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丨云门传奇:雍熙院

唐朝年间。

二月的云门山,还在料峭轻寒中,黄灿灿的迎春花已爬满了山坡。

这一日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狭长的幽谷里,云蒸雾绕,涧清泉鸣。山麓南面一处寺门开了,走出一个侧背着黄色香袋,穿戴整齐的僧人,急匆匆朝覆斧岭方向走去,此人是拯迷寺的主持重曜。近年来,他致力于各处化缘募款,在云门山及其周边建寺设庵,一心为兴旺云门香火。

覆斧岭通往会稽城。今日一早,重曜便是去城里落实一件设庵之事。

话说会稽城有一陈姓员外,家族世代虔诚信佛。因陈员外日常乐善好施,常常接济帮衬远亲近邻,周边人都尊他为“陈善公”。员外夫妇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早已成家立业,家中唯遗小儿子伴身。

员外这个小儿子,性格安静,不喜多语,平日里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把自己关在书房,而且尤其爱阅读一些禅经佛书。员外夫妇俩私下曾玩笑相言,这孩子是前世和尚来投胎。谁知戏言成真。某日,小儿子居然跪拜在员外夫妇跟前,认真地告诉父母,自己想要出家修行。任凭双亲如何慰示劝导,小儿子心如磐石。

员外夫妇拗不过小儿子,只得遂了他心意。早几日,员外听亲戚说跟云门山的重曜和尚相熟,便托亲戚相约重曜入城相商。

员外见到重曜和尚,寒暄几句后,两人便说起了正事。陈员外相询重曜,能否为犬子在云门山上造间忏堂,并表示,建造忏堂所需不用担心,自己会承担银两的。

重曜听了陈员外的要求,当即表示,只要解决款项,造忏堂没有问题,他会亲自前去落实相关事宜。

末了,陈员外从书房唤出小儿子,在前厅拜谢了重曜。当日,还在员外家摆设素宴,让小儿子认了重曜为佛门师父。

回到云门山,重曜当即在振迷寺西面的石崖附近,选定忏堂造址。这处空地,重曜已中意多时。但见,石崖破壁,奔泉汩汩;重荫遮日,别有洞天。有诗为证:

怪石嶙峋好泉显,
仓檜婆娑云烟间。
寒竹倚涧荫四季,
怪藤萝立遮暑天。

不日后,重曜亲自监工,开工造堂。待房屋盖到屋梁,重曜与陈员外合计后,选了个黄道吉日,举行忏堂上梁仪式。当日,陈员外率全家从城里赶来相观。

一个月后,忏堂建造如期完工。重曜把它取名为“净名庵”,并按员外小儿子心愿,请进了一尊雕工考究的观音座像。

当“净名庵”的门额上挂之日,陈家小儿子正式入庵,落发为僧,跟随在师父身边。重曜也成为此庵第一任长老。而“净名庵”,便成为后来的雍熙院最初的院址。

岁月匆匆。转眼到了宋开宝五年。彼时,大乘佛教在江南如火如荼兴起。越州府衙中,有个新上任名叫钱仪的观察使,素来好佛。他来云门山游览后,见此地山色秀美,冷泉淙流,再加云门寺盛名远扬,众多来自各地的文人学士、游侠豪客,纷踏而至、络绎不绝。更有甚者,或隐居读书,或研法禅习,流连忘返。钱仪听云门寺和尚说,原有的几处寺院,经常呈香客人满为患之状。他便萌生了广寺扩院的念头。

从云门回来后,钱仪私下与几个同僚朋友茶聊时,说了自己的想法。朋友们听了纷纷附议赞同,认为此事可行。其中有一人与云门寺主持相交甚好,由他代表先去跟主持师父沟通,问问情况。

朋友见过师父,回来后告诉大家,说是云门寺以南相距一里处,有个净名庵年久失修,长老年迈力薄,然周边石崖涧水,幽然恬静,是处合适的扩寺之地。

于是,由钱仪牵头,在云门寺老禅师陪同下,拜访了净名庵长老,并婉转地表达了扩寺之意。长老说,扩寺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但要保留观音座堂,因为是开山师父一直传下来的嘱咐。钱仪点头称是。征得长老同意后,钱仪立即跟几个朋友分头落实扩寺募款之事。

有心人,事竟成。九九八十一天后,一座前有法堂,中有佛殿,后有观音殿的禅院,焕然一新地矗立在云门寺不远处。

钱仪与长老及云门寺老禅师相商后,把新禅院取名为“大乘永兴禅院”。钱仪还在禅院山门前的冷泉旁,让工匠造了一座玲珑小巧的院前桥亭。

永兴禅院落成之夜,心愿已达的钱仪,和那几个参与扩寺、志同道合的好友,坐在好泉亭里,看着大功告成的禅院,肃静在皎洁的月光下,听着山风拂松,奔涧鸣泉,不由心潮起伏,斟酒畅饮。是夜,数人无不酣醉忘归。

禅院肃肃钟晨夕,冷泉汩汩诗春秋。此后,永兴禅院与云门寺一样,香客云集、香火鼎盛,成为云门山又一处胜景。

一晃,又过了14年。这一年为雍熙三年。因“雍熙北伐”失利,北宋将士死伤无数。宋太宗赵炅为安抚军心、抚恤军属,昭告全国各地寺院,为死者做佛事,超度亡灵。同时,还为各大寺院亲赐寺名或题额匾。云门永兴禅院也得赐门额,正式改名为“雍熙院”。

从此,雍熙院成为名扬四海的云门三寺三院之一。

被誉为“范文正公”的北宋名士范仲淹曾写有《留题云门山雍熙院》一诗:

一路入襕堆,还惊禹凿开。
林无恶兽住,岩有好泉来。
云阵藏雷去,山根到海回。
莫辞登绝顶,南望即天台。

至北宋末年,陆游之祖“陆少师”,在雍熙院内隐居读书时,取范公该诗中“好泉来”之意,为院前冷泉桥亭,题写了“好泉亭”之额匾。

不知陆佃有没幻想过这一幕:很多年以后,他的孙寻觅着祖先的脚印,徜徉于雍熙院与桥亭间,写下了传世之作—《雍熙寺与僧夜话》:

高名每惯习凿齿,巨眼适逢支道林.
共话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
现前钟鼓何曾隐,匝地毫光不用寻,
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千年树常有,百岁人难逢:观音禅院金池长老为何能活270岁?
黑熊精偷了唐僧袈裟,为何观音还收他做守山大神,他真实身份是啥
【原创】鲁智深在五台山,学会了什么?
《鲁智深》解密:花和尚鲁智深的辈分为何能与他师父相同
黑熊精是谁?
师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