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功力顶级的乌梅丸

★ 乌梅丸 ★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

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乌梅丸这个方子出自伤寒杂病论,言其主治蛔厥,又主久利。

蛔厥是什么?

按文中所述,主要症状有三点

一个是吐蛔,嗯,比较重口味,只能脑补一下。。

一个是“时烦时止”。

为什么烦呢?因为这个蛔虫是喜温避寒的,下面有寒,它就要往上跑,这跟要发洪水了,大家尽量都往高处跑一样,所以这个蛔虫扰动时人就会烦,过一会儿它们就又消停了。但是只要一吃东西呢,就又会烦了。因为这个蛔呢,闻到食物的气味,便觉得有好吃的了,于是又开始躁动起来~

还有一个“厥”字,就是指手足厥冷

因此,有上述症状者,就得吃乌梅丸了~

当然了,吐蛔这件事,近现代来看的话,在医案中应该也很少见,不过这个一吃饭就想吐,一会儿又不吐的症状还是时常有的,尤其是小孩子。

一般来讲,真有这个蛔虫病时,有些人还会伴有腹痛的现象,但这个不是绝对的,有的就不会腹痛。

总之,有蛔虫的你把它叫做“蛔厥”,没有蛔虫的,你就把它看成是“上热下寒”就是了。

再来说说久利,这个利即痢,指长期拉肚子。这种情况表示肠道湿度过大,所以乌梅丸可以清热、袪湿、暖肠胃。

现在教科书《方剂学》会把乌梅丸列入杀虫方,这实在是小看了它。

清代以来,诸多医家就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现代临床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将乌梅丸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效果显著,被奉为治疗多种疑难杂症的验方。

现在,乌梅丸的杀蛔功能已基本不用了,因为有了肠虫清等更方便快捷的药。它的真正作用虽逐渐被一些医家所认识,但认识面不广,其作用和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有必要把乌梅丸隆重推介一番~

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厥阴经可以理解为人体最后一道免疫防线)。厥阴病的特点是寒热往来,所以该方用药也是有寒有热,我们不能机械的把寒热往来理解成就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临床更多的情况是寒热共存、上热下寒、下热上寒、外寒里热、里寒外热等,大多是生理机能不足引起的寒热不调,杂病中此类情况甚多,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炎、慢性胃肠炎 、支气管炎、肾病、妇科病等等,用的机会很多,且大多是慢性病、疑难杂症。

此方以乌梅为君,乌梅的作用是敛肝,制肝疏泄太过。肝主风,风者气也,能也,所以它是人体内气动力的来源(不是肺,肺的功能是吐故纳新),人体各部的不调和病态,都会使肝气过度疏泄(肝气盗泄),久之则肝弱肝疲,肝功受损。疏泄太过的问题也是能量流失的问题,不解决它,身体再补也是补不起来的。

这一点,之前薯蓣丸有写过。进补这件事,是要分层级的。一定得从最里层的破洞开始补才行。

当然三清丸就是清补厥阴经的,这个乌梅丸也是厥阴经的主治方。只是两者的主攻方向不一样。

适用症状

1 饥而不欲食

古时候闹蛔虫的小朋友常是挂这个证,现在来看得话,有这个蛔虫的大人倒是不多,但有这种症状的并不少。用行话来讲就是“胃热脾寒”,即当这个消化道的蠕动偏急偏快时,胃酸分泌出现饿感,但是由于消化吸收能力几乎都停工还没开机,所以食物一到嘴边,就又一肚子的不畅快,有点吃不下去。

2 上痛颠顶、下痛阴部

乌梅丸,其实用象征的方式来讲,其实是治阴阳分裂。就是人体内阴跟阳之间的黏胶没了后,阴阳就处于分裂状态。那这样的人常常会在百会会阴穴有疼痛感。当然,同时上下两处一起痛的人倒是不那么多,一般是头顶正中间痛,但是非感染发炎、却时而阴部抽痛的(不分男女),常常是需要用这个方子调理体质。

3 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就是一股烫烫的感觉,好像心口这里打翻了一碗热汤一样。不过今日临床比较少见。

4 刮除已入膏肓之病

我们常说的膏肓其实就是指厥阴区块,算是疾病可以藏匿的最里面一层。

倪海厦先生曾经提出,舌根一小块黄苔怎么都去不掉时,很大可能是心包周围黏住了一层热痰刮不掉,这样的人,可能会同时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而陈潮祖教授的医案也曾经有一则,说是牛皮癣患者,他用乌梅丸的汤剂刮除了深入皮下的湿气,才治好的。

5 肝经力道不足

乌梅,是最直补厥阴风木之气的药了。肝经的力道不够,有下面几个指征:

1)肝脏排毒功能不够

有的人,他身上总是长好多疱疱之类,看起来颇不干净,但是,又不是青春痘那种旺盛发炎抢着冒头的那种,而是不上不下不进不退的暗疮型。

这种情况,要排毒快些,一次性的委中放血,还比较能立竿见影。但要能不再累积毒素,就还是要长期用乌梅丸,把肝经修补好。有人在这药起效时,会排出黑色的大便。

PS:如果是脸上痘痘冒得“旺盛”,这明显是上火,但是,如果膝盖摸起来很冰冷,那就是“阳不入阴”的肾气丸证了。

2)胃下垂加“侧腹痛”

一般杂病的胃下垂,多半是组织积蓄了痰饮而胃过重这种情况,胃部会有点凸凸的,用的是枳壳加苍术(枳术汤),或者再加黄耆的提垂组合。但要用乌梅丸这种的,是“肝主筋”的“筋无力”,“吊不住”这个胃,所以胃并不肥大,但下垂时便有“扯到筋”的上腹两侧疼痛感。

3)非寒非热的阴道感染、下腹腔免疫力低落

下腹腔,阴道和肠道的感染,如果是热证,那是用白头翁汤,女科的话,那种发炎的烧灼热痛感很明显的,用了这个汤,那股热气会被推上来到期门穴的位置散掉;如果是男科,急性的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通常肛门和直肠都会肿肿塞塞的,所以会有“后重”(拉完了还觉得是不是没拉干净)的感觉。而寒证的感染,就再另外辩症开方了。

像非寒非热或寒热错杂这种情况,如果是阴道感染,有时是不怎么彻痛,但那个痛每“抽”一下时,你都觉得疼得纠心,烦得不得了;或是一阵一阵痒,养得你好烦。总之就是心理上的“烦”大于实质肉体的“痛”的时候居多。如果是男科,那就是长期的大便不成形,黏黏的,偏臭,微微有一点烫屁股,这种肠道长期免疫低落,不良菌落总在繁殖不休的状态,拖得久了,常常就变大肠癌了。

6 上热下寒症

什么叫上热下寒?简单说,脑袋或胸部热,腹部或腿脚寒

唠叨一点,就是:

-爱动脑不爱动腿脚,或拖延懒惰;

-手暖,又不爱走动

-耳鸣或失眠,又大便不成形

-眼热,腹内又比较寒或痛

-牙齿痛爱出血,腿脚不爱动弹

-上半身不肥,下半身肥

-失眠,不爱动

-补阳就上火,补阴寒脾胃。

举例1:身体健康的人,腿脚爱动,热爱挑战

因为肾阳足,阳气会下沉到脚,腿线美,小孩最爱跑。肾阳不足,阳气会上升到头,上火如失眠、口疮、牙痛、眼热、长痘。

上火的人如果腿脚不爱动,那去清热或滋阴就都错了不爱动即脾胃寒加肾阳虚,吃清热滋阴的,把火灭了就抑郁不阳光了。

不爱动、不热爱挑战,说明你阳气已匮乏,所以无论怎么上火都是假热真寒。既然本质是寒,怎么可以用寒物下火呢?所以应该用乌梅丸,凉假热,暖真寒。

当你的阳气凝聚在下半身的时候,代表阳气很旺,因为越虚的阳越会往上浮,越高密度的阳越会往下面沉,所以中国人练气功才会用“铅”“汞”这种字眼,因为凝聚的阳气都是很重的,不是很轻的。所以小孩子阳气足就会很喜欢跑步。阳虚了,腰腿就开始肥胖,人不想动。

举例2:为什么人一虚弱,思维就加倍活跃到停不下来,反而越健康越能控制思维进出,头脑不烦?

因为人一旦肾阳亏,脾胃寒,下半身没有了阳光,阳气便只好全部逃避到头部,那么多气聚集在头部,气动意动,当然停不下思维了。这时要用乌梅丸把阳气接回家~

总之,上热下寒,是一个严重虚不受补的状态。补阳时吃肾气丸、肉桂、附子、羊肉、火锅都会上火; 补阴清热,搞到最后吞蚀阳气很容易搞成抑郁症。这种怎么补都不行的时候要用到乌梅丸。

服用须知

1)饭前服用

空腹吃会有一点刮胃,所以吃完药就用吃饭去压它。梧桐子大的小丸,吃超过十颗也不会难受,我觉得不妨剂量吃大一些,比较快有效。当然加量要一点点来,以自己吃了不难受为主。

2)禁生冷、不易消化以及气味浓烈的油腻食物

不戒水果生冷,脾胃继续寒,肾阳继续亏虚,心理病身体病都不会好。吃水果看准温性的吃,比如樱桃。

3)感冒时不要吃

因为乌梅丸清上面的热,风寒感冒一清热就会加剧咳嗽。先治好感冒,再服用。

治法:滋阴泄热,温阳通降,安蛔止痛

方药: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当归四两

黄柏六两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蜀椒四两(出汗)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万山讲《伤寒论》(厥阴少阳太阳是阳仪,研究伤寒离开五运六气是很难解释得通。)
伤寒论读书笔记《十五》
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63
【经典】伤寒论详解338
伤寒论 第338条诸家解说
第64 讲 厥阴上热下寒证(2)、厥热胜复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