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2年五一赴柬埔寨越南之五_金边

    沿6号公路从暹粒到金边有300多公里,车程约6小时,整条公路由中国和日本援建。



    柬埔寨的国内战争虽然结束了几十年,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还无处不在。从暹粒乘车去首都金边,沿途看到很多农民还住草屋,农村没有自来水,几乎每家都用大水缸接房顶流下来的雨水饮用,车窗的景像仿佛回到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部。

 



    地处湄公河冲积平原的柬埔寨,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按理讲农民完全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与同行的当地华侨谈论贫困,才知道除了社会制度以外,柬埔寨人生产方式比较筒单,也没有华人那么勤劳。



    正如导游所说的“高树”公路,路两边全是茂密的树木,虽然不高,但绵延不断。



    在树林里可以看到连续不断的高脚屋,更是这里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



    柬埔寨大部分人住在农村,过简单且艰苦的生活,一分钱要瓣成几分来花,农业基本上与现代化不沾边,仍然从事徒手的劳作,农田依靠的是耕牛,大概仅相当于中国50-60年的水平,根本看不到拖拉机。经常看到稻田里和公路上有一些白色的牛,个头很小,开始还以为是狗。国内没见过,瘦骨嶙峋,根根肋骨森然,特别骨感。不知道是食物匮缺还是牛品种问题。

 

     这些高脚屋绝大部分都非常简陋,砖瓦房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很简陋甚至很破旧的,墙壁很少用木板搭成,多数是用木桩搭建房架,而墙壁是用塑料布围起来,很是单薄。

    柬埔寨以适应温暖潮湿气候的房屋为主,只注重通风,不注重隔热。通常是住既可防洪,又为楼下的家畜和人口提供庇荫的吊脚楼。沿途所见吊脚楼材料一般是竹、木、茅草和干草,瓦房也十分常见,柬埔寨是个节约型的社会,像包装箱、塑料片、铁皮等,感觉比棕榈材料更受百姓青睐。


    到了规定的中途休息站,大家下车方便。许多商贩一拥而上,特别是有许多小朋友,跟在游客后面喊着买他(她)的东西,先是说:姐姐漂亮,哥哥真帅;如果你没买他们的东西,马上就会还你“姐姐不漂亮,哥哥不帅”,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大盆的昆虫,让人匪夷所思的油炸蚂蚱、油炸大蜘蛛,还有蟑螂等。









 我们只买了点水果。

    柬埔寨的孩子们年龄大概最多在七八岁就开始帮助大人干活,我在他们的脸色我看到了微笑、坚韧和健康。









湄公河



到达金边,看到远处的大王宫。


    金边位于四臂湾西岸,四臂湾是上湄公河、下湄公河、洞里萨河和巴沙河汇合处,这四条河流在这里汇聚成一片宽广的水面,又像四支巨大的手臂伸向远方。柬埔寨人称这片水面为“四面河”,当地华侨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四臂湾”。那时华侨称之为“金奔”,在广东话里,“奔”和“边”发音十分接近,久而久之,金奔在华语中演酿成“金边”,一向沿用至今。  

    柬埔寨受法国统治时间较长,留下了许多欧式建筑,但总给人一种奇异的感觉,诺罗敦大道就是模仿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城中最美丽的一条大街,除此之外,还有各国名人的街道。什么“戴高乐路”、“尼赫鲁路”、“铁托路”等等,不过窄一点的路还没有名字,就用数字代替,东西向用“双数”;南北向用“单数”。


    金边是一座古都。1431年,暹罗入侵高棉,由于不堪忍受侵犯,高棉国王蓬里阿·亚特于1434年将首都从吴哥迁往金边。定都金边后,他修筑了王宫,建了6座佛寺,加高了塔子山,填平了洼地,开挖了运河,使金边城初具规模。1497年,由于王室闹分裂,当时的国王又迁出金边。1867年,诺罗敦国王再次迁都金边。
    回首柬埔寨历史,公元1世纪下半叶开国,历经扶南、真腊、吴哥等时代。9~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代,国力强大,文化发家,缔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186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后来法国走了日本人来了;日本人走后,泰国、美国、越南又接踵走马灯似地被占领,或成为它国掠夺的沙场。近百年来,人民饱受战乱的疾苦。1970年3月,朗诺集团策动政变,推翻西哈努克政权,内战和动荡持续不竭。红色高棉1975年至1979年间成为柬埔寨的执政党,建立民主柬埔寨政权。在其三年零八个月的管治期间,柬埔寨估计有40万至300万人死于饥荒、劳役、疾病或迫害等非正常原因,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人为灾难之一。

    1991年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在巴黎召开,签定了《柬埔寨冲突周全政治解决协定》,1993年5月全国大选后,柬埔寨恢复君主立宪制和柬埔寨王国的国名,西哈努克再次聘任国王。从此,金边和柬埔寨全国一样,走上了恢复和平和发展经济的道路。传承了高棉人深厚文化,拥有湄公河三角洲的肥沃,和不短的海岸线的金边,没能在近半个世纪的城市化大潮中,成为一个超级城市和都市。

    与湄公河平行的西素瓦海滨街、诺罗敦大街、莫尼旺大街,这三条著名的街区构造了金边作为城市的主要辉煌。金边最著名的建筑物也大多都在这些街区里。一边是金顶飞檐十分庄严的王城、寺庙;


一边是白色的、轻松的市政厅和别墅。


    这两类建筑代表着金边的不同时代的辉煌;一个是几百年铸就的平和而沉重的辉煌,一个是殖民时代法国人为金边轻描淡写地写就的辉煌。但在豪华的建筑中往往同化着集中栖身的贫平易近窟,跟这些气焰恢弘的建筑斗劲显得破旧不胜。


    金边没有计程车,也没有公共汽车。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欧美名牌二手摩托车。每到上下班时刻,金边的街上挤满了林林总总的旧摩托。原本脾性很是温顺的柬埔寨人一跨上摩托车,就仿佛俄然酿成赛车手。而载客摩托车手们车技更高,在金边处处可见到一辆通俗的双轮摩托车竟坐了4小我飞驰而过,而且,金边的摩托一律不装后视镜,车手和乘客几乎都不戴头盔,车手几乎全都穿拖鞋,为了挣钱,他们喜欢强行猛拐急刹车,其高超的车技真让人惊心动魄!


    金边最有特色的“公交”工具,要算人力三轮车,而且车手不需要考驾照就可以上路。车斗在前,车夫在后面高高在上,如同大号婴儿车一般。网络也有把这种三轮车叫“你先死”,客人坐在前面,如遇交通事故,那客人不就身先士卒了。

    金边很普遍的三轮车(TUTU车)是直接用摩托车带动,车手都是来自乡下的农人,虽然比不上摩托车快,但这种设计轻盈、不会造成情形污染的交通工具,可带你轻松地畅游金边市。只需花5美元,便可雇一辆三轮车,轻松地在金边市内游玩一天。车手不管什么红绿灯,在车辆间迂回穿梭。


如此超长的拖车!

    据说柬埔寨现在全国有6万僧侣,和现柬埔寨武装部队总人数差不多。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富裕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建筑得高大巍峨又金碧辉煌的,基本上都是寺庙,如今的柬埔寨,佛教已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披着红袍子的僧人,他们鲜亮的袈裟、无处不在的身影,似乎已成为柬埔寨旅游观光不可缺少的景致。




    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构筑物,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也是我们解读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





    独立纪念碑是1953年为了庆祝柬埔寨解脱法国殖民地统治,获得完全独立而建。高37米,共7层。纪念碑是用红褐色的巨年夜石块堆砌雕镂而成的,碑的外形又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出众拔俗。


    此碑每一层都雕有似眼镜蛇的头状蛇神雕塑,共100条,在柬埔寨眼镜蛇被称为七头龙,因受佛家传染打动,化为莲座,称佛坐龙。



    每年独立节时,柬国王或国王代表都在此进行盛大的庆典,来访的外国元首也多到独立纪念碑献花祈福。



    独立纪念碑四周广场草坪修理的很是斑斓。



诺罗敦大道及广场四周,掩映在茵茵绿阴中的房子都不高。



    离独立纪念碑不远就是让中国游客“脑子有点乱”的柬越友谊纪念碑。

    柬越两国士兵摆出紧紧保护柬埔寨妇女的造型,象征柬越两国的友谊经历战火的洗礼,共同保卫着柬埔寨人民的幸福生活。导游小王介绍,这是为了纪念1979年越南军队进入柬埔寨,帮助柬埔寨人民推翻红色高棉的血腥统治而建的。这段历史听起来和我们所受教育的版本大相径庭,当时可是强烈谴责越南侵略柬埔寨,坚决反对霸权主义,怎么到这“侵略者”就成了“救星”了呢?


    金边的大街上,两边排列着错落的各式门面,高低挂着高棉语、英语和中文的招牌,许多商店的招牌尤如联合国一般,有4-5种不同的文字,殖民地色彩,算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据说这里至今仍生活着金边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的华裔血统的人。


   

    中央市场位于柬埔寨金边市中心,1935至1937年由法国设计师设计建造,是一座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大型综合市场。这座圆顶建筑可是相当的漂亮,亮丽如王宫色的外表,巴洛克式的圆弧顶,在周围水泄不通的街道中真的很抢眼。


    走进室内,这座巨型穹顶建筑也是结构相当巧妙,没有一根立柱,层高了得,非常具有空间感。尤其是穹顶中央的区域,高高抛起的圆弧线,组成了一个艺术感十足的圆顶。


    那层层的阳光就从穹顶四面八方的窗户内射入进来,将整个中央区域都照亮了。也巧合,中央区域就是卖金银首饰的,这不知是真是假的首饰倒也占尽了阳光的恩惠。
    最中央的老式座钟,是非常欧化的装饰,点缀在市场的中央,将这个市井之地不知不觉就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这个金边最繁忙的市场,不仅吸引了游客过来淘宝,连当地的人们也是络绎不绝。也难怪了,这个巨大的室内商场真的是应有尽有,整个圆形建筑内,每条半径通道上都是一类商品,有家店、有菜场、有小商品、有首饰,甚至连生活用品都有,只有你想不到,就没有这买不到的。


中央市场有一个花市场。比广州的花市还漂亮!








    塔子山是金边的最高点,登上山巅可俯瞰首都风貌。山上建有塔寺,入口处有两个七头蛇石雕,还有怪鸟、狮子、佛像等的雕像,也是市民的休闲场所。


    塔子山的传说:相传14世纪一名叫“奔”的女子拾到一尊因发大水顺湄公河漂流至此的佛像,筑小山上、修庙供奉,并逐渐发展成繁华的城镇。15世纪国家的首都由吴哥迁到此地,正式命名为“百囊奔”,意为“奔夫人之山”,当地华侨称为“金边”。这照壁上的精美雕刻和仙女雕塑,那仙女也许是奔大妈。


    在柬埔寨经常可见七头蛇的图腾。这是源自印度神话的蛇神NAGA。经常在桥头两端或神殿门口有naga的雕像,代表守护意义。


    塔仔山是金边的最高点,海拔23公尺,加上塔高共28公尺,成为金边市内最高的建筑物。柬埔寨政府明文规定,市内所有建筑物的高度都不准高过这座塔。天气晴朗时,登上山巅可俯瞰首都风貌,但因为周围的树木早把视线遮挡。


    由于闽南语、潮州话读“本土公”如“本头公”,所以本头公庙即是本土公庙,也就是土地神庙。东南亚华人的土地神庙一概写作本头公庙,并相沿成习。


    山顶上有一座美丽的寺庙,庙顶上装饰着鸡形和五层王冠形的石雕。寺庙正面,高昂威严的一对狮子,让人产生敬畏。


    庙里供奉着佛像。善男信女们供奉鲜花果品,在这里祈求平安幸福。

    公元1434年,从吴哥迁都到金边,布涅牙国王(Bonhea Yat)修建了塔山寺,最后他的遗体就置放在西侧的巨大钟形塔山寺里。


    塔仔山脚下是一个圆形公园,公园里花木繁茂,空气清新,是人们休憩的好场所。有一口大钟非常显眼,说是中国一家公司送给塔仔山的,但后来钟的内件被当地人偷走,这只钟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永远休眠了。

    柬埔寨一个家庭孩子可以是5个6个甚至更多,国家提供了9年义务教育,而且孩子们看病是不用花钱的,也许是这些政策使每个家庭更愿意要孩子。从孩子们脸上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幸福。





    水上学校。学校都非常漂亮。据说像我国的希望小学一样,都是各国资助的。


      人均GDP仅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越南、柬埔寨、老挝、孟加拉、尼泊尔等亚洲邻国,也都实行了城乡全部免费义务教育,我国却在《义务教育法》通过20年免费义务教育仍未得到真正的实施。看来,这与GDP关系不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边,夕阳无限好
金边巡游,从皇宫到街头
柬埔寨十大旅游胜地
佛国的纯净与欲望之都
柬埔寨暹粒五日游(一)--小吴哥--吴哥圣塔、精美雕塑、七头蛇守护神、陡峭的台阶【转】
高棉人与古代柬埔寨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