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站高一尺悬金鸡,虚离半分会丹球

             终是好奇克服了恐惧,小珠一步迈上长石。

             站在长石上随意地走走跳跳,不难。但是打拳……来往在仅二十五厘米宽的石面上,拳式只能往左右两端行进,一不小心就踏空。什么倒撵猴、单脚支撑分手分脚、转身蹬脚、金鸡独立、退步跨虎等平衡、转体拳势,想起就心惊惊的。

             心惊,在于站高一尺看高一线而产生的虚离感。平时习以为常的平整大地,现在近在咫尺却不可即。

             心惊,还在于每一落脚点要准确,点到即到,不能多半步少半步,稍偏移便失衡或落空。

             场地还是那个场地,拳还是那个拳,重心脚还是那个重心脚,却因悬空有迥乎不同的感觉。

             小珠站在石上稍作适应,尽量以粘天粘地太极球的心量充盈自己,安静下来,发动起势、手挥琵琶、揽雀尾……

             一动接一动,每出脚上步或退行、弓坐靠旋时,脚下的危动感始终伴随,总是感觉有一股能将自己随时拽下来的力量。

             百会不敢稍离天百会,拉紧中轴,拉紧五弓,求得上下一体,身手脚整体联动,减轻脚下的紧张。

             弓坐步虚实分明,保持弓坐步的转换过程中承重点流畅转换,充分平衡后才进行下一动,才能与这股失重力量抗衡以保存稳定。

             拳势需浩然宽广,脚下却方寸狭窄,这宽广与狭窄的强对比,让小珠感受到拳有从未有的沉重。

            被“掉下来”的潜意识笼罩着,心神稍一摇摆便觉破防。专注和紧张之下,膝盖也因尽力稳定重心而微微抖动起来。

            “在莫是湖边坡地上,因云雾掩眼,周围的苍茫让我以心中的太极球为参照物去打拳,并因在斜坡上步而感丹粘实脚涌泉,实脚涌泉粘丹这上下双向的联系。”小珠默忖着。

            “但这里,虽然身处熟悉的场地,却不能借以稳定打拳,借心中的太极球也不行!登高一级而让人虚离无系的感觉……要把手中杯子打破,把脚踏实地的感觉打破,要重新调整适应。”

            “'一定要从肢体里跳脱出来!一定要从耳目里跳脱出来!灵魂带我打!’这是当时在莫是湖边打拳的起念。现在,从肢体跳脱出来的平衡与体重,因为离地一尺的失衡不定感,不由自主便落在承重脚上,特别是单脚承重时……”

             兴隆已打完拳在一旁刷了一会儿手机,抬头见小珠还在长石上提手起脚地比划,招她下来:“小心掉下来把脚崴了!走吧回去了!再打就傻了!”

              小珠正全神贯注,闻言心头一松,呵呵一笑,脚下一软顿时跳下石来,笑回兴隆:“你也上来试试?平衡木上的太极拳,好紧张,很好玩的!”

             兴隆满不在乎:“我才没有你那么傻!走吧,到点回去了!”

             两人收拾好,说着笑着离开了场地。

             但长石上的虚离飘摇感,留给小珠一个印象,让她不时回味长石上的拳态。

             忆记起多年前,与蒲谷子、仁乐同游越云山,蒲谷子被小珠问到什么是虚?他一指路边半人高的石栏杆说:“这栏杆外面是看不到底的山谷,将你放在这栏杆上站着不许动!你就知道什么是虚了!”

             不需要到越云山上,只在平地站高一尺,就能感觉到自己很重,很重,脚下发软。一个倒撵猴,虚脚重到提不起来,说好的轻灵圆活呢?

             人等于肉体加灵魂。如果承重脚不承重,那百多斤体重放到哪里去?灵魂能负重吗?

             改变打拳的环境,在长石上打拳,即时检验出自己多在身平衡的阶段,还未能及心平衡的妙如。脚下的踏实感,是横亘在当下的一道坎。

             不能靠承重脚支撑,不能靠膝关节稳定,不能靠身体的“核心力量”去平衡!不管外观多好看多稳定,只要是用了身用了脚用了手,那便不是太极态。至于是不是用身平衡,自己心里是知道的。

             长石上打拳,打破了一个假象,小珠心里叹道:“原来在莫是湖边能打到那飘飘的感觉,还是因脚踏着实地,是大地之承托给予我安全感!之前所谓的轻,原来是大地承负了我的重!是大地的作品,而非我!我虽口说悬浮,更多还是靠脚靠地的支撑,我还未真感受到飘浮的滋味。”

             第二天晨练后,小珠再踱步到长石前,静思片刻。昨日第一次在上面打拳的感觉和后来脑海中冲涮的思想,如潮涌至,小珠再度登上长石。

            “地还是那个地,拳还是那个拳,却因悬空一尺而让人心有畏惧畏难,如何才能在尺方之地打拳也能轻松自在,如履平地呢?”小珠心里自问。

            “蒲师叔说过,不管修炼的什么,练的都只能是心力,是从虚无中生出的能力或功能,不是什么力量或劲力或能量……我就是心力不够呀!心虚呀!光顾着外平衡,我心中体内是空洞无觉的,没有充盈的感觉!外实内空,我自己已没有平衡的状态了。”

           “我在这上面打拳,本想领会丹联五点的感觉,看来还是着急了!先领会心身对环境的适应和包容,放下对抗或征服的心念!”

            “那么这长石和我周围的所有,都是我的一部分,唔……我是这长石和周围所有的一部分!不去考虑怎样打一拳一式,或什么平衡,长石是主我是影子,任一动作都能上下观照到长石,长石的投影能透遍我全身!试试如何?”小珠心里有了目标,便安了几分。

             将主客体调换,拳感即有变化。每一动与长石上下观照,每一生发如在石上长出来似的……

             小珠觉得自己如一株在石上长出的小草,随风而动。

            “自己在长石的投影之下,石变大了,我则渺小了,原感狭窄的石面则感宽阔了,落脚点轻松便到,不用那么慌张,也不用那么强为。”

           “记得初学拳时强哥要求我在行人道边的路牙子上打倒撵猴,当时就是在心中'看’到身后的落脚点,后脚即落在这点毫不偏差,心体一致……”小珠回忆这曾经有的感觉。

            “我在石上,石在我心,起落进退间,心看到石,脚即看到石,心体石相融……”

            “何止看到、观照长石!师父说过,打太极拳要看到整个太极球。长石也在太极球中呀!”

            “跳出脚下,心看到上下左右前后十方的宽广的太极球,全身所有肌肤毛发关节也即看到太极球,心体球相融!”

             小珠思绪如流水,随感知汩汩而来。

             石面的狭长,令精神高度集中,每一步落脚轻虚如触须,探明虚实而动,心到脚到。打开身体,梢尖充分延展拉紧,融入太极球……

             小珠将关注点从身轴、脚下、头领这些实体的要求,转向球空间的饱满平衡上。从处理身体重心保持平衡转念出来,小珠每一动只在太极球中观照自己在干什么,长石也在观照着小珠在做什么!

             借助这长石的特殊地形,意念点清晰地集中于天百会,天百会悬挂起全身,返照长石,直落地会阴。

             天地轴上下两端,在当下这比较极端的状态下,不需要刻意关注便自然拉紧。天百会的运动轨迹与重力线、长石一线重合,全身所有都在参与这个旋动中时刻拉紧饱满不变的球动状态,太极球有了体感出来的形状。

             这太极球的整体旋动感觉,因脚下虚离而完整和充实了。

             这个感觉,让小珠想起轩源说他的一个很重要的体悟,就是要将脚底虚化掉。

             当时因小珠打拳过于注重弓坐步,实脚意识太强,轩源就说过:“我多年前的开悟,就是涉及到这个实脚的问题。当我对松的理解,不仅是肢体、大小关节松,不仅是心要放下无挂碍的松,更深层次的松是融入当下,适应环境的松!那么打拳时我便身心融入球里打。”

            “但是打拳过程中,觉得自己头顶和四周有球体的感觉,但到地面就停止了。要知道地上面一半,地下面还有一半。下半球怎样感悟出来呢?脚怎样才能真正松开呢?那就一定要勘破这个地表!”

            “怎么勘破?我就是用心去观照,用光去充满!我在这个球的中心,是悬浮的,是与宇宙虚空相连一体的,是充盈饱满无缺陷凹凸的!”

             ……

             不经意地,小珠与轩源的这番感悟,在长石这里再遇。

             小珠有感而叹:太极球是自心一念,但难在身如心影,影从此念,难在身心从此念而有真感有明觉。当感觉到身心融入太极球,以太极球的旋动带动自己打拳,那天地真是很大,很自由!也由此球态感觉,知道当初轩源多番劝导自己不执着于轴,不执着于法的由来缘故!

             小珠一下子似明白了许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太极拳要做好这个事情~以弧求圆
什么是“立身中正”?怎样才能“节节贯穿”?
mikeliu1999  : 小白学秦拳
武医日记——欲练太极先练八段?细说八段锦!
太极不走步,脚下没功夫(上)
摸风踩云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