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兴南湖(上)

嘉兴南湖是浙江三大名湖之一,与杭州西湖、绍兴东湖齐名。用“湖烟湖雨荡湖波”来描述南湖的烟雨迷蒙景色真是恰倒好处。尽管风雨绵绵,我们游兴不减。

入口广场。

 4A景区。
  进去后才知道,绝大部分景区必须乘船才能去。因此,必须购票!
           会景园坐落在南湖的南岸,呈半岛形,占地面积33600平方米。园内假山瀑布、楼台庭院、林荫步道、古桥流水,充分展现了江南园林风格。望湖楼与烟雨楼遥相呼应,醉仙楼传承了金庸小说的神韵,红菱长廊体现了江南水乡风情......,望湖广场是嘉兴市民和八方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也是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和节日庆典的重要场所。 

 醉仙楼

红菱长廊

渡游船码头
 
望湖广场和望湖楼。

望湖广场眺望。





烟雨桥。

月印亭。

湖风溪月(
“贵宾”接待处),临湖是“钓鱼台”。

返回码头乘船。

       湖心岛位于南湖中心,全岛面积17亩。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组织疏浚城河,将淤泥垒土成岛,次年移建烟雨楼于岛上。清以后又相继建建成清晖堂、孤云簃、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和西御碑亭、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


        南湖清晖堂在嘉兴南湖湖心岛东侧,是进入湖心岛的第一座主体建筑。春晖堂前有大石埠,建于清乾隆年间,石埠宽阔平坦,两侧有石阶直通湖面,两端有一对小石狮子,以前船家用来系缆绳。清同治六年(1867)知府许瑶光在大石埠上建一座门厅,取名为“清晖堂”。90年代对清晖堂进行了全面整修。

        清晖堂后为“御碑亭”,乾隆御碑高188厘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碑上刻有乾隆皇帝的御诗:        “不蓬莱岛即方壶,弱柳新夷清且都。烟态依稀如雨态,南湖消息递西湖。自宜春夏秋冬景,何必渔僬耕牧图。应放晴光补畴昔,奇遐毕献兴真殊。” 


 

 西御碑亭。其中一面写的是乾隆第二次来嘉兴烟雨楼题写的:“杨柳矶边系画舟,六年清跸重来游。素称雨意复烟意,漫数处州还沔州。诗句全从画间得,云山常在镜中留。鸳湖依旧谁相识,懒惰无心问野鸥。”

另一面,则刻着乾隆十六年,乾隆第一次来所写的一首烟雨楼”:“春云欲泮旋蒙蒙,百顷明湖一棹通。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不殊图画倪黄境,真是楼台烟雨中。欲倩李牟携铁笛,月明度曲水晶宫。”

       后花园内布置着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传为明代造园家张南垣所作。假山巧峙,花木扶疏。 应对:后无靠山不实。


      来许亭。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37年),嘉兴知府许瑶光因任期已满将进京觐见皇上,嘉兴士绅在烟雨楼西北建一亭子,于许离嘉兴前在湖心岛设宴为其饯行,并将亭子取名为“来许亭”,意为希望许瑶光再来嘉兴。那年夏,许进京赴朝廷述职后,果然应了嘉兴士绅们“来许”的口订之约,仍回嘉兴续任知府。

        新红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俞平伯给嘉兴南湖烟雨楼中一景观题写了"来许亭"三字。

米芾的题刻

 四壁上挂着名人题诗,郭沫若撰诗手书。

沈钧儒 

       主假山庭院之北为宝梅亭,因其墙壁间嵌入元四家之一吴镇的风竹刻石、清彭玉麟的梅花碑,以之为珍宝,故名。 

       元代大画家吴镇所画的“风竹图”。此画用笔潇洒,几可闻风中竹叶婆婆之声,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彭玉麟的梅花碑 ,彭玉麟(1816年-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 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

  

 假山石旁,长廊蜿蜒。 长廊墙边,还镶嵌有“南湖八咏刻石”。

         清同治八年(1869年),知府许瑶光归纳嘉兴南湖等八处景点为“南湖八景”,并为此作序题诗,称为“南湖八咏”。同时还请画家秦敏树作“南湖八景图”,与“八咏“一同篆刻成碑。 八景题为:“南湖烟雨”、“瓶山积雪”、“东塔朝墩”、“茶禅夕照”、“禾墩秋稼”、“汉塘春桑”、“杉闸风帆”和“韭溪明月”。其中以“南湖烟雨”为嘉禾第一景。其咏诗为:“湖烟湖雨荡湖波,湖上清风送棹歌。歌罢楼台凝暮霭,芰荷深处水禽多。”

       鉴亭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壁上有许瑶光作鉴亭铭石刻,现亭内陈列有吴昌硕历书“画家蒲华墓志铭”碑刻及道光二十八年(1848)清政府禁止香港工人罢工碑等石刻。 

  

        现在的鉴亭中,陈列着几件文物。一件,是苏轼的“马券”刻石。北宋元祐年间,苏轼在杭州任郡守。那时,他的好友李方叔生活困难,苏轼为了接济他,将皇帝赐给的名马“玉鼻騂”转赠。为了防止李方叔将来出售此马时发生纠纷,特意写了一份赠马的证明材料。苏辙和黄庭坚还在上面题诗作跋。这份证明书,后来成了一件有意义的文物。马券刻石共有四块,历史上曾有多次散失,后来再次找到,已经腐蚀,字迹不清。同治三年,知府许瑶光命人找来旧帖本,将刻石修复,放在南湖。“文革”初期,“造反派”将刻石打断,扔入南湖中。1980年后打捞上来,只存三块。今读其文,已不能连贯。 

       另一件文物是“洗鹤盆”。洗鹤盆的主人是岳珂。岳珂是岳飞的孙子,很遗憾,他是一位贪官。而秦桧的曾孙秦钜乃是南宋的抗金名将。右侧是郭沫若鉴定过的珍贵的柏化石。

      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初位于南湖之滨,吴越王第四子中吴节度史、广陵郡王钱元镣“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后毁。遗址现无存。

        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第二年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上,后经过扩建、重建, 逐渐成为具有显著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

       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图。烟雨楼在湖心小岛,建起后,几经兴废,历史沧桑,直到民国7年(1918)嘉兴知事张昌庆会绅募捐款重建烟雨楼。

      一楼正厅   “分烟话雨”匾额悬挂中堂之上,厅内凉风习习,似有烟雨从湖面吹来。1946年6月23日上午,褚辅成偕沈钧儒乘西湖号车自上海抵嘉兴,这是褚辅成自抗战胜利后首次归里。次日,出席嘉兴县商会聚餐会后,挥毫题写“分烟话雨”匾额。

        正厅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   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亦为董必武所书。

       正厅中堂悬匾,题曰“湖天一览”,为近代画家王个簃所书写。中堂画的是一幅烟雨楼,为嘉兴画院副院长凌大纶所画。两边有对联:“如坐天上,有客皆仙,烟雨比南朝,多少楼台归画里;宛在水中,方舟最乐,湖波胜西子,无边风月落樽前。”

      刻在高档红木屏风上的书法家章柏年写的历代名家题咏烟雨楼的辞句和烟雨楼史,呈现一种典雅庄重的感觉。 

春天细雨霏霏,湖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


       荷花池外筑堤与南湖分开。堤上有桥,名曰“万福桥”,桥下就是南湖与荷花池的连通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了最后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1961年和198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南湖烟雨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几个代表的“小党”竟然建立了新中国,不可思议!    这应该不是当年的船。这只是一个象征罢了。参加大会的人不可能在时隔多年以后,再在众多游船中指认出当时开会的那一条。况且事隔多年,那条“真身”游船早就报废了。 



        从外表上,“红船”古旧甚至略显残破。可是一旦进入船舱,立即感到“别有洞天”。船舱内部饰以许多金箔敷上(而非金粉涂抹)的装饰图案,显得金碧辉煌,气派非凡。


据介绍,船头有三英战吕布、关公千里送皇嫂图案,船舱内雕的是渔樵耕读、梅兰竹菊等。

       访踪亭。“访踪亭”三字乃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的杨尚昆同志于1986年4月题写的。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是董必武同志1964年4月5日重游南湖,登上“红船”,回顾“一大”情景时亲笔题写的,就刻在“红船”附近“访踪亭”内的石碑之上。

       小瀛洲位于南湖东北部,是湖中小岛,与湖心岛上烟雨楼南北相望,旧称小瀛洲,俗称小南湖、小烟雨楼。清康熙时疏浚市河,堆泥于此,遂成一面积约8亩的分水域,初为渔民晒网之地,后渐成游览胜处。 

舞蛟石。吴藕汀在《烟雨楼诗话》中有详细考证:“舞蛟石高十米,阔三米,石型如蛟龙飞舞,故有是名。该石下部呈尖形,附在旁边的小石,俗谓'蛟尾’,并非和大石同根。石上刻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写的'舞蛟’二字。此石在明代万历年间已很有名,明岳和声在《舞蛟石歌》序中说:“石在范长康之清宛堂南,高三十尺,广六尺。范罅洞裂,若离若合者三,怒目探爪,若似蛟壑舞。相传有牝牡二峰,此故其牡,盖李唐间物。籀两字者,赵松雪也。” 关于舞蛟石的来历,岳和声的《舞蛟石歌》序中有这么一段传说:'长康传石舞蛟事甚奇,一镇珰某,胁从署中沈将军,杀去半袖,血流三日夜。一于项孝廉家,夜半作老人舞,以怪杀去,趺莲殆尽。一黄宫詹未遇时,侨处尝见梦云。’据这传说推测:此石在明代曾被京城里派来江南收税的太监占有过,又曾经项英的后代所得,而重修万历《秀水县志》的黄洪宪也曾见过。除此之外,舞蛟石何时出现在嘉兴,就没有资料可查考了。

舞蛟石南,柳暗花明,亭树临波 ,显得静温开阔。岛北为湖滨公园,有九曲桥相连。

再向南走,见有铜像。发髻高耸,身躯前倾,手持荷花,脚蹬莲座。 据介绍,此乃“荷神”也!记得“镜花缘”中的百花仙子全部都是女神。济南大明湖畔有荷神庙,所祭祀的荷神乃是李清照,自然也是女神。此处的荷神显然是男性,不知道有何依据。

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组织“惜字会”在岛北部建祠三间,祭供仓颉。相传仓颉是黄帝时造字之鼻祖,后人称仓圣,以示崇敬。仓圣祠中原有仓颉塑像,其腰围树叶,全身赤皮,头有四眼,目前正在维修,钻进去拍了一张。

伍相祠。

新造的景点比比皆是,无中生有的“古迹”也常常见到。嘉兴端午的最大特色之一是对伍子胥的崇拜,伍相祭是个值得重视的仪式。2010年香火不旺又无僧人的“壕股塔院”变身“伍相祠”,节省了建造的费用,适应了端午节的需要,增加了文化的内涵。



       进“伍相祠”大门,迎面就是书着“春秋大义”四字匾额的伍相殿。两侧抱柱联“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生为相国死作涛神”。并非原创,见过苏州盘门的伍相庙门口也有这么一对。


 

        大殿内供奉新塑的伍子胥彩色立像,左手执剑,右手捋须,神态威武,气宇轩昂。殿上匾额篆书“维忠肆怀”四字,语出王安石的《伍子胥庙记》。

       大殿前置铜铸的方鼎,暂无香火。两旁的钟鼓楼,分别置铜铸的钟、鼓,古色古香,与各处寺庙的钟、鼓风格迥异。游人撞钟、擂鼓用不着另收费用——金属制品,结实着呢。 

祠院两侧廊壁上嵌着刻有伍子胥生平的影雕。

 伍相祠前竖一照壁,正面塑“忠烈千秋”四个大字,背面为与伍子胥有关的人物场景浮雕。

        壕股塔是古时嘉兴七塔八寺之一,因北临城濠,其水曲如股而得名。相传苏东坡曾到此饮茶,并与文长老(徐渭)在此晤谈。壕股塔及其禅寺在宋元时非常兴盛。       现重建的壕股塔位于南湖西侧的南湖渔村之中,塔高63.36米,七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塔院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塔身为阁楼式,四周有回廊,沿袭宋代建筑风格。

       每层的四角翘檐上搁置一个精致佛像,下面垂挂古朴风铃,呈现“影荡玻璃碎,风铃柳外高”的意境。

塔刹为国内罕见的纯铜鎏金铸成,耗用了三公斤纯金。

      壕股塔是目前嘉兴市内唯一可攀登的塔,塔中179级木梯盘旋而上。


塔顶彩绘和塔刹柱

唯一剩下的旧件

可俯看南湖全景,整个嘉兴城全貌亦尽收眼底。







伍相祠有五曲木桥与揽秀园北侧沟通。

揽秀园坐落在嘉兴南湖西岸文星桥畔,是嘉兴市近年兴建的一座文物碑刻公园。揽秀园以碑廊为中心,西为古建筑,内设著名画家蒲华(又名蒲竹英,嘉兴人,晚清书画家,海上画派创始人)纪念室。揽秀园以“文星桥”、“仿古街”为中心,分南、北两园,北园于1994年5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南园正在规划中。北园西侧以中轴线对称,四进庭院式风格,东侧为自由开放式园林布局。全园建有碑廊270米,镶嵌历代大小碑刻95块。

正门为仿古门楼,坐北朝南,门楼上“揽秀园”三字,古朴苍劲,为文物研究家、书法家汪济英亲笔手书,门前一对元代石狮子威风凛凛。

元代石狮子。

第一进。院落有导游图,前面是门厅。两侧是镶嵌着石雕的碑廊,与东西碑廊连成一体,形成U形通道,直至第三进的正厅前廊。

导游图。

门厅两边是一对清代抱鼓石。

如此高浮雕的“户对”嘉兴地区现已罕见,上各有“三狮戏彩球”浮雕,雕刻精细,小巧玲珑,活泼可爱,犹如顽皮小童,笑脸迎客。

第二进听松馆。 

穿过听松馆有一方荷花池,中部南北两座小桥与中间的一块方形岛相连。

第三进正厅称八仙厅,为五开间仿古建筑。内曾设著名画家蒲华(又名蒲竹英,嘉兴人,晚清书画家,海上画派创始人)纪念室。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室。

  

  

  

  

  

  

  

  

  

  

  


U形长廊上嵌有“清仪阁”、“停云馆”、“小灵鹫山馆图咏”等刻石。

  

  

揽秀园中现存帖石中,最珍贵的莫过于明刻《停云馆法帖》。该帖先后刻十二卷121方,现仅存唐孙过庭《书谱》、米芾书札、宋名人书以及元名人书残石计12方。残石长80-120厘米、宽40-60厘米不等。这些帖石原在嘉兴市新塍镇东南梢小蓬莱,1988年移至今址。《停云馆帖》为明代著名的汇刻丛帖。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至三十九年(1560年)历时二十余年始毕工,主要内容是为明代书画名家长洲(今江苏苏州市)文徵明集晋唐宋元及当时名人与文氏自书。由其子文彭、文嘉摹勒,温恕、章简甫镌刻。初为木刻仅4卷,不久即为火焚,后改为石刻,渐增至十二卷,共刻121石。

“小灵鹫山馆图咏”

在新塍镇的问松桥东北角原有一座小灵鹫山馆,是一个景色宜人、构筑精巧的私家花园,属于清朝新塍经济较为发达时期建造的一个建筑群。小灵鹫山馆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仲冬建造,至二十三年(1897年)暮春告竣,历时三年,是新塍镇当地人孙家桢(字翰香)的别墅。1938年6月10日日本人入侵新塍时,一把火烧掉了新塍的东南半镇,小灵鹫山馆也未能幸免于难,甚为可惜!孙家桢喜欢结交天下文人墨客,所以山馆落成之际,孙家桢邀远近名家为之绘图,留存于小灵鹫山馆内。他又邀请了当时名公巨卿及著作名家为之题诗作记,作画百余幅,赋诗撰文逾二百。从中甄选许多优秀作品,由著名篆刻家金桂芬(新塍人)镌刻《小灵鹫山馆图咏碑》,历时四年才刻成。目前揽秀园内碑刻尚存二十五块,内有图碑六块,都是清代全国各地知名画家所画。分别刻了胡公寿、钱慧安、任阜长、任伯年、张熊、顾澐当年所画的作品。

  

  


 

  

  

  

  

  

  

  

  

  

  

  

  

  

  

  

碑廊尽头的异形门洞。

穿过月洞门或海棠门,西侧的园林还有三道碑廊。

  

西墙与前述碑廊一体。

南侧的碑廊。

北侧是五曲碑廊。

五曲碑廊中唐代吴道子手绘“出海观音”石刻,神态祥各自然,栩栩如生。

五曲碑廊的碑石。

 

院中各种异形门洞、漏窗颇具特色。



  

  

在五曲长廊东首有一座“亦泮亭”为单檐八角米字脊亭,底部以八根圆柱加掮梁作框架承重,四面空透,围栏砌置成斜靠坐椅。

亭中有一座高2.8米,宽1.3米,重达5吨的大石碑,碑为“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刻于明万历三十九(1611年),为董其昌写的行书,共1100余字。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画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擅画山水,为“华亭画家”杰出代表。

字体行笔流畅,风格秀逸,古朴潇洒。董其昌如此大的碑刻属稀有珍物,此碑是揽秀园的镇园之宝。

林丛里有几尊石马、石翁仲,来自嘉兴新丰镇。


  

  

碑廊东侧园林区有菱香阁、三过亭、垂钓池等。

三过亭是为纪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三到嘉兴陡门本觉寺而建的。

  

碑廊中保存有苏东坡三过本觉寺的三过堂碑记。

碑廊东南为菱香阁,为明代建筑,登阁远眺,南湖烟雨迷蒙,绿树掩映中的小瀛洲隐约可见。

揽秀园的北门则是一座单门双柱木牌楼。

文星桥在揽秀园东,是古代鸳鸯湖畔有名的桥。文星桥俗称哑巴桥,始建年不详,重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三孔石拱桥。文星桥跨长生河,全长30.7米,桥高3.15米,南北两侧分别有桥联,北短联:焕文光上惊星斗;辉星象下启文人。北长联:“鸳水龙渊锁西南之巨浸;马场渔溆接东北之安澜”。南短联:“鹺客津梁欣利涉;画船烟雨庆怡波”。南长联:“文澜吐纳双湖灵钟秀水”;下联因曾维修,已不可见。桥顶和护栏有望柱,顶盘石刻有水涡纹,桥额为“重建文星桥”。

  


文星桥西堍南北园之间为明清建筑一条街,所有建筑均是从市区搬迁而来,街上开设嘉兴著名特产和旅游品商店。

  

过文星桥继续游览南湖景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去嘉兴!游览笔记(南湖篇四)
雪后嘉兴<南湖烟雨楼览胜>(六)
浙江嘉兴南湖——会景园3
烟雨朦胧游南湖
旅行美食手账🌿烟雨楼赏湖 月河街吃粽
隶书新作嘉兴南湖烟雨楼长联(每日一品第1672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