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窑之谜 || 简单
userphoto

2022.08.28 河南

关注

柴窑之谜 

◎简 单 

历史是一面模糊的镜子,它只会照见胜利者的笑容。

公元959年,当意气风发的柴荣势如破竹般地攻入幽州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了三十多天的光景,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在不久的未来,会有一个叫赵匡胤的人,如此雷同地抄袭先帝郭威的剧情,上演“黄袍加身”,正所谓江山更代,社稷转瞬化为一场空,而由他一手缔造出的柴窑,也伴随着符皇后惊慌的脚步声,消逝于历史的长河……

(周世宗柴荣)

何为柴窑

给柴窑定义,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窑口,会如此牵人魂魄的。有人说,柴窑只是个传说,但古籍中记录它的地方却很多。最早记载柴窑应该是北宋的大文豪欧阳修,其《归田集》有云:“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希(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欧阳修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他离后周灭亡仅有47年,应该说,他对柴窑的描述最具有权威性了。欧阳修见没见过柴窑,《归田集》中并没有记载,但那个时代的人,肯定有见过柴窑的,即便他道听途说,也离柴窑的本貌相差不远。

如果说汝窑始烧于宋哲宗的元祐年(公元1086年),它比照和追捧的就是柴窑的话,那么,汝窑的身上肯定有柴窑的特点。靖康之难后,宋朝偏居南方一隅,“汝窑尚不可多得”,柴窑更是少之又少了。而到了元代,在官方体系内,汉文化是一片蛮荒,何谈会有柴窑之记载?直至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出现。

《格古要论》是一本博雅好古之书,所谓的“真赝好坏之解,皆能分析纤微,又谙悉历史典故,一切流源本末,莫不厘然。”说白了,是一本文物鉴定的宝典。《格古要论》有云:“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此书与《归田集》不同之处,是首次提出“柴窑出北地”和“(柴窑)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的新说法。而明代书画家张应文在他所著的《清秘藏》中,直接道出了柴窑的特征:“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此必亲见,故论之如是其真。余向见残器一片,制为绦环者。色光则同,但差厚耳”。

在这里,柴窑的特征已经跃然纸上,即“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自此以后,这12个字,几乎成了柴窑美学和鉴别的共同标准。

柴窑的釉色为何以青为美?一方面中国最早出现的瓷是青瓷,青瓷有很长的烧造历史,从技术上说比较完善,而更重要的是礼制所限。《周礼》有云:“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柴荣当上皇帝后,祭祀用的礼器几乎全部改为瓷器,这也凸显了柴窑的基本特征,釉青而足黄土,所谓“苍壁礼天,黄琮礼地”。

至于“明如镜”指的是釉质,汝窑仿柴窑而成,汝窑何以烧成?盖因为清凉寺一带山上的玛瑙石,若无玛瑙石粉加入,汝窑何以青如天而又似玉石放着莹莹之光?

而柴窑的“薄如纸”,我想不用多说,翻翻柴荣的家史,你就知道为何了。柴荣生于河北邢台,白瓷的产地,且在从军之前,一直做茶叶和瓷器生意,“薄如纸”无非定窑之胎形,正所谓“唯恐风吹去,更愁日炙逝”是也。

窑口之谜

《格古要论》成书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首提了“柴窑出北地”,几十年之后,大约在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王佐重新修订了该书,成为了后来的《新增格古要论》。在这本书里,王佐直接增添成了“柴窑出北地河南郑州。”

王佐字功载,号竹斋,江西吉永人,是当时的刑部知事,就是在刑部上班的底层办事员。王佐的学识虽然不及曹昭,但也算博学多才。他增补的一些内容诸如墨迹、古碑法帖,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王佐何以要在“柴窑出北地”之后又添上“河南郑州”呢?

这还要从曹昭为何写《格古要论》说起,自宋代以来,对于古物的收藏,已蔚然成风,到了明代更是方兴未艾,古物有真伪,交易时须辨别,鉴定也就逐渐成为一种必要。在此时期,出现了大量鉴别工具书,诸如《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等,《格古要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得以问世的。

曹昭为上海松江人,身在南方,他知柴窑出河南,而当时的中央政府设在南京,故有“北地”一词,北地在这里就是一个方位词,类似于北方,等到了王佐重新修订了该书时,明政府已经搬到了北京,再说北地,似乎指代不明了,于是,就有了具体的地址“河南郑州”。

王佐这么说,并非信口雌黄,从他补增墨迹、古碑法帖等就能看出是相当严谨的。也许,柴窑窑口在哪里,在当时并不是个秘密,曹昭没考证,不愿说,而王佐考证了,也就说出了,至于在郑州哪里,尚需要进一步考证。

其实,柴荣与郑州有着很深的渊源,不仅仅因为他葬在新郑郭店(离郑州15公里),更重要是他早年从事茶货生意时,经常游走于开封、郑州和南阳。柴荣弟兄五人,他当上皇帝后,长兄柴穆封地为管城(郑州),次兄柴茂封地西华县(驻马店),四弟柴华封地新安(洛阳唐王城),五弟柴贵封地为新密(郐王府月台村),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墓所在地恰恰位于四兄弟的封地之间,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吗?

如果不是一种巧合,那么,柴窑大致应该在离郭店不远的某一个地方,而从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新密月台的唐宋古窑遗址有点疑似。这个古窑群落遗址地处柴窑村,虽然在此处并没有挖出类似柴窑特点的窑器,但地点与柴贵的封地基本相符。柴贵在家族内部,一直是负责烧造瓷器的。另外,新密的物产非常丰富,不但出瓷土,还出密玉。密玉在历史被称为“河南翠”,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石英,而所谓“柴窑,周武德年间宝库火,玻璃、玛瑙、诸金石,烧结一处,因令作釉”,指的不就是釉色的物料吗?

当然,中牟的柴窑村也是一个比较疑似的地方,柴荣登基后,曾命宰相魏仁甫烧造礼器,想比窑口不会离开封太远,中牟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中牟柴窑村一窑口曾挖出一些带有影青瓷特点的残片,与柴窑的特点也很接近。

当然,这些都是推测,如果再宽泛一点讲,还有几个窑口,也可以纳入“疑似”的范畴,那就是鲁山段店窑和郏县黄道窑。鲁山段店窑被称之为“汝之母,钧之源”,它兴盛于中唐时,该窑口不但出土了大量的花瓷,还有大量的类似汝窑的瓷片,而郏县黄道窑出土的银釉瓷,也很符合柴窑的特征,而这些窑口到底是不是柴窑,都有待于进一步地去考证。

(后周世宗陵,残碑)

金戈铁马,烽火狼烟,历史是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而黄沙掩不住的,只能是时间这支笔,在这支笔下,符皇后一脸泪水地望着北方,江山犹在,人事已非……而柴宗训(后周末代皇帝)无故暴亡的消息,更让她心灰意冷。道门本清净,孤灯伴余生,幽幽筑水,只有河里的浮萍才知她这个未亡人的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柴窑在河南郑州!
“对辩”马未都耿宝昌:从语言学与史学角度,佐证柴窑出河南郑州
柴窑的历史性误会:多少美丽的传说最终不过是一场误会一场梦
也谈柴窑研究已误入歧途
唐明‖『释文』郑州柴窑-管瓷-小考
片柴值千金 神秘莫测的“瓷皇”柴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