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不为人知的柏合镇

在成都龙泉驿四大古镇除了洛带保存完好的客家古镇之外,还有一座被人们所遗忘“落魄”的古镇,虽然自然环境和周围景色格局相宜,融为一体,但是看起来比其它古镇就更有古韵一些,街道两旁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代传统的川西民居建筑群,建筑形式与聚落结构,风格迥异布局合理,体现了“外封闭、内开敞,大出檐、小天井,高勒脚、冷摊瓦……”类型特征以及川蜀沿街联排式建筑特色,古朴遗风、民俗风情,为成都传统民居最具有完整性和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一寺,一树,一故事;一街,一景,一场镇。这就是川西四大古镇之一柏合镇。

柏合镇位于成都龙泉驿区南面,龙泉山西麓。据史料记载,柏合镇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二年,距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历史。柏合镇俗称柏合寺,因其境域内兴建有庙宇延寿寺,寺内有两株古柏,一株名曰龙柏,一株名曰凤柏,龙柏与凤柏,相依相偎,结枝连理,“柏合”天作,被当地百姓认为有“百年好合”之意,故而得名。又因延寿寺及周边林木茂盛,阴翳(yì)蔽日,经常有白鹤潜藏栖息,故民间称之为白鹤寺。

对于柏合镇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成都文友在闲暇之余品茶聊天中谈到的话题。初春的一天,带着几分疑惑和好奇之心驱车前往,一路点击浏览网页,一路观望沿途的风景……

公元前316年,蜀国和巴国被秦国灭亡后,修建了成都和重庆的成渝古驿道,不仅是一条重要的商贸通道,也是一条人文大道,见证着巴蜀的血脉相融。汉代之后,古驿道全线完工,故称之为蜀巴大道,白鹤寺是蜀巴大道必经之地,许多官差信使和文人墨客从成都城区出赶来,经白鹤寺、长松寺,然后翻越龙泉山,前往重庆、武汉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此,白鹤寺香火旺盛,慕名前来烧香拜佛的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唐代之后,这里更是发展到了有名的“柏合文道”。

明末清初,群雄四起,战乱不断,外省多地移民辗转迁徙来到了简州(现今简阳)“东山”一带,葺(qì)户垦荒,插占落业。“东山”的移民,大多来自湖北、广东、河南、陕西、云南、贵州、江西等省。移民们不仅是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很多皆是同乡,而且同村同宗同族,一并迁来,繁衍生息,移民文化、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其风俗差异依然保留下来,最为典型的就是地方语言的形成与演变。

清中晚期,移民们先后建起了几座同乡会馆和多座宗亲祠堂。禹王宫,又称湖广会馆,位于磨盘街环绕的场坝中部,现在只剩下两株大树。南华宫,又称广东会馆。柏合场有两座南华宫,分别叫上南华宫和下南华宫,上南、下南华宫位于上场口磨盘街外侧,上世纪60年代被拆除改为粮库,也于多年前被拆除。年淹日久,南岳庙、白衣庵等古建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关帝庙,也是柏合镇唯一还“残留”的宫观建筑,现今能看到的只有前堂和戏台,三个石砌拱门下有多级台阶。遗憾的是,关帝庙其它建筑也早已被毁。

史载,柏合寺场是唐宋时期为成都东南外出到仁寿、简州,以及远至渝州(今重庆)的官道南支线上的驿站。官督民商,丰盈国库,这条官道上起自成都,经中和场、新店子和柏合寺,由小堰口进入龙泉山往东,将成都及川西坝子,与川南、川东地区联系起来,物资贸易,互通有无。柏合寺场至简州的山路中段之长松山密林中,至今保留着建于唐代的300梯级石板路。明清时期,柏合地区主产的大米、面粉、菜油、黄姜,土特产、多种水果等,也借助这条“官道”,销往其它地区。

长松寺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长松山,只见山上树木茂盛,林中怪石林立,古树虬(qiú)枝遍地。1400多年前,唐玄宗李隆基御笔题写“长松寺”三字,长松寺便名场天下。“擂石钟、敲石鼓、骑卧龙、上长松,谁人识得破,定能朝中坐。”古老谚语已经赋予今天的长松寺太多的联想和无限的生机。

唐代末期诗人郑谷(851—910)曾在长松寺居住6年有余,在这里写了许多诗词。一首《赠圆昉公》“晚香延宿火,寒磬度高枝。每说长松寺,他年与我期。”描绘了长松寺的壮丽美景。北宋文学家苏轼(1037—1101)也曾路过长松寺,留下了一首《以屏山赠欧阳叔弼》“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遥寄了对长松寺的思念,可见他们对这里的景物铭记于心。

磨盘街位于清水河与鹿溪河相夹之处,为柏合镇最早建起的长街,约有1000余米,宽约5米左右,依坡就势,形状犹如一把打开的折扇外缘,这样的封闭形状的街道,极为少见。眼前能看到的民居建筑大多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以传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二层青瓦坡屋顶建筑为主,另有少量的平房。各家各户房前屋后,其建筑风格或建筑形式略有差异,或开间少,楼层低矮的;或开间多,房屋高大的,其中有富丽堂皇、建造精美的房屋,有些建筑仍带有花栏楼廊,但陈旧而又传统……

清代中期,磨盘街就形成了多座寺庙毗邻而建的格局,每天人来人往,香火不绝。人聚则财聚,后来居民在环绕寺庙周围逐渐建起了各式商铺与民居,入场的外圈有叶家祠堂、水巷子、鳅鱼巷,巷外有酱园和川主庙。街道上还设有茶馆、药铺、当铺、绸缎铺、酒楼、染坊、铁匠铺、理发店、饭馆等。为此,成为了繁华的经贸中心。

柏合老街房屋大多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均为木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形成柏合镇特有的吊脚楼。原始的二楼均为居民而住,眼前的木质结构大多已经腐朽,承不了重,别说是住人,就是放些杂物都难以维持。从低矮的前店慢慢地走过,进入后宅后这才发现房屋很深,客厅、卧室、厨房、天井一个都不少……街上的八棵黄桷树还在,过去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并带来了丝丝凉爽。而如今,铺设了水泥硬化路面,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泥土里,有些树种也逐渐地萎缩、死亡。

沿着乡间的小路边走边看,一股温馨和浪漫涌上心头,此时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每个村落都是一步一景唯美的美好画卷,田间地头繁花似锦,竞相绽放,灿烂壮观,花香四溢……放眼望去,乡村内外,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迷人景象。

“钟家大瓦房”建造历史久远,为柏合镇建筑体量最大和建筑单元最多的客家人居屋。柏合钟氏族人,其先祖钟荣昌于清雍正年间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迁徙于资州仁寿观音寺,后移居落业于此地。据传,钟氏入川始祖荣昌公经商有道,于乾隆年间修建了祖屋。钟氏祖屋背靠山丘,整体建筑由7个建筑单元、7道大门、22个天井和1个屋前大院坝组成,包括内外堂屋和两侧各3个相对独立的院子。整体建筑为砖混穿逗式梁架坡屋顶平房,墙体为土坯砖垒砌,外面抹泥。建筑材质普通,格调朴实自然,岭南客家民居风格明显。现今年久失修,人去屋空,除堂屋和门面还大致保持完整外,钟氏祖屋大部分房屋破损严重,只能从其规模、形制和布局上想象祖屋曾经的辉煌。

柏合镇虽不及洛带古镇那样天下闻名,但它的地名来历、历史遗存、旅游观光、美味佳肴也曾盛极一时。柏合建镇已有380年历史,因镇中古庙延寿寺有连理柏树而得名,这里也是钟子期后裔居住之地,常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旋律在这里奏响。柏合具有“草编之乡”美誉,“柏合草编”闻名四川,“万亩观光果园”“柏合采果节”更是柏合的一张张亮丽名片,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变迁,这些美誉和名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而今,柏合古镇面向未来,回归本真,保护柏合古街道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记忆刻不容缓。古人有云,“万物有所生,而独自守其根。”古街道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延续文化之根,便是延续城市之魅力。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古镇 | 龙泉柏合
驿前古镇安静于时光中的莲花
成都金堂县五凤溪古镇你去过吗
(启书原创)洛带古镇
盘点那些美到窒息的客家古村梅州人必看
《中国古镇游》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