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者丨认识王福元


认识他,也许是中国式现代化大时代典范城市义乌的馈赠,也许是从此有一个难忘的义乌人不断为你呼唤:復元、復元! 

他从田野走来,从母亲的叮咛中走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执着地在即济未济之间,生命金钱先后,作出了一个坚定的诀择,“为百姓为医院,为社会办事业”。他是一个总是挑战不可思议,敢于负压前行又追求更好,如猫九命,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深一度解读义乌江向西流的内涵,始终把党建作为一切行动指南,以感恩的心奋斗不止,办成一件件大事,壮阔大人生的人。本文带着你走向他,復元医院的创始人王福元,让这些原汁原味、正面侧面,一个个有关他的鲜活细节,化作你自己的感受、评价、共鸣和復元…… 

半个多世纪前,义乌只是浙赣线上一个小站,县城最高建筑只是一座挂着机关学校木牌的三层楼房,福州到北京的46次特快是这个小县人进京唯一的直达工具。王福元回忆,那时我才10来岁,看到像禾苗碧绿的列车风掣电闪般飞驰而来,我就跟着跑,心里老想,义乌也是一个历代出人物的地方,敢写檄文抨击武则天的骆宾王、三呼过河的抗金大将宗泽、元代医圣朱丹溪,还有令倭寇望风而逃的戚家军都出自义乌,连义乌的乌鸦也与众不同,“慈乌来萃,衔鼓之兴”,即使“乌口流血”演绎着忠烈义孝的天性,秦皇在前222年把义乌封做了“乌伤”,你这46次为什么每天来都这样趾高气扬,鸣笛而过,只在义乌停靠一分钟!长大了,我一定问问清楚,这是为什么?

王福元从小就是这样爱义乌爱做大事爱追列车爱问个为什么的义乌人。

他福元的名字很神气,也很大气。寄托了父母对这个1953年金秋季节出生于一个叫前店,附近有一片荷叶塘的义乌乡村的孩子的朴素希冀——愿我的儿呀,拥有一个个幸福的开始!

然而,与所有人一样,命运的执掌者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要捉弄你、困难你、咬噬你、迫使你、劳筋你,而绝不会任你自由浪漫地描绘幸福,他经历了童年丧父、饥饿岁月、生死伤寒、地震塌方、创业困境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在善良的母爱、家乡的温暖、军方的力量、时代的厚爱中挺了过来,以“你的健康,我的心愿”的情怀,“抢救第一,收费次之”的医者,几十年如一日,无中生有,从小到大,敢为天下先,善从百姓心,创办了五代民营独资的復元医院,打开了一扇扇幸福快乐之门。 

2021年秋,又一个体检的季节。义乌九个医院承担的一万多名教师的年度的体检,卫建委分配给復元医院的任务是其中的五分之一!这是信任,也是责任,復元医院不仅有走在前列的设备,优良服务,还有一般医院不可比拟的连续16年的健康档案。在百忙中,王福元与前来体检的一名著名学者交谈中说:“这31年,我问自己,王福元,说一句话,我对自己说:我没偷懒。夏天早上4:30起来,冬天5点必须要起来,再不起来就睡懒觉了,来不及了。现在员工多少?直接发工资有960人。间接发工资的还有270多人。从村医院16个人慢慢发展到1000多人,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感受一个又一个奋斗的快乐!” 学者是一个孔学和《周易》学的传承者,回应福元的是一句禅语:“'顺乎天应乎人’,大格局、多少事、本来心!”

“妈妈,别哭,别哭,我长大了会造许多许多的房子!”

1966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伴随着鸡蛋般的冰雹,猛烈地撞击着他家的老屋,凶猛的洪水一点怜悯也不肯给七岁丧父的福元和依赖中国女性特有的坚韧支撑这个六口之家的寡母,在猛烈的咆哮声中,瞬间卷走了他家老屋的后墙,幸亏中国式的老屋所有木结构都不是孤立的,都是血脉相连的,墙倒屋未散。母亲哭了,泪水直流,13岁的福元想起了老师刚刚讲的少年鲁班的故事,桥塌了、好友腿伤了,但志气在理想在,鲁班几经磨练终于为乡亲造出了最坚固的桥。福元为妈妈抹去了眼泪,像大人一样说:“妈妈,别哭,别哭,我长大了会造许多许多的房子!” 

当年一句童言无忌的大话,如今却成为了义乌这个注定要不断发生惊天大事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又一个梦一般的现实。30多年来,王福元 “告诸往,而知来者”,以“为百姓办医院,为社会办事业”掷地有声的誓言,筚路蓝缕,无中生有,披荆斩棘,愈挫愈奋杀出一条自己的路,做就了一个新时代中国復元私立五代民营医院的品牌,真的造起了“许多许多的房子”,而且这个房子是用来救治这样那样因病必须来这里復元的天使之屋。 

真的走上自己造房子的路,辞去公立乡医院院长职务,着实令当时已担任了乡卫生教育联合支部书记的他,徘徊犹豫了很久。大年初一,他在卫生院值班,先贤朱丹溪的名著《脉诀指掌》的序开篇就以庄子曰吸引他:“生非吾有也,乃天地之委和。性非吾有也,乃天地之委顺”,这一下子点亮了王福元的心胸和视野。哦!丹溪脉诀指掌的学说,原来是跳出自私的自我,让生命在天地中阴阳顺和的学说,所以这样才成为中国医学的巅峰学说。那么,人生何不是这样?在这里我可以努力当一个好医生,但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像一针针强心针一样,刺激着他,刚才一个与他的娘年龄相仿的大娘,脖子里长了一个皮球大的血管瘤已经10多年,村里为她联系好了上县医院开刀治疗,但她就是不肯化那笔开刀费,丈夫死后,她就是靠养猪、种菜,鸡屁股“银行”,养活了一家五口。总算凑了点钱,打算初二上县医院住院治疗,但因为过年累坏了,就在几个小时前,血管瘤破裂,在送往县医院的路上走了!只相差一天,一个不该永别的大娘就此永别!王福元拍案而起,自己打了自己一记耳光!我的人生要与天地委和,走出稳当的铁饭碗,去放开手脚做一点救死扶伤的事! 

县卫生局长对王福元这个“爱将”,当然不肯轻易放走,千方百计采用各种挽留的方案劝留,对至今未能如愿将他们这一批防疫医生身份的骨干转为正式干部以及王福元改革举措受到七嘴八舌议论等等,作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和安慰。动情处,双方都眼圈红了。县卫生局长知道王福元是一个难得的好医生、好院长,但那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之前好几年的岁月呀!一切都还在小小的改变之中,作为乡卫生院长,最大的权限就是99块9,王福元将岗位责任制运用到医院运行环节,效果显著,奖励爆点,议论纷纷,在所难免。王福元也舍不得离开这位理解他的专家局长,但他已和红颜知己最后商定,走就下决心走,走就敢于冒着险,走上天地人和的大奋斗之路!

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呼唤

1982年8月25日,对于义乌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日子。那个干瘦而强劲,40年后被新时代评为改革开放先锋人物的县委书记,在几百户个体户参加的大会上,以他挥动的右手,打出了一个代表党的决定的手势——开放市场、“四个允许”,“引导农民进城经商,不是违法的商品不能没收,政府要支持老百姓致富,谁再为难他们就处理谁”。在场的许多个体户,以为是听错了,长期以来,他们摇起“拨浪鼓”鸡毛换糖,在街头巷尾摆个摊,卖点日用品、蔬菜瓜果和土货,最害怕就是“市管会”的“赶杀”,前面一声“鬼子来了”,他们就“丢盔弃甲”闻风而逃,现在天像翻了个!片刻沉默的会场爆发出狂涛般的掌声!仅仅过了10多天,“稠城镇小百货市场”,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在义乌县城新马路横空出世,一个创业传奇从此开端。 

这一消息给予王福元极大的震撼。当年,每一次进城办事,他都会到先是用水泥板搭起两排大棚般的简易摊位,让商贩们自由经营的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看看,再是到政府“造了很多很多房子”的第二代、第三代……用心观察和品味。 

王福元无疑是彻底听懂世界小商品之都呼唤的义乌奇人之一。 

他和红颜知己小方,沿着义乌江漫步,王福元拾起一片碎瓦片朝波澜不惊的江面劈去,碎瓦片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水上飞跃,溅起了片片水花,童年在这里玩水、钻“水没头”,少年与同学在这里慷慨激昂,朗诵“自信人生二百岁,会当水击三千里”,这义乌呀!王福元突然对小方说:“你跟着我,会很辛苦的,我会把你拖下水的。” 

想不到出自书香之家的小方并不吃他的“吓唬”,“从你决定辞职开始,我就跟定了你,你不怕水,我更不怕!不要你拖,我自己会下水!” 

王福元说,三面环山的义乌,东、南、北都是山,义乌江从东向西穿城而过,它的向西的流向,表面上看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流相悖,有人说,这预示着义乌人喜欢“逆流而上”,其实不然,我以为向西流淌的义乌江,恰恰是为了向东流,而先向西流,向西注入了金华江,汇合了兰溪江,再涌入富春江、钱塘江,最后向东流向壮阔的大东海。

此时的王福元沉浸在创业的萌动中,毗邻村的一个初中同学,拍毕业照的白衬衣,还是他借给的,但他就是赶上了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的潮流,从背上一个编织袋、挤火车、买卖土货开始,到借款办起了服装加工厂,已成为了义乌行业的巨头之一。王福元对小方说:“我们也要来一个赶潮流、先向西,再向东实现梦想!” 

“别卖关子,快说!” 

王福元说:“我的梦想就是'造很多很多的房子,为百姓办医院’但现在我们赤手空拳,不行。我们就先去云南,买三七卖到东北去,再从东北买人参回来,卖给南方人。这样一来一去,奋斗几年就会积累起够造很多很多的房子的资金!” 

王福元就这样融入了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创业队伍,挤上了南下北上的火车,开始了他的大人生传奇。

復元在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中闪亮

40年的阳光和奋斗,40年的递进和坚守。义乌,的确成了“金鹁鸪,银鹁鸪,飞来飞去飞义乌”的圣地。在这里,小商品无奇不有、无所不在,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络绎不绝的采购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营着26个大类、210万个单品,日均客流量21.4万人次,商品辐射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外商有50多万人次,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代义乌人经历了五代日新月异变化的市场,义乌从过去国内生产、远销海外的出口贸易,转向“买全球,卖全球”的转口贸易。以“自贸特区”为核心的第六代市场正蓄势待发,实现了从“稠城镇小百货市场”到“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华丽转身!

与其慕慕,不如奋奋;与其激动,不如行动。在义乌是幸福的,每天都有变化和新奇,在义乌又是辛苦的,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一切的收获,来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掘进!王福元依靠“先向西再向东”的布局,传承他父亲总是比人家卖的低一点,总是给人家多一点的儒商策略,买卖三七、人参,掘得了第一桶金。一旦有了来之不易的资金,他不是摆阔气买豪车,而是一个铜板当作两个用,一个小时当作一天用,硬是建起了五代復元医院,一步步走向了他久远而亲近的理想。 

——1990年,首建前店村医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病床20张;

——1994年,建设荷叶塘全科医院,占地22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开放病床50张;

——1997年,以JCI标准建设高端妇、产、儿专科医院,占地7324平方米,建筑面积12860平方米,开放病床135张;

——2012年,建设具有专科特色、符合三级医院标准的综合医院,占地19.2亩,建筑面积5.6平方米,开放病床660张;

——2020年,致力打造浙江中部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治疗及现代康复医学研究为中心的三甲综合医院,占地80亩,建筑面积16.8平方米,批准病床1000张。

——2021年3月,在曹荣桂、钟南山任编委会主任的B医院蓝皮书(2020——2021)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中,义乌復元私立医院进入全国万余家县级医院300强,名列114位。收到这份意义非凡的报告,正好是2021世界读书日,他接过办公室主任递来的这本厚重的蓝皮书,把它和我国滋阴学开创者、义乌乡贤,也是他最推崇的元代名医朱丹溪的《医案》放在了一起。此时,他突然叫住了正打算离开的办公室主任,让她立即去邀请8位已在復元医院工作25年以上的医生和员工,晚上一起到他家小聚,他和夫人方惠兰,也是他几十年创业携手并肩的红颜知己,要好好和大家叙叙,品品丹溪酒,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出谋划策。

人生的一半是奋斗一半是感恩

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王福元是一个最懂得感恩的人,他有一句名言,人生的一半是奋斗,一半是感恩。没有奋斗,人生就会得过且过,朝三暮四,人云亦云,碌碌无为,甚至在享乐之中沦陷;而没有感恩,你就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就会失去温暖和快乐,在自私孤立中枯萎自己,甚至在自以为是的虚幻中贻误生命。

他最感恩的是母亲,七岁失去父亲以后,一家六口,全靠小脚单薄的母亲一人艰难地撑起了这个家,是母亲让他读懂了父亲。他父亲是远近闻名的诚信经营户,把自做的粉干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母亲说,为什么?一句话,记住人家的好,给人家多一点,就这么简单!父母对每一个客户,老少不欺,货真价实。称好后总要再给一把粉干,或者再给一把米、两个蛋什么的。他说,父亲去世以后,全家经历了“极饿”岁月,母亲千方百计找一点米、杂粮、野菜,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能喝上稀粥,而她自己常常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啃糠饼。母亲进门时是红绸大轿抬进门的,她走时尽管交代福元不要打扰任何人,却自发赶来了586个乡亲含泪告别!母亲对我们恩重如山,母亲是一个最平凡又最得人心的好人!当王福元看到《今日头条》有一条新闻:印度一个男子,居然把患上新冠肺炎的亲生母亲扔出家外致死!他怒不可竭,拍案而起,连声谴责:“畜生!” 

在今日復元医院1500名员工中,几乎没有不知道他的一小勺羹的故事。他在《我从田野中走来》一篇自述中这样写道:“我虚岁10岁生日那天,母亲给我二两饭票去食堂打羹,人民公社大食堂的师父知道今天是我生日,就特意多打了一小勺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我38岁创办第一家医院时,请他们全家到医院来免费体检。那一天,我含着热泪握着他的手说:'当年你多打给我的一小勺羹,我至今还记在心里。’” 

而对他几十年来,心有灵犀,相濡以沫,把最美的青春和睿智,奉献给復元和福元的妻子方惠兰,他用最朴素也是最深沉的三个字,表达了他的感恩:“谢谢你!”他说:“人家是男主外,女管内,復元医院是倒回来,外部哪里有困难,哪里堵住了,哪里就由惠兰去!惠兰是一个不怕困难和冷脸的人,有时被骂哭了,逃进卫生间抹去眼泪又出发。她又是很会吃苦的人,那年为六个专家住的好一些,我们同时想到了一个字:'让!’我们让出了自家的别墅,一家三口租房子住。先是租了一个100多块一天的旅馆,住了个把月,惠兰说:'不行,太贵了。’换成了90多块的,又换成80多块的,最后租了一个10多平方的民房住了很久。这样的妻子叫我怎么能不由衷的感谢她!” 

王福元在日记中写道:“有人说,要感恩三种人,一是能和你同甘共苦的人,二是在你跌倒时能扶你一把的人,三是在你一无所有,仍然不离不弃的人。很对,但我觉得至少还要加上三种人,一是给与你生命和品行的人,二是不让你知道他在默默爱你帮你的人,三是在你犯糊涂时,给你猛击一掌的人!” 

王福元至今经常提起一个著名医药专家,在他建起了一排排药厂建筑,雄心勃勃准备驰骋制药行业的时候,给他“清醒一掌”的故事。他和方惠兰赶到北京,正是滴水成冰日子的夜晚,他们在这位专家住处前的雪地里,跺脚、小跑,终于等到了专家回来,一阵寒暄后,进入主题。不料,平时和蔼可亲,总是给与鼓励的专家,泼了一盆冷水。他给王福元夫妇分析了国内外药厂生产线的现状和一些药品生产趋势,给出的建议不是上,而是下!王福元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思想斗争,又听取了他智囊团的意见,接受了这位专家的意见,下马药厂,办好医院。 

王福元的人生就是一部奋斗史。人类就是在不断负伤和病痛中,不断战胜和復元,而走向温暖的果园——他在一次晚会中曾这样说。这既是他对人类历史和生命的哲学思考,也恰恰是他人生不断奋斗不断负伤不断进取的诗意概括。 

浙江省卫生厅长杨敬曾在一本介绍王福元事迹的书的前言中,这样评价王福元—— 

福元先生一生以事业为重,敢担当,同时做事认真唯实,意志坚强,品性刚毅而为人谦和,从他身上人们可以找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徳的灵魂,看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魅力。勿席讳言,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特殊时期,有不少人扩张了自我而逐渐淡化了人性,甚至到了利令智昏的程度,可悲的是明知步入歧途却不知返。相比于福元,实该汗颜! 

曾记何时,在省卫生厅办公会议上,对王福元原先申请医院的名称“义乌经济开发区医院”审议时,了解王福元艰苦奋斗精神和办医从善经历的厅长说:“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吧,就叫復元,一切为了救死扶伤,一切为了病人复原,正好也是他名字的谐音。”厅长的改名,是对王福元前期创办前店村医院、荷叶塘医院的肯定,也是对他接续奋斗的期望。

最崇拜的是乡贤元代名医朱丹溪

是一种什么力量烘托起王福元的鸿鹄之志,促使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奋斗之路而永不后悔?1999年10月1日的菲律宾《世界日报》曾以大半个版的篇幅刊出《民营医院董事长的报告——记王福元》,其中“伤寒病中死里逃生,一定要办医院“一节,解开了王福元走上奋斗之路的谜底—— 

“王福元说,我亲身经历的四件事,刺激了我、鼓舞了我,我必须走这条路。 

首先是童年丧父,那正是闹饥荒的年代。父亲到姑姑家拜年,姑姑烧了粽子、大块的肉给平时吃不饱的父亲吃。结果父亲回来后就不吃不喝,腹胀发病,到正月十一就死了。与其说是胀死的,不如说是病死的;与其说是病死的,不如说是医药水平太低的悲剧。 

第二件事是王福元11岁的时侯,三伏天割稻,又饿又累的母亲突然晕倒在生产队的晒谷场上。'四清工作队’里有一位温州来的医生赶来,立即对母亲进行了抢救。母亲缓缓睁开了眼睛,对儿子福元说,'是好医生救了我!’这一幕在少年王福元心中埋下了医生神圣的种子。

1975年夏季,当兵的王福元奔赴安徽抗洪抢险,不幸被伤寒感染,住进了扬州120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医学专家闻讯赶来救治,终于将他从死神中夺了回来。王福元躺在120医院,一躺就是32天,他望着雪白的墙和天花板,往事和父母与医学的不解之缘(冤),他默默地发咒:以后一定要办一家让天下人俱欢颜的大医院! 

而又一次给王福元强烈心灵震撼的是一个70多岁的乡亲。那是王福元在卫生院的时候。医生们都回去过年了,大年初一,一般是不肯找医生的。但这个70多岁的老人单身进了医院。对王福元说:'王医生,你给我开点药就行了。’王福元说:'看病要先看,你打开衣服我看看。’一看,那是打伤的。王福元说是打的,大年初一,是跟谁吵架?他哭了,'我这个孩子。我就一个孩子,我当宝贝啦,是儿媳打的。’王福元说:'乡政府有值班的,跟他讲一讲,要处分的。’他说:'王医生,王医生,这不能讲的,家丑不可外扬。’王福元想,这种儿子儿媳是虐待老人啦,是触犯法律的呀!后来老人走了,看着他的背景,王福元眼中热辣辣的,办关怀医院的想法霎那间涌动。” 

对这样的描述,王福元说奋斗之路的认识,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他以《四库全书》等15000册藏书和用书点亮人生的事迹,荣获首届“义乌书香家庭”称号之际,他又一次谈到了为什么走上办医院的奋斗之路。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不少的中医名家。比如人们非常熟悉的华佗、扁鹊以及孙思邈等等。其实,在中华十大名医当中,我最崇拜的是乡贤元代创中医滋阴学说的名医朱丹溪,他推崇庄子的天地委和的生命观,追求阴阳平衡的诊治观,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 

他的医著《格致余论》的序中写道:“因追念先子之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积痰,一皆殁于药之误也。心胆摧裂,痛不可追!”老天爷给朱丹溪的打击是残酷的,他最亲近的人几乎全在误诊下离他而去,他的父亲,他的大伯,他的叔叔,他的小弟,最后是他的妻子。但朱丹溪没有沉沦,苦读五年《素问》,治好了母亲的“脾症”,后来毅然听从名师许文懿的教诲走上了一心学医,善恶分明,济世救人的仁医之路,他始终不忘学医的初衷,遇到贫苦人士求医时总是不收分文的诊金,有时甚至还会与药相赠,可见其宅心仁厚。更了不起的是,朱丹溪提出了“祛邪预防,未病先养”的理念,《丹溪心法》中明确指出:“与其就疗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有病之前。”《瘟疫论》认为,伤寒等病是由于感受天地之常气而致病,而疫病是感受天地之“疫气”而致病。而扶正祛邪是根本解决疫病之法,健脾、补脾,清伏热、散表邪以扶正,化浊祛湿、利水解毒以祛邪,即现代医学所说的提升机体免疫力,这与钟南山院士倡导的自身免疫疗法不谋而合。朱丹溪是一座中华医学的高峰,也是奋斗人生的楷模,从医的三十余年里,为无数的百姓解决了病痛,为无数的家庭带来了重新的希望,为后世所景仰。比比朱丹溪,我觉得自己做的一切不算什么,人生的奋斗仅仅是开始是接续是爬坡,永远在路上。

过人之处:超前、勤学、文化

1992年,王福元创办的村医院起步阶段,如同义乌小商品城那些最终飞上天的最初“鸡毛”一样,并不引入注目,也不被人看好。但他做成了一件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却一下子轰动了整个义乌。 

当时,接连有晚期的癌症患者,前来村医院就诊,王福元知道此时患者已病入膏肓,什么药也难以见效了,病人和病人的家属很痛苦。王福元还是陪肿瘤患者上省肿瘤医院就诊,去寻找也许是并不存在的一线希望。他思考一个问题:农村缺医少药,百姓一般到实在不行了才上医院,如肝癌到了痛的直冒冷汗才找医生,这已回天无术了。治疗肿瘤做好的药是及早发现,但怎样才能早发现呢?他带着一个大胆的设想,敲开了省肿瘤医院院长办公室的门,想不到两人一拍即合,上演了一场大专家下小乡村,开展了一次科学发现肿瘤的体检活动。省肿瘤医院院长、党委书记亲自带队,开着体检大型医疗车来到简陋的村医院,闻讯赶来的人群排起了长队,连县委书记、县长都来了! 

一位20多年前从公立医院来到復元医院就职,后来当上医院副院长的女医生说,她认为这就是王福元的过人之处,他的超前思维一般人不可及。体检提供免费早餐,离休干部住院免伙食费、免接送费,开通120等等都是走在其他医院前面的。连復元医院设立和庆祝医师节,也是先人一步,比国务院下达文件全国推广早了一年。 

王福元的超前眼光和胆识,来源于他的抱负和学习。他始终抱有一种从医行医办医和善医的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一路走来,从未丢失。同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扎入自身痛点的学习,使他不断地超越了自己,磨练出过人的洞察力和行动力。 

1977年9月11日,他在一本巴掌大的小日记本上写道—— 

“自从九月初开始的一年内,是组织上选派我到县人民医院实习进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学习。 

我是中共党员,为了向党负责,向人民负责,我必须完全地致全力于学习医学。” 

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跑医院图书室查阅资料、上新华书店买医学书籍和向老医生借阅参考资料,是实习进修学员中最多的一个。他的老师、后来当过义乌县卫生局领导的一位名医说:王福元把我的藏书都借空了,连我上大学时的学习笔记也要看。 

他的学习并不是局限于向书本学习,而是时时刻刻与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医者紧密联系起来,与自律自省紧密联系起来。 

1977年1月9日,在他部队复员分配到义乌县联合乡卫生院工作不久,他一则《引以为戒》为题的日记,记载了他错算两角钱的反省—— 

今天,我又是门诊值班,又是担负收付经济的“出纳”工作,可谓忙也。由于自己的粗心大意,结果在收付时错出了2角钱。这钱虽然事小,可这种疏忽的工作方法应十分警惕。白求恩同志不是做到了“两个极端”吗?自己为何不能?“我们需要的是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对照检查,不觉脸红。更何况医学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自以为是,有时甚至都是关乎人命的大事! 

我必须以白求恩同志为楷模,老老实实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引以为戒,提高自己。” 

他一直喜欢与文化人打交道,有一种文化的自信。他幽默地对一批高学历的新员工说:“你有学历,我有经历,你有文凭,我有文化,你有知识,我有智慧”。当地一位作家、诗人写的歌词,得到了著名导演张子恩的首肯,利用春节之暇,亲笔作了修改,请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作曲,创作了《復元医院之歌》。他很高兴,当即就和方总、高学历的儿子和女儿带领员工齐唱。多年来,院内大型聚会和院外参加文体比赛,充满自信和激情,弘扬白求恩、朱丹溪仁医精神的《復元医院之歌》必然是开场白,协和医院和北的院长来復元医院考察时,夹道欢迎他们的就是这支院歌,令两位院长连连称赞。 

王福元喜欢与年轻人唠叨,挖出他们内心的渴求、疑惑、困难和痛苦,召开院报通讯员座谈会,围绕热播电视剧各抒己见。又在医院为100多对新婚夫妇举行义乌味浓浓的婚礼,营造温暖、走心的文化氛围。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他与张子恩在北京见面,张子恩开口就说:“王总呀,我们是同行,你一生为医,救治的是人的生命。我一生为文,扶正的是人的灵魂。”王福元深有同感地说,“復元离不开文化,文化点亮了復元人的灵魂!”一番话,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他们成了好朋友。 

王福元倡导的復元文化要求自己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员工要以病人为本,“待病人胜似亲人,待技术一丝不苟,待同事不计回报,待困难勇于担当”。 

王福元用自己的言行,用温暖的復元文化,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復元人的灵魂。一位获得2021年最美天使奖的护士,写出了很有文化味的获奖感言—— 

“医生、护士的形象,是圣洁的、崇高的,是患者值得以性命相托付的白衣天使!一段刻在特鲁多医生墓碑上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越过时空,久久流传,至今仍熠熠闪耀着人文之光。它告诉我们,我们不仅仅是要治疗、治愈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帮助和去安慰病人。也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张温柔的笑脸,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就可以将温暖带给他们。好多人都说羡慕我,羡慕我们跟医生团队配合的如此默契。的确,我自己也倍感幸运,能遇到这么好的伙伴和搭档,相互包容,相互帮助。这就是我们復元团队的力量!今年,我有幸荣获护士组'最美天使’,我会将这份荣誉转化成力量,在护理道路上不断前进!”

王福元这个人有“三强”

18年前,一位团政委转业地方,长期担任县委组织工作的领导,他退休后,被王福元“挖”来做医院的党的领导,担任党支部书记。有人劝过王福元,民营医院关键在“民”,不是“官”,你把“官”弄来管人,弄不好会把自己套进去了。王福元连连摇头,“同志,你错了,在中国,不管风吹浪打,不管东西南北,党是领导一切的,民营医院也是如此,党建的宏观引领,党员先锋带动作用,只能强化,再强化!”2021年6月28日《健康报》推出全国卫生系统基层党建案例展示,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义乌復元私立医院党建工作侧记《党建始终引领医院发展》,充分肯定了復元医院和王福元这个老党员,始终坚持让“红色基因”输入民营医院“血脉”和细胞,让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和人的建设的经验。 

18年后,这个已经离开復元的老党支部书记说,王福元这个人有“三强”,一是党性强,復元医院是义乌民营企业中最早成立党支部的单位之一,党支部不是摆设,而是发挥了应有核心引领的作用,确保了中央和各级党委大政方针落实,王福元说这是医院的“天线”;二是“家性”强,他把医院当作一个大家,360天,天刚蒙蒙亮就起来,依次巡查几个医院,了解昨晚的医治情况,捕捉存在的问题,然后召开零距离的早会,现场解决问题,该表扬的表扬,该骂的骂。他不仅把员工当作家人一样对待,还要求医护人员把病人也当作家人来对待。他在学习会上一个《论十大关系》的发言,其中“医患关系”一段,他认为过去最复杂关系是婆媳关系,现在是医患关系。人在生病时,情绪最低落,医院和医生要换位思考,与病人、病人的家属交朋友、交知心朋友,这时和谐医患关系是“特效药”;三是个性强。他认准的事一定要办,死心眼的办。当年在部队,他一个新兵看到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竟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己写信给党中央,令部队官兵震惊!问题迅速解决,他破例吸收入团部理论学习小组。

不仅在部队,在地方,在省长召开的医疗改革座谈会上,他都不怕得罪人,敢于亮出自己的底牌。省长就要赶飞机去开会,王福元作为唯一的基层代表,突然来了一句,“省长同志,我不像在座都是市长、厅长,我没有官帽,没有顾虑,我要说一句,他们都不敢说的话,你们还不了解我们基层的情况!”卫生厅长吓了一跳,深怕捅出一个天大的漏子来,连忙示意王福元不要说了。但王福元不听示意,一口气说了下去,他说的都是实情,都是基层是实际,省长听进去了,当场表扬了王福元。 

王福元出外考察,也是快人快语,一针见血,有一次在重庆,市长说我们重庆除了出门爬坡,什么资源都没有。王福元说市长先生,重庆有人家没有的资源, 你们10万棒棒军,就是一根扁担两根绳到车站、码头挑行李的那些人。他一听惊呆了,自己是市长,一个浙江义乌去的人怎么这么了解呢?还有一次到深圳,也是在社科院的座谈会上,深圳市长讲,深圳的城市发展地太快了,有两大困难,一是淡水不够用,因为整个香港的淡水都是深圳供应。二是未外来人口太多,不容易管理。王福元是当海军,在海上5年,了解海水淡化,就建议以海水淡化来弥补淡水不够这个问题。对于外来人口的问题,王福元提出“以外来人来管理外来人口”的思路。 

医院一间普普通通,不到50平方的会议室,老式沙发椅米黄色的布套已经洗得发白,就是这里,已有国家四任卫生部长听取了王福元坦诚相见、毫无取媚之意的陈述呼吁。包括在宿迁“卖光”模式成为热门话题之际,王福元在部长面前慷慨陈词: 
“我就是观点不一样,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等不能卖,国家必须要紧紧抓住。那么为什么医改了,还存在那么多问题呢?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没体现出来,另外一个是民营医院很多老板第一个考虑的是自己一年挣多少钱。这是问题的根本,不是一个卖可以解决的。”

与王福元共事的10多年中,公开发生不一致的只有一次

在这位老领导与王福元共事的10多年中,公开发生不一致的只有一次。 

那就是2008.5.12汶川发生大地震之际。当时,大地震的悲惨场景,通过电视屏幕映入王福元眼里时,他焦急得坐立不安,一下子瘫倒在沙发上。他亲历过唐山大地震的抢险救灾,目睹过山崩地裂的悲惨场面。于是,他凭着在部队参加过救援的经验,立即与妻子方总商量,组建了准备随时赶赴灾区的医疗队。根据市卫生局的会议精神,復元医院赴一线抗震救灾的名额是4个。王福元说:“作为一名曾经的特种兵和卫生员,先后参与过唐山大地震的救灾和安徽伤寒疫情防治的復元老总,我当然要去!”这位老领导表示反对,一是王福元已过赴一线人员的年龄杠杠,二是那段时间他口袋里随时放着救心丸,身体并不好,三是几个医院需要他坐镇指挥。王福元很激动地说:“我是一个兵!此时不去还算个什么兵!”他连夜跑到市卫生局,主动请缨坚决请缨,市卫生局长被他的执着感染了,请示省卫生厅,特例批准了王福元的申请,让他带领医院的三名骨干医生被编入义乌市救援医疗队,成为了省卫生救援队在青川的骨干。

有几份材料记载了王福元在青川的日日夜夜——

到灾区的第一天,他被安排在了协助桥楼乡卫生院工作的岗位上。从2008年5月26日到6月12日,整整18天,王福元睡的是青溪镇小学操场上的帐篷,吃的是方便面,却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兵,就要冲在救援第一线的特殊使命。 

在进行卫生防疫时,为喷洒消毒药水,他背起了20公斤重的喷雾器,经常一背就是几个小时。一天,王福元在半山腰上发现一个姓高的11岁男孩,当得知孩子母亲在地震中被塌垮的房屋夺走了生命,父亲受了重伤正在救治时,他含泪掏出1000块钱要塞给孩子,哪知孩子怎么也不肯要。急得王福元以自己作例子劝说孩子,他也是农家子弟,7岁没了爹,小时候饭也吃不饱,并要孩子记住,背上书包,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一定会与出息的!孩子这才动情地接下了钱。

…… 

王福元和江强就驻扎在青溪小学的操场上,小学四周的房子都已倒塌,水电也不通。虽然大地震已过去半个多月,余震还是每天不止。为了避免余震所产生的危害,医疗队和当地老百姓一样,住帐篷、睡地铺。睡在低矮的帐篷里,虽然比较安全,却最怕下雨。一到下雨天,就会很糟糕,而青川这个时候偏偏雨天比晴天多。有一天深夜,天下起暴雨。王福元和江强一钻进帐篷便进入了梦乡,一天劳累,已经使他们对暴雨毫无觉察。直到厅长查岗时才发现,王福元和江强躺在水中而仍然呼呼大睡。领导看着这位民营医院的老总,心疼地说:“王总啊,你们这样会把身体搞垮的。”领导在感动中悄悄地安排其他同志给王福元、江强借来了两块门板,要求他们垫上。 

省卫生厅长抑制不住对王福元大灾大难中表现出坚定勇为的钦佩和欣赏,不止一次说:

“王福元闻知四川大地震,寝食不安以至倾己所能尽己之カ,捐款捐物之余,竟丢下偌大个私立医院,跑到四川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像一个年青战士般地奔波在灾区的乡村,说到底,他的情系在了灾区,系到了灾民的心上!” 

同样,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王福元的第一反映就是“逆行!”“伟大的逆行!”“越是艰险越向前!”他要向钟南山、李兰娟和无数奔赴武汉、湖北的白衣天使看齐! 

2019年2月16日清晨,他一起床就往外冲,小方在后面喊:“不要命了!药还没有吃!”復元医院刚接到义乌市卫健局通知,紧急征集“浙江省援鄂第五批、第六批医疗队”人员,给復元医院安排了5个医护人员名额,确定人员后,等待命令,随时出征。王福元赶到办公室当即伏案疾书,写下《请战书》,第一时间递交到市卫健局——

他在请战书中写道:我是中共党员,我是退役军人,我是防疫医生,曾经历了1975年安徽、河南的抗洪抢险、1976年唐山地震、2003年非典和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具备一定的“突发疫情”处置经验。请求领导批准我加入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抗疫第一线。 

在全院动员会上他铿锵有力地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人民战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抗疫,没有前方后方之分,更没有“公立”“民营”之别! 

我们到了党和人民又一次考验我们的时候了,在这种关键时刻,更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守初心、担使命”,坚守岗位,勇于担当。立即成立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和工作职责,立即成立发热诊疗组、疫情防控组、防控专家组、后勤保障组四个工作组,全面开展工作。”如今这份字字见心,句句见情的《请战书》已被浙江博物馆永久收藏。

面对狡猾顽固的新冠肺炎疫情,王福元带领復元医院医护人员早早进入了“战时状态”。个个奋勇,人人争先。逆行的身影中,没有年龄大小之分,有“90后”在燃烧青春,同样有他花甲之年的“壮心不已”——一名有47年党龄老党员的赤胆忠诚;一名海军特种老兵的满腔热血;一名拥有多年防疫经验的民营医院老总的敬业和情怀。大年初一,王福元更是以一名老党员、老防疫医生的身份,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三条建议——

一、从基层抓起,以村居为单位,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严格的“消杀”;二、设立“救治重症病人”的专科医院,这家医院切切不可设立在综合性的医院,要像抗击非典时的隔离医院;三、严阵以待,不要恐慌,科学防治。要有“打大仗,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和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以适应义乌这个特定国际化城市环境的需要。

王福元的三条建议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和采纳。

不拘一格用人才,我是赞成的,但完全“不拘”,是做不到的

王福元的过人之处又在于他的用人之道。他常说,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唤,我是赞成的,但完全“不拘”是做不到的。就復元医院来说,前提是你要爱医能医,在这个前提下,可以英雄不问出处。他先后有多篇文章被收录到中央党校教材库,2005年9月,被破格录取到中央党校“战略发展人才研修班”参加为期6个月的学习。他对人才非常尊重,房子无大梁不立,医院少人才不灵。实施三优先政策:专家优先,住房、待遇从优。医院扩建,住房紧张,王福元一家就搬出了他们住的别墅,把别墅让给专家住,而自己在医院边租房住。对愿意来復元的专家,无论你过去有过误会、非议、挫折,甚至不堪回首的经历,只要如今干净干事,发挥一技之长,復元就给施展的平台。党团员优先。每年医院都到医学院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予以优先。王福元说,能在学校入党入团,是这个人综合素质最好的说明,队伍建设要从入口抓起。与復元有缘分的人优先。他实行开明的人才流动“两欢”政策:要走的欢送,回来的欢迎。他说人家要走,总是有走的原因,何必强留?走了又回来,说明与復元有缘何必记往?院里有一对夫妇,一个是外科的骨干,一个是护士长,辞职去另外一个城市参于创办民营医院。医院开了欢送会,干了一年多,红着脸很不好意思开口,王福元大度地说:别不好意思开口,我们不说我来说,欢迎你们!

王福元相信意外中往往包含着缘分—— 

2008年6月6日,王福元和救援队员一起在一个叫唐家河的地方查看灾情和慰问灾民。途中,一场余震中从山上滚落的石块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只好下车将石块搬掉。但大家谁也想不到因为余震,公路顶上的山体正在悄悄松动,一场灾难即将降临。

“叔叔快跑,危——”

隐隐地,没等听到从远处传来没喊出口的“险”字,王福元他们刚跑开几十米,背后就是一声巨响,山体塌方下来的几十万方泥石流一下堆在了公路和路边的河床上。他们的车子也被压进去了。

全靠这位喊话的“救命恩人”。大家一个个都为自己庆幸地捏了把汗。事后,王福元感激地问这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工作上有什么打算,还踏进贾文雯家的门,当着省卫生厅厅长和她爸爸妈妈的面,承诺——如果愿意的话,请她一定去义乌復元医院工作,他会像父母一样关心她的。半个月后,学过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她,成了復元医院院办的一名新员工。

2021年盛夏的一个中午,已回到父母身边工作的贾文雯趁到浙江的机会,特地带着她9岁的女儿,来復元医院走访她难忘的工作之地。王总对参加暑期学习班的贾文雯老同事,又一次讲起了他与贾文雯的生死瞬间—— 

“文雯那个时候是大学刚毕业,家乡地震了就赶回家去了。那天,我们进山去的时候是好的,出来的时候石头松动了。他们站的远,我们几个在车里不清楚,结果看到几块石头掉下来搁在路上,就下去搬石头。这时听到'叔叔!快跑!’我们跑不了多少远,几万方石头砸下来,半条河和公路全没了。当时有县委委员,有他,有我,有医院的江强。我和他,这个营长也有缘份,他是带着一个营的人在那里抗震救灾,我们医疗队就在那里。”

是的,危难之中、生死之间,也许有一种上天的安排和指向。王福元把这个有缘分的营长也请到这里来了。 

“他退伍了,是自选工作,来医院负责保安工作。当时他是营长,回去就当副团长了,退伍的时候是团长了。今天文雯来,我们真高兴,我们都感谢文雯!” 

贾文雯的眼光中,流淌着对往事的怀念,对王福元、叶营长的尊敬,“我来医院那天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的,一看,很放心,这么规范的医院,这么关心人的王总,医院还送了我一束鲜花!”

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什么都可以放下的信仰!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牺牲可以是生命,在奋斗路上更多的是割舍安乐享受和追逐名利。

孔子曾与他的学生论述治国之道,学生问,最重要的治国三要素是什么?孔子说,是军队、粮食、信仰。学生问:如选择两项呢?孔子答:粮食、信仰。学生再问:如选择一项呢?孔子答:信仰。王福元说:“我是从田野里走来的农民儿子,一生只想做成一件事,就是认准了办医院,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比什么都重要、什么都可以放下的信仰!”

1972年冬季征兵,王福元是瞒着母亲冲着特种兵的向往去“偷检”的,等到母亲发现已经“木已成舟”。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敲锣打鼓的队伍快到家门口了。慈祥的母亲,顺从了儿子的选择,嘱咐儿子好好地当兵,好好地回来。在部队,王福元是人见人爱的“小王”。新兵训练结束分配的时候,连长想把他留在身边当通讯员,给了他通讯员、报务员、卫生员,“三选一”的选择,他知道跟在首长身边,等于点亮了前途。但他毫不犹豫地割舍了留在首长身边的机会,选择了卫生员,少年梦终于成真。 

1977年3月,王福元退伍,鉴于他在部队加入中共和卫生员表现,被任命为义乌县联合乡卫生院院长,一干就是12年。几乎每年春节和国庆等重要节日,他都说,“值班,我来。”面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他多少次夜不能寐,遥望天空探寻理想之路。院长的权力多大?99块9毛9。为什么差一分?100块就要卫生局批了,院长没这么大权利。当时的农村缺医少药,卫生院除了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那三件什么都没有。这怎么看病?他奔波在下辖20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之间,乡亲们亲切地喊“王医师又来了!”他奔波在乡镇和县城之间,向卫生局争取政策,来人民医院学习业务、聘请专家。尽力了、尽力了,但他还有使不完的力要使出来,却往往被那个“99块9毛9”卡住了。 

方惠兰的出现,使王福元找到了实现梦想的另一半。她年轻有活力,父辈的传承养就了她崇拜有为的芳心。她的一句“你如果敢当大家的面骑自行车带我上县城,我就嫁给你”,激发了王福元的激情。王福元猛然惊醒,敢!一个字,人生关键处需要这个字!下海去!在大风大浪中成就自己的梦想!不久,王福元谢绝了市卫生局长、乡党委书记和卫生院同事的挽留,辞去了卫生院院长、书记的公职,自我割舍“铁饭碗”,和小方一起走上了自谋职业自办医院的艰辛之路。他的后任院长拉开他的办公桌抽屉,惊呆了!是一抽屉未报销的汽车票、火车票,还有几张打印费和买医药书的发票。多年来,王福元跑上跑下,出差办事,竟没有报过差旅费,自然也没有领过一分钱的出差补贴!

尼采说:知道自己为何而活的人,足以忍受如何一种生活。

1996年春节曾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正值復元医院如火如荼建设之际,资金运转处于最紧张状态。一天筹款180万,分发给各建筑单位,让外省的民工先回家过年。已是腊月二十七的凌晨二点,王福元和夫人小方从工地一起往回走。突然,几个小流氓将车截了下来。

“要过年了,给几个钱,不给?不要走!”

王福元很直爽“这里只有3000块钱,是留给小方过年买一件皮大衣的,拿去!”总共截车的有11个人,3000块钱一下子被抢光了。就在这时一个流氓认出了王福元,他的脸色一下子变了,在王福元面前跪了下来求饶:“王总裁,我认识你的。”王福元说:“我并不认识你。”那人说,“你办医院的,那次一个安徽民工从脚手架上摔下来,你们医院赔本抢救的。你这人心很好,也很苦的。我们千不该万不该,抢你的钱!”那11个人一个个都跪了下来,将3000块钱交还。王福元说:“你们谁过年真有困难,我可以救济,但刁徒绝不轻饶!”从此,那个认识王福元的流氓洗手不干了。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王福元对这不平常的3000块钱也改变了用途,又作为职工的工资补贴,在了刀刃上。而且,直到大年三十,他才打开积蓄硬币的小盒,一枚一枚地数,总共286枚。他就用这286枚硬币,买了一点菜,和老母亲、和没买上皮大衣的夫人小方,吃上了一顿特别温馨的团圆饭。

一位同样有军旅经历,追随他创业30年的復元人,说:“王福元这人最让人佩服的,是把不可能做到的事做到了,把自己为百姓办医院的梦想变为现实,如今家大业大了,自己却不享受。他这人至今自己洗衣服,每天要洗一件衬衫,喜欢下班了回家自己烧饭,有时就煮一碗面条那么简单,他家从来不雇保姆。”

一辆最普通的桑塔纳,一个最朴实、叫“胖子”的司机,在他的“发动下”,无怨无悔穿越了15、6年的颠簸路程。“胖子”说,周围的老板都喜新换旧了,车子一换再换,贷款也要装豪华,而王总就喜欢这辆一直跟着他的桑塔纳。即使这辆车负了重伤,王总也要我送去“起死回生”。对我也是,像父亲一样关怀,有一次我贪吃,整条年糕一口吞下,一下子被噎住了,咽不下吐不出,片刻胸口堵住呼吸困难,脸也涨得由红变通黑,多亏王总胆大心细,伸手在我后背猛击一掌,噎住的年糕随即吐出,使我“起死回生”。

风雨中总和他同舟划桨,抉择时总和他砥砺前行,一起扛起创业重任的妻子方惠兰不止一次听到别人议论,这个美女嫁给了一个老头。方惠兰不但没有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反而在不同的场合,坦荡地述说他们的爱情故事,他们的志同道合,“我先生办医院是一种情怀。我追随我先生,不但是生活的追随,更是事业的追随,是办医院理念的追随,经营这个医院,我们是饱含感情的……”

浙江省委《共产党员》杂志将王福元作为封面人物推出,曾有一段介绍他在社会公益事业上的贡献,彰显了他在苛刻与慷慨之间的反差张力。

长期以来,他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2009年,復元医院作为义乌市红十字会首家捐赠单位,捐款100万元设立“復元爱心助医基金”。2017年,復元医院再次在义乌市红十字会设立2000万元冠名基金——復元医院博爱基金,专项用于助医助学。2013年以来,復元医院在浙江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设立2000多万元“助学基金”,表彰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子。医院还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社区、农村、企业等开展送温暖活动,免费进行健康宣教、急救培训等。30年,义乌復元医院共开展义诊2000多场,受益人数多达20余万人。

他以復元是一个大家庭的情怀,对待医院所有员工,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健康报》的一则重磅报道,引起了全国医疗行业的热播——

浙江义乌復元私立医院拿出1000万元为医护人员加薪。

自2021年1月份起,医院拿出每年1000万元,让全院近1000名员工分享医院改革成果和发展红利。分配取向十分鲜明,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院前急救、血透室、发热门诊等风险高、强度大的特殊岗位倾斜。

众所周知,自去年来,受疫情冲击,经济放缓,各行业经营普遍受到影响。不少企业纷纷“降薪自保”之时,復元医院何以“反其道行之”实施全员涨薪?復元医院创办人、法人代表王福元先生说:“后疫情时期,真金白银是对白衣天使们疫情期间舍生忘死的最真挚地致敬。同时,医院发展成果理应惠及员工、恩泽社会,这历来是医院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2022年,防控疫情进入了第三个年头,也是復元医院经历了2021年内外意外困难淬炼后的第二个年头。难题不少、挑战接踵,但机遇和信心更不少!王福元给作为“接棒人”培养的女儿王方建议,在特殊时期,凡是关系到人的——工资、奖金、补贴、学习建设、职称晋升以后加工资,都要第一时间加,这是第一位的,像防控疫情的补贴,政府补贴给的我们发,那也讲得过去。但是我们不管政府补不补,补多少,什么人补,我们还是要第一时间给自己的员工发。不多,200块一天,但也多,人多啊,那天250个,一天就5万了。现在总共要补近30万了。这一定要第一时间补!

王福元更注重精神上打造有德有才的復元人,每年他都要在培训班、学习班上讲述自己创业的故事,讲述自己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收获,讲解自己从医准则的理论总结《行医之道六十条》及联系实践的体会,不断输送贴地气的正能量,给年轻人热情带路;每年给救治、管理、读书、建议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奖励;每年组织专家、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赴国内外考察学习。当然他有一个不讲情面的“四个字”:考察报告!每人需交不少于3000字的考察报告。他每天写日记已坚持了五十年。有专门记载医院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思想状况的条目;有专门记载老专家老员工身体的习惯,给家庭有困难、年长的专家,第一时间送去温暖。

读过听过想过悟过他的《行医之道六十条》的人,往往像突然一道光在眼前一亮,从“医者圣也,医者必须具有父母之心”到“生命重于泰山,抢救时“救人第一,收费次之”。再到“选择了医学,就意味着选择了献身;选择了医学,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不正是王福元耿耿难眠的追求吗?

2021年盛夏,注定是復元欲穷千里行,如今更奋发的日子。建党百年,宏恢历史,不忘初心,再上征程!作为一个有47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这无限自豪的日子里,又一次来到圣地南湖,仰望那艘始终裂变着惊世巨变能量的红船,哼起了他最激情的歌:“……前进,前进,前进进!”

2022年春天,注定是一个与奥密克戎争夺生命和自由的春天。出乎意料的上海疫情,击碎了常人对疫情的一般认识,恐慌和谣言有所抬头,王福元仍然稳如大山,敏察形势,提前部署:“今天是上海,明天就可能是义乌。但不要恐慌,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人类就是在于一次次与病毒斗智斗勇中,进化和成长的。我还是六个字:'听党话,跟党走’!”他向千名员工发出一级战斗动员:走在疫情来袭前面,人人坚守岗位,随时应急出发!

果然,凌晨二点,上级要求立即组织200人医护人员去义乌重镇上溪进行核酸采样。早已有准备的復元人立即做出一级相应,超过200人的队伍上了五辆大巴,53个人一辆。采样任务比预期提前完成,王福元一个车一个车上去鼓劲,他的声音很响:“大家辛苦了,跟着我讲,'我是復元人,我是最棒的!’”顿时,激情的声音穿透了刚刚透白的清晨!当地政府送给復元人一人一小篮桑葚表示感谢,虽然桑葚值不了多少钱,但是政府和復元人心心相连,比什么都宝贵! 

在防控疫情这场“未结束的伟大战斗”中,復元医院做的是加法。王福元反反复复就一句话:“我是復元人,我是最棒的!”,用其把大家的责任和激情调动起来,常规的业务一项也不减,急诊还要强化。党团员带头,新增24小时的核酸采样作业。每天凌晨开始到上班时间,七八个小时就要做两三千人。为什么?王福元说,工厂有一批人是半夜下班半夜上班的。如没有核酸检测报告,小区不让你进,工厂不让你上班,菜市场不让你去买菜,所以必须这个点给他们做。 

春天的日子多雨,王福元当年“硬”是坚持在医院建筑与建筑之间建设的242米文化长廊就发挥独特作用了。有的人没带雨伞排队,在长廊那里就淋不到,排队累了,长廊的凳子上可以休息一下。来这里核酸检测的市民称誉:长廊核酸很人性!

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常怀利他之心,不为利己而行”,做最仁的善事,做最好的自己,王福元完成了从福元到復元的华丽升华。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联盟副主席、中国老科协卫生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老卫生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义乌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法人代表、会长,义乌市福田街道乡贤会副会长等等;全国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浙江省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义乌市医疗卫生事业突出贡献奖等等光环,他并不看得很重。当一位有志于事业的富豪,经过细致的排查和观察,决定以85亿天价收购復元系列医院时,王福元前所未有的激动和清醒,婉言谢绝了富豪的盛意!王福元当然不是固步于传统的资金、管理、服务、发展模式,他不断地倾听来自年轻人的意见和建议,尤其亲身经历了抗击非典和战胜新冠百年未遇的人类与疫情的大搏斗,他冷静地思考着许多问题。在不断变异的病毒面前,人类的健康防线和救护能力,有时是很脆弱的,有时甚至脆弱得可怕。作为一个“医者,圣也”的实践者,一点也没有可以陶醉的理由。他坚信红色信念,第一时间捕捉来自“天线”的信息,同时,也在孔学和《易经》中,汲取营养,生命在于运动,事业在于改变。自己可喝3斤白酒的畅怀,远远没有到时候,唯有接续奋斗,蜕变復元,包括从独资到共资,从隔代传承到上市共享,从单纯办医到医学养形成大復元大品牌,才是今日的王福元。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风霜雨雪,秋夏秋冬。每天早上,他都会满面笑容,迎接来上班的每一名员工,仿佛在告诉世界,昨夜的星辰已坠落,今天的復元更阳光!他攻读过与列宁关系密切的美国大亨阿曼德·哈默的传记,对哈默作为人道主义慈善家、艺术赞助人表示赞赏,但对哈默的“金钱可以购买一切东西和一切人”的断言,则予以坚韧的否定“哈默和哈默的崇拜者也许永远不会明白,医者不卖的神圣在于——永远不会把医院当作个人赚钱的工具,更不会堕落成金钱的奴隶!” 

面对物欲横流的冲击,王福元常常在绿竹庇荫、荷叶溢香的医院长廊里静想,仿佛又听见了母亲的教导,他会喃喃自语:“至今我还记得一件事:30多年前,我在筹资办医院的时候,母亲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福元啊,你小时候,咱们家里吃不饱穿不暖,乡亲们给了我们很多帮助。现在你要办医院,就办一家老百姓自己的医院,要报答乡亲们对我们的帮助!’”三十多年来,王福元对母亲的谆谆嘱托一直铭记在心,他和方总,以及他们已经开始分担重任的儿子和女儿,只争朝夕奋斗不已的最高目标里,金钱只能是次之;“为百姓办医院,为社会办事业”是他们的中国梦,他们的大人生,他们耿耿难眠的第一!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志雄赴上海福佑商厦调研慰问
义乌小商品
订单纷至沓来 上市公司春节招工稳岗生产忙
【童年记忆】从小听母亲说,会挣不如会算!
义乌老宾王市场改造计划实施了!它将变成一个...
义乌@线:再造一座小商品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