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波兰-华沙(2)新城区(上)

穿过半圆形瓮城的城门,便是新城区的弗里塔Freta大街。新城区面积与老城差不多,十四世纪末开始兴建,直到十八世纪仍是一个独立的市镇,有自己的市政当局、市政厅与教堂。 新城 只是相对于老城来说稍新一些,在老城的城墙之外。无论老城、 新城在如今的华沙都只占很小的一个区域面积。

新城区也全是中世纪风貌的古建筑。

直行,到达居里夫人博物馆。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波兰语:Maria Sk?odowska-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常被称为玛丽·居里(法语: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她是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先驱,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第一人,她还是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

为了纪念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把她以前的居所改建为居里夫人博物馆(Marie Curie Museum,Warsaw),这是一栋巴洛克式三层公寓楼,墙体是咖啡色和粉色相间,二楼的中间有一个小阳台,里面就是居里夫人博物馆。

为了纪念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把她以前的居所改建为居里夫人博物馆(Marie Curie Museum,Warsaw)。


这是一栋巴洛克式三层公寓楼,墙体是咖啡色和粉色相间。

二楼的中间有一个小阳台,里面就是居里夫人博物馆。

大门。

展厅局部。


展厅

居里夫人家庭展厅。

居里夫人的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实验室。

展厅。

照片展厅。

居里夫妇在实验室(蜡像)。

居里夫人全家。

居里夫人家系。

居里夫人生活照。

1867年11月7日,玛丽·居里夫人出生在华沙。她早年在女子寄宿学校读书,后来在华沙的一所国立IYCEE学校就读。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金质奖章。

年轻时的居里夫人(左边)和姐姐。

1891年,她得到赴巴黎求学的机会。在巴黎,她结识了与她有着共同爱好,共同志向的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1895年,他们结为伉俪。

居里夫人在实验室。

居里夫妇有一个用储藏室改造成的小实验室,这间实验室没有地板,冬天冷夏天热,屋子里只有一个坏了烟囱的火炉子、四张长短不齐的凳子和一块破旧的黑板。他们就在这间实验室开始了艰苦的工作。首先,每次她要把20公斤倒入冶炼锅;然后,连续几个小时不停搅动它,需要上万次的提炼,他们每天穿着沾满灰土、染着各种液体的工作服,守着锅中沸腾的矿物,不停地用手中的铁棍搅动。煤烟和有毒的气体刺激着他们的眼睛和嗓子,使他们十分难受。这种工作艰苦单调,就这样,从1898年一直1902年才最终提炼0.1克的实物镭盐。

他们在物理学领域的天赋和真知灼见使他们先后发现了两种最重要的金属元素—钋和镭。1903年,玛丽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作法有效的推动了放射化学的发展。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居里夫人做实验用过的矿石。

两次诺贝尔奖证书。1902年证书(上)、1911年证书(下)

居里夫人参与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索尔维会议是20世纪初一位比利时的实业家欧内斯特·索尔维创立的物理、化学领域讨论的会议。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均参加了。1911年第一届布鲁塞尔举行的索尔维会议上,坐在前面的居里夫人与亨利·贝克勒尔。

1927年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前排第三位是居里夫人,第五位是爱因斯坦。 


1930年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前排第五位是居里夫人,第七位是爱因斯坦。


她们家一共有5人次获得过诺贝尔奖,这可真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一家子。她得了两次诺奖;老公得诺奖;大女儿伊伦·居里及女婿于1953年同时获诺贝尔奖;小女儿的女婿也得了诺奖。居里夫人在教育方面也很有造诣,她先后共培养出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1906年4月19日,皮埃尔·居里在行走中仍然在苦苦地思考一个科学问题,不幸丧生在马车的车轮底下。玛丽把切肤的悲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独自肩负起了丈夫生前未竟的事业。毅然决然地继承了丈夫生前的职位—SORBONNE物理部的领头人。

在丈夫皮埃居里因交通事故过世之后,她和亡夫的学生,有妇之夫保罗·朗之万发生了一段恋情。就在她获得第二个诺贝尔奖的同一年,这段感情被朗之万的老婆曝光到报社。然后她因此受到舆论的强烈抨击,同行的排挤。“浪漫”的法国人,由此掀起了驱逐居里夫人的运动,她的精神和身体近乎崩溃,先是在英国的朋友家休养和躲避骚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重新振作起来,她组装出流动式X光机。据估计,超过100万受伤士兵,得到过居里夫人的流动式X光机治疗,同时还肩负着训练透视助手的任务。


差不多一年之后接受华沙科学院的邀请,回到祖国波兰领导一个放射学研究项目。在她的努力和指导下,波兰于1932年成立了镭射研究所。

老年的居里夫人。

1934年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法国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直到她死后40年,在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断释放。夫妇二人于1995年被葬入巴黎先贤祠。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最值得赞的是,她是世上唯一的一位同时获得物理、化学两个领域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用过的生活物品。

居里夫人手稿。

发表的论文。

元素周期表。

居里夫人逝世后,各国发行的纪念币、钞票。

纪念币。

纪念币。

钞票。

钞票。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正如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惟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新城集市广场。广场中间是独角兽井unicorn well。东侧是圣卡西米尔教堂St. Casimir's Church。


日晷


圣卡西米尔教堂侧面。

圣卡西米尔教堂St. Casimir's Church是罗马天主教教堂。由波兰-荷兰著名建筑师蒂尔曼·加默斯基(Tylman Gamerski)设计,建于17世纪末。在起义期间作为战地医院,遭受了猛烈的轰炸和伤亡。

正立面。

雕像。

大殿。

主祭坛。

原路返回,进入Dulga大街,左侧的是圣杰克教堂,右侧为圣灵教堂。


圣灵教堂(Church of Holy Spirit) ,是巴洛克式风格,最初是用木头建造的,17世纪瑞典入侵波兰时被损毁,18世纪重建。居里夫人在此领受了她的第一份圣餐礼,但是在成年以后,她放弃了宗教信仰。


大门前的雕像。

标牌。

中殿。


主祭坛。

主祭坛上方的雕像。

雕像背后的绘画玻璃。

主祭坛讲台下面上帝的羔羊。

华丽的吊灯和简朴的穹顶。



布道台。

圣像。

圣杰克教堂。居里夫人在此领受了她的第一份圣餐礼,但是在成年以后,她放弃了宗教信仰。


教堂内部。

继续前行,到华沙起义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Warsaw Uprising Fighters。1939年10月,纳粹德国全面占领波兰后,四处搜杀精英人士,企图从精神文化上长期奴役波兰。波兰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也绝不屈服,持续开展反侵略、反纳粹的起义抗争。1944年8月1日,波兰地下军在华沙再次发动反抗纳粹德国的起义,史称“华沙起义”。起义旨在由波兰军队解放首都,以东道主的身份迎接苏军进城。这是为拯救波兰免受奴役而进行的最后尝试 。由于西线英美盟军鞭长莫及,斯大林为了战后能控制波兰 ,扶持一个亲苏政权,无视波兰人民的死伤命令已抵达维斯瓦河东岸的苏军袖手旁观,起义持续了63天。1944年10月2日,起义失败。战前华沙有130万居民,起义开始时有90万华沙人,1945年战争结束时,华沙城内幸存下来仅有1000多人。直到1945年1月,苏军才开进空无一人的华沙。华沙起义成为波兰永远的痛,以后数十年波兰虽然被苏联控制,但波兰人的仇苏情结连绵不断,1956年波兰事件,1970年波兰危机,一直到80年代的团结工会,到90年代波兰终于成为东欧剧变的带头羊,现在波兰还是东欧反对俄罗斯的桥头堡。

为缅怀华沙起义阵亡勇士与殉难军民,波兰政府建造了华沙起义博物馆和华沙起义纪念碑。


华沙起义纪念碑是一组立体的雕塑,背景是一排方柱,主题为几组黑色和深褐色的当年起义者的铜雕。起义者的身后是倾倒的方柱和楼板。意思是波兰国家大厦将倾,起义者力图支撑起这一巨大的灾难。


艰难坚守两个多月,始终不肯缴械投降。历经数周激战,华沙城几乎全部被毁。漫步城市街巷,随处可见一派狼藉景象。


肖邦支持并参与了那次华沙起义,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法国巴黎。随后,潜心创作了《降b小调奏鸣曲》,寄寓亡国悲痛与爱国激情。特别是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让人感受到深沉的哀悼。但这哀悼,不仅仅是某位英雄的牺牲……而是整整一代人的牺牲——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语。


特写。

特写。

《逃亡》,描绘了一名牧师保护几名士兵从下水道的入口,通过下水道系统,直达内城。


纪念碑侧面的红砖墙上镶有“p、w”标志和一行文字。红砖墙上打头的图案是“P”和“W”组成的一个锚的形状,它是波兰语Powstanie Warszawskie的缩写,代表“波兰在战斗”,这个标志也就叫“战斗波兰之锚”。

纪念碑介绍。


纪念碑对面是一座浅米色双塔三门教堂,它是专为军人服务的教堂,名为军队大教堂。原建于17、18世纪,华沙起义后被毁,二战后重建,是军队各种重要宗教纪念活动的举办地。


大铜门。

大门两侧,一边有个飞机的螺旋桨;一边是个铁锚。

飞机的螺旋桨。

铁锚。

外墙的人像。


大殿。布满军旗。

礼拜堂。

礼拜堂。

礼拜堂。

礼拜堂。

礼拜堂。

管风琴

浮雕铜门。

浮雕铜门。

展览。

展览。

展览。

展览。

里面专辟一室,祭奠卡廷惨案的4421个亡灵。卡廷惨案是现代波兰人的另一道顽疾。是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于1940年4月至5月间对被俘的波兰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务员进行的有组织的大屠杀。1940年春,大约2.2万名在押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遭到苏联军队杀害(其中4421人于斯摩棱斯克郊外的卡廷森林被处决)。

1943年,发现波兰军人尸体的纳粹德国称杀害事件为苏联所为,遭到苏联否认;直至1990年4月13日,时任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时,苏方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称其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之一";2010年4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这是俄罗斯首次向公众公开卡廷事件的相关材料。


展览。

展览。

从纪念碑左转,向北走,右边是华沙的高等法院,是个成直角的现代化建筑,很是壮观。这座建筑是马雷克·布丁斯基设计的。这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有着有趣的材料:玻璃、铜板、绿色植物和水景。它的体积非常巨大,给人以壮丽和寒冷的感觉,但也给人以绿色的温暖。

建筑师和一位当地居民(街对面的教堂主教)发生了争执。因此,出于不满,建筑师“翻转”了布局,应该是入口两侧的雕像象征正义却放置在建筑物的后面。

法院淡蓝色玻璃幕墙前有几十根大理石柱子,每根柱子上端有天平的雕塑,柱子中下部用拉丁文刻着古罗马法律的各种条文。


刻着古罗马法律各种条文的大理石柱子。

有点希腊神庙的风格。

法院对面是波兰国家图书馆。它原是贵族克拉辛斯基的住所,名为克拉辛斯基家族宫殿。克拉辛斯基宫Krasinski Palace宫,建于1677年,由建筑师帝尔曼设计。

克拉辛斯基宫花园。

蒙特卡西诺战役纪念碑蒙特卡西诺战役 (亦被称为罗马战役及卡西诺战役)是1944年盟军为突破冬季防线及攻占罗马而发动的一系列共4场高昂代价的战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卡华沙十大景点,领略波兰之美
波兰华沙一览(上)-2017中东欧之旅(25)
欧洲游----波罗的海四国游(十四)走进华沙(2)灰烬中再生的凤凰
华沙,一座重生之城
德波匈斯奥捷6国游记(四)波兰之华沙
2017波罗的海之行09-波兰首都华沙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