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圌山情

距镇江市区约30公里,有一座少为人知的圌山。记得那日进山前,我借到几本相关史料,查阅到“圌”字出处——当年秦皇东巡,见此山如巨龙蛰伏且鳞甲分明,山上似有瑞气升腾,认为那是王者之气,为使自家的江山稳固,遂想到一字,把“瑞”旁边的王字去掉,再用一个大方框把剩下的半边围起来,以保“王气不泄”。自此形成“圌”字,那座山名堪称独特。附着的史话,也生动鲜活。

进山之前,我先到圌山脚下的华山村,去探访古老民歌《华山畿》的源头。记得少年时,我曾在古书中,见到过这首长江两岸流传千余年的吴地民歌,让我激动不已。耐人寻味的是,民歌所叙述的那段故事,与“梁祝”中所表现的情节大致相似!


《华山畿》的故事背景,为南朝宋·少帝时期-----南徐(镇江)一学子前往云阳(丹阳),途经华山村,在借宿时,与店主女儿一见钟情。回家后思念不已,直到郁郁而死。家人按他遗嘱,用牛车载其灵柩从华山村经过。车到旅店门前,牛停步落泪。店主女儿知情后梳妆走出,悲切而唱:“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忽然棺椁顶盖大开,女子纵身跳入,棺盖复合。于是二人被合葬于华山脚下,而今在那里仍留有“神女冢”。

我踏入“江南第一村”花山村,见到的第一景,便是村口那株千年银杏。古树下的老人遥指村内,说村里人都叫神女冢为神女墩。而今,每到清明,仍有众多青年男女到神女墩前燃香烧纸,祈求婚姻美满。老人说到这里,磕磕眼袋,目视远方,神态凝重。


我站在神女冢前鞠躬致意。我感到,野花丛生的墓冢并不寂寞。尽管往事越千年,它依然以“挚爱情怀”为主题,感动万千过客。

步入圌山,雨后初晴、四周寂静,淙淙泉流,让我愉悦。追寻泉韵,大多出自山体间数不清的洞穴。与其他名山所不同的是,这些洞穴形态各异,或如龙虎、或如飞禽、或似花仙,后人索性以形态为洞名,让来往游人望之陶醉、思之多趣。我站在仙人洞前,捧着清泉,慢慢滴落在翠嫩的青草上,松风徐来,草尖上五彩晶莹的水珠纷纷溅落,似乎在用激动的泪花去滋润身边的芳草,使之更为舒展柔美。

圌山,最惹眼的古建当属山巅宝塔,此塔曾是楞严寺的报恩塔。当地人声称,此塔高得“飞鸟难上”,听来有些夸张。记得当时,我在走近塔身时,终于明白此塔“高”在何处。


这里年老的村民,大多能道出一段史迹:丹徒人陈观阳,幼年无助、家境贫寒,为取功名发奋读书、励志图强,终于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为答谢家乡父老关照之情,鼓励晚辈学业有成,将自己历年俸禄作为建塔之用,取名“报恩塔”。后人站在塔前,自然萌发出一种感受------塔的实际高度并不重要,有情怀则名高,有境界则巍峨。联想当下众多后生晚辈,又有多少人心存报恩之念?为此,我仰望宝塔,对陈尚书知恩图报之举肃然起敬。继而,我边走边想,不知何时无边丝雨随风摇曳,圌山已是如烟如梦。我听到,这座山,曾经历过烽烟四起、铁马金戈。后来被称为英雄山,源于这里抗击来犯者的史事……


唐代,圌山曾设“樵山戍”(镇海军),护卫国土,以防海上来犯者;宋代曾建圌山寨,名将韩世忠在此屯兵抗金;明代,无为州同知齐恩,在此率水军力挫倭寇;清代,圌山守军曾让入侵的英军闻风丧胆……尽管很多战役都是以失守为结局;尽管很多壮士都没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完整的忠骨;尽管这里没留下抗强敌守家园的遗迹;尽管那位与清·龚自珍同代齐名的诗人魏源,在《秦淮灯传引》一诗中留下“圌山已失京口破”的哀叹。但圌山守土抗敌故事传唱至今,挥之不去的爱国情怀,让原本很一般的山景,显的很不一般。


我认定,赏读圌山要透过峰峦,追溯史潮,浮想联翩并触景生情。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在爱人棺木前,她唱出这首千古奇诗后殉情,感动后世1600年
这就叫大山大水!太美了!
这才叫大山大水!美极了!
父爱如山#民歌#我爱我的小山村 #张映龙#爱音乐爱生活
花谢无语,染我情田
苏轼的九仙山情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