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阳故宫博物院-西路、东路建筑

从西掖门进入西路。西路建筑是为了适应皇帝东巡的需要而增建的一组建筑,从南到北依次为“扮戏房”、“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和“九间殿”,是沈阳故宫历史最短的建筑。


扮戏房为硬山卷棚顶。

戏台建于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1781-1783)为清帝东巡时赏戏而建。其南侧设东西角门与扮戏房相连,为演员出入处。乾隆、嘉庆皇帝东巡驻跸盛京皇宫时,均曾在此赏戏。


嘉荫堂在戏台的正北,为五开间硬山卷棚顶,既是赏戏的观众席,也是举办小型宴会的好地方。

东直廊建于乾隆四十六年至乾隆四十八年(1781__1783),是清帝东巡驻跸盛京皇宫看戏及宴赏时,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伴驾赏戏之处。


里面的壁画。

戏曲人物

戏曲人物

西直廊

戏曲壁画

戏曲壁画

文溯阁建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是专为存放《四库全书》而建。仿造宁波的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据乾隆四十七年壬寅正月乙卯谕:“由内库拨银七万两交荣桂等带往盛京,建盖文溯阁应用。”文溯阁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而它之所以采用黑色琉璃瓦为顶,据说是根据“五行八卦”之说而设计的。“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黑色代表水。而文溯阁是专为存放《四库全书》所建的楼阁,书最忌火,以黑瓦为顶,寓含着“以水克火”之意。一个大屋顶下的六间房屋,即是象征着“天一”和“地六”的。


匾额:“文溯阁”。其彩绘画题材也不用宫殿中常见的行龙飞凤,而是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

乾隆帝御笔亲题横额“圣海沿回”。北侧的一幅是:“古今并入含茹万象沧溟探大本,礼乐仰承基绪三江天汉导洪澜”。南侧的一幅(无法拍摄)是:“古鉴今以垂模敦化川流区脉络,本绍闻为典学心传道法验权舆。”

《四库全书》共缮写七部,分别保存在北京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北京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江苏扬州文汇阁、江苏镇江文宗阁和浙江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编成后的近200年间,恰逢中国社会的急剧动荡时期,内忧外患让整个国家风雨飘摇,七部《四库全书》也因此命运多舛。文源阁、文宗阁、文汇阁本全毁,文澜阁本仅存半部,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和文溯阁本基本完整。

其中,文溯阁本的经历最为跌宕,堪称一部传奇。1914年,为拥戴袁世凯登基称帝,奉天督军冯德林将文溯阁本运至北京,暂存在故宫保和殿,准备影印。袁世凯短暂的皇帝梦破灭后,文溯阁本被人遗忘。1922年,清室以经济困难为由,曾欲将文溯阁本售卖给日本人,后在舆论压力下未能得逞。1925年,在张学良等人的积极推动下,离开沈阳十余年的文溯阁本终于回归故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对文溯阁本始终怀有觊觎之心,但终未得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文溯阁本先迁黑龙江讷河,后又迁北安。1954年1月,文溯阁本再度回到沈阳。1966年10月,中苏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文溯阁本三度离开沈阳,运往甘肃兰州。这一走,就是整整半个世纪!


碑亭位于文溯阁的东侧,内置石碑满汉两种文字合璧书写,阴阳两面碑文均为乾隆御制。

碑阳为乾隆御制《文溯阁》记。

阴面为乾隆御制《宋孝宗论》。

大平车(复制品)

清代皇帝礼舆(复制品)

清代玉牒亭。


玉牒在转运过程中用的是车马,但到了当时的沈阳城门外,就换作由人抬的彩亭了。

文溯阁北是清帝的读书处“仰熙斋”。仰熙斋为七开间,两侧有抄手廊与文溯阁后廊相连。

此次是新增的场景,不是原状陈列。历史上,仰熙斋室内原设有书案,壁间悬挂乾隆御制匾联,后改陈为“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史展”第一展厅。今年5月,仰熙斋改造列入沈阳故宫博物院工作日程。为更好地呈现出其清代皇帝东巡盛京驻跸期间御用书房的建筑功能,特在室内东侧用院藏9件清宫家具布置了乾隆皇帝的书房场景:如清檀木浮雕蕉叶纹条桌、清花梨浮雕盘螭灵芝靠椅、清红木云头镂空双钱花琴桌、清红木镶理石面绣墩、 清红木广石心茶几、2 件清红木多宝格、2件清红木透雕广石靠椅。

仰熙斋内戏台。

出仰熙斋北门,进入最北的院落,正面为九间殿,东西各有配房三间

从东掖门进入东路。

东路建筑是沈阳故宫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主建筑是大政殿,为清帝日常办公和举行大典的地方。殿外有成八字形排开的十座亭子,统称十王亭,是大臣议政之处。这十一座建筑建筑格局都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像是固定起来的帐篷,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汗王衙门大政殿。

它既是整个宫殿群中最先完成的建筑,也是装饰艺术和使用制度方面最具特色者之一。大政殿高21米,由上至下可以分成殿顶、殿身、殿基三个部分。

大政殿内檐柱间的八面,各装有六扇隔扇门而并无砖墙,门的上半部是“斧头眼”式的棂格,下部裙板中间则各镶有木雕的金漆团龙图案,更增添了殿体周围的美感。

大政殿的下部,是两米多高的“须弥座式”砖石台基。四面都设有石阶踏跺,正南殿门前的一组中间是石雕云龙陛路,是皇帝出入大殿的御路。

这里的石雕栏板、望柱、抱鼓、石狮等,都带有明末清初东北地区民间的风格,朴实生动,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殿顶最高处是近两米高的五彩琉璃宝顶,由宝瓶、相轮、火焰宝珠等几个主要部分构成,并装饰着浮雕云龙,色彩斑斓,美丽吉祥,是吸收了佛塔塔刹(俗称塔尖)的艺术特色而精心设计的。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深目高鼻、紧衣小帽,虽然姿态各异,但都好像是在用力牵引绳索加固宝顶,构思巧妙,仪态生动,十分精彩。

八条垂脊上龙、凤、天马、海马、羊均是复制品。

大政殿的两层殿顶都用琉璃瓦覆盖,而且是中间黄色、边缘绿色,不像北京宫殿那样全用黄瓦,清代称之为“黄琉璃瓦加绿剪边”,是沈阳故宫各宫殿屋顶的一大特色。

大政殿外观共有内外两圈三十二根红柱,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侧殿门外两柱上的金龙,昂首探爪仿佛正欲争攫中间的火焰宝珠,形态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在殿柱顶端的外侧,各有相貌威猛、非狮非牛的兽面。据说这是藏传佛教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把它装饰在建筑上,既能带来吉祥又可体现统治者的威严。

大政殿内是不设天棚的“彻上露明造”装修。八根十余米高的彩绘金龙大柱直插殿顶。与之相呼应的,还有殿内各个方向姿态各异的云龙和兽面、莲花、如意等木雕装饰,成为融合多民族艺术风格的壮美景观。

穹顶正中是圆形的木雕金漆降龙藻井,周围的天花彩画,靠里侧的是万福万寿万禄万喜八个篆书汉字图案。外侧的一圈则分为八组,每组由一个梵文字图案和四个龙凤图案构成。这些精美别致的天花装饰,既具有富贵祥和的气氛,又带有神圣的宗教色彩。

靠里侧的是万福万寿万禄万喜八个篆书汉字图案。

外侧的一圈则分为八组,每组由一个梵文字图案和四个龙凤图案构成。

殿内悬挂的“泰交景运”黑漆金字大匾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两侧殿柱上还有同时书写的近六米长的御书对联,上联是“神圣相承恍睹开国宏猷一心一德”,下联是“子孙是守长怀绍庭永祚卜世卜年”,都书写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书法雍容淳厚,装饰华贵富丽,在沈阳故宫各宫殿匾联中,堪称是最漂亮的一副。

宝座和屏风过于高大,挡住了大柱上的对联。1912年清帝退位,沈阳故宫多被军队和地方机构占用。原陈放于殿内的以乾隆十九年御制的《大政殿》七律诗为装饰的屏风及与之配套的宝座均不知去向。北京宁寿宫(皇极殿)的,由于皇极殿已经开辟为展室,宝座就闲置在库房里。这宝座是含有屏风及底座在内的整体的结构,基座是长方形,而大政殿内柱围成的空间却是八角形,工作人员将底座进行加工,就成现在的样子。

旁边还有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甪端、太平有象。 

彩绘金龙大柱

后面的题词。待查。

大政殿的东侧陈列着一通乾隆时期的“萨尔浒之战书事碑”。此碑长约210厘米,高230厘米,厚30厘米,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东巡时歌颂祖先而撰文,并勒之贞石,竖立在萨尔浒古战场附近的“半拉台”(后移到沈阳故宫),让子孙后代永记祖宗的功勋。  萨尔浒之战是清王朝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点。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公开反明,攻城掠地,逐步捣毁了明边关抚顺、清河等地。明朝廷大为震惊,倾全国精兵10余万人,兵分四路,准备彻底消灭努尔哈赤。当时西路由抚顺出关,杜松等统兵。东路由宽甸出关,刘綎统兵。南路由鸦鹘出关,李如柏等统兵。北路由开原出关,以马林等统兵。努尔哈赤面对强大明军,毫不畏惧,以他超群的军事才能,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把明军几乎全部歼灭。  这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摇摇欲坠的明王朝,从此使明朝一蹶不振。萨尔浒之战进一步增强了努尔哈赤进取辽沈地区的信心,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久,努尔哈赤率八旗官兵长驱直入,夺取了辽沈地区。

大政殿东侧的一小片空地上,收集有几件并非属于沈阳故宫的文物,包括辽代石经幢、城隍庙碑、豫王府影壁和安达礼墓碑、金代大钟等。


没找到说明。

安达礼墓碑,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驾崩,侍卫安达礼自愿殉葬,皇帝为旌表其忠心,于顺治十一年(1654)按一品官立碑并亲撰碑文。

城隍庙碑,元至正十二年(1352)立,碑阳为城隍庙记;碑阴为题名记和庙院坐落方位,是现存最早记录沈阳名称的石碑。

辽代的“石经幢”。俗称“大十面”。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说孩子:“你没出息!你没见过大'世’面!”原来,说的是“大十面”啊!因幢身八个面,加上上下各一个面,共为十个面。辽代给沈州(辽代沈阳名沈州)留下的文物除了“舍利塔”外,就是“石经幢”了。史料记载,这座石碑原为八面石柱形,由天盖、幢身、幢座三部分组成,天盖上的顶部早已无存。天盖为八角亭檐式,上饰瓦垄纹,下为檐枋;幢身八面刻有经文;幢座八面有力士、鸟兽的浮雕像。清代诗人繆东麟有诗云:“胜数东华八角亭,奇观十面诳人听;摩挲细认峻嶒石,上写金刚一卷经。”另一说,幢身上刻的是唐代高僧不空翻译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千年的沧桑,碑上的雕饰与经文早已不复存在。据说,辽人非常密信鬼神,把吉凶祸福、生老病死都当做鬼神作用的结果,“石经幢”是镇压魔怪的降魔石。

豫王府影壁,豫亲王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

在大政殿前左右两侧,各排列着五座方亭。,俗称“十王亭”或“八旗亭”。在平时。十王亭则是八旗官员处理本旗行政、民事、诉讼等事务的办公场所。在两个王亭里轮值的是四大贝勒,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按照统领旗帜划分,统领正、镶红旗的代善和统领正、镶白旗的皇太极,在右翼王亭值月。统领正蓝旗的莽古尔泰和镶蓝旗的阿敏属左翼,则在左翼王亭办公。

左、右翼王亭为复原陈列,再现皇太极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他八旗亭展出清代武备文物,分别是总说、八旗旗帜、清御用武备、弓箭、长兵器、短兵器、作战辅助器、火枪火炮几个单元。 

东侧由北向南依次是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

西侧则相应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左翼王亭。


左翼王亭内部。


暖炕。

太祖传谕:“八固山王設八大臣輔之以觀察其心孰能於事不分人已而俱持以公論孰於一已之非不肯自任其非而形於辭色八大臣當共持公論非者即以為非如不從所諍即奏上知”

镶黄旗亭

正白旗亭


镶白旗亭

正蓝旗亭。

右翼王亭。原样陈列。

右翼王亭内部。与左王亭布置相同,只是方向不同。


暖炕。

正黄旗亭

正红旗亭


镶红旗亭

镶蓝旗亭

大政殿后原为銮驾库,现为《龙耀帝乡--清代宫廷御用品展》。

故宫南门出口。

下集:故宫内专题展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你走进另一座“故宫”:沈阳故宫到底长啥样
沈阳故宫,永福华夏
沈阳故宫三大标志性建筑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倪熊:沈阳故宫那些前清轶事——不要把影视剧情演义与历史轶事混为一谈
沈阳故宫馆藏珍宝
沈阳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博物馆Vol.038沈阳故宫博物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