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易》不易,难在何处?

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可谓首屈一指,享誉古今中外。

《易经》也因其独特的魅力,

一直吸引着古今无数爱好者趋之若鹜,

甘愿奉献终生精力去投身于研究之中,

从而成就了无数圣贤。

对于现在一般人而言,

大家都觉得这本经典文字太过艰涩,

加之还有一大堆玄妙的八卦符号,

因此感觉非常难学,

甚至望而生畏,驻足不敢往前。

《易经》何以如此难学?

个人觉得,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易经》之难,在于文字。

因为《易经》产生的年代太过久远,

其文字也古奥难明,

读来尚且诘屈聱牙,遑论理解?

因为,语言文字贵在实用性和时效性,

而《易经》中的汉文字和使用语境,

仍保留着两千多年前的时态,

今人要想弄明白其中含义,

其难就可想而知了。

即便是两汉之后的古人,

对《易经》文字的理解,

许多也是很有问题的。

比如说,经文中的“攸”字,

绝大部分古人都作“所”来理解,

对吗?未必!

缘于近代史上的白话文运动,

现代大部分人对于文言文都比较陌生,

尤其是句读,也就是如何断句。

而断句不同,

对于《易经》经文的理解,

就会产生许多歧义。

比如,坤卦中“先迷后得主利”一句,

是“先迷后得,主利”,

还是“先迷后得主,利”?

想必有很大一部分读者,

都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前者,

对吗?错!

因为,坤卦六爻皆阴,

阴以阳为主,故阴不能自主,

必须跟随阳主而动。

初未得阳,无主则迷;

后得阳主,自然为利。

可见,断句不同,

理解也会大相径庭,

有时甚至南辕北辙。

其次,《易经》之难,

在于《易》之思维不同寻常。

圣人在《周易》中阐述的许多概念,

其实质与后来古今学者所理解的,

可能也大不相同,

甚至是“毫厘之差,千里之谬”。

比如,《系辞》云“《易》有太极”。

那么,什么是太极呢?

想必大多数人的脑海里,

马上都会浮现出[☯️的图形。

对吗?错!

因为这幅图中,

有阴阳两仪,

已经分出阴阳,

而太极呢?

不是两极,而是单极!

是圆中一个点

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

而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这种“太极图”,

其实是宋儒搞出来的东西,

之后几乎所有的《易》学著作,

都把它列在书前,奉为圭臬。

其实,他们也搞错了概念!

今天呢,更是将错就错,以讹传讹了。

第三,《易经》之所以难学,

更大一部分原因在于,

自两汉之后至今,

绝大部分对于《易经》的注释,

或多或少都有问题。

自以为是,不懂装懂,

自欺欺人,误人子弟,

古今概莫如是,而今日犹甚。

三国之时,王弼扫象,

主张“得意忘象,得意忘言”,

注解以义理著称。

自唐初孔颖达奉旨编纂《周易正义》,

选取王弼注解为底本,

之后王注风行天下,

成为国家标准。

其实,王弼注《易》中的问题,

犹且不在少数,

而后世裱糊匠式的注解,

就更是令人贻笑大方了。

诚如老子所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对于《易经》研究种种乱象,

古人也早有定论:

“毁经经存,注经经亡。”

秦始皇焚书坑儒,

因为《易》为卜筮之书,

而躲过了秦火;

而后世历代诸儒,

一知半解,望文生义,

以己之见注解《易经》,

遂使神圣《易》道湮没于世俗浅见之中。

因此,古时研究《易经》尤重师承,

其道如同丹道,

“不遇明师莫强猜”,

枉用功夫废时日。

到了近、现代,

学术界有不少学者都声称,

《易经》不应包含孔子之《十翼》,

只能包含卦爻辞。

这种理解对吗?

同样也是很成问题的。

因为,通行本的《周易》,

是经过孔子整理的,

经和传实际上都是出自孔子之手,

两者密不可分。

如果非要强分,

那就去找竹简《易》去,

看的懂吗?

通行本《周易》,

《经》是本体,《传》如羽翼,

两者已然浑然一体。

试想,把鸟的羽毛全部拔掉,

那鸟还能飞翔吗?

比如,通行本《易经》开篇乾坤两卦,

原来的卦名都不是这样的:

在帛书《易》中,

乾卦称键,坤卦称川。

你要强分经、传的话,

原来卦名、卦爻辞都不同,

以通行本如何能够强分彼此?

另外,作为华夏第一经,

《易经》这部经中,

内容囊括天道、地道和人道,

涵盖象数理占,

以卜筮之形式

而载自然造化、天人性命之道。

当年即便是智慧如孔子这般的圣人,

青年时期都看不清《易经》的真面目。

而今,又过去了两千多年,

蒙在《易经》上的迷雾不但没有揭开,

反而又蒙上了更多神秘面纱。

《易经》之难学,可想而知了!

当年,本人在开始学《易》时,

也是走了许多弯路,

浪费了大量的时日。

本以为研读现代《易》学名家著作,

可以直入《易经》智慧殿堂,

结果买了一大堆书,

都是“以己昏昏,欲使人昭昭”,

大失所望。

于是,又看古人著作,

最后发现又是大海捞针,

费时费力。

不得已,只能返回到秦汉时期,

索性以《易传》、《尔雅》、《说文》为凭据,

自己重新梳理《易经》,

这才寻得正路。

于是始信古人之论:

“书不读秦汉以后,道当求三代之前”,

诚为至理名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六: 解读易经( )讼卦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学习易经解卦,要先了解以下基本名词,才会事半功倍
《易经》浅导——给儿子女儿及老妈说易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谁?
易经真的有那么难吗?
如何观察研究《易经》,是比较正确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