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寒咳嗽和寒包火型感冒的调理

    天气渐冷,经常咳嗽的朋友逐渐增多,许多人在网上咨询如何调理。可是,这是个复杂问题,一句半句根本说不清楚,误诊几率很大。所以,无忧借着笨拙的文字,把咳嗽症状及诊断用药等简单写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对于很多人来说,咳嗽就是肺的事儿。如果这次用这个药管用,下次一旦咳嗽,还会继续用这个。如果好几次都管用,说明这是好药。如果不管用,就只能再换其他的药了。其实,从中医来说,咳嗽是有好几种证型的,譬如,有虚劳引起的咳嗽、外感引起的咳嗽,还有内伤引起的咳嗽,等等。还可以根据症状加以细分,甲乙丙丁,反正叉开两只手是不够数的。所以有人说,一个医者,能把感冒、咳嗽治好治明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还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就是在咳嗽寒症阶段,如果治疗不当,则会导致寒热错杂证,就是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出现寒证与热证,寒热交错,有的上下寒热错杂,有的表里寒热错杂,阴阳不平衡,表里不贯通,其症状主要是口渴不饮,气上冲心,胸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呕吐等。这些是比较棘手的状态,诊治起来十分复杂。经常看到有的患者,到处买止咳药来吃,却毫无效果,结果咳嗽得更厉害,甚至连肚皮都咳得痛了。

    如果出现这种症状,该怎么办呢?

    其一,风寒咳嗽是寒咳,要先学会识别,分辨其症状:(1)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2)头痛,周身酸痛,食欲减退,舌苔薄白。(3)咽痒。(4)发病较快,咳嗽较急。

    其二,如何调理?

    (1)注意保暖,远离寒凉瓜果,饮料,如西瓜、梨、香蕉、猕猴桃等。还要忌食酸味、涩味食物,如食醋、泡菜,以及山楂、乌梅、酸枣等果品;宜吃些温性食品,如生姜、葱白、豆豉等。

    (2)麻香姜末炒鸡蛋:将一小勺香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一个鸡蛋,炒匀。风寒咳嗽及体虚咳嗽时,每晚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3)喝紫苏粥: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

    其三,风寒咳嗽的中医特色调理。

    (1)热敷大椎穴。大椎穴的位置在颈部下方有一个突起骨头的地方,骨头下方就是大椎穴,大椎穴也可以用温水热敷。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用热敷,可以达到散寒的作用,对风寒咳嗽有一定的帮助。

    (2)敷背止咳。将热水袋用薄毛巾包好,敷于背部,可以调理风寒咳嗽。寒邪引起的咳嗽,多指肺部积郁了寒气,此时用热水袋敷背,热气会通过背部传送到呼吸道、气管、肺等部位。这些部位受热后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便可增强驱走寒气的功能,加速代谢循环,对缓解和治疗风寒咳嗽有一定帮助。如果是肺热引起的咳嗽,肺部本来就聚集热气,再用热敷就会加重病情。因此在使用热敷时,一定要弄清病因。每次敷背,大约半小时左右,也可根据病情轻重,适当延长或缩短热敷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总是固定热敷一个地方,可前后左右来回移动热水袋,这样散热的范围更广。

    (3)拔罐。在穴天突、肺俞、大椎穴拔罐,可调理治疗风寒咳嗽。

    (4)用艾叶水泡脚。艾叶是一种常见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功效,用艾叶水泡脚,可以去除体内的寒气,对调理风寒导致的感冒咳嗽,效果较好。

    其四,在专业中医指导下选择传统中药治疗。

    (1)通宣理肺丸。这个中成药的方子,是由宣肺散寒平喘止咳的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和理气化痰的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再加清利咽喉的桔梗汤(桔梗、甘草)组成,并加了苏叶以配合麻黄宣肺散寒,加了前胡配合杏仁宣降肺气而止咳喘,加枳壳降气以助二陈汤理脾胃而化痰。加黄芩很好,很适合现代人的体质。虽然表寒,但往往容易内脏有热,黄芩可清肺胃之热。与三拗汤配合清肺热,与二陈汤配合清胃中痰热。

    (2)小青龙颗粒。这个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子小青龙汤,主要针对咳嗽如下症状,如咳白痰、少泡沫、痰量多、清稀如水,胸口胃脘部不适,加上感冒未愈,多少有些鼻塞,流水样鼻涕。最痛苦的是躺下睡觉时,偏向左边,左边鼻孔堵;偏向右边,右边鼻孔堵,这种情况中医里叫“水饮”。

    (3)止咳宁嗽胶囊。这个来自清代医者程国彭《医学心悟》中的名方——止嗽散合上防风,麻黄,杏仁,加强了祛寒的力度。

    在风寒咳嗽的治疗中,如果掌握了咳嗽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状态和阶段处理,一般能够很快使咳嗽痊愈。治疗咳嗽,不可一概而论,需对症用药,才能功效显着。但是,很多朋友对中医不够了解,一遇到咳嗽,就去药店买止咳药物。风寒犯肺,本来是寒邪来了,应该用温热的方法温暖身体,却去药店错误地买来了川贝枇杷止咳露等凉性药物,然后把寒邪闭在里面,则容易久治不愈,缠绵许久。

【话说“寒包火”型感冒】

    最近写了两篇辨证识别感冒的文章,很多聪明的读者朋友就开始学着给自己诊断了,读者张女士近日正好患了感冒,便拿着报纸对照,岂料越对照越奇怪:无忧老师说的寒症与热症,我身上都有啊,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我们先看一下张女士的症状:持续高烧38度以上,近日已经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嘴里口气大,大便干,嗓子疼,两天前不小心淋雨,受了风寒,开始头疼,鼻塞,流清鼻涕,怕冷。吃了几次三黄片和感冒通,大便下来了,烧得却更厉害了。正好从报纸上看到了我的那篇文章,两口子一字一句读了几遍,似懂非懂,又不会把脉,折腾半天,也没整明白:咱这到底是寒呢还是热呢?

    且听无忧辨析一下:张女士嗓子疼,大便干重,口气重,就想当然地以为是火,可是又怕冷,流清鼻涕,鼻塞,出现了一系列寒的症状。一开始,她吃三黄片泻火,其结果呢有点糟心,既没有祛除束缚体表的寒邪,又没有宣泄出体内的热火,体内体外,双向夹击,导致出现持续高烧。遇到这种情况,她和家人当然就不晓得咋办了,相信有不少朋友遇到如此奇怪的现象,也会不知所措。因为,你根本无法辨证出,这到底是风寒呢还是风热呢?——无忧告诉你吧,其实这种情形,既不是寒,也不是热,民间把这种现象叫做“寒包火”,中医叫做“外寒里热证”。顾名思义,就是寒在外,热在内,外寒包住了内火。张女士的症状,是典型的“寒包火”型感冒。

    那么,“寒包火”型感冒是怎么来的呢?所谓“外寒”,即人体外面包着的“寒”,是指人体遭受了来自外界的风寒,导致寒在体表作祟,出现各类不适症状,这跟风寒感冒时一样。所谓“内火”,指人体本身的内热,称为“火热内生”,指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常见症状为胸中烦热、午后潮热、五心发热、口苦、溲赤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如下情形:

    (1)孩子饮食过于肥甘厚腻,运化不调,导致积食,产生内热,再遇到点风寒,即有热象,也有寒象,即有里证,也有表证,形成表寒里热的感冒。

    (2)孩子衣服穿得过厚,出汗后毛孔开放,一旦感受风寒,风寒束表,内热无法从肌表外泄,就好像一件寒衣把内火包得紧紧的,感冒发生后,不仅会有上呼吸道症状,还会出现高烧不退等情况。

    (3)还有的人在生活与工作中,十分不顺,或者为了家人的工作,孩子的学业,着急上火,焦虑躁动,内外夹攻,再遇到寒邪,就是外寒遭遇内火,这就给了“寒包火”型感冒降临的最好机遇,患病也就毫不奇怪了。

    (4)有的人在寒天猛吃热性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榛子、栗子、咖啡等,一肚子火热,同时呢冬季家里室内温度较高,外出时穿得很厚,也不喜欢运动,经常宅在家里,或出门会友小聚,坐而论道,这就为内热的形成带来契机。这类人一旦受寒,就容易“里边热、外面凉”,形成“寒包火”。此外,男士们大量喝酒、吸烟,猛吃肥腻肉类等高热量食物,更容易使体内蕴热,促成外寒内热,从而导致出现“寒包火”。

(5)风寒感冒阶段治疗不及时,入里化热,寒在外,热在内,外寒包住内火,导致内火外寒阶段。

    那么,一旦遭遇“寒包火”,如何调理呢?

    首先,在外寒里热症状出现初期,可能仅仅是流鼻涕,吐痰,甚至,鼻涕和痰都没有来得及变黄,还没有出现咽喉红肿、发烧等严重的感冒症状,只是外寒刚向里入侵,引起了咳嗽、流鼻涕、吐痰等,这种情形说明,其病位还不算深,病症还不算重,可以用食疗来调理。具体方法是:香菜根茎四颗;白萝卜半斤,姜两片,水开后再煮15分钟。这是一次的量,一天两次到三次。香菜和生姜都是辛温解表的中药,可以散寒解表,解决体表的寒;白萝卜性凉,入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就是生津止渴,解决里热。

    一般来说,“寒包火”型感冒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冬春季节交换之时,气血回藏进入身体内里了,人们胃口好,消化能力强,大家纷纷在这个时候进补,老百姓所说的“贴秋膘”,也是利用机会大量进食,以强壮身体。需要注意的是,“贴秋膘”也有隐患,就是身体内里的机能强了,卫外的机能就弱了,所以人在此时很容易感冒。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北方人得感冒,虽然多因受寒引起,可是单纯的寒凉性感冒很少,以“寒包火”型感冒最为常见。 

    我们可以从生活常识出发,来辨识一下“寒包火”的由来。“寒”,就是受凉了,没及时增加衣服;“火”,就是因为吃得太好,保温条件太好。原本身体里就藏着一团“火”,一旦遭遇自然界一阵阵“寒”,双方里应外合,交织纠结,人就该闹病了,“寒包火”自然就光临您的“玉体”了。所以,现在治疗感冒的中药,一定要凉热并重,表里双解的。

   中医治疗“寒包火”,一般是先透寒邪,然后清内热,用清热解毒类方药将热化解掉。比如张仲景的经典方子麻杏石甘汤,很多中成药都含有麻黄、苦杏仁、石膏和甘草,简称“麻杏石甘”。麻黄解表散寒,疏解外邪;生石膏清在里之热邪;杏仁润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虽然此方是两千年前的古人所制,

    天气渐冷,经常咳嗽的朋友逐渐增多,许多人在网上咨询如何调理。可是,这是个复杂问题,一句半句根本说不清楚,误诊几率很大。所以,无忧借着笨拙的文字,把咳嗽症状及诊断用药等简单写出来,仅供大家参考。

    对于很多人来说,咳嗽就是肺的事儿。如果这次用这个药管用,下次一旦咳嗽,还会继续用这个。如果好几次都管用,说明这是好药。如果不管用,就只能再换其他的药了。其实,从中医来说,咳嗽是有好几种证型的,譬如,有虚劳引起的咳嗽、外感引起的咳嗽,还有内伤引起的咳嗽,等等。还可以根据症状加以细分,甲乙丙丁,反正叉开两只手是不够数的。所以有人说,一个医者,能把感冒、咳嗽治好治明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还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就是在咳嗽寒症阶段,如果治疗不当,则会导致寒热错杂证,就是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同时出现寒证与热证,寒热交错,有的上下寒热错杂,有的表里寒热错杂,阴阳不平衡,表里不贯通,其症状主要是口渴不饮,气上冲心,胸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呕吐等。这些是比较棘手的状态,诊治起来十分复杂。经常看到有的患者,到处买止咳药来吃,却毫无效果,结果咳嗽得更厉害,甚至连肚皮都咳得痛了。

    如果出现这种症状,该怎么办呢?

    其一,风寒咳嗽是寒咳,要先学会识别,分辨其症状:(1)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2)头痛,周身酸痛,食欲减退,舌苔薄白。(3)咽痒。(4)发病较快,咳嗽较急。

    其二,如何调理?

    (1)注意保暖,远离寒凉瓜果,饮料,如西瓜、梨、香蕉、猕猴桃等。还要忌食酸味、涩味食物,如食醋、泡菜,以及山楂、乌梅、酸枣等果品;宜吃些温性食品,如生姜、葱白、豆豉等。

    (2)麻香姜末炒鸡蛋:将一小勺香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一个鸡蛋,炒匀。风寒咳嗽及体虚咳嗽时,每晚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3)喝紫苏粥: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

    其三,风寒咳嗽的中医特色调理。

    (1)热敷大椎穴。大椎穴的位置在颈部下方有一个突起骨头的地方,骨头下方就是大椎穴,大椎穴也可以用温水热敷。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用热敷,可以达到散寒的作用,对风寒咳嗽有一定的帮助。

    (2)敷背止咳。将热水袋用薄毛巾包好,敷于背部,可以调理风寒咳嗽。寒邪引起的咳嗽,多指肺部积郁了寒气,此时用热水袋敷背,热气会通过背部传送到呼吸道、气管、肺等部位。这些部位受热后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便可增强驱走寒气的功能,加速代谢循环,对缓解和治疗风寒咳嗽有一定帮助。如果是肺热引起的咳嗽,肺部本来就聚集热气,再用热敷就会加重病情。因此在使用热敷时,一定要弄清病因。每次敷背,大约半小时左右,也可根据病情轻重,适当延长或缩短热敷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总是固定热敷一个地方,可前后左右来回移动热水袋,这样散热的范围更广。

    (3)拔罐。在穴天突、肺俞、大椎穴拔罐,可调理治疗风寒咳嗽。

    (4)用艾叶水泡脚。艾叶是一种常见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功效,用艾叶水泡脚,可以去除体内的寒气,对调理风寒导致的感冒咳嗽,效果较好。

    其四,在专业中医指导下选择传统中药治疗。

    (1)通宣理肺丸。这个中成药的方子,是由宣肺散寒平喘止咳的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和理气化痰的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再加清利咽喉的桔梗汤(桔梗、甘草)组成,并加了苏叶以配合麻黄宣肺散寒,加了前胡配合杏仁宣降肺气而止咳喘,加枳壳降气以助二陈汤理脾胃而化痰。加黄芩很好,很适合现代人的体质。虽然表寒,但往往容易内脏有热,黄芩可清肺胃之热。与三拗汤配合清肺热,与二陈汤配合清胃中痰热。

    (2)小青龙颗粒。这个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子小青龙汤,主要针对咳嗽如下症状,如咳白痰、少泡沫、痰量多、清稀如水,胸口胃脘部不适,加上感冒未愈,多少有些鼻塞,流水样鼻涕。最痛苦的是躺下睡觉时,偏向左边,左边鼻孔堵;偏向右边,右边鼻孔堵,这种情况中医里叫“水饮”。

    (3)止咳宁嗽胶囊。这个来自清代医者程国彭《医学心悟》中的名方——止嗽散合上防风,麻黄,杏仁,加强了祛寒的力度。

    在风寒咳嗽的治疗中,如果掌握了咳嗽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状态和阶段处理,一般能够很快使咳嗽痊愈。治疗咳嗽,不可一概而论,需对症用药,才能功效显着。但是,很多朋友对中医不够了解,一遇到咳嗽,就去药店买止咳药物。风寒犯肺,本来是寒邪来了,应该用温热的方法温暖身体,却去药店错误地买来了川贝枇杷止咳露等凉性药物,然后把寒邪闭在里面,则容易久治不愈,缠绵许久。

【话说“寒包火”型感冒】

    最近写了两篇辨证识别感冒的文章,很多聪明的读者朋友就开始学着给自己诊断了,读者张女士近日正好患了感冒,便拿着报纸对照,岂料越对照越奇怪:无忧老师说的寒症与热症,我身上都有啊,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我们先看一下张女士的症状:持续高烧38度以上,近日已经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嘴里口气大,大便干,嗓子疼,两天前不小心淋雨,受了风寒,开始头疼,鼻塞,流清鼻涕,怕冷。吃了几次三黄片和感冒通,大便下来了,烧得却更厉害了。正好从报纸上看到了我的那篇文章,两口子一字一句读了几遍,似懂非懂,又不会把脉,折腾半天,也没整明白:咱这到底是寒呢还是热呢?

    且听无忧辨析一下:张女士嗓子疼,大便干重,口气重,就想当然地以为是火,可是又怕冷,流清鼻涕,鼻塞,出现了一系列寒的症状。一开始,她吃三黄片泻火,其结果呢有点糟心,既没有祛除束缚体表的寒邪,又没有宣泄出体内的热火,体内体外,双向夹击,导致出现持续高烧。遇到这种情况,她和家人当然就不晓得咋办了,相信有不少朋友遇到如此奇怪的现象,也会不知所措。因为,你根本无法辨证出,这到底是风寒呢还是风热呢?——无忧告诉你吧,其实这种情形,既不是寒,也不是热,民间把这种现象叫做“寒包火”,中医叫做“外寒里热证”。顾名思义,就是寒在外,热在内,外寒包住了内火。张女士的症状,是典型的“寒包火”型感冒。

    那么,“寒包火”型感冒是怎么来的呢?所谓“外寒”,即人体外面包着的“寒”,是指人体遭受了来自外界的风寒,导致寒在体表作祟,出现各类不适症状,这跟风寒感冒时一样。所谓“内火”,指人体本身的内热,称为“火热内生”,指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常见症状为胸中烦热、午后潮热、五心发热、口苦、溲赤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如下情形:

    (1)孩子饮食过于肥甘厚腻,运化不调,导致积食,产生内热,再遇到点风寒,即有热象,也有寒象,即有里证,也有表证,形成表寒里热的感冒。

    (2)孩子衣服穿得过厚,出汗后毛孔开放,一旦感受风寒,风寒束表,内热无法从肌表外泄,就好像一件寒衣把内火包得紧紧的,感冒发生后,不仅会有上呼吸道症状,还会出现高烧不退等情况。

    (3)还有的人在生活与工作中,十分不顺,或者为了家人的工作,孩子的学业,着急上火,焦虑躁动,内外夹攻,再遇到寒邪,就是外寒遭遇内火,这就给了“寒包火”型感冒降临的最好机遇,患病也就毫不奇怪了。

    (4)有的人在寒天猛吃热性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榛子、栗子、咖啡等,一肚子火热,同时呢冬季家里室内温度较高,外出时穿得很厚,也不喜欢运动,经常宅在家里,或出门会友小聚,坐而论道,这就为内热的形成带来契机。这类人一旦受寒,就容易“里边热、外面凉”,形成“寒包火”。此外,男士们大量喝酒、吸烟,猛吃肥腻肉类等高热量食物,更容易使体内蕴热,促成外寒内热,从而导致出现“寒包火”。

(5)风寒感冒阶段治疗不及时,入里化热,寒在外,热在内,外寒包住内火,导致内火外寒阶段。

    那么,一旦遭遇“寒包火”,如何调理呢?

    首先,在外寒里热症状出现初期,可能仅仅是流鼻涕,吐痰,甚至,鼻涕和痰都没有来得及变黄,还没有出现咽喉红肿、发烧等严重的感冒症状,只是外寒刚向里入侵,引起了咳嗽、流鼻涕、吐痰等,这种情形说明,其病位还不算深,病症还不算重,可以用食疗来调理。具体方法是:香菜根茎四颗;白萝卜半斤,姜两片,水开后再煮15分钟。这是一次的量,一天两次到三次。香菜和生姜都是辛温解表的中药,可以散寒解表,解决体表的寒;白萝卜性凉,入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功效。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就是生津止渴,解决里热。

    一般来说,“寒包火”型感冒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冬春季节交换之时,气血回藏进入身体内里了,人们胃口好,消化能力强,大家纷纷在这个时候进补,老百姓所说的“贴秋膘”,也是利用机会大量进食,以强壮身体。需要注意的是,“贴秋膘”也有隐患,就是身体内里的机能强了,卫外的机能就弱了,所以人在此时很容易感冒。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北方人得感冒,虽然多因受寒引起,可是单纯的寒凉性感冒很少,以“寒包火”型感冒最为常见。 

    我们可以从生活常识出发,来辨识一下“寒包火”的由来。“寒”,就是受凉了,没及时增加衣服;“火”,就是因为吃得太好,保温条件太好。原本身体里就藏着一团“火”,一旦遭遇自然界一阵阵“寒”,双方里应外合,交织纠结,人就该闹病了,“寒包火”自然就光临您的“玉体”了。所以,现在治疗感冒的中药,一定要凉热并重,表里双解的。

   中医治疗“寒包火”,一般是先透寒邪,然后清内热,用清热解毒类方药将热化解掉。比如张仲景的经典方子麻杏石甘汤,很多中成药都含有麻黄、苦杏仁、石膏和甘草,简称“麻杏石甘”。麻黄解表散寒,疏解外邪;生石膏清在里之热邪;杏仁润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虽然此方是两千年前的古人所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季易出现“寒包火”咳嗽,咳不停?中医专家推荐你四个应急止咳小药方!丨健康之路
“寒包火”医案一则
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清开灵……谁是真正的感冒“克星”?
你还在吃炖雪梨治咳嗽, 小心越吃越咳!
曾治过一些肺炎【麻杏石甘汤】
寒包火——感冒良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