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钢材建筑学(4)——工业革命后的钢材建筑物(1)

大约从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有了铁链和铁杆。公元1640年美国第一家炼铁厂开业。马萨诸塞州索克人使用铸铁烹饪罐和熟铁钉子。

17世纪到18世纪,法国和英国出现了建筑熟铁。

公元1706年,克里斯多佛·雷恩采用铸铁结构建造了普通门廊的住宅。

公元1706年,中国人用铁链建成了泸定桥(图2-1)。桥身由13根铁链锚固在大渡河两岸而成,长101.67m,宽3m。

图2-1

在16世纪之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方,但是它的发展是缓慢和连续的,到了后期,甚至趋于饱和与停滞不前(图2-2)。英国著名的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发问:“中国古代有着杰出的科学成就,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反映到建筑上,就是把单个的构件看得比整个系统还要重要,最多也就是进行一下“墙改”(即墙体改革),而很少会涉及整个建筑体系的改变。

图2-2

西方科学技术在古希腊时期增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黑暗时代(即欧洲中世纪)出现了非常大的跌荡,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大讨论,大解放之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创造和设计。这才在16世纪之后,出现了亘古未有的加速发展现象,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头呈现指数曲线上升趋势,而且这种惊人的加速度一直持续至今。

公元1706年,德·科德穆瓦(Abbe de Cordemoy)编撰了《对各类建筑的新论文集》,对《建筑十书》的作者维特鲁威(Vitruvius)正统的观念展开了挑战。维特鲁威把建筑的属性归结为实用、坚固、美观,即在一座完美的建筑物中,各个不同的部件必须与建筑整体保持一种精确的均衡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据此画出了世界建筑史上非常著名的维特鲁威人体比例图(图2-3)。德·科德穆瓦则把建筑的属性归结为配置、分布、适度三原则。其中前二个原则涉及古典柱式的正确比例和它们的合理分布(图2-4),第三个原则提出了适度的概念,300多年前,德·科德穆瓦就已经反对引经据典,以实效和营利为目的,从古典建筑或名著中寻找历史和文化依据。

图2-3

18世纪末期,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建筑师们开始怀疑维特鲁威的经典教义,医师兼建筑师克劳德·佩劳(Claude Perrault)首先向维特鲁威的比例关系学的普遍可行性提出了挑战,这时候工程结构学与建筑学出现了明显的分离(公元1747年法国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工程结构学校——巴黎道路桥梁学校)。建筑师们的思想开始从古典教义里得到解放,摆脱了维特鲁威的比例关系学的禁锢,人类才真正进入了现代建筑和钢结构建筑时代。

图2-4

苹果手机ISO读者快速赞赏通道(欢迎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身体与建筑到底有什么关系?
建筑理论(上,下):维特鲁威的谬误:建筑学与哲学的范畴史
重塑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
维特鲁威书中的趣味掌故
《建筑十书》与维特鲁威
为神与为人:设计解读古希腊、罗马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