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唐昌古镇

前往郫都唐昌镇颇费了一番周折,坐地铁转公交,70余公里的路程竟走了两个半小时,好歹一路“静心观景”驱散了不少寂寞。谁知抵达唐昌后,正赶上绵绵不断的冬雨,细小的雨滴打在身上,让人总觉得一丝丝寒意,经过询问附近的居民,方知古镇近在咫尺。

据导游说,唐昌古镇位于成都市郫县,始建于唐仪风二年(公元677年),初称唐昌县,取大唐昌盛之意。宋朝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唐昌改名为崇宁县。解放后,1958年撤县划入郫县。古称川西最富裕的上五县“温、郫、崇、新、灌”的“崇”即是崇宁县,也就是今天的唐昌镇,为成都府南河上游生态绿色屏障,素以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美誉称。现有文庙、文昌宫巷、梁家大院、大椿巷、翰林院、圣像寺、梅花井等历史遗迹,展现了唐昌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清嘉庆年间《崇宁县志》所记,唐昌古镇时有“崇宁八景”:黉(hóng)宫古桂、王井梅花、月照泉塘、灵宝流沙、清江夜渡、风洞烟霞、竹林听雨、晓寺闻钟。当年的“崇宁八景”现在仅存黉宫,即为唐昌文庙,而古桂不晓得那年辰如何遭砍。另外,还有王井,即为明代朱姓藩王所凿的梅花形古井,只是那井水早已废弃不能饮用。至于其它六景,现已不在。


崇宁公园,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千树翠秀,幽静清馨,但仍保留有多处古迹遗址,如梅花井、撷秀廊、崇丽亭……进入正门可见,修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的石碑,高耸挺拔在湖畔桥头,碑身刻有“崇宁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十二个大字,字体工整、雄劲浑厚。往事悠悠,怀念依旧,让前来观览的游人思绪万千。沿途皆景,抬眼望去,有一长联:“到此且谈天,论及人文,休便说吾乡落后,蜀庄玄、朱子逸、许氏博鸿、蔡家科第,倘教荟萃一堂,可使声名齐稷下;暇游欣获地,纵观风物,莫浸拿胜境相形,罗汉洞、长虹桥、张松故里、严子高台,安得移来四壁,都将景致羡唐昌。”该作者将当地之人文风物,随手拈来,从中也让游人略知唐昌一地深厚的文化积淀。

文庙,始建于宋,清初复休。走进庙门,只见有一个泮(pàn)池。据说,泮池源于孔子课余时带弟子参观鲁国天子演绎礼仪的宫殿,后世把入学称为“泮宫”,读书人入学则为“入泮”。泮池上有三座拱桥,名曰“月宫桥”,又称“月拱桥”,意为“月宫折桂”,每座桥头各有两座石狮,桥上也雕刻很多小石狮,远远看上去颇为壮观。走上拱桥首先看到的是棂星门,“棂星门”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出现的,象征祭孔如同尊天。走过棂星门便来到大成殿,左侧是西庑(wǔ),右侧是东庑。据说,崇宁人文厚重,英才辈出,文风鼎盛,自宋明清以来,先后考中文武进士四十一人,举人数百。


唐昌地处川西水陆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地区的重要集镇,商贾如云,富甲一方,草市文化繁荣。唐昌“草市”在当时有“商旅辇货至者数万”的记载,其繁盛程度可见一斑。从公园路由东往西行走,沿街卖菜的、卖禽蛋的、卖仔猪的、卖烟叶的、卖竹木器具的、卖日用百货的,还有卖古玩的,卖鸽子的等等,集市上满目琳琅应有尽有。各种民间杂术,也是随处可见。市场里,人头攒动,挤来挤去,甚是热闹。街头表演,或商家促销,更是吸引眼球,喧声震耳。街边巷里,还有很多茶馆,里面坐满了人。赶在逢场天,去唐昌农贸集市转转,乡土味浓厚,感觉特别亲切。

走进文昌宫巷,在古墙、古树、古宅的掩映之中,“档案·忆乡愁”图片展以“沿革变化”“古迹略览”“历史名人”“史海沉钩”等多个板块,将唐昌镇特有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的文化底蕴呈现出来,让游人回味唐昌“七宫八庙”“崇宁八景”市井万象美图,品读崇宁百世先辈的文化智慧和古镇千年文化底蕴…… 据说,文昌宫巷也是近年来重修的,一处处明清古宅,一条条古街古巷,浓厚的古韵文化和特色风俗扑面而来。尤其是两边的老墙,没有翻新,而是罩上玻璃。


走进唐昌镇北街,一眼即可望见一座具有民国建筑风格的青砖门坊,这就是传说之中的梁家大院。据导游介绍,梁家大院始建于清咸丰年间,院内曲径通幽,房屋装饰图案多样,雕刻精美,设计典雅、古朴,有九十七间房屋,六个院子,五重天井。各院建筑结构均不相同,是唐昌镇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古建筑群。还有十株珍贵树种桢楠,秀丽挺拔,风姿萧洒,俊俏青绿,直向云霄,若大家碧玉,似世族公子,气质高洁,容颜清贵。再走过一条条的巷子,又见一个开满鲜花的小天井,可接纳风雨烟云,水波潋滟,倒映日月。

据导游解说,大椿巷长约300米,碧瓦青墙、雕栏花坊、巷院幽深……因巷内的大椿树而得名,此树已在民国时期被大风吹折,但巷内仍保留着约2000平米的公馆建筑形式,融入明清古风、民国韵味为一体,承载了多少浓缩的历史记忆。漫步在这幽深小巷之中,湿润的青石板泛着光泽,青苔撑起的一抹绿意,斑驳的墙体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千年的故事……街旁的西南马道为唐昌明代时期(当时称作崇宁县城)的战略防御通道及通商马道,便于在有战事之时快速集结兵马出城作战或坚守城墙防御。


翰林院座落在唐昌西街,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崇宁人翰林学士罗锦文的住宅,民国初年尚存两千多平方米,分三进院落和一个后花园。这是川西地区唯一尚存的翰林院,历经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大部分建筑总算艰难地保存下来了。中轴线对称的建筑,布局精巧,结构谨严,花厅精雕细刻的描金图案璀灿如新,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院内植玉兰、桂花、腊梅、罗汉松郁郁葱葱,体现了那个时代读书人的襟怀。三个镏金大字“崇桂堂”,字势雄强,风骨凛然。

圣像寺(又名观音寺)位于小南街,初建于唐,明初培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扩建。进山门,“韦驼堂”就在面前,塑像生动;上大殿,瞻仰观世音菩萨;过后殿,环视钟鼓楼,简约古朴的建筑,让游人感到工艺精巧,玲珑别致。此处曾为崇宁王之妹带发修行之处所,故与众庙不同。所有栏杆均是峡石砌成,浮雕人物,千姿百态,生动活泼。更有千手观音,仪容尊严金光灿烂,游人细赏,停立不前。立柱上有二龙戏珠,长达数丈,绕于柱和梁上,体态优美生动。大殿东西两侧分列十八罗汉,造型独特容颜如生,千姿百态各有不同,看过的人无不为之赞叹。


梅花井位于南街梅花巷内,梅花御井开凿于明成祖初年,因井口呈梅花形,井壁又以卵石砌成了梅花状,故梅花井以其形而得名。相传是当年大明王朝的崇宁王府喝水和酿酒的取水处,又名梅花御井。相传是大明王朝的崇宁王府喝水和酿酒的取水处……清代崇宁县令刘坛曾赋诗曰:“石瓮澄寒碧,梅花倾刻花。不须春点缀,如见水横斜。绘出仙缘路,水来处士家。暗香闻仿佛,手汲试烹茶。”据说,逛过了梅花井,才算走进唐昌人的生活。

导游讲解,卖卜巷传说是严君平的卖卜处,也可能是古代崇宁人为怀念严君平,特定此名以示景仰。严君平,西汉思想家,一生淡泊名利,卖卜“日得百钱,即闭户下帘。”,才学德行都为后人所喜爱敬仰。他为人低调,一生卜卦神算,十拿十稳人之吉凶祸福。相传,每天上至达官富豪巨贾,下至草莽黎民百姓,慕名前来问卦算命者络绎不绝。但他每天只求能有糊口的小钱度日,便会关门谢客,然后静呆窗下习究学问。如今小南街上,昔日布满了他脚印的卖卜巷,仍然尚在。


岁月悠悠,斗移星转。几百年来,唐昌一直是成都府连接阿坝西藏的水路交通要道。时有新建的经济动脉国道成(都)灌(口)公路,距唐昌南部数公里处的安德镇旁路过,可惜机缘与唐昌镇失之交臂,又因公路运业蒸蒸日上,发达的水路交通成为历史,昔日云锦繁华商贾云集的唐昌,但遗憾地消声沉寂了,历史注定了唐昌要在低调而踏实之中发展。外地人嫌距离较远不愿意来,里面的人过得滋润快活也懒得出去。

唐昌古镇挟裹着1300多年的历史风韵和文化底蕴,在岁月流逝光影的摆动之下,历经坎坷,饱经风霜,默然静立,清寂寥落,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从而增添了几分隐世的神秘感。现今,随着旅游业宣传力度的逐渐扩大,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热门旅游景观。

 

 旅游文学的小作坊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昌:曾经繁盛的千年古县城
四川旅游攻略|上里古镇,世外桃源般美好,你确定不来看看吗?
成都这座古镇,整座镇子都是博物馆,淡季少见游客影子
走出潮汕|中西合璧建筑大观园-百侯古镇
崖城镇,三亚市唯一的历史文化名镇
临平:超山天下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