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藏最后一天:纳木措、西藏火车站

    从拉萨出发,沿着青藏公路直奔当雄而去,傍着青藏公路的是堆龙曲河,河床甚浅,且时宽时窄,窄时就如江南的小溪。

       河边则为青稞地,远处是高山,其间散落着一些山村。房子略显矮小,基本上是土石结构,房屋顶角插有经幡。在远处高山之上有雪山。由拉萨至当雄一线是青藏公路,路边是狭窄而悠长的草场和流水。

与青藏公路并肩而行的是著名的天路青藏铁路。青藏线是单线铁路,车次比较少,遇到火车不容易。

       当雄县境内的羊八井。羊八井是世界上著名的地热区,这里的热气和高原的寒冷相遇,构成了美妙的自然奇观。盆地东北端热水湖,面积达7300多平方米,自然水温高达50℃左右,是我国最大的热水湖。云淡风轻的时候,巨大的气柱飘然升起,可以直喷到100米的高空。地热电站厂发的电供当雄地区使用。

       在羊八井以北20余公里,青藏公路西侧的当雄草原上,西北—东南走向排列着念青唐古拉山脉的4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在海拔7162米的主峰周围还聚集着30多座6000米以上的雪峰。唐古拉山是长江和怒江的分水岭,也是青海和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海拔5000多米;念青唐古拉山山脉东西走向约600公里,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它将西藏分成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区域。这一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其间散落着一些村子,房子基本上是土石结构,很有藏式民居特色,屋顶是平的,房顶角落插有经幡。屋前有石头和牦牛粪砌成的小院子,院墙外的一堆也是牦牛粪。在西藏,藏族人家做饭、烧水、烤火,大多以干燥的牦牛粪做燃料。据说,谁家门前的牦牛粪多,一说明这家富有(牦牛多),二说明这家勤劳。

“青藏公路建成通车五十周年纪念碑”。

    沿青藏公路继续向北走大概50公里,便可看见当雄县城了。

    “当雄”藏语意为“选择出来的好地方”,素有拉萨北大门之称。传说10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吐蕃王松赞干布,前往拉萨时途经藏北,曾驻扎在当雄草原,看着当雄草原的美丽景色,高兴地说“这真是上天选出来的好地方”,当雄便由此得名。

       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峰南麓的当曲,带来了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形成了肥美的藏北蒿草沼泽湿地。因此这里是水草肥美的天然牧场。


       正当夏季的草原,牧民的帐篷随处可见,牛、羊、马在碧绿色草原上吃草,星星点点,构成一幅美丽草原牧歌的画面。

当雄赛马场


当雄中学

       在公路东边有路牌指示去纳木错的路,汽车离开青藏公路驶向去纳木错湖的柏油路。路左侧远处是绵延雪山,右侧却是郁郁青山,草原在路两边漫漫延伸,这里的青山山势平缓、柔圆,颜色非常丰富:嫩绿、淡紫的是草色;黑褐色的是泥土和沙岩。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唐古拉山口。导游计划回程再下车。在车上抓拍一车,可见,外面风非常大!经幡被狂风吹成水平方向,姑娘不得不用双手护着凌乱的头发。

       纳木错!车上的人都是叫了起来。虽然它已在视线范围内了,但距离山口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我们的车子未作停留,就向山下奔去。导游说等我们回来时,再在那根拉山口停留,远观纳木错。因为这里海拔太高了,要我们先到海拔相对低的纳木错适应适应。

    到了纳木错景区大门口了,导游需要下车购买门票,我们又下车拍照。景区大门有几分西藏建筑的特色,但又略显简单。导游购买完门票,我们也就上车了。

     进入景区大门,车子开始沿着群山的交接缝蜿蜒而上,车窗外景致不断变幻,纳木错确是圣湖,似乎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从景区大门到纳木错还需要近1个小时的车程,50公里。随着海拔的增加,车子似乎也开始缺氧。汽车在陡峭的坡路上颠簸着,车上开始有人用上了氧气。

    两旁群山起伏,右边的山势险要,刀削笔刻一般,山间小溪滋滋地流淌着,还能看到一小片的绿草地。左侧的山势则比较缓和,成群的山羊在绿草覆盖的山坡上悠闲地吃着青草,高原特有的牦牛披着一身长长的毛发,慢慢地啃着青草。

     我们沿着草地向西边迤逦前行,左边远远的念青唐古拉山在云层的掩盖下若隐若现,山顶是终年不化的白皑皑的积雪;右边蓝蓝的一泓湖水。从那根拉山口一路直下,我的视线几乎没舍得离开过那片蓝色,或是天空或是湖水。


    尽管感觉纳木错就近在眼前,但因为西藏空气非常纯净,能见度相当高,所以感觉近在咫尺的纳木错,实际上离我们还有30公里之遥。 

    又拐了几个弯,两块高大怪石迎面而立,一块石上“纳木错”三个大字赫然醒目,纳木错到了。我们顾不得高海拔的困扰,下车后就直奔前方的圣湖。


    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纳木错确实是“天边的湖”,它比南美玻利维亚高原上的“的的喀喀湖”还高1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泊。是西藏第一大湖,是仅次于青海湖的全国第二大咸水湖。湖中盛产各种高原鱼类,湖边草原水草茂盛,是藏羚羊、黄羊、野驴、狗熊、野牦牛等野生珍稀动物的主要活动场所。纳木错的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据说纳木错是天湖女神,其水源是天宫御厨里的琼浆玉液,是天宫神女的一面绝妙的宝镜,湖形像金刚亥母神尊。


    水是那么的深蓝明净,清澈透明,是高原的宝蓝色,在阳光下明暗不同又荡漾起不同的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墨蓝,蓝得奇丽,蓝得清纯,蓝得丰润,蓝得迷人……远远地与天相接,分不清界限,水天相融,浑然成一体,如此连绵的蓝色,如此充满神韵的蓝色!

    湖边,水浪一层层翻滚而来,各色各样的小卵石干净得不染尘埃,水边没有青苔,水中也无任何漂浮物。

 湖对面蜿蜒着一列雪山,不高,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这些雪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显得低矮是因为湖面已高达4700多米。原本巍峨、挺拔、庄严的雪山在纳木错柔柔的湖波中显得如此低声下气啊!如此的辽阔与神秘,令人心生敬畏。

    与雪山对峙的是身后的一列怪石小山,这怪石小山颜色有黑褐,有红褐,其貌不扬。在碧湖雪山的对照下却也显不一般。


    再看湛蓝的天空,水洗后一样澄明,那一簇簇、一片片、一缕缕的白云争奇斗妍,天空上有红嘴鸥在飞翔……青草、绿水、白雪、红日、蓝天交相辉映,组成一幅巨大的彩图,色彩美好到近乎失真。

    为了拍红嘴鸥,我拍了三十多张。高原上云的变化非常多,所以光影变化也很是神奇,这一张大片白云突然飘走,更显红嘴鸥的英姿。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在当地牧羊人和狩猎者的民歌和传说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错湖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念青唐古拉山因纳木错湖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错湖因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是的,它们相偎相依、永不分离。

    一路思慕着的纳木错终于近在咫尺地跳入了眼帘,至乐?狂喜?没有,我的心异常地安宁。稍稍地走到湖畔,静静地坐下来,看水,看山,看天,看云。湖水的波涛声连带着大地的震动不绝于耳,经过我的头颅、胸腔和肢体。


    迎宾石:也称为是纳木措湖的门神。相传纳木措是一位女神,她掌管着藏北草原的财富,所以当商贩外出做生意时,必先来到此地祈求门神,在得到门神的同意下方可朝拜纳木措,以保生意兴隆。


    合掌石:也称为父母石及相传它是父亲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亲纳木措女神的化身,象征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此掌为芷传宁玛教派创始人莲花生丈师修行时合掌祈福万物的显像。 


    纳木错湖畔玛尼堆遍布,由于年深月久,一座座玛尼堆渐渐连起来,成为一堵长达上百米、大半人高的玛尼墙。玛尼堆名为“多崩”——十万经石之意。信徒们每逢玛尼堆必丢一颗石子,丢一颗石子就等于念诵了一遍经文;玛尼堆上悬挂着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的布块,经幡随风摆动,每摆动一次就是向上天传送一遍经文。尼玛堆年复一年地增高,经幡一年几度地更新。

    经幡上印的、经板上刻的、转经筒里藏的、香客口中念的,都是那常读常新的著名六字真言: “嗡玛尼呗咪哞”

    西藏的玛尼堆顶上经常可以见到一具牦牛头骨,雄健的牛角指向深蓝的天空,充满了神秘,似乎成为一种永恒的象征。西藏人民认为牦牛是一个“女神”,藏民把她当作西藏边境的“保护神”。为了保佑人民健康如意,畜牧的兴旺发展,战胜各种灾害和人间丑恶,牧民们甚至把牦牛的某些器官作为神器,以除灾降魔,牦牛就成了勇猛和力量的象征。


     纳木措没有人类半点的造作,也不需要人类的想象来丰富。纳木措是不需要语言的,它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是苏轼欲乘风飞去的地方,是天涯洁净处,是天尽头。很羡慕那些驴友,他们在湖边搭起了帐篷,悠闲地看湖、听湖。

  

而我们只能在短暂的拥抱之后,踏上回归的路。一种割舍不下的感觉,一种想回头的感觉,仿佛是对纳木措的爱情,那么地依依不舍,那么地刻骨铭心。


    再次经过那根山口。下车时,大伙把能穿的都穿上了,有人还带上氧气瓶。在这儿,身体吃不消时,还真不能逞英雄。导游又一次交待,不要和藏民随便做生意。我们下车才感到,高原的风猎猎的吹着,它掀起你的衣服,吹乱你的头发,仿佛一扬手就可乘风飞去。
    山口立了一块标明海拔高度的石碑,海拔5190米,比珠峰大本营仅低10米,我和老伴的感觉良好,真为自己骄傲!


    玛尼堆旁耸立着高高的旗杆,山口上一串串的经幡,蓝、白、红、绿、黄五色布穿在几条绳索上,分别代表着蓝天、白云、红火、绿水、黄土,也被解释为自然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色经幡在寒风中呼呼地飘舞着,像是呼唤,是藏民向上天传送的诵经声。从山口向北望去,远远可以看到碧蓝碧蓝的纳木错。心里顿时涌起一阵雄浑、苍茫、辽阔的感觉。

    风实在大,气温也低,十分钟左右就返回车上,一位驴友为了多拍几张照片,耽误了时间,急忙跑回大巴,结果发生高原反应,好在这是西藏之游的最后一站,明天就离开西藏回家了。如此壮实的小伙子都是这样,我庆幸不是自己。

接下来,大巴原路返回拉萨。结束西藏之旅。

次日,我们前往拉萨火车站。

 1984年12月25日,为纪念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通车30周年,在拉萨建立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以铭记藏汉军民前辈的光辉业绩和巨大牺牲。纪念碑碑身为三棱形,由胡耀邦同志题写碑名“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拉萨

拉萨火车站。主楼的穹顶上用藏汉双语书写着“拉萨站”三个金色大字,格外醒目。车站大楼的支撑体是钢结构,外面是古朴典雅的木质装饰层。外墙参照布达拉宫设计,自下而上全部采用藏族惯常的白色、暗红色为主色调。外墙面以彩色混凝土干挂,没有采用任何砂浆搅拌,全部用钢轮骨骨架悬挂。

火车站设计太大气了!既有藏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元素,又体现了现代化建筑的风格。到处可见是色调是:西藏红。


  

  

  

  

  

每面墙壁上还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墙雕”。这些墙雕的主要构成图是金鱼、胜利幢、宝伞、白海螺、莲花、宝瓶、吉祥网、金轮,藏语中称为“扎西达杰”,意思是“吉祥八宝”。

  

东边是100多平方米的“青藏高原旅游图”巨型浮雕:层层叠叠的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一湖四色的天湖纳木错……在浮雕上逐一呈现,让人倍感青藏高原的神秘与浩瀚。

  

藏式风格贵宾室在一号候车室东侧,厅内灯火辉煌,地上是厚厚的藏毯,四周围着一圈沙发。从十多米高处垂直悬挂的藏式画毯,天顶上五颜六色雕画的藏式吉祥物,周围暗红色高大的梯形立柱,体现着雪域高原车站独特的民族风情。

正对门口的主座后面挂有10×5米大小的巨幅唐卡,绘有极富立体感的布达拉宫全景,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布达拉宫挂毯。

  

  


  

候车大厅

火车站的月台和铁轨,一个宽约七米的天桥将月台连接。光这个天桥表面就有600多平米的面积。

无柱雨棚下8组铁轨、6个候车站台已基本打扫得干干净净。站台上垂直悬挂的电子显示屏将站台名称清楚无误地标出,准备引导乘客进站上车。

       再见了!虽然我不可能再来,但是,我会永远怀念我在西藏的每一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纵使西藏有“千措万措”,我唯爱纳木措!03
纳木错
西藏,我梦中的天堂(十四)
“大脸猫旅游”随笔漫记《国内》〖337〗201410西藏(25) (拉萨--当雄--羊八井、纳木错)
2017西藏行(13)纳木措
走进西藏感受盛境天湖纳木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