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收时节
1
    每年一到芒种,我就跃跃欲试,像铆足劲儿准备做点什么,心里绷着根儿弦。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坐在桌前写字,亦或是挥舞着锅铲炒菜,总能莫名其妙地闻到空气中小麦成熟的味道。那种在烈日暴晒下,麦芒根根必现,麦粒滚滚饱满,等待收割的景象,充斥着我的视觉和嗅觉,无声地召唤着我。
2
    我对那种味道太熟悉了,心中的热望不停升腾。那是万亩麦浪在风中波涛起伏,席卷着黄土的气息。那是母亲送饭时车筐里熟悉的饭菜味道。那是大街里滚开的油锅里炸油条的异香……我还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那是田野里无数昆虫奏响的音符,那是空中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布谷鸟鸣叫,那是无数村人在霍霍磨镰刀的声音,那是赶车人挥舞鞭子时马蹄哒哒叩地的声音,那是新镰割新麦的刷刷声……而这所有的气息,所有的声音,所有的忙碌,都在芒种时节呼唤着我,时时处处释放出麦收的讯息。
3
    嚓、嚓、嚓,爹坐在木头板凳上,粗糙的大手紧压镰刀,刀刃与砂轮奋力摩擦,砂轮发涩时,我蹲在边上,从脸盆里撩水,爹只管磨刀,嚓、嚓、嚓......太阳毒辣辣的,爹豆大的汗珠滚落,滴在刀刃上,很快消失不见。刀磨的差不多时,爹会翻过刀刃,用大拇指轻轻擦拭,对着阳光照。有时,爹用牙咬住下嘴唇,反复擦拭,嘴里发出啧啧赞叹。地上放着几把已经磨好的镰刀,有弯弯新式的,也有直把“七”型的,每一把,都在阳光下闪着锐利的光芒。
4
    牲口早早喂好草料,甘草里拌了麸皮,饮水里加了盐疙瘩。爹用木头棍子在水桶里不停搅拌,牲口来不及等盐化完,一口气喝得精光。盐疙瘩在铁桶底上“格朗格朗”响。看牲口意犹未尽,爹又加了半桶水,眼看着牲口的肚子像气吹一样鼓起来。
5
    芒种过后,爹每天后晌都去田里转转,揪一把麦穗,揉揉吹吹,一仰脖倒进嘴里,慢慢咀嚼着。而后,深沉地向远处扫视一眼茫茫的麦田,拍拍手,走出地头。眼看着左邻右舍的小麦都开始收割,露出大片白花花的麦茬,爹还是说欠火候。我知道,爹希望麦浆再瓷实点,麦仁再硬邦点,麦粒再饱满点。
6
    从麦苗一扎高时,一眼就能看出我家麦地与众不同。别人家的麦苗绿中透黄,而爹种植的禾苗永远是墨绿色,那种绿发青,发油。不仅颜色不一样,同样间距,我家的麦苗看起来总显密实。出节拔穗时,更加茛实。每逢人夸麦子好,爹都咧着嘴笑,不说话。
7
   “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在我很小时候的记忆中,爹就带领我们养猪垫圈,一层麦秸,一层土,一层水。猪窝里干巴,猪身上干净,猪圈里沤肥。这天然的土家肥料,一车车拉到地里,一叉叉散进田里。和着全家人的汗水,滋养着我家五亩地。当然,比起大多人家用的化肥,我们付出了更多辛苦。由于底肥足,同样麦种同时种植,我家麦子总要比别人家晚熟几天。
8
    每年,母亲总沉不住气,生怕来场狂风暴雨,击倒欲要丰收的庄稼。天天追着父亲,要趁早下手,收回来就放心了。我知道父亲也害怕老天爷耍脾气,但他一个人硬撑着,直到小麦彻底成熟那一刻才允许开镰。
9
    收麦时,家里饭菜油水见长,母亲还会换几斤油条,买捆啤酒、香槟,慰劳全家的辛苦。早上天蒙蒙亮,父亲就带我们到了地头。全家人一字排开,弯腰扥腿,挥舞着镰刀割麦。之所以早起,一是天不会太热,二是趁着潮气,麦穗不容易断,丢撇少。刷啦、刷啦、刷啦,每一镰刀下去,大把麦子割下来。那声音,比高山流水都悦耳。我们穿着长袖衣裤,仍不能避免被麦芒划破手腕、脸颊,被麦茬扎破脚踝、小腿。割完的麦子被捆起来,摆放成整齐的一排,静静地躺在田里 
10
    打麦比收麦更辛苦,一家四五口人,一个萝卜一个坑。爹把我举到打场机口,我坐在高高的机头,不停往里塞麦子。爹和娘最累,他们把麦个儿递上来,姐姐站在下面掏麦秸、垛麦秸。飞速运转的打场机随时会把麦秸中的坷垃、石子弹出来,打在脸上,活生生地疼。
    全家围绕一台打场机不停运转,从清早到后晌,五亩地的小麦,垛得像山丘一样,靠着我们的双手腾挪转移,最后变成一大堆麦粒,一堆高高的麦秸垛。累得实在支撑不住时,放一放歇,嗓子里干的冒火,咳嗽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轮流喝点水,准备再干活。不敢坐,不敢靠,因为一坐一靠,头一沾麦秸垛,就会睡着。手心亮晶晶的,满是磨出的水泡,又疼又痒。
11
    麦收时节,最开心的时候,是小麦都扛上房顶晾晒的时候,颗粒归仓呀!家家户户,满房都是麦子。摊开,晾晒。我们光着脚,把麦子蹚出一道又一道沟壑,便于通风晒干。太阳把房顶晒的滚烫,脚丫子不敢沾地,空气中飘着烤焦的味道。那时候,我们从来不怕晒黑,肤色和小麦的颜色一样健康。
    娘用新麦换西瓜、甜瓜,用新麦挤麦仁,用新麦磨出来的面粉擀面,面条又细又长,筋道又有嚼头,用新麦蒸出来的馒头又白又喧......
12
    我们从小跟着爹种庄稼,我家的地从大窑(那块地附近有村里的砖窑,那块地被村人叫大窑)分到大方(村里最大一块麦田,四四方方,俗称“大方”),从大方分到村东(村子东面)。我也从孩童长成少年。每一块土地都有我们挥洒的汗水和辛劳,松软的泥土中蕴含着无数的生机和力量。如果我们的脚印能在土地中呈现,那大大小小、重重叠叠的脚印,该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图腾。
13
    后来,我们离开家乡,上学上班,结婚生子。但每年麦收季节,我们一定会及时往家赶,争着与父母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随着联合收割机的普及使用,我们不再亲手割麦子,但装袋、运输、晾晒也是力气活。每次收完小麦回来,浑身酸疼一礼拜。力气是经年累月的劳动锻炼出来的,而我们在城里生活久了,体力劳动的能力却越来越欠缺。
14
     2013年夏天,我最后一次收小麦。

    那年,父亲走了。父亲永远的离开我们,离开他耕耘了一辈子的土地。麦田现在别人种植养护。

    可是,每年芒种后,我都会疯狂地思念我家的麦田。在梦里,我跑着割麦子,收麦子、打麦子,那种扎挠的感觉如此清晰,如此真实。我明明知道是做梦,就是不愿醒来。我怕,醒来后,夜半的月光照清我的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扬华┃麦收麦收
当代作家‖【麦收季节】◆高烨
我的中考与麦收 || 墨江涛
那一年的秋天,我们在割粮食、打场!我经历过,我转了!
六月,又到麦香时节||孟祥玲
当红作家代表作全国巡展 | 刘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