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的俄罗斯痕迹

阅读提示:随着中俄关系进一步深化,上海与俄罗斯的故事,必然写出比前代美好的篇章。

一部上海话对白的电影《爱情神话》,带火了“巨富长”地带。从2022年元旦到春节假期,来此打卡摄影、留影的人一直不断。“小红书”里随便翻翻,就能见到不少此地影像。

所谓“巨富长”,亦即上海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一带。附近襄阳南路、新乐路口的东正教堂建筑,以及汾阳路、岳阳路和桃江路街心的普希金铜像,是不少上海人比较熟悉的俄罗斯元素。而仔细点数,就会发现,上海的俄罗斯元素远不止这些。

从中世纪走到如今,从沙俄时代走向苏联时代,再到如今的俄罗斯联邦,都在上海留下了一些痕迹……

沙俄的惨淡经营

1843年上海开埠。起初,自然是在鸦片战争中战胜大清的英国人在上海滩各种巧取豪夺,各种经营。之后,则是法国人。英法两国相继在上海搞出英租界、法租界。之后,美国人来了,搞出美租界,并于1863年与英租界合并成公共租界。作为帝国主义中的后来者,日本人没有在上海滩捞到租界,却也逐步聚集虹口一带,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范围。但沙俄并没有在上海搞出一个租界。沙俄当时将在沪投资机构、领事馆等都设立在公共租界。其中比较著名的建筑,则是1902年在外滩竣工的俄华道胜银行大楼。

俄华道胜银行本是1886年沙俄、法国、清廷合股组成的公司,总部设在圣彼得堡。在上海,其最初的办事机构在位于外滩的法兰西银行内。1899年,华俄道胜银行购入外滩地皮,请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项茂记营造厂施工,建成外观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复古建筑的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华俄道胜银行开办的目的,就沙皇俄国来说,本是通过募集法国资金,希图与清廷签订各种铁路营建合同,以操控中国的铁路建设。可随着俄国革命之后,沙俄倒台,哪怕一度将总部搬迁到巴黎,华俄道胜银行惨淡经营了几年后,也难逃关门了事。华俄道胜银行大楼于1928年成了蒋介石当局的中央银行所在地。直到上海解放以后,这幢大楼回到中国人民手中,先后成为民主党派集中办公场所、航天系统办公场所,直到20世纪90年代,通过资产置换,上海外汇交易中心进驻此楼,成为改革开放后首家进入外滩的金融机构。

1914年7月落成于外白渡桥北侧的俄国驻沪总领事馆,与华俄道胜银行类似,都是请德国人设计,设计师是汉斯·艾米尔·里埃勃。由周瑞记营造厂施工建造。这栋四层加一个阁楼的建筑,总体风格看不出太多俄罗斯风格,倒是融合了德国本土风格和巴洛克风格。1917年1月,沙俄驻沪总领事馆搬迁于此,可到了当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沙皇就倒台了。苏联时期,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这栋建筑经历过几次开馆、闭馆。《新民周刊》记者在上海地方志办公室查阅到,“1935年11月6日,为纪念十月革命,领馆举办招待会邀请宋庆龄、茅盾、鲁迅、许广平、史沫特莱等出席。招待会上还放映了电影《夏伯阳》”。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30日,苏联第一个在上海设立新的总领事馆,苏联的国旗曾飘扬在这座建筑的楼顶上。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苏联驻沪总领事馆闭馆。1986年,苏联驻沪总领事馆在此重开。1991年,苏联解体,此地成为俄罗斯联邦驻沪总领事馆。

总体来说,沙俄在上海的经营,堪称惨淡。19世纪中期,其领事馆设址圆明园路,其后,之所以要在外白渡桥北侧建新馆,无非两点考虑。一方面,当时各国使馆开始在北外滩聚集,沙俄也来凑个热闹;另一方面,随着清廷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日本加强了在华侵略的力度,沙俄为了与之相争,在远东扩大影响,而开始更多涉足上海,需要更大的领事机构。

白俄闯荡上海滩

随着俄国革命的胜利,沙俄的对华侵略行径无以施展,但其遗老遗少以及追随者,人称“白俄”,却更多涌入中国。这些“白俄”,与如今的白俄罗斯共和国是两个概念。他们主要是1917年至20世纪20年代初离开俄国者,大多对苏维埃政权持反对态度。

在离开俄国的上百万白俄中,来到上海的人数并不算多,最多的时期也不过2万人左右。但这些人给上海留下的印记,却比沙俄时代多得多。单以饮食方面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甚至改革开放之后一段时间,国内许多地方的朋友到上海人家做客,特别是春节期间到访,会发现主人家上一道色拉。有的人家还推介称,这是自家年夜饭上的一道必做菜。当时市面上没有成品的色拉酱出售,那色拉酱是主人家用蛋黄调出来的。至今,《新民周刊》记者仍见到一些上海人家用蛋黄调制“老法色拉酱”的。用“老法色拉酱”拌以煮熟的剥了皮切成方块的土豆、同样切成方块的红肠,再以胡萝卜丁和豌豆做点缀——这道菜,据称就是白俄带到上海的。白俄带给上海餐桌的除了色拉,还有另外两道菜——炸猪排和罗宋汤。

所谓“罗宋汤”之“罗宋”,其实就是Russia(俄罗斯)的上海话音译罢了。除了罗宋汤之外,还有罗宋面包。张爱玲曾写道中山公园附近老大昌的罗宋面包:“特别小些,半球型,上面略有酥皮,下面底上嵌着一半半寸宽的十字托子,这十字大概面和得较硬,里面搀了点乳酪,微咸,与不大甜的面包同吃,微妙可口。”

吃食以外,还有罗宋帽。后来,雷锋叔叔的形象传遍全国的时候,人们将他戴的那顶55式冬常服军帽昵称为“雷锋帽”。其实,解放军55式冬常服的军帽确实源于苏联的一种护耳冬帽。类似帽子早在白俄来到上海期间,就已经于市面上出现,人称——罗宋帽。提及罗宋帽——如今位于南京西路878号的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公司,早年也与白俄有关。所谓“西比利亚”,无非“西伯利亚”的另一种音译。在第一西比利亚皮货公司的网页上,仍如此介绍——“创办于20年代,是由中国人创建,俄罗斯人经营管理的皮货专业公司”。

当然,能够经营皮货公司,已是白俄在上海滩立足已稳时候的情况了。在俄国十月革命刚成功之际,那些白俄在上海初来乍到,绝大多数沦为难民。上海市民称之为“罗宋瘪三”。白俄群体在上海迎来转机的时刻,是在1925年。当年5月30日,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的斗争,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镇压。上海内外棉第七厂日本资本家在5月15日枪杀了工人顾正红,并伤工人十余人。再之后,英国巡捕向群众开枪。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英国人想起了乘坐沙俄海军舰艇偷渡登陆上海蛰伏许久的白俄军官格列博夫。由格列博夫招募老乡,筹组出一支白俄武装。这支武装不仅获得租界当局的资助。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其也对白俄加以利用。由此,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白俄在上海形成了自身的社区。1931年,格列博夫竟然募资10万银元,在当时的皋兰依路(今皋兰路)租地,建造了一座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以纪念已故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这座教堂的建筑设计,由在上海的俄侨亚历山大·亚龙担当。比之此前沙俄时代在上海建造的华俄道胜银行、俄国驻沪总领事馆等建筑来,圣尼古拉斯教堂有着强烈的俄罗斯风味。特别是教堂的葱花形穹顶,以及大堂的大理石碑等等,都很富有俄罗斯特色。

比之圣尼古拉斯教堂来,位于如今襄阳南路、新乐路口的东正教堂,系1936年落成。据近年在上海探访老城厢有所收获的俄罗斯学者张霞(katya knyazeva)称,新乐路东正教堂几乎就是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的微缩版。“当年,每当东正教复活节那一天,两座教堂油灯长明,兰心大戏院的俄国合唱团还会演唱拿手的宗教歌曲,总能吸引各国看客。”张霞称,“与此同时,俄国人也开始在上海建设自己的新家。亚历山大·亚伦在1922年修建了'琳达露台’——位于如今的淮海中路833弄内,里面住的几乎全是俄国人,弄内13号甚至有一个社区小教堂。”

1937年2月10日,旅居上海的俄国侨民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在如今的桃江路、岳阳路、汾阳路街心造了一座普希金像。

1941年,日军进驻租界,一些英美国籍者被投入集中营,反倒是当时已经是无国籍者的白俄,绝大多数没有进入集中营。据张霞考证,这些人大多以卖花生或者摊中国式煎饼为生。1944年11月,普希金像被拆除。抗战胜利后,俄国侨民和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于1947年2月28日在原址重建普希金铜像,该像由苏联雕塑家马尼泽尔创作——这似乎预示着白俄在上海终将成为历史,未来与上海结缘的将是苏联。此后,普希金雕像又经历过坎坷。如今人们所见的普希金像,为1987年重建。

随着抗战胜利,一些美军来到上海,在上海从事娱乐业的一些白俄找到了一些营生。然而,对他们来说,好景不长,随着中国内战的爆发,这些白俄最终不得不离开上海滩——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于1947年乘坐苏联轮船回到了故国,其余人则流向西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诸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市三女中等等超过100幢单体建筑,都出自1918年至1947年间一个人的设计。这位著名建筑师就是拉斯洛·邬达克。邬达克本人尽管不是白俄,却也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白俄流落上海有关。1893年,邬达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班斯卡·比斯特里察,此地如今属于斯洛伐克。邬达克21岁毕业于匈牙利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今为布达佩斯理工大学)建筑系,1914年作为炮兵军官加入了奥匈帝国的军队。两年后,他当选为匈牙利皇家建筑学会会员,却不幸被沙俄军队抓获,送到西伯利亚的战俘营。沙俄被推翻后,邬达克走出战俘营,流落上海滩,成就一生传奇。

从援建到多种交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苏联对中国的援建项目多达156个,但这些项目几乎没有在上海进行,大多设置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北,以及华东的安徽、江西等省份。当时,苏联对上海主要的支援,体现在苏联空军的秘密援助上。

1949年6月,随着上海战役的失败,败亡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派出海军拦截进出上海港的外籍商船。此后,蒋介石还直接从当时还掌控于手的沿海岛屿上派出飞机,到上海上空进行轰炸。截至1950年的3月28日,蒋空军总共对上海市区进行了多达20次的空袭,投下炸弹326枚,摧毁房屋2530间,造成2304人伤亡。除了对居民区轰炸之外,1950年2月6日,蒋空军从舟山机场起飞的B-25、B-24M等各型飞机17架,轰炸上海市区最重要的杨树浦电力公司、闸北水电公司、南市华商电力公司等。其中杨树浦电力公司的厂房被炸塌,一半以上的电力设施被毁,而这家电力企业负担着当时上海逾80%的电力供应,一时间市区大面积停电,居民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

怎么办?除了时任上海市长陈毅组织军民进行反轰炸斗争的各种准备以外,苏联从当时最精锐的第106歼击航空师抽调精干力量,由空军中将帕维尔·巴季茨基中将率领,组成一支3000人的混成航空兵集团赴上海,并携带当时最新锐的39架米格-15喷气歼击机、40架拉-11活塞式歼击机、25架伊尔-10攻击机,以及10部先进警戒搜索雷达和各型探照灯与通信设备等,分批次抵达上海防空前线。出于保密需要,所有苏联官兵都换上了解放军50式军服,并配发中方制作的证件,所有军机都换上了解放军的八一标志。

由于有了苏联空军的保护,加之上海公安机关将蒋介石安插在上海的特务系统破获殆尽,再加上人民解放军解放舟山,上海上空的蒋军威胁终于被排除。

中苏友好大厦自然有苏联专家帮助设计施工。此后,中苏关系确实经历了波折。在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上海与列宁格勒(现称圣彼得堡)率先于1988年结为友好城市。

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与上海的交往,则越来越多元化。譬如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起步阶段,足球名帅徐根宝在上海草创“东方足球俱乐部”期间就赴俄学习考察,并引进了俄罗斯球员萨沙、高佳、瓦洛佳等。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些球员到上海后随徐根宝加盟上海申花队,帮助球队取得了甲A联赛好成绩。

在文化领域,位于西藏北路的上海梅尔尼科夫美术馆馆藏精品虽然还不怎么为上海市民所熟知,但不少上海人知道芭蕾演员谭元元1992年在巴黎参加第五届国际芭蕾舞比赛时,俄罗斯芭蕾大师乌兰诺娃给她打了满分。如今,上海戏剧学院与莫斯科国立舞蹈学院有深入交流。

在经济领域,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上海已有多年历史。2021年2月,俄罗斯诺瓦泰克与上海申能签署为期15年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协议。2021年12月3日,在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虹桥海外贸易中心,俄中商务中心(俄罗斯)上海代表处举行揭牌仪式,同时举行了俄中企业商务交流对接会。

随着中俄关系进一步深化,上海与俄罗斯的故事,必然写出比前代美好的篇章。(主笔 姜浩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俄罗斯人愿意和俄罗斯合并吗? | 循迹晓讲
俄乌同源同种,如今为何兵戎相见?乌克兰曾经是俄罗斯一部分
霍尔瓦特大街探秘
为什么上海没有俄租界?汉口却有俄租界?
一楼一故事 | 俄罗斯领事馆(附浸入式故事音频)
罗宋阿大:旧上海租界时代的白俄侨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