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年味
莫言在他公众号上最新推文《故乡对一个人的意义是什么》,发言说,“我觉得故乡,实际上就像一个人生来带着一块胎记一样,是无法剥离的。当然胎记现在也是可以处理的,但故乡这种心里的印记是永远难以消除的……我母亲说过一个叫花子扮财神的故事:说一个叫花子,大年夜里提着一个瓦罐去挨家讨要,讨了饺子就往瓦罐里放,感觉已经要了很多,想回家将百家饺子热热,自己也过个好年,待到回家一看,小瓦罐的底儿不知何时冻掉了,只有一个饺子冻在了瓦罐的边缘上。叫花子不由地长叹一声,感叹自己的命运实在是糟糕,连以瓦罐装饺子都担不上。


是的,叫花子好不容易讨来的饺子连瓦罐也承不下,如今我们想什么时候吃饺子就什么时候吃,年味似乎也就分散到一年的四季日月,显得也就不再那么浓烈厚重了。也依稀记得当年老爸曾经调到一个叫坎上的村庄小学,学校里还有灶台与廊道,好像每逢腊月荒年的都有叫花子串门,毕竟一个人养四口之家也挺紧张,所以遇见叫花子我们也还有点怕怕,老爸实诚有时候拿着搪瓷缸子一舀就是满满一碗倒进叫花子随身的蛇皮袋里,母亲偶或发现了也埋怨老爸不会过日子也没分寸,像你这样迟早一家喝西北风,老爸也总莫言无语,小时候我也心疼,也有拉二胡唱戏的站在家门口诉苦或者贺岁的也真不少,本来大米还能换爆米花糖的也就成全了他们,心理难免割舍不下但感觉那么苦的日子还能献爱心也挺乐呵,虚荣心也能隐约满足。有年,遇见一个全身褴褛不堪戴着破旧斗笠挑着一担行李家当的年轻叫花子,印象中好像不说话也不讨要,莫名寄宿在学校的廊道角落里安顿下来,母亲见了感觉难过也没驱赶人家,反而取了家里旧衣服给那个叫花子便于寒冬过夜,好像还让他住在灶间,毕竟寒假也就无伤教学和体面,不记得呆了几天悄然无声也就走了,也不知去向何方?至今那个挑行李的叫花子身影印在脑海不曾消散,不知道如今可否还在这个尘世间又过得怎么样了?以往,江北水灾火灾度难过来化缘的不少,如今却不再遇见他们恭喜发财的卖唱声,还有那些货郎担的叫卖声,那些零零碎碎鸭毛破铝锅牙膏盒鸡肫皮等都能换得水果糖牛皮筋针线包纽扣实用品的实惠交易,也不再复现。


昨夜没事刷抖音,一位中年妇女看起来还是女汉子家中顶梁柱,说不想过年,看别人家什么年货都办得差不多了,她家里什么都没有,可能忙着照应住院的年迈老人上有老下有小的打理,这一年又一年的,日子过得真快,感觉这年没法过把人催都催老了,虽然她气质依旧且洋气的烫金立发很时尚,从她发自内心的的感喟却又感受到岁月不饶人的无奈,岁月是把杀猪刀委实不是颜值担当的专属表情包,谁的青春不迷茫?“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莲花祈祷。怎知那浮生一片草,岁月催人老,风月花鸟, 一笑尘缘了……”《半壶纱》歌词确实吟咏了每一个尘世凡俗的憧憬和情愫。也刷到一个年轻女子抖音插曲,视频里她在公园一隅手里握着一摞发黄的松针,我们称松木须子,诉说休闲没事特意摞了一堆松叶,看到这想到自己老家时候哪有什么像样的柴火烧啊,都是烧这松毛,兄弟姊妹轮流攀比式扒松须苦中作乐尤为难忘。听她这么回温让我产生共鸣,我也是打小山野出生从炊烟袅袅的农庄养大的,老爸虽是老徽师毕业可分配在邻县基本一辈子都在山乡任教,与农村户口的老妈成家几乎也是入乡随俗,少不了为丈母娘家多多砍柴噶米,我出世后也始终都是跟着砍柴扒松须的,腊月里是一定要备好足够的柴火,都要熬糖做豆腐用的,家家户户如此我们家也不例外,不过我们自家不会做都是与村邻家掺和加工的,松须发火但不经烧,我们一般都作引火柴,光松须一担估计烧不熟一餐饭。我一般都是在一旁观摩蹭豆腐脑、糖稀和糯米饭吃的,严肃的大人会说就知道吃,慈善的长辈会偷偷招呼你吃,不过总体来说过年时候大人小孩都为了吃也就没太多讲究,讲究的时候是大年初一后的正月里,长幼辈分鲜明也都各取所需。


今年春节是第一个不再有外公外婆的新年了,也就不再有拜年的欲望和念想了,当然也就永远不再有外公外婆们的唠叨嘱咐以及红包了,尽管我也来不及反馈他们的红包了。外公是右派也是久经考验的“臭老九”,从皖南行署职员下放乡村教师期间,也曾在腊月雪天带着我妈去德山里明兴洞(音)的地方采梅花、砍竹竿做笔杆换钱过年,外公也会与农村人打成一片什么耗草耘田割稻种菜籽都会,有段日子还在胡家与王家两个村之间的窑场烧过窑,不过不知道外公可否砍过柴,我印象中除了任教外都是爸妈帮砍的柴或请人帮忙,但烧窑可不比砍柴轻松,同样早出晚归,窑场烧的柴大都杂树竹枝和芭茅,也许我没出生的时候外公也砍过窑柴,我记事起窑柴一般十元左右一担了,窑场是烧砖块的,外公主要工钱出自摔砖模,一天下来几百上千的砖头少不了,如今窑场不复存在记忆也就逐渐逝去,那个只有村人才懂的“祠堂基”的地名也是如此,那里外婆曾种麻的地,夏天打的麻秋冬被收购就是过年费了,撒过芝麻种过南瓜黄豆红薯等等,过年的时候就去拔新鲜萝卜包菜和菠菜,都是年夜饭配菜的素材,现在祠堂基被公家征用省级公路与退耕还林了。

又见炊烟升起,可惜都是别人家的炊烟袅袅了,过往每每新年去给外公外婆拜年,远远看见老屋炊烟的影像成了岁月里过眼云烟。忘不了村口那棵十八米的老松柏也是外公多次“上书”保护下来的县级文保风水树,历经沧桑数百年历史风云盎然如故;忘不了江北外来五保户老夏爷对仁里的相依为命和调解顺遂,老夏爷家是面朝南山的夯土屋,墙上都是蜂子的洞巢,没事就用火柴盒或玻璃瓶来掏蜂玩,院子里有长势良好的柿子和板栗,我都偷偷摘过的,尽管自家也有不过感觉还是老夏爷家的更好,为此也为老妈给狠狠教训过,我幼年是被当成女孩娇惯养打着长长麻花辫子,最厉害的一次是老妈把我的两个辫子绑在老屋老床的棱框上站立整整一天,哭辫子的凄惨也是经历了,从此别人家的东西再完美再丰满也就不那么迷恋了。好长时间对老夏爷也是望而生畏了,虽然老夏爷也为我尽力偏袒,路过他家门口都是怯生生的,蜂子也不敢再掏了,不过逢年过节还是要在老夏爷家做豆腐,也熬过灌芯糖,都是那么雪白雪白的惹人垂涎,欲滴不至于,因为老夏爷总会善解人意地实时解我口舌之急先尝味快,有了口福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最无法忘记的是,每年拜年外公外婆家的时候,都是那条纯白色的狗老远跑来边叫唤边摇头摆尾地迎接我们,这是持续整个童年的回忆,可是我不知可否白狗对陌生人还是别家人都爱叫嚷的缘故,外公生怕村人怕家狗伤了和气还是什么原因,外公请老夏爷帮忙把白狗打了,在老夏爷家屋檐下挂着它的尸体剥了皮,然后在熬糖的大锅里炖了大半天一大锅狗肉分享给村人,香是香,我是也尝了几块味道确实忘了,不过再回首恍然如梦感觉真的确实又不是滋味了,由此我再也没养过狗也没碰过狗肉了。


所以,前不久郑州相遇开封画家闻炜在一起吃饭,杨永刚馆长煮了一锅排骨,我随他们大块吃肉的劲头时速差点噎着,窃语要是喝酒都醉了,闻老师说及徽州宴的插曲,我说徽菜也是背了锅,徽菜本身还是八大菜系的经典,臭鳜鱼一品锅还是我的最爱,他说这不是徽菜的问题是老板娘个人的问题,联想到呼应的安阳咬人狗话题我不好意思再附加聊及,后来遛狗不牵绳的武汉36岁坠楼女子卢孝林都是不堪回眸,看过东方卫视“东方直播室”骆新主持的一期关于流浪狗救助与沛县玉林狗肉美食节的话题论辩专场,爱狗人士和美食家以及厌狗人士之间也是爱恨交织五味杂陈。

打年糕也是过年少不了的,每个地方的年糕长得也不一样口味也不一样,有的加粳米多略微粗糙有的加糯米多更润滑,人工打制的像蜜饯糕一样糍软嚼劲,也有如扣扣糖般弹性的。吃法也不一样,用农村火篮烘烤更香。也是一年腊月二十八九了吧,老爸在曾经的姜园小学时,挑着买来浸透的糯米到乡镇上去打年糕,直到天漆黑漆黑才挑满两桶年糕赶回家,那时候年糕也是家家都打,生怕自家不打就亏待孩子或者就不像过年,如今年糕对于过年来说根本算不得必要的像样的年货了。大概杀年猪、捞塘鱼更是过年的南北风情主旋律,老爸是老师不耽误老妈养猪补贴家用的日常,那年月我们家也是供养几头猪的,那时候大环境不准许私人养殖种植栽培致富,走资还是姓社意识还是非常鲜明的,吃糠野菜甚至树皮猪草都有的,所以度过那段时光的人们都是很珍惜自力更生的新时代,下海个体户打工潮投机倒把炒股洗钱合伙人下岗再就业电商直播带货之类都是改革开放后不断更新的业态了,能养猪家禽也是农村人几乎都是家家户户必须的常态,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也是新农村的模样。我少年时代虽没放过牛但很羡慕别人家孩子有牛放的充实和快乐,路遥莫言贾平凹余华们估计都放过牛可惜我没有这样的经历也是十分遗憾的,李可染不知可否放过牛,应该也放过不然他的牧牛图不可能那么真切动人,牛我没放过但打猪草我是干过的,山野的各类猪草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我是明白的,加上自家田地里的萝卜白菜和糠剩饭喂猪就吃得畅快淋漓,家养的都是黑猪,我喜欢摸猪肚子,柔软滚烫,贴在肚子上睡觉舒服得很呢!过年杀年猪也成了一个节目,都是请来的杀猪师傅轮流在不同村庄户家串门杀猪,师傅再约几个帮忙的,给他们工钱或者回馈几刀肉作为酬劳,每家先杀了猪都会相应把下水或五花条肉啥的分享平日交往密切的邻舍和亲友,彼此彼此有来有往乐此不疲,心想这不就是换肉吃么,不过感觉吃别家送的肉格外香呵,也许这也是乡土风俗的味道吧?杀自家猪还是不忍心亲眼目睹,一刀刺喉鲜血满盆,嘶吼声特别凄惨壮烈,仿佛这一刻为了回馈主人家一年来的供养和新年大吉奉献自己的一生,用发自肺腑叫唤印证自身的价值和忠诚,杀猪后要喷洒一些鲜血在主人家的墙壁上一直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习俗和掌故?然后,分割下来的不同品类的猪肉要么悬挂在屋梁下晾着,有的冒着腾腾热气甚至还有隐约跳动的刹那,当天就将杂碎的肉煮腌菜锅了,舍不得扔的猪头猪肺大肠还会腌起来或炖着,小肠也就顺便灌香肠了,不少人家都灌很多为着城里生活的孩子们备着返家过年后带走,这也是正宗原汁原味的家乡的味道,延绵着旧年的记忆和温情。


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深切体会过每一个年是怎样度过的美好瞬间,有那么一年是应一个邻舍书友之邀去了太平甘棠镇书写春联卖,住在八角楼旁的一户友人亲戚家,一个礼拜也还有所收获,在外地没熟人也就不怯场,同时也有太平本地一位青年书家用宣纸书写六尺楹联书法装裱好张挂在商场旁的廊道上,显得很气派应该生意比写春联更实惠;也有一年应凫山书社社长朱秀华之约在张家坦写春联,那时还十二三岁,站在砖头垫着的脚才能够着桌面放怀书写,初生牛犊不怕虎,好奇的百姓观众宠着最年少的“书家”也就怂恿了我的胆略,小手冻得生冻疮还一股子劲,几天演示出手几百幅春联也被文化馆摄影记者拍照作为新闻发在《徽州报》上,让我在年少懵懂的情境下出了次名也是一个莫名惬意的年景,书社为我几天义务奉献奖励我一本集邮册纪念就开心不已,记得社长朱秀华是当地最早组建第一个书法社团的女书家,周而复还曾为其亲题“谦虚”二字,凫山书社八十年代中期成立,她的爱人是团县委书记,可惜的是多年前从县城到蔡家桥镇接小孩发生车祸离世,当时的副书记彭禧元现在都是宣城市政协副主席了,当时他们在团县委任职时在老车站开设了“青年服务部”,让我题写了招牌制作成立体蓝色的匾额,也是我第一次书题匾牌激励了我好一阵子。此后,写春联似乎也是我少不了的一项春节节奏,基本都是为村里周边人家应约书写,近几年很少再写了,因为都有保险公司和邮政储蓄等单位印制的春联作为随礼发放客户,兴趣来了就给自家用万年红写春联遣兴,没兴致也就照样用印制的春联打发年复一年了。


今年春节我还特意邮购了洒金万年红写了几幅春联备用,也应广东微友陈永华之约接龙广东省孝文化研究会、岭南家风馆主办的”岭南好家风,送福送万家活动“,邀请书写十个“福”字送给留在广州过年的外乡人。辛丑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西安郑州等地疫情还在影响着虎年的春归,看来更多留守各地的游子旅人重复旧梦,回家的诱惑和念头依旧深情地紧锁心头,年味不知道可否更浓还是更淡,我不知道今年各地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是松动还是严厉,年货红包祝福是否及时寄托到故乡亲人的身边,返城的后备箱里是否增添更沉重的行李包袱和意外年味呢?

故乡的云,应该可以捎来又见炊烟袅袅的惊喜与欣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梦总归还是要有的,年味浓淡相宜,随着亲情和记忆永远万象更新着……

 旅游文学的小作坊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言:每过一次年,就好像敲响了一次警钟,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慌
过去的年(莫言)
小年:宜归家团圆,祝福欢笑
除夕 拜年啦 ! 附:春晚节目单
我们怀念的那种年,现在的孩子感兴趣吗
莫言中短篇小:五个饽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