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苗寨格头村

蒋德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选刊》《山花》《鸭绿江》《福建文学》《中华文学》《诗刊》《星星》《绿风》《海外文摘》等近百家报刊发过作品。已出版文集六部。获第三届贵州乌江文学奖,连续两届贵州诗歌节尹珍杯优秀创作奖。长篇报告文学 《刺梨帝国第一人》获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国征文特等奖。2018年《中华文学》年度奖(诗歌)一等奖。诗歌作品有英、日等语种推介国外。

格头村距雷山县城38公里。2018年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奖”,是贵州唯一获得“生态宜居奖”殊荣的村寨。CCTV-1《中华民族》节目《遥远的地方》第一集拍摄的就是《格头村》。

我们从雷山县城去格头村的那天,车出县城收费站便落了雨点。雨是从雾中滴落的,雾蒙蒙的天,车越向山爬行,雾气越浓,有腾云驾雾的感觉。我上过雷公山三次,次次都是雾雨天。从云雾中上山,又从山顶雾蒙蒙中缓慢下到山底,天气相同,抵达的地点不一样。格头村到了。有人举着雨伞朝我们走来,其实,雨在车停下之前已不下了。

有鸟飞过车顶,天空放亮,田地里的农作物刚被雨水洗过,郁郁葱葱的静,静躺在黛色山脉里,给人一种墨走宣纸的晕染。有狗叫声响起,叫声处有鸡飞。村口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秃杉保佑我们祖祖辈辈平安吉祥。秃杉是格头人的神树。陪同我们的当地作家指给我看:百米之外那株粗大的秃杉,就是格头人的神树。树,在两户人家木楼边站立了千年,是“压寨之宝”。多年前,因雷击,脱了寇顶,犹如站在栏路酒苗家女子身旁的寨老,微笑看着来者将米酒饮尽。刚饮过栏路酒的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任林举,中国作协会员、贵州省作协副主席高宏举起手机拍摄,有一种向寨老致敬的礼仪。

一条从清水江分流出来的支流从村中奔腾而出,分不清是溪水顺村路流经还是村径依溪水而行。溪河两岸梯田与民居纵横交错,没有刻意的设计,却又章法自然,苗族人敬畏山水,敬畏自然,顺其自然地安排自己的生存环境。上年纪的村民说:山林里的野味比村里人喂养的家禽多,比如常进寨子窜门的野猪,三五成群来,遇见了,只能杀一头,要给同一天地的其它生物留活路,其它生物的活路往往是我们自己的活路。这话好!简单诠译了村民们对自然界的生态生存认识:懂得取舍有度,懂得天地人和。

《杉乡文学》主编莫屈告诉我:他多次来过这里,格头村因地域闭塞,受外来文化影响不多,较为完整的保存了苗族文化的原生性。比如苗族刺绣、苗族植物蜡染、高排芦笙、自制米酒、苗医苗药、苗族歌舞独具特色。这里的蜡染,至今保留了原始的蜡染技艺,植物染料,纯手工制图,蜡刀蘸着蜜蜡汁在布上勾勒,花鸟鱼虫在一个个的蜡刀下栩栩如生。染缸里浸润出幽蓝的光,看着廊檐下那迎风招展的一幅幅靛蓝的蜡染,所呈现的,不是城市人口头上的艺术作品,是苗族人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呈现,可以说以自然呈现自然。村里每年一月下旬还会举办戌日佳节(狗节)活动,七月上旬会举办吃新节系列民间活动。还有格头村的苗族古歌,以吹高排芦笙为最,每年十一月份的苗年节,全村男女老幼,穿着节日的盛装聚集芦笙场跳芦笙舞,男的吹,女的跳,热闹非凡。

莫屈与我称兄道弟,然而,他并不知道,我对苗族兄弟的情感,缘由儿时。三岁时,我经常生病。赶场天路过我家的一对苗族夫妻,因口渴,向我母亲讨水喝,见了生病中的我,说:县城里天气燥热,能不能将孩子放进山里人家生活一段日子? 母亲没吱声。又过些日子,这对夫妇又来赶场,见我病情加重,实话对我母亲说:老辈人都是苗药人家,医这孩子的病不是问题。母亲问:要多少费用? 男的说:医好了,打几斤包谷酒喝,就可以了。我在山上住了不到一个月,可以说是在寨子里与一群同龄小伙伴玩耍了二十多天,就没病了。那寨子与眼前的寨子在许多方面相似。后来,父母将我过寄这户人家。没想到,整个寨子人家一个姓,我成了寨子的外姓儿子。父亲说:苗族人待人朴实心诚。你给他一碗水,他还你一碗酒。

我朝那个离这里有些远的苗寨望去,雷公山太高,我看不见那个同样在山底的寨子,记得伸出木楼窗口的小手与风抚摸月光的夜,有流萤与月光在叶片上与露水比亮眼,银色的月光与女孩子胸前的银饰,羞羞的藏着谜语。月光下一些素衣绽开成青花,许多年后,我写的青花瓷暗藏着隐语,问过风移芦苼月花影的迎来送往,医我身体痊愈要将女儿许我的人家,请原谅一个孩子不懂得青花瓷要如何小心轻放,给摔碎了。

不远处的莲藕塘有粉红的花粟色的籽,向远处,稻谷与阳光同色,风吹莲波起浪,那些自然落体的不是鸟?我看见的是一些舞动的灵魂,这些自然落下的文字,并非只是黑字落在白纸上,是鹭在莲塘边的站立,是人与其它生命体之间的和谐相处。

苗家长桌宴已摆满了酒菜。莫屈说:格头村的稻鱼远近闻名,与其他地方的稻鱼不一样,格头村的稻鱼因水凉生长周期慢,生长一年的鱼重量也不到半斤,个头不大但口感极佳。或是因稻鱼生长不易,身边陪我的一个当地作家往我碗里放了一尾鱼。莫屈说:格头村的稻田里数百年来都不缺少稻花鱼,但当地人对这里的鱼却十分珍惜,要等到村里的重大节日,或是有贵客上门,村民才会从稻田里捞上几条鱼接待宾客。

我不喝酒,但这是苗寨,我接过酒碗,和乡愁推杯换盏,父亲曾说过:酒是苗家人的特殊语言,与之交流的人,几乎醉酒倒下,只有实在厚实的人才能将米酒喝成山泉。我们是在一户百年木屋人家喝的米酒。苗族人喜酸,桌上的红酸汤,我喜欢,有人说:做法简单,将西红柿捣碎,加入特制酱料后装坛,放入坛中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还有一种酸汤在这里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那就是用酸坛腌制的酸菜汤。这种酸汤味道咸酸,口感脆嫩,开胃提神,而且还有醒酒功效,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当地村民一道家常菜品。

说来也奇,在我们要离开时,云层撕裂处居然有阳光。百年木屋的主人说:夜间会有月光,月光下的寨里民宿客栈,与城里的大酒店不能比,但另有风味, 你们听过蛐蛐和青蛙奏鸣入睡吗?清晨有鸟儿叫你们起床。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最古朴的苗寨,比千户苗寨原始,有种树高达50米活了上千年
黔东南,飞过苗乡侗寨
【全域旅游】格头村
杨桦 | 苗山深处“闹鱼”欢
格头,那个被核心区包围的村寨
黔东南看得见云上太阳的苗寨(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