的建筑教育没有住宅产业化、预制建筑、钢结构建筑等现代建筑方法课程。

这也是造成中国目前住宅产业化、预制建筑、钢结构建筑推广起来举步艰难的历史原因。

3、中国建筑教育现状

 80年代,很多学者去海外深造,尤其还有一批去了美国康耐尔大学学习,康耐尔大学的温特尔博士是冷轧钢结构的鼻祖。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编制出了《冷轧钢材规范》。

何保康老先生80年代在康耐尔大学师从温特尔的弟子,当时正是美国冷轧钢结构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老先生带着所学,信心十足的回国,却等了20多年,都无用武之地,于2009年初驾鹤西去。

中国建筑院校里至今仍然还是很少开设《钢结构》课程,以及其它各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即使有少数学校开设了《钢结构》课程,教的也只是二根柱子支着一根梁的最原始的建筑结构),就更不用说《建筑产业化》和《钢材建筑学》了。

 100多年来,世界上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我们的建筑还死抱着古老的“秦砖汉瓦”(砌块式建筑材料)不放,离开了钢筋混凝土,建筑师们就无所适从,建筑结构仍然停留在古老的“梁柱体系”上,建造方式仍然和数千年前一样,必须要在现场砌一砖一瓦的湿作业。

这也是造成中国目前住宅产业化、预制建筑、钢结构建筑推广起来举步艰难的历史原因。

轻钢(冷轧钢)建筑设计面临的困惑

水上别墅建造记(二)

熊猫别墅建造纪

钢结构建筑发展趋势

轻骨架建筑设计方法简介

卓达3D模块化建筑设计、制造与装配(一)

卓达3D模块化建筑设计、制造与装配(二)

北京奥运场馆VS上海世博场馆

山地别墅建造记

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水晶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析钢结构住宅的市场竞争力
现代建筑的终极版——钢结构建筑
【知识分享】房屋结构类型知多少
轻钢结构房屋的优缺点
科普——常见建筑结构的类型
钢结构建筑简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