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意专一处是丹田,丹联天地会三才

            伟城转向兴隆道:“兴隆,你静坐的姿态有点松懈了,主要在命门这,没有拉紧,坐着坐着就往前倾了。比对一下自己和敏和静坐的状态,看到有什么不同吗?”

            兴隆点头说:“是的,你刚才一点我这里,我也就觉得了,重新调整过后,觉得后面的大筋张开了,舒服许多!观察到敏和,她很松很自在的状态,胯也很松。我则比较紧。你刚才说敏和聚着丹坐的……这个丹究竟是什么呢?一直以来我都搞不大懂……不知怎样练……”

            小珠回想一下敏和静坐的状态,说:“我还没有这种聚着丹坐的感觉,所以还看不出什么是聚丹。我看敏和师姐的坐姿,直观感受是舒服舒气自然,周身均匀放松,但精神集中。我的静坐还在要求自己保持体、形不变,心意一时在百会,一时在命门,不能集中一处……即是散乱。”

            伟城:“保持身形不变、不动是悟丹的必经过程,不动是过身关,是丹聚的前提,但是强求不动,其实也是动,要明白为什么不动,何谓不动。”

            小明道:“我记得蒲师兄说过,所谓不动,一是指思想或大脑始终联系着丹田这定点而悬浮,不受重力、拙力僵力等等的影响,不管身体或动势如何变化,此丹田定点永远处于前后左右上下之结点。二是凡所有动,皆为丹出丹入,丹收丹发,即都是丹之生发。三是,身体或招势的动静,都要与天地融合在一起,即丹是身体与天地万物联系的平衡点。有此三,即静中触动动犹静,方为不动。”

            小珠:“不动了之后,丹如何练?理论上大家都听过讲过,但身知上,却迟迟出不来。是哪里出现问题?是方法不清晰?是忽略了什么?还是缺乏了什么?”

            敏和:“我个人见解:丹非实有,也没有固定处所的,是意念集中到达之处的起用。”

            兴隆:“丹的收、放是指什么呢?是指丹的中心不变,变化在:小而无内,大而无外吗?”

            小明:“丹,非有实物,只是一个意念,姑且在身体中轴或丹田中想象有一个定点(前后左右上下),我们身体肢体的动静均是它的起始与终结,心念线由它而发,由它而收,它好像一个不动之中心,亦能化解因动作产生的力量而归于平衡状态,无大小之分,只是一个心态的宁静安舒。不要问为什么,只做如此意念或观想而巳!”

            兴隆:“如果以丹田已定为前提,丹的收放是否指:开放时,丹像一个充气的气球,充满到个人意想到的边际。收合时,收到腹中的一点,可以这样理解吗?”

             小明:“别再兔上加角!”

            敏和:“妄上加妄,对丹的理解有偏差了。知见不正确,说其他也白说,越说越远了。小明是方便大家理解用这种比喻的。说食不饱,要在打拳、推手时用心体会。”

            小明:“丹只是一种生命状态在身心中的充盈,它是定静的,就像电脑电视的显示屏一样,放什么古装戏或现代剧都不变。身体动作是意识的外显,是水与波的关系。”

            说话正热烈,时已晚,相约下次再聚集静坐,几人离开青青茶室,各自回家。

            返家路上,兴隆有感说:“这样集体静坐,有一个氛围气场,人容易坚持。又有师兄及时提醒自己哪里不对或没做到,及时调整状态,我马上感觉到一些以前没有的气感……这样我静坐就有些意思了,有点明白静坐找什么了。”

            小珠看他喜悦的神色,笑说:“静坐能找到状态是不容易,一点不能心急浮躁有功利心想练到些什么……”

            心里则自与自语:身体的具体感觉对于他很重要,有感觉就知道怎样练了,这感觉便相当于他的拐杖了。拐杖再怎么好用,但如师父师叔所言,色空不异,则连感觉也是虚幻的,不能执着的……这话说出来,会撞到腰眼上,还是各有所向算了吧……

            第二天,小珠将昨晚茶室静坐及后来的讨论向蒲谷子转述,蒲谷子也发来他的心得感受,与静坐后的讨论相应:

           “有一次师父在南安与众师兄们聊天,突然师父问我:老蒲,你练了多年太极拳,最迷茫的是什么?你觉得怎样练太极拳最好?当时我呆住了,脑里乱转不知如何回答师父的提问,最后我回答不知道。”

           “师父笑着对我说,不要被太极拳负累自己,不要被色身困住自己,要放下色身,太极拳是用灵魂来练的,这样才能轻松享受太极拳的过程,你明白吗?我老实回答师父说我还不明白,但我会认真思考它。”

           “之后,我回顾自己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反思自己为什么多年一直没有进步?我的模仿能力不错,师父的南安教拳,我旁边负责录像。后来我是跟着录像学会整套拳的,师父许多的太极理念对于我是震撼颠覆性的,打破了我许多既往观念,让我对太极拳有了新的认识和向往。”

            “我认同并接受师父的理念,自以为按照师父所指的方向练了一段时间后,自以为很松了,但一与人玩推手,便周身妄动僵硬,全身都是一股抗劲顶力。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领悟太极拳的虚空是什么,一直在身体上自己折磨自己。”

           “我明白了师父为什么要对我说上面的问题,也明白了拜师后师父对我说的:老蒲!如果你能明白不乱动不妄动,明白不动之动,你就能进步了。”

          “为了真正明白什么是不动,我决心彻底改变自己,停止身体练拳三年,只在心里练拳,领悟不动之动。”

           “之后几年,我参加南城师兄们组织的太极拳活动,都只是旁观,常眯着眼假装打盹,只用心去看去听去观摩师父及师兄们的演练。”

           “十年前,刚向师父学拳,师父就已反复提出,练拳练收不练放,收什么呢?凝神聚意于丹田,丹出丹入,丹收丹放。太极拳有阴阳,既然练收,就存在放。但这个收是神意气之收,丹于体内联接天地之上下左右前后。因为有了收之意,行拳之中动作只是自然舒展到心意之无极圈壁,体现十一字诀的外相。由腕点控制展指突掌,没有力量外泄,没有僵紧之感。此为收与放的矛盾,松与紧的对立统一。”

           “师父又说练升不练降,繁体字之升字,是向着太阳飞之义。人张开眼所见之物分两类,动物植物为活物,生机勃勃,如太阳温暖万物,此为生为升之意;石头房屋,为没有活力之物,皆为沉为降,冰冷无情。丹与天地百会相合为一体即天地之轴,为我升之源。丹或小或大,随心意变化皆不离天地之轴。只有升才有活动的空间。回想在推手中总有丢顶僵死之象,皆是自我失去升之意,或者是自己不自觉地降沉了,不能轻灵圆活,更无法静松均空。此为浮沉升降之矛盾。”

           “师父又说丹是悬浮的十方虚空的,这个丹是神意气虚构的中定点,是身心一体的中心,似有似无,全凭用功日久才可体验到。我的体会是体感天地作用于我身中的重力感,然后于丹田中反观天地百会的联接关系。”

           “身心不乱动妄动,才能粗浅做到收与升两意,待全身心与天地融为一体,才有升与浮之真实感知。这样,才真能利用天地之势能在丹田中转化为我之动能,被我化为身与手的运转能量。如果没有丹意,就想轻想松想圆想活,那只不过是头脑的主观意识而已,不是真的轻松了,只是假装出来的,经受不起推手检验。”

          “丹为何物?非物也,只是一个意也念也信也,上接天下接地,联通阴阳,凝聚我志,不离于身,坚定在心。日久则身心中一口真气存内,于我身处处在,此为武者内练一口气也,内养一口气也,此气扶持我身,屹立不倒,打不散,骂不去。自我坚定不移,泰山压顶不弯腰,富贵不能移,立地顶天,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人的精气神合一也。”

          “丹在拳中为拳意,地为阴,天为阳,人在其中,脚得地阴之静之实,所以需有升腾之意。头得天之阳之虚,须有临渊履冰之意,这是静为动之君,动为静之用。天地一体而生人为三才,丹处其中统合天地阴阳于人身,才能形成制阴制阳之势,让人体于天地之中动中求静,静中触动,故我之行拳,得拳意矣,行拳则非动非静,非阴非阳,非虚非实也。此方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此为吾师所传之拳意也,妙哉!太极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经方320首(精华)
一个妙方,补益气精,振奋肝阳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五一)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阳中有阴
二陈丸的11种妙用,痰湿体质的人赶紧看看!
人体养生食物地图,让你全面补充营养
黄帝内经原文章节与译文【105-<灵枢5-6>】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