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帝退全款”,一场骗局?

易简财经


真相并不重要,掌握话语权才是王道。



-

世界杯落幕了

法国赢了,华帝输了


7月16日凌晨,法国队时隔二十年再次捧起大力神杯。另一家中国家电企业,华帝股份凭借“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的营销活动,也再次登上了热搜榜。


有好事者着急计算,华帝股份需要兑付出去好几千万,不禁唏嘘,“这下亏大了”。

6月到7月,随着法国队小组一路从32强晋级16强、8强、4强,杀入决赛,到最终夺得冠军,“法国队夺冠,华帝要赔多少钱”这个话题就没消停过。


甚至在前段时间,华帝在北京的经销商跑路这事,也让华帝股份的股价足足下跌了3个跌停板的跌幅,从世界杯开赛前的20块钱,到7月19日,股价只有13块,市值损失超过50亿人民币。


你说,这叫搞的神马事啊!(请自行脑补京腔)


这还没结束,昨日(7月19日)中午,又一条消息横空出世: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一个公告,内容:


华帝公司推出了“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的营销活动,现法国队已经夺冠,但据消费者反映和媒体报道,华帝公司未能依约定兑现承诺。现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开征集有关“法国队夺冠,华帝退全款”活动引发的投诉。


昨晚(19日)拥有近6000万粉丝的《人民日报》微博,不仅转发了中消协的公告,还特别加粗的标题。【注意!中消协公开征集华帝“法国队夺冠退全款”活动引发的投诉】



各种媒体号、财经号,纷纷跟进转发,“套路、忽悠”成为亮点



晚间的央视财经频道也独家报道了此事,并指出“希望华帝履行承诺,切实做好退款工作。诚信,才是营销的完美注脚”。



华帝,央视喊你“诚信一点”!


-

华帝是骗子吗?


其实,有不少理性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华帝之前承诺的“退全款”,并非是现金,而是相应平台的购物卡,而且有明确的申请时间。对于线下门店“退全款”也有明确的细则。



那么,华帝所谓的“退全款”不退现金,只退购物卡的行为,是否合理呢?


微博上最多的留言就是类似这个网(gang)友(jing):“这明显是套路,按照我们正常的理解,退款就应该是直接退现金,而不是购物卡。”


其实,通常企业的优惠都不会是百分之百的现金,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财税制度规定了,企业的每一分营销费用开支都需要有发票。如果是支付现金给个人,无从获取发票,采用平台购物卡的形式,是效率和实用的平衡。


对于消费者而言,不论是退现金还是退购物卡,都能获得相应的实惠。华帝在活动开始时已经说清楚“退全款”是“退购物卡”,如果消费者在参与活动时能够知悉关于全款退购物卡的情况,并且不会产生认知错误,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消费者没有仔细研读条款,主观臆断“退全款”就是“退现金”,甚至错过了退款申请时间而投诉,那责任到底在谁呢?


购买了华帝“夺冠套餐”只有7000人,这七千人里的大多数,是有阅读过条款,应该事先知道就是退卡的。


编制了新闻的记者、积极参与讨论、转发某协会和央视财经“敦促”的网友,有多少人买了华帝夺冠套餐享受“退全款”?研读过“退全款”的条款?


今晚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和太太有小小的讨论。太太就是始终知道是退购物卡,她就感到特别意外,“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本来就是说退购物卡啊”。


-

投诉,其实可以避免的,只要……


这事呢,对于华帝和经销商门店的销售人员,其实本可以避免的,只要做好预期管理。例如,在海报上以较为醒目的字眼表达或“退全款=退购物卡”,或者以二维码形式提供篇幅较长的规则说明。


现实中,银行理财经理也会遇到客户投诉或抱怨,例如“你们的理财产品收益低,比隔壁银行收益低少0.5%”,“我在你们这里卖的基金,才1个月就亏了10%,太气人了”,“在你们银行买的保险,有急用,只能拿回不到一半”等等。


理财经理该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


对于“隔壁比你们收益高”,有很多种解决方案,最常见到的一种就是,向总分行哭诉“我行产品收益低,没有竞争力”,建议提高理财产品收益。


我们作为在银行业从业超过十年的老司机,不仅卖过理财产品,还研发过理财产品,我们深知承受同等风险的理财产品,如果A产品比B产品高出0.5%的收益,简直是有如海底捞月,不可能做到。


客户口中的隔壁收益更高,有可能那边是个非保本产品,甚至就是融资信托(不要以为多数客户都知道自己买的什么,好像说了什么不该说的)。


也有可能,两边都是同一个风评的产品,两家银行的评级体系有所不同。你推荐的产品是PR2,产品投向是AAA评级债券,隔壁银行理财经理推荐的产品评级也是PR2,投向却是股票配资收益权。这样的两个产品,预期收益当然不一样。


这些,可能就“藏”在少则十几页,多则几十页的产品合同里,需要像读华帝退全款规则一样。


甚至还有一种最简单的原因,隔壁是城商行社,你是国有大行。他们资金紧张,渴求资金,愿意承受更高的成本向客户支付高收益。


还有基金。


是的,这只基金确实亏了10%,客户说的没错。那,这只基金业绩基准或者跟踪的指数,是在近期亏了15%?还是5%?


如果是亏了15%,可以认为是“市场的原因”;如果亏了5%,那么可以认为是“基金经理的原因”。


毕竟,投资于股市的基金,收益要看市场。公募基金是长期投资,相对收益才是衡量基金业绩的主要指标,而不是绝对收益。


如果客户抱着买基金能赚钱的想法买股票型基金,而理财经理没有做好客户的预期管理,最终伤害的客户和理财经理的关系,伤害的是理财经理。


客户总要为亏损找出原因嘛,不是理财经理的错,就是理财经理的错嘛。就是你,你推荐我买基金的。


说点其他的。


回想2011年,经过08年大熊市和09年下半年开始的熊市。笔者那时在支行做理财经理,那个时候理财产品收益低,基金收益不差,而且灵活性好一些,我就想跟客户推荐货币基金。


那个时候没有XX宝啊。


十分艰难,很多客户一听是基金,就摇头“之前买的基金还没回本,怎不买不买”;只要产品名里有基金,坚决不买。


业绩压力大啊,没办法,自己琢磨了一套话术:


“XX女士,你知道世界上有一种不炒股的基金吗?其实啊,基金有好几种,08年熊市里让大多数亏钱的基金,其实都是炒股的基金。有一种基金,就不炒股,收益很稳定……这收益怎么来的啊,主要是和银行做高息存款,也叫协议存款。协议存款你知道吧,就是……你看,这种基金就收益稳拿的吧……我怎么会骗你呢,不会拿炒股的基金,说是做协议存款的基金卖给你的……要不先买两万试试?”


卖货币基金都要琢磨客户心理、研究话术的时代,经历过吗?


关 于 本 文


  • 请WX搜索“易简财经(ID:ejfinance)”关注我们

作者:多玩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财师不能说的10个秘密
在银行买了款5%的理财,几十万块打了水漂?
怎样挑选合适的理财顾问
年底投资注意:又一款“银行理财”亏钱了
那些年我们讲过的理财故事
不看亏大了! 理财经理不会告诉你的7个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